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時候,2020《彩虹六號》國際邀請賽(Six invitational 2020)最後階段,育碧帶來了《彩虹六號:圍攻》的更新內容,公開了最新的兩位幹員「Oryx」與「Iana」。算上新幹員,《彩虹六號:圍攻》的幹員數量已經來到了54位!
那麼如果你是《彩虹六號:圍攻》的新手,面對這麼多的選擇肯定無所適從。這些幹員都有什麼特點?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快速熟悉這些幹員呢?就在遊戲「Void Edge」更新之際,有一位海外粉絲突發奇想,特別製作了一張《彩虹六號:圍攻》幹員周期表,幫助新手們快速了解幹員們的特性。
上面這幅圖之所以被叫做幹員周期表,是因為它上面的圖標排列非常像大名鼎鼎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根據核電荷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大家初中的時候就學過。而一位名叫「Gridlock Main」的玩家顯然從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了靈感,製作了《彩虹六號:圍攻》幹員周期表。
「Gridlock Main」將遊戲中的54位幹員分成10個不同分類、並以顏色作出區分,製作出一張簡易的導覽圖。目前這張圖在海外遊戲論壇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大家紛紛點讚轉發。
這張圖表的區分方式自然不是官方來定義的,而是根據「Gridlock Main」的經驗來設計的。比如「入口封鎖、阻擋(Entry Denial)」表示這個角色擅長擋門,而「區域封鎖、阻擋(Area Denial)」則代表這個角色擅長狹小範圍內封鎖敵軍。
玩家們都各有自己的遊戲經歷和經驗,所以對於幹員周期表的分類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比如有網友便認為 Goyo 應該是「區域封鎖、阻擋」的專家,而不是「實用部署(Utility)」的高手。大家玩的方式不一樣,有不一樣的想法很正常,就好像《英雄聯盟》中流浪法師既可以打中單也可以打上單一樣。
我們在這張幹員周期表中的「區域封鎖、阻擋」分類中看到了機槍哥。二月份的時候,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彩虹六號:圍攻>官方重製冷板凳之王,「Lord」不再是梗》,講述了「搭槍卡」Tachanka將要被重製,在虛空行動中,Tachanka的 RP-46 機槍塔終於可以拆下來帶著走了,而且破牆能力出眾!看來機槍哥在這張表上的位置也需要調整一下了。
你覺得這張幹員周期表設計的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