剃鬚業光景慘澹。經歷一個世紀頗為穩定的增長後,剃刀等剃鬚設備的生產商,在過去幾年裡收入一直持平甚至下降。絡腮鬍又回來了。
這股復興的潮流中,最驚人的一點是越來越多的商界領袖正在蓄起鬍鬚,這是百年來的頭一遭。谷歌(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高盛執行長勞爾德·C·貝蘭克梵(Lloyd C.Blankfein)、Salesforce創始人兼執行長、億萬富翁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只是其中幾個顯眼的例子。
谷歌(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
高盛執行長勞爾德·C·貝蘭克梵
Salesforce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
我們大可以把滿面鬍鬚的商界領袖簡單地看做絡腮鬍潮流的一種延伸,或是職場環境正在變得更隨意的又一個例證。然而透過鬍鬚和資本主義的歷史糾纏,可以看出其中有更深層次的力量在起作用。
董事會上的絡腮鬍,在歷史上一直是資本主義與其批判者的勢力對比晴雨表。當資本主義在扮演一種更具個人色彩的豪客角色時,企業家和投機者的面頰就會繁茂起來。當致力於摧毀資本主義的力量佔據優勢——或者在受到充分監管的,沒有面孔的大企業充當經濟生活的主角時——絡腮鬍消身匿跡。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
在近現代的多數時間裡,絡腮鬍和小鬍子只存活在社會的邊緣。在美國,開國元勳們放棄了鬍鬚。光潔的面孔在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中也蔚然成風。
在1830、40年代,歐洲的社會主義者、憲章運動人士及其他資本主義批判者開始蓄鬚。一個名叫弗裡德裡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小夥子,也就是日後與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共同起草《共產黨宣言》的那個人,在朋友中間組織了一個叫做「髭鬚之夜」的活動,對刮臉的布爾喬亞「庸俗風氣」大加奚落。馬克思本人就留著一臉蓬勃的大鬍子。一名負責監視他的普魯士間諜對此顯得既敬畏又不安,他在報告中說:「他的頭髮和鬍子相當黑。而且後者是從來不刮的。」
馬克思(右)與恩格斯(左)
資本家害怕絡腮鬍。然而,1848年歐洲大陸的武裝起義被反動勢力鎮壓後,被那一年的倫敦《泰晤士報》(Times)形容為「外國大鬍子煽動家」的威脅,在資產階級心目中漸漸變得不那麼危險。其結果是,英國和美國的企業經營自由捍衛者的臉上,開始出現鬍鬚。正如研究毛髮歷史的萊特州立大學(Wright State University)學者克裡斯託夫·歐德斯東-莫爾(Christopher Oldstone-Moore)所推斷的,「鬍鬚的恐怖聯想淡化了,上流人士可以自由自在地蓄鬚了。」
事實上,絡腮鬍變成了一種中產階級男性的標誌。新興的「絡腮鬍運動」(是的,就叫這個名字)的倡導者們提出,「對絡腮鬍的禁錮,是一種娘娘腔時尚的專制」,導致這個世界到處是「長著女人臉的男人」。
這股趨勢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美國,1840年開始的淘金潮,讓無數中產階級男性奔向可以一夜暴富的勘探世界,而在那裡,沒人在乎你刮不刮鬍子。南北戰爭肯定也起到了作用,嘴邊沒毛的天真男孩上了戰場,歸來時已經是滿臉鬍鬚的大丈夫。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看到,鬍鬚正是在這時興起,成為資產階級的一個基本裝飾的。傑·古爾德(Jay Gould),那個時代最令人畏懼的金融家,蓄著幾乎覆蓋整張臉的大鬍子,導致他那高深莫測的表情愈發難以讀解。其他強盜貴族紛紛效仿。
金融家傑·古爾德
這些男人認為自己不是墨守成規的人,更不是企業奴隸,他們是頑強的實業家,憑一己之力打造商業帝國。絡腮鬍成為了他們超脫凡俗的個人品牌的一部分。亨利·克萊·弗裡克(Henry Clay Frick)、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科裡斯·P·亨廷頓(Collis P. Huntington)、威廉·亨利·范德比爾特(William Henry Vanderbilt),那個飽受唾罵的資產階級幾乎個個長鬚虯髯。
亨利·克萊·弗裡克
安德魯·卡內基
科裡斯·P·亨廷頓
威廉·亨利·范德比爾特
然而什麼事都有個起落。從187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的無產者掀起了反抗的風潮,新一代勞工激進分子留著又長又亂的絡腮鬍。到了1880年代,隨著勞資衝突越來越趨向暴力,鬍鬚成了強力反抗資本主義的一個代名詞。從1886年芝加哥乾草市場爆炸案當時的畫報報導中可以看到,激進分子蓄著凌亂的、打著結的大鬍子。
1886年芝加哥乾草市場爆炸案時的畫報報導
沒過多久,漫畫家就開始把勞動者,尤其是罷工的勞動者,描繪成現代參孫(Samson)了,他們推倒舊社會的支柱,與資產階級敵人同歸於盡。在世紀之交的一份報紙上,一位受訪的理髮師說的很直白,那些「怪人」和激進分子「把口號掛在臉上,宣稱他們是民粹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或者是其他的什麼主義者。」
大多數「體面」的男人,包括資本家,要避開這種形象。很多人把絡腮鬍的終結怪在1901年發明了安全剃鬚刀的金·C·吉列(King C. Gillette)頭上,其實商人(以及迫切想和激進主義劃清界限的勞工領袖)在此之前已經開始轉向精心修剪的小鬍子,並最終在新世紀到來之時選擇把鬍鬚完全刮乾淨。這種風尚的嬗變,或許正因應了資本主義的轉型,從鍍金時代的狂放不羈、個性張揚,轉向某種更重集團的、沒有面孔——沒有鬍鬚——的形象。
發明安全剃鬚刀的金·C·吉列
接下來幾十年裡,大小鬍子都不見了。20世紀美國的公司男性形象是不留須的,他的個性被龐大的、集團的身份認同吞沒。資本主義批判者中的代表人物——切·格瓦拉(Che Guevara)、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胡志明(Ho Chi Minh)——秉持了左派政治的蓄鬚傳統。
切·格瓦拉
菲德爾·卡斯楚
胡志明
然而,冷戰的結束,共產主義的潰敗,為一種不修邊幅的資本主義打下基礎。依照今天的資本符號學,連鬢的鬍鬚不再是個威脅。自由市場思想已經沒有值得一提的敵人,再加上科技世界那些如日中天的創業家們的推動,於是絡腮鬍重現商界。(Stephen Mihm)
作者簡介:Stephen Mihm,喬治亞大學歷史副教授,Bloomberg View撰稿人,著有《造假之國:資本家、騙子和美國的形成》(A Nation of Counterfeiters: Capitalists, Con M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