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
星球君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
表示從未看過這麼完整、
全面梳理的艾未未。
從出生到去美國讀書,
再到回國經歷的種種事件,
當然還包括了他的創作經歷。
簡直堪稱為一部未完成的艾未未簡史!
雖然篇幅很長,
可希望你們耐心的讀一下這篇文章。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鳥人與魚
微信ID:nryy2012
AiWeiwei
艾未未
(1957年8月28日-)
世界著名藝術家
中國前衛藝術代表
社會活動家
"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
我從不將它區分開來"
2010世界藝術影響力榜名列第13位
在英國《藝術觀察》2011年
全球藝術權力榜評選中列為榜首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
著名詩人艾青之子
畫家艾軒的弟弟
作家艾丹的哥哥
生於北京,曾在美國居留12年
活躍於建築、藝術、影像
推特和社會文化評論領域
艾未未是積極的行動者
他認為行為即藝術,即自由表達
他的言行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的傳播
對中國年輕人觀念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
作品以觀念藝術、建築藝術、物件裝置
到社會評論與行動關懷
展現了多面向的藝術能量與開放的格局
其創作媒介素材包括
攝影 雕塑 陶瓷 大理石 腳踏車 古木器及錄像等
並在國際藝術界享有盛譽
"如果要求在我的墓碑上刻一行字
應該寫的是 ——
一個經典的人格分裂的人
他代表了一個時代所有的缺憾 "
曾經擔任前衛藝術刊物
《黑皮書》《白皮書》《灰皮書》主編
"中國藝術文件倉庫"藝術總監
研究領域涉及建築 雕塑 繪畫 家具 圖書 影視 策展等多個方面
曾在美國 日本 瑞典 德國 韓國 義大利 瑞士
比利時 威尼斯等多個國家舉辦個人藝術展
製作了《老媽蹄花》等數十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紀錄片在網上傳播
2008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項目設計方案中標者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的中方項目顧問
一個在藝術界 策劃界 建築界 理論界 家具界 媒體界等
各個領域裡不斷的破壞生態,顛覆話語方式
自翊為攪屎棍的大混混2006年寫了一年博客共計1080篇
200多萬的高訪問量高人氣指數
著實給中國的一些當代藝術家們開拓新領域起了個好頭
「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當你限制自由時
自由會重新騰飛並降落在另一個窗臺上」
|
1 9 5 7
8月28日
生於中國北京
為艾青與高瑛兩位詩人之子
其後文化大革命
一家三口被送往新疆勞改
艾在新疆居住五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住「地窩子」
—— 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坑
然後上面蓬上樹枝
相當於半穴居生活
1 9 7 6
他回到北京
立刻被活躍在各個領域的有想法的年輕人吸引
他們有的是詩人,有的是電影製作者,有的是畫家或雕塑家
他們找尋著過去的三十年裡消失殆盡的東西
試圖在文化和政治環境中駐足
藝術院校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都被關閉了
1978年後又重新開辦起來
但是官方的藝術院校很難吸引志趣相投
自視過高的藝術人走到一起去
1 9 7 8
考進北京電影學院
同年,中國兩位著名的導演陳凱歌和張藝謀
也考入了同一家大學
在此期間他表現出對於視覺藝術的興趣
作為重新建立起來的傑出知識分子家庭中的一員
艾未未父親的一些藝術家朋友
給了艾未未基本的藝術指導
使他能夠接觸到一些現代大師畢卡索和馬蒂斯的著作
這些書籍和畫冊在當時的中國是很罕見的
但由於他知識和經驗的匱乏
當時的艾未未與同代人相比並沒有特別之處
1 9 7 9
畫家黃銳與馬德升、王克平和曲磊磊一起挑選了23名藝術家
其中就包括艾未未一起參與了第一次星星畫會的展覽
星星畫展
此次展覽可以算作短暫的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第一個大型事件
這是一次非官方展覽
9月27日,所有作品被懸掛在中國美術館外圍的柵欄上
吸引了大批熱心觀眾前來參觀
兩天後,展覽結束
於同年11月23日再次展覽
1 9 8 0
第二次的星星畫會展覽於8月24日-9月7日舉行
艾未未同樣參與了
而這次展覽是在中國美術館內部展館正式進行的
藝術家的個人表達意識或多或少被資本主義色彩所壓抑
藝術家們開始表現得更加多元
艾未未的水彩畫體現出他對於色彩的偏好和他對情感的表現形式
當被問及哪位藝術家對於星星畫會的成員影響較大
雕塑家王克平會說是凱綏·珂勒惠支和畢卡索
在中國,受左翼作家魯迅的影響
珂勒惠支成為備受尊敬的藝術人物
1 9 8 1
艾未未來到美國
1987 Self Portrait
1 9 8 3 - 9 3
十年間一直生活在紐約
剛到美國時他身上只有很少的錢財
為支撐他完成接下來十年的偉大創作
他從事了從保姆到街頭藝術的各種各樣的臨時工作
發生在他身邊的人事物對他的滲透
遠比直接與美國藝術家的接觸來的明顯
這對他的創作產生深刻影響
奠定了他的創作形式
New York Photographs 1983–1993
直到他回到北京
都沒有參加像1985年的新浪潮運動和
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進行的前衛藝術展
這樣的主要藝術事件
即使是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受到限制的情況下
也沒有阻礙中國藝術家隊伍在此間的壯大
黃永砯的作品《中國藝術的歷史》和
《在洗衣機兩分鐘後的現代繪畫簡史》(1987)
徐冰的《天空中的書》(1987-91)
現在被認作是中國現代藝術早期的裡程碑
非官方學院的油畫也開始發展起來
備受非議的慄憲庭被定義為「政治波普」 「玩世現實主義」
而在艾未未回國時,他已經具有享譽國際的名譽
1 9 8 3
就讀帕森設計學院
帕森設計學院藝術青年聯盟成員
艾未未在紐約的小公寓成為了中國大多數藝術家的聚點
同時也匯聚了作家和作曲家
電影導演陳凱歌、作曲家譚盾、藝術家王克平、徐冰和劉小東
都在艾未未的攝影作品中出現
艾未未也結交了新的朋友
如臺灣表演藝術家謝德慶,後來與艾未未成為十分親密的朋友
以及他的鄰居、詩人艾倫·金斯堡
在其1984年到訪中國時受到艾未未父親的熱烈歡迎
1 9 8 6
《七個中國藝術家》VorpalGallery,美國
《中國新表現》紐約市市立畫廊,美國
《中國前衛藝術》VassarCollegcGallery AlbanyUniversityArtGallery,美國
1 9 8 7
《TheStaratHarvard》FairbankCenter,HarvardUniversity,美國
1 9 8 8
個展《舊鞋•性安全》美國紐約
艾未未與他在中國的同伴不同
在中國只能找到西方近期的影印資料來看
而艾未未在紐約的美術館可以掌握第一手資訊
從他的繪畫作品中,不難看出
當時流行的新現代表現主義藝術家
比如朱利安·施納貝爾和大衛·薩裡對他的影響不大
而對比來看,馬賽爾·杜尚、安迪·沃霍爾和賈斯培·瓊斯
在不同程度上都給了他一定的藝術指引
杜尚的現成物品藝術在這期間給了他一定的靈感來創作立體作品
為他最終在物質創作奠定基礎
也讓他堅信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他創作的現成材料的信念
艾未未受杜尚的影響
認為藝術家更應該注重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而絕不是簡單的生產產品
最後,艾未未在90年代放棄了繪畫
從此後也再沒有進行繪畫創作
1 9 8 9
《TheStar:TenYear》HanartGallery,香港,臺北,巴黎
同時,他逐漸意識到藝術家需要實踐
這也是他在1981年決定離開中國來到美國時
認識到的中國政治現實的宿命論的一種體現
在華盛頓廣場公園和湯普金斯廣場公園的遊行者和警察身上
他看到了民主在行動
此後,艾未未又在紐約生活了四年
雖然在美國讓他感到孤單
但他還是沒有回國的想法
直到1993年初,父親身體衰弱改變了他的想法
1 9 9 0
國際版畫展,HanartGallery,臺北
艾青「逆子」:紐約「洋插隊」
如果說西方的現代詩人是喝著波德萊爾的乳汁長大,那麼中國的現代詩人不曾受過艾青影響的也寥寥無幾。但當你見到艾未未的時候,卻發現他不是一個喜歡抒情的人。作為大詩人的兒子,艾未未更擅長的是顛覆,用他即興的語言,推倒既成的標準和藝術的樊籬,也包括他自己。
艾未未在大多數人都覺得「肯定有毛病」的情況下退了學,成了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個去美國學藝術的學生。但即使是在美國紐約,他也不肯中規中矩地讀書。勉強讀了兩年書,別的時候他就幫人家幹體力活,賺生活費。當然也發展了一些個人愛好,攝影就是其中一項。
1 9 9 3
4月,父親艾青患病
他返回北京照顧父親
並同時放棄了美國居民身份
接下來的六年
一直和他的母親和弟弟艾丹住在家裡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原本的樣子很快就被轉變了
艾未未家是一個傳統的四合院,那時還被保留了一大部分
艾未未開始陷入迷失
不只是因為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還因為中國當代藝術與視覺運動的高度合併開始被國際所接受
張頌仁和慄憲庭策劃的《1989後中國新藝術》展
於1993年在香港開幕
同年,13位藝術家包括
王廣義、方力鈞、餘友涵和徐冰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
雖然艾未未與這些藝術家是同一代人
但直到1999年,他都沒有在中國當代藝術研究中被提及
也沒有參加任何大型巡迴展覽和雙年展
1999年,他和20幾位藝術家一起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
1 9 9 4
他為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
擔任副導演
1994, fotografia
左小詛咒唱片用的海報
《中國藝術展》東京畫廊,日本
《中國當代藝術展》哥德堡藝術博物館,瑞典
1994 Han Dynasty Urn with Coca-Cola Logo
1 9 9 5
《Configura2》,德國
1995 Dropping a Han Dynasty Urn
」失手「,艾未未砸漢代陶罐
1 9 9 6
《彼得•路德維希收藏展》,德國
艾未未並不適合任何一個團體組織
無論是官方的還是先鋒派的
但他在美國曼哈頓生活十年的經歷
使他倍受年輕藝術家的關注
他和這些年輕藝術家聚在北京一個叫東村的地方
作為一個非正式組織的根據地
1992-94年,北京東村展現出一股神秘力量
不只是艾未未個人攝影作品
還有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始人榮榮的作品
艾未未發現,發生在北京東村的藝術事件
標誌著中國現代藝術第一次在一個冷靜的環境下產生
關注藝術與現實的存在
還有藝術家本人的精神和身體力行
1 9 9 7
《交點》中、日、韓現代藝術展,韓國
80年代,受鄧小平資本主義改革的影響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大批古玩出土
並且在市場上銷售
比如北京潘家園、天壇附近和香港的荷李活道一帶都是古玩市場
艾未未經常和他的哥哥艾丹呆在一起
艾丹十分認同他對中國藝術的看法
艾未未經常在北京和中國其他地方的古玩市場閒逛
他們第一次在古玩市場買到的是從石器時代到商朝的石器
這些東西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買到
為《艾未未的靜物》作品的基本素材
收集了3600件石器,起初只是放在樓梯上
後來都被裝在手工製作的盒子中
艾未未對古董的興趣要追溯於他學習攝影期間
回國後他也一直如此
他的一些個人照片和在藝術領域的作品
有許多關於佛教雕塑、翡翠和念珠的元素
有的是屬於他自己的,有的是能夠吸引他眼球的
1997 Coca Cola Vase
1997 Stool
1997 Table With Two Legs On Wall
由於市場環境的不規範,艾未未也碰到過贗品
好在有艾丹的幫助,在這個圈子裡也認識了一些有名的商人
艾未未說他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知識分子家庭中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
對於接觸過去的偉大產物仍具有先天的優勢
這樣的優勢最後轉變成他的個人愛好
進軍古董,讓他開始進行專門的研究
認識到鑑賞力的重要性,對藝術的欣賞與概念的偏見完全對立
但卻迅速使其豐富起來
經手和對比了大量的古玩
同類物品中他可以分分鐘鑑別出它們明顯的不同特性和外表
艾未未對於藝術和手工藝品十分熱愛
同樣他也對堅持傳統工藝的手工藝人充滿敬佩
1996年,也就是他父親去世的這一年
喪父的傷痛佔據了他的生活,艾未未專心製作陶瓷
他仿製了一些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在景德鎮燒制的藍白瓷瓶
成品令人嘆服,後來這些複製品相繼展出
另外一個對他很重要的朋友就是木匠老三
他為艾未未製作的第一個作品就是令人難忘的
《牆上兩條腿的桌子》(1997)
艾未未說:
「1997年,我開始製作家具
從此以後,我對中國手工藝品
翡翠、絲綢、青銅、木材有了深刻的認識
五千年來流傳下來的這些材料讓我印象深刻
它們反映了當時製造、設計和擁有它們的人的思想
他們想要通過這些來表達自己
同時,他們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難題
我從紐約回來後又跳入另一個世界
我想要看看如何使用它們,克服困難
這些家具融合了紐約的生活經驗和中國形式
歷史還有我個人的理解」
1994-1999
主編出版前衛藝術刊物
黑皮書(1994)
白皮書(1995)
灰皮書(1999)
北京
艾未未認為他應該接觸更多更廣泛的觀眾
而不是一小部分能與他直接交流的藝術家們
現代藝術並不被政府所倡導
甚至不可以在博物館或美術館進行展覽
艾未未仍然決定收集中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
編輯成書,向大眾推廣
《黑皮書》於1994年發行
內容包含了艾未未和徐冰一起做的一個對謝德慶的訪問,
關於安迪·沃霍爾和傑夫·昆斯的信息
還有三篇杜尚的重要文獻:
《理察·馬特案》、《創造力法》和《關於現成品》
艾未未說:
「我們試著通過《黑皮書》建立一個鼓勵更多實驗和表現的作品
通過這本書,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新的平臺
讓藝術家們看到更多真正的實驗作品
並且在面對「政治波普」和「社會現實主義」時給予他們更多鼓勵
或出口藝術作品給外國遊客」
艾未未也是《白皮書》(1995)和《灰皮書》(1997)的聯合編輯
1997年,他與荷蘭藝術歷史學家戴漢志
和中國藝術文件倉庫聯合開創美術館
收集了近些年藝術活動的信息
艾未未是一個堅定的概念主義者
縱觀中國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狀
沉浸在經典的物質文化中,感到前途渺茫
艾未未憑藉他的知識和對中國經典藝術的鑑賞能力
繼續進行大型立體作品創作
同時為當代藝術提供理論和實踐經驗
在紐約時,他專注於當代藝術
但他一回到北京,興趣就擴張到中國藝術的諸多方面
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
1 9 9 8
中國藝術文件庫展館策展人
自1998至今
目的主義者:做事單刀直入講話「不必算數」
艾未未在重慶遇到了麻煩,因為與國航的一位空姐爭吵了幾句,他差一點被警察帶走。從這件事來看,艾未未好像挺厲害的,他單刀直入的語言的確夠殺傷力。但和他熟悉的人卻並不這樣以為。幫他打理畫廊的是一位中文名叫「華月「的外國小姐,華月說:「他人很隨便的,從來不會刻板地做事情。」一位自稱是「街坊」的人也說,艾未未人很不錯,自己沒事的時候經常來蹭飯,而且「幫別人忙從來不收錢」。見到艾未未策劃的展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範迪安、著名行為藝術家馬六明都會遠遠跑來看,關係融洽得很。
一個擺脫煩瑣細節的人是直率的,而一個不受道德禁錮的人則是可怕的。艾未未喜歡的是直達目的,他不甘心受到羈絆。
1 9 9 9
艾未未在北京東北部的草場地
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房子
這是他的第一個建築項目
這也算是他正式開始進軍建築領域
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
《創新》,北京藝術文件倉庫,中國
《觀念和抽象》,北京藝術文件倉庫,中國
柯隆藝術節,德國
2 0 0 0
為位於草場地的中國藝術文件庫設計建築
為北京SOHO現代城進行景觀設計
還和馮博一在上海東廊藝術畫廊聯合策展
《不合作方式》上海
《伊西雙年展》,法國
1995年的採訪中
艾未未給藝術家的社會角色下了定義:
在理性社會,藝術家應該是病毒,就像電腦病毒一樣
一個小設計也許可以影響或改變整個理性世界
這種改變帶來騷亂,就會誘發理性世界警惕性的提高
這是今天的藝術最重要的功能
如果藝術只是一項公共服務
它的影響永遠不會像科學活動的影響那樣強大
五年後,他的角色是一個策展人
艾未未展現出他想要展現的東西
被國家認可的組織議程和真正的獨立藝術存在著固有矛盾
艾未未和他的聯合策展人馮博一聚集了大量的年輕藝術家
他們都想要展示中國社會的現狀
除了個別極簡抽象派藝術家遭到鎮壓
仍然給倫理和法律帶來挑戰
他們強調藝術存在的基礎是獨立和批判姿態
無數的對立和衝突維持了獨立、自由和多樣性
這挑戰了藝術家的責任感和自律性
策劃參加「藝術與社會展」、「面對臉」、「各行其道」
「城市皮膚——變化中的當代藝術」
「走向生態新生活」、「我們都是創意家」等展覽
主要作品為
「網絡幸福生活」「網絡標準表情」「水墨標準表情」等
這個滿臉大鬍子的中年人,一邊對著鏡頭旁若無人地大嚼花生米,一邊用他慣有的極具顛覆性的語言說自己是一個人格分裂的人。另類家居史:半穴居,地下室,大倉庫艾未未首先讓人驚詫的就是他的房子。五環開外,機場輔路,鐵路橋東。一座佔地足有兩畝的院子坐落於名為草場地的村子裡,一旁有高大的白楊正在風中凋落僅有的葉子,落日的光照在裸露的青磚牆壁上愈顯悽涼。從院門口的牌子上看到「文件倉庫」的字樣,這就是艾未未的家了。
很多跟艾未未接觸過的人,都說他仗義、叛逆和無拘無束。他自己也說:「我是一個天生叛逆的人,這可能與父親有關。他告訴我:要做一個自由的人。」他也非常看重能隨心所欲說話的自由:「是個人就能說話。表達是人之為人的一個特徵,沒有表達你就不是人。個人地位也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地位,做人最高的地位。只是大多數人都放棄了這種權利。」近年他放言批評的,都是社會不公平、不公義的事,而且嬉笑怒罵。
1998-2001
「中國藝術文件庫」藝術總監
2002 Table and Pillar
艾未未的系列家具是「解構主義」的典範
與他1995年確定的職業目標破壞行為相比
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重新配置早先的功能性物品上
以及他對傳統的細木工製品的理解和尊重
他更關心如何在不同方位保持物體整體的光澤
他重新定義了佔據空間的這些桌子的方式
同時開啟了他兩年後向建築實踐的可能
自打回國後,艾未未在諸多領域都有所嘗試
但卻沒拿出什麼作品
而他的同伴們已經開始獲得國際知名度
艾未未只是參與了幾個國外的展覽
直到1999年這種境遇有所轉變
前瑞士駐華大使、中國現代藝術主要收藏家
同時也是艾未未早期的資助者烏裡·希克(Uli Sigg)
把艾未未引見給傳說中的策展人哈洛德·塞曼(Haral dSzeemann)
塞曼十分認可艾未未的作品並邀請他參加了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
90年代中期
許多藝術家把拆遷建築中的碎片用到他們的裝置作品中
艾未未至今仍然被傳統建築的破壞和中國城市化的建設所影響
他的攝影作品《臨時風景》
積累了大量的從清朝寺廟和國民建築中
散落下來的房梁和門窗用在他的雕塑項目中
《床》和《碎片》是兩個典型案例
是對現成材料的多樣性運用
2 0 0 3
與瑞士的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合作
設計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
策劃藝術展《麻將》
中國當代藝術西客收藏
波爾尼,瑞士
2003 Ai QIng Memorial
2003 Forever
2003-2011 258 Fake
2004 Changan Boulevard
2004 Map of China
艾未未在2002年前後漸漸成名
直到2005年,新浪邀請他開通博客
可他當時並不會使用電腦,只能掌握一些基礎
每天都要在這上面花費很多時間
他突然認識到現代科技比起他的藝術而言可以幫他接觸更多的人
他上傳了上千張圖片和他自己對時下熱點話題的看法到網上
他的博客每天有10萬的訪問量
在寫烏裡·希克的那篇博客中,建築師張永和留言到:
「如果真的想影響現在的中國,必須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艾未未就是這樣的人
這也就意味著將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可能要放下個人創作,和媒體一起解決某些問題」
艾未未回復到:「但這是我的事」
2005 The Wave
2005 Two Joined Square Tables
艾未未繼續作為藝術家進行創作
作品種類比以前更加多樣
他的藝術工作只是一方面,意義非凡的一面
但藝術市場開始變得貪婪
實際上,形勢愈發嚴峻
隨著人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增長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迎來了牛市
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持續走高
80年代後期的老藝術家在拍賣行上賺取了高價
不再關心那些嚴肅批評
很多藝術家並不像艾未未那樣多才多藝
他們發現自己很難跳出藝術的形式獲得成功
2005-08年間
艾未未繼續在他的博客上寫文章支持他的藝術家朋友們
他堅持藝術家要成為病毒的理論
艾未未覺得與中國政府機構合作勢必會犧牲掉藝術家的獨立性
90年代,經歷了十年對當代藝術的探尋
政府認識到能控制藝術發展的最好辦法就是與藝術家合作
與艾未未一代的藝術家中
曹國強為2001年亞太經貿合作組織
和2008年的奧運會設計焰火表演;
艾未未很要好的朋友之一徐冰
2008年成為中國主要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的副院長
2009年,艾未未建立了公民委員會
調查四川省汶川縣的小學生死亡數目
文化部建立了中國現代藝術學院
21個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藝術家成為其成員
在中國,艾未未成為了一個被孤立的個體
2 0 0 6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2006 Coca-Cola Urn
2006 Coca-Cola
2006 Colored Pots (Up and Down)
2006 Coloured Vases
2006 Dress with Flowers
2006 Forever Bicycles
2006 marble arm
2006 Marble Doors
在珠三角著名的企業家的辦公室
創作行為攝影「辦公室裡的泡泡」系列作品
2006 Oil Spills
在延安創作「延安5.23」大型行為藝術作品
2006 Marble Surveillance Camera
2006 Ruyi
2006 Table With Three Legs
為美國《室內設計》及CIID年會創意
實施大型行為藝術《共同創意》
2006 Ton Of Tea
主持《美學創造生產力--城市形象綜合設計國際研討會》
作為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指定攝影師
全程拍攝米蘭時裝周'中國日'
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06年)
在華人藝術家中排名第一
2 0 0 7
艾未未的態度和行為在國內並沒有受到熱烈追捧
但在歐洲,他獨立的呼聲受到高度讚揚
2007年,他在藝術舞臺上已站穩腳步
在雕塑、裝置、建築創作上都擁有了足夠的信心
儘管他的建築事業剛剛起步
現在,杜尚和沃霍爾對他
80-90年代作品的影響早已被消化和轉移
看看他的建築
這些樸素的、狹小的空間創造完全是站在
中國當代建築盛行的平庸和形式上的多樣的對立面
他在紐約時欣賞到唐納德·賈德和卡爾·安德爾的作品
極簡主義並不是他的主要興趣
但隨著他工作量的增加
使他開始運用多層次的文化集合
這影響了他的作品創作和展現
使得建築的基礎作用更加重要
《童話》藝術作品
帶1001個中國人去了德國
艾未未因對傳統技藝的尊重和在建築上的實踐
成為在國際上最具名聲的中國藝術家
艾未未最複雜的作品之一《童話》(2007)
從第12屆卡塞爾文獻獎上孕育而來
涉及從中國旅途開始到德國卡塞爾展覽一路上的1001個人
這些人被提供住宿,並且隨心所欲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
艾未未說:「人們要成為媒介
也要成為繼承人、受益人、受害人,這是很複雜的
但是人們始終在追問最基本的關於文化、價值和判斷的問題」
1月11日,入選2006年度十大藝術新聞人物
2007 Fairytale Chairs
2007 Fountain of Light
2007 Fountain of Light
2007 Ghost Gu
2007 Monumental Junkyard
10月,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07年)
名列68位
2007 Template
2 0 0 8
2008 Bird's nest, National Olympic Stadium, Beijing
2008 Bubble of Twenty Five
9月20日至11月30日
英國利物浦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
經過評委會層層篩選和評定
選出了250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
其中包括艾未未
2008 Dust to Dust
2008 Grapes
2008 Map of China
2008 Marble Chair
2008 Moon Chests
2008 Straight
2008 Untitled by Herzog & de Meuron and Ai Weiwei
11月8日
大收藏家希克創辦的本年度中國當代藝術獎
在尤倫斯藝術中心展出獲獎作品
艾未未獲「終身成就獎」並展出了他的裝置新作:
500輛「永久」牌自行車切割成小塊的碎片零件
2008 Very Yao
10月,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08年)
名列第47位
2 0 0 9
在網絡上發起「公民調查」
召集百名志願者調查汶川大地震遇難學生名單
2009 『Remembering』
Installation of backpacks for the facade of the Haus der Kunst, Munich
2009 Beijing
2009 Brain Inflation
2009 Hanging Man in Porcelain
2009 Kui Hua Zi (Sun Flower Seeds)
3月,獲第二屆沙飛攝影獎攝影創作獎
艾未未的《紐約1983-1993》
既展現個體對生活、生命的理解與態度
也把個體觀看與現實的關係具象化
他對攝影的態度其實就是對生活的態度
通過一系列無視攝影法則的攝影行為
將個體對自由的追求還原到了膠片之中
他以反攝影的方式,提示何為攝影
以顛覆攝影的方式,顛覆人們對攝影的固定觀念
也質詢人們對現實的僵化認識
成為他生命器官之一部分的照相機
把個體的直覺與本能
與時而動蕩、時而沉悶的現實直接對接
通過日常的片斷,重構個體的生命體驗
鋪延開一幅真實的生命圖像
他的一系列看似漫不經心的影像
在將日常的苦澀、歡樂、憂傷、無聊、希望、詩意
與暴力糅合一體的同時
也編織成一部個體與時代息息相通的個人史
2009 Painted Vases
2009 Rooted Upon
2009 Snake Ceiling
5月,他的新浪博客被關閉
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speak no evil.
10月,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09年)
位列43位
2010
艾未未上海馬陸工作室遭定點強拆
艾未未的裝置作品《向日葵種子》
2010年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展出
現在被永久收藏在紐約伍斯特街141號
他選擇用一億個手工繪製的陶瓷向日葵種子
填滿渦輪大廳這樣一個大型的空間
借用了景德鎮上1600個工人的手
作為中國的一種零食
向日葵種子與中國人民有相似之處
2010 1億顆葵花籽 100 Million Sunflower Seeds
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10年)
位列13位
7月末
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
三花
在京滬穗三地舉辦放映會
該片由艾未未工作室歷時7個月調查拍攝
從2009年12月上海
救貓志願者的一次貓車攔截行動開始
最終牽出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灰色吃貓產業鏈
2010 31 Han Dynasty Colored Vases
2010 Coca-Cola Vase
2010 Divina Proportione
2010 Grapes
2010 He Xie
2010 Marble Helmet
2010 Marble Plate
2010 Neolithic Vase with Coca-Cola Logo (5000-3000BC)
2010 Surveillance Camera
2010 Untitled
2 0 1 1
2011 Forever Bicycles installed at Toronto City Hall
2011 F-Size
2011 Ordos 100 Model
艾未未 - 被拘事件
2011年4月3日,艾未未在從北京登機飛往香港時被警方帶走,無法與其取得聯繫,他的手機在4月6日上午仍處於關機狀態。西方政府及中國人權活動者對此表示關注和批評。
4月3日,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譴責西方政府要求中國釋放被拘的前衛藝術家艾未未,稱艾未未一直試探中國法律底線,要為此付出代價。這是中國官方媒體首次對這位爭議人物表態。
《環球時報》稱,西方政府利用艾未未事件,抨擊中國的人權紀錄,儘管他們甚至連事件細節都沒搞清楚,也不知道艾未未觸犯了哪些法律。該報稱,西方批評人士「用激烈的評論攻擊中國,這是對中國基本政治框架的輕率衝撞,也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無視。」
獲準取保候審的艾未未,被指逃稅漏稅,向他公司追討1200萬元人民幣罰款,北京地稅局舉行閉門聽證會。
2011年81天的拘留經歷
使得艾未未的作品獲得更多可能
他不再被看作為社會或政治事件中的觀察員
而是作為一個活躍的參與者
他的特殊地位讓他在視覺藝術家行列中更具期待性
2011年《和諧》展
艾未未讓景德鎮的手工藝人製作了更加複雜形式的作品
《上海紀念品》(2012)是被放在木架子中的一大堆磚塊和碎石
呈現出他對城市環境中毀壞建築的關懷
然而,在這件作品中,艾未未是受害人
《上海紀念品》是他在2008年被上海郊區建築的工作室中保留下來的材料
由於缺少建築許可證將必須要拆除它
一年的設計,加上一年的建築,就在一天內全被摧毀了
艾未未的上海工作室還沒被任何藝術家使用過
但是好在這些碎片作為權利與個人較量的生動證明倖存了下來
無疑,艾未未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藝術家
2009-10年,他和呂克·圖伊曼斯在布魯塞爾策劃當代藝術展
2011-15年,這四年艾未未的政治地位是模糊的
直到2015年6月,他的名字都沒出現在公共展覽的牆壁上
中國出版的藝術圖書上沒有他的名字
艾未未在北京同時有四個展覽,三個是在商業畫廊
還有一個是在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中舉行的為期一天的展覽
這是2009年後,他第一次得到認同
艾未未的經歷使他在國際上獲得很多支持
在國內也有很多人和藝術團體通過網絡給他支持和鼓勵
他經歷的種種都沒有阻擋他的創作
他說:「成為一個藝術家,無論怎麼樣,最終都要成為夢幻
我一直在想要做件什麼事,一件對我而言能載入史冊的事」
2011 十二獸首 Twelve heads
10月13日
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11年)
位列榜首
被BBC稱之為ArtReview's 'most powerful artist'
(《藝術評論》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2 0 1 2
2月,和瑞士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德梅隆
一同被選為設計英國蛇形畫廊的設計師
這將是蛇形畫廊的第十二個展亭
這個設計組合在2008年合作設計了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
該項目還榮獲RIBA lubetkin大獎
2012 Stool
2012 Handcuffs
2012 Marble Rebar
2月15日
美國ICP國際攝影中心的年度獎項Infinity Awards揭曉
艾未未獲得Cornell Capa獎
2012 Marble Tree
3月,獲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美國分會(AICA-USA)
2011年度最佳展覽獎最佳公共項目二等獎
(Best Project In A Pubilc Space)
2012 Rebar 49
5月,獲選為美國人權基金會首屆「哈維爾創意異議人士獎」的得獎者
2012 Stacked
10月,入選英國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
"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2012年)
位列第3位
2 0 1 3
2013 Colored Vases
2013 Forever
2013 Han Dynasty Vases in Auto Paint
2013 Iron Tree
2011-13 借據
2013,6000個古老凳子
2014
5月23日,艾未未憤怒撤出尤倫斯大展
吐槽其刪除自己名字
2014 Blossom
2014 Cosmetics 4
2014 Lantern
6月11日下午
艾未未上傳了一張自己舉著大腿模仿槍的照片
到有著大量粉絲的社交網站Twitter和Instagram
此後,他轉發了超過100張眾人模仿他的姿勢的腿槍照
引發社交網絡瘋狂模仿
11月23日
德國代表團團員之一
巴伐利亞州議會綠黨黨團主席鮑瑟未打招呼
在北京私會中國異見人士艾未未
在離京前
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怒批鮑瑟「破壞禮儀規則」
2014 refraction
2014 stay tuned
2014 Study of Perspective
2014 trace
2014 With Wind
2014 yours truly
2014 言論自由拼圖
2 0 1 5
2015 Iron Root
2015 艾未未過去8年社交媒體記錄
2015 彩色陶罐 Colored Vases
6月6日在常青畫廊和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同時開幕的「艾未未」個展
來自婺源曉起的古建築汪家祠
穿過常青畫廊和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的牆壁
在兩個空間被整個地被重新搭建起來
這棟承載著曉起望族汪家世代歷史的祠堂
於半個世紀以前開始受到破壞,汪氏一族也漸漸沒落
而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
古建築逐漸成為了市場經濟下的交易商品
僅保留了中堂的汪家祠被艾未未買走
6月8日魔金石空間的「AB型」艾未未個展
「AB型」可以讓人想到分裂,以及兩半的融合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魔金石空間裡
在地面鋪滿了如同草民一般又硬又整齊化一的鐵草
在天花板上則懸吊著居高位又帶有權力隱喻的不鏽鋼衣架
兩者之間遙遙對望,在分裂中統一,是為「二」
6月13日前波畫廊的「彪」艾未未個展
「彪」,英文是「Tiger,Tiger,Tiger」,三虎成彪
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即是無限
在這個展覽我們可以看到艾未未從江西景德鎮
收來的3025個畫著老虎的明清瓷片
而展覽主題「Tiger,Tiger,Tiger」
借用的即是電影《虎!虎!虎》的主題
講述的是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使用的密電
意思是「攻擊,攻擊,繼續攻擊」
6月19日「305美術館」(趙趙工作室) 「就是事兒」艾未未個展
「事兒」也是4的諧音
展覽在趙趙工作室樓下的小空間「305美術館」只開了一天
這是305美術館一向的風格
作為艾未未6月整個展覽行動的末了
一個倉促的結尾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就是事兒」展出的是5塊大小、形質各不相同的古玉
分別是艾未未通過「買、借、送、搭」四種不同的方式得到的
其中一塊墨玉的玉斧,被他從中間掏出一個Iphone的形狀
玉斧中間的圓孔恰恰成為Iphone背面攝像頭的孔洞
艾未未從1993年回國就開始收藏文字產生之前的古玉
那是全球的復古文化遠未興起的時代
一個當代藝術家這樣喜歡古物
成為一個他個人非常私密的愛好
成為一件持續到今天的「事兒」
對他來說,「就是事兒」回答了這個展覽
2015 遺骨 Remains
7月22日下午3時左右
艾未未在他的圖片分享社交媒體應用Instagram上發帖:
「今天,我拿到了護照。"
2016 Watermelon
艾未未:讓願意說的人有說的權利
| 旁觀者艾未未 |
文:劉溜
一
1981年,二十三歲的艾未未隻身赴美留學,隨身攜帶的僅有20美元、幾件衣裳以及堅決的去意。到首都機場送行的母親擔憂地哭了,說,「未未,在美國過得不好就回來」,但他只撂下一句狠話,「我再也不回來了」。
在當時,去美國留學是近似於叛國投敵的行為,多年後艾未未才得知他的檔案中針對留美一事有「加強保密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批語。全國比他更早留美的只有陳逸飛一人。
此前毛澤東過世、「文革」結束,很多人有悲喜交集之感,「很多受過 『文革』之苦的人,都覺得好像終於喘了口氣」。中國迎來了一個思想活躍時期,「有人就說四個現代化是不夠的,只是經濟上的富裕,沒有政治上的民主,我們需要五個現代化,就是政治上的民主。那個時候能說這句話已經是很難了」,艾未未說。
不過,那時的政治氛圍乍暖還寒。艾未未參與的「星星畫展」,未能獲準在中國美術館進行展覽,藝術家們就把畫掛到附近公園的柵欄上展出,後來被警方嚴厲取締。這讓他充滿失望和幻滅感,「很絕望,就覺得中國待不住了」。從少年時期到青年時期,艾未未經歷過三次精神地震,這是第三次。
「從小我就是一個旁觀者」,艾未未說。他的第一次精神地震是「文革」之初,他才七八歲,忽然發現家裡有了一種恐怖氣氛,大人開始交頭接耳,說話也怕小孩聽見,話經常說半截。然後就看到,「整個街上的人也都用懷疑的、或者說陌生的眼光看著你們家的人,滿街都是大字報,全是說的你家裡人怎麼了,說要砸爛誰的狗頭,大字報一百多張的時候,比七九八的藝術展要漂亮多了,用詞啊情感啊都是非常義正辭嚴。怎麼會一夜之間變成這樣呢?」
他的父親——詩人艾青——是 「文革」中的批鬥對象。他們家處於無休止的抄家、混亂和不安全之中,紅衛兵隨時都會上門,「一腳把門踹開,把所有東西扔一地,把所有書都翻開,信件都拿走,照片一張張看」。門剛關上,另外一群人又踹門而入,再搜一遍,每撥紅衛兵都藉此向領袖表忠心。
接著,艾未未全家被下放到新疆的農場進行勞動改造。荒涼、缺水、一望無際的戈壁生活給艾未未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童年回憶。他記得那兒的一口夏涼冬溫的水井,十多年後他回去看過,那口井已經幹了。他走很遠去拾柴禾,一路上有狼跟隨,好容易遇到一個水坑便用軍帽把水兜起來,直接喝帽子過濾後的水。
1971年的林彪事件造成了艾未未的第二次精神地震,「毛主席的接班人,而且是我們最偉大的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敬愛的林副主席,忽然有一天說成是叛徒,他跟毛主席從來是同時出現的,是已經寫在黨章當中的法定接班人,怎麼忽然一下會摔死在溫都爾罕?這個事件讓人覺得,政治是很恐怖的事情」。
艾未未以旁觀者的心態打量著這些紛亂莫測的世事變遷,即便親眼目睹挨批鬥後的父親咳嗽著彎腰掃大街,他也只是冷靜的旁觀者,並沒有感受到多少情緒上的激蕩,比如難過或是憐憫。
二
一到美國,艾未未立刻結識了很多小偷。每當他過生日,他的小偷朋友們就偷來好酒請他喝。「在資本主義國家,偷,我覺得那是劫富濟貧,是能把資本主義拖垮的渠道,這是我們本來要幹的事,後來發現沒用。」
後來新上任的一個紐約市長把他的小偷朋友全都抓進監獄。這些人從監獄出來後重操舊業,「他們在很遠的地方大叫我的名字,我就裝著不認識,因為我要表現出一種高雅,他們直搖頭,這個中國人他媽的」,艾未未呵呵笑著,語氣半真半假。
艾未未學的是藝術,既然可以「翹課」,艾未未便盡情地享受著「翹課」的自由,後果是,他沒有拿到學位。
他所住的紐約東村聚集了三教九流,除了小偷外,還有納粹、光頭黨,以及嬉皮和朋克各色人等。但他覺得紐約東村是一個「很孤獨、非常不浪漫的地方」,「因為大家都是出來混的人,都是心裡有事才到紐約待著的,都是互相提防的,誰也不把自己的軟肋亮給別人,所以真的沒有什麼浪漫的故事」。
他在美國混得並不好,生活非常窘迫。在美十三年,「可以說我什麼都做過,我要是女的,肯定會去當妓女」,他說。有段時間他每天去賭場賭上八九個小時,相當於全職工作,當然都是小賭,因為沒錢,如此過了整整兩年。他經常以高度的熱情作畫,沒幾天就把整個屋子都堆滿了,搬家時不得不狠心全部扔掉。
經濟的緊張尚在其次,最根本的是沒有歸屬感,「從小是旁觀者,到了美國後便成了徹底的局外人」。
「我認為我挺頹廢,那時候認為頹廢是崇高的,現在覺得頹廢也不崇高」,所謂頹廢就是,「你覺得你離可能性太遠的時候,可能會放棄,或者說這個事弄不好,也弄不壞,就折騰啊」。
1993年,由於父親病重,艾未未灰頭土臉地回到久別的北京,仍然不名一文,連學位也沒有拿到,「其他的留學生沒有像我這樣的,鄰居親戚問起來家裡人都覺得很沒面子」。
三
艾未未小的時候,父親艾青經常嘲笑他說,「你將來可以做個指導員」。「指導員在部隊裡也稱作政委,就是今天的黨支部書記,因為我從小就能夠背所有的毛主席語錄,看共產黨宣言,看了很多政治文章。我想我父親這樣說我,他可能還是看到了我的政治前途的。」艾未未說。
直到現在艾未未也沒有當上指導員,不過他認為自己已經在從政了,「只不過是在基層工作,我是打入人民內部,我這樣的就是從政」。現在他是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建築師之一,他說他沒想過要怎麼樣成功,他只是憑興趣和本能做事,「我都是先做了再想,比如我先蓋了房子,人家說我是建築師,後來我參加鳥巢設計,又變成了奧運建築師」。他說自己對建築有些厭倦了,對政治的興趣卻越來越濃,基本上每一兩天他就會寫一篇博客。
不過他認為自己並不具有真正的話語權,「我始終認為我個人最重要的是成為我個人,就是我的獨立性,所以我並不依附於某種權力,無論是政治的,或者是文化的」。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在2008年所遭受的打擊,當一個北京青年的死訊傳來,他的內心極其悲涼,這一次他不再是個旁觀者。
之所以敢為別人不敢為之事,他自我分析道,是因為自己愛折騰,生就一種「悲劇性格」和「破壞性天性」,不安於安逸和舒適的生活,「大不了就是一死嘛」。
艾未未對死亡的最早體驗是在十來歲,「我父親那個時候告訴我,他要死了,因為他工作太重了,他打掃廁所,他的疝氣很厲害。我那時候每年生病,有時一個晚上會拉二十次,覺得隨時要死掉了。當你真正接近死亡的時候,是一種解脫、輕鬆的感覺,就一點不害怕,你覺得好像在夢裡一樣,飄起來」。
「我認為死亡不是生命了結,而是另一個境界。」他說,談論死亡就像排隊進影院時談論電影一樣,「燈還沒亮起來,電影還沒開始,再怎麼談你都是在門外,所以關於死的故事我們是永遠不可能知道的,這也是生命美麗的地方。」
四
跟艾未未聊天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他詼諧風趣,時有驚人之語,無論問什麼他都不以為忤,因為他「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重要,早就活膩了」。你要是打趣他,他會加倍打趣你。他說他是個愛折騰的人,問他怎麼個折騰法,他就欲言又止,要跟記者比折騰,「你說一條我說一條」。然後有了如下對話:「我喝酒」,「我也喝」;「我貪吃」,「我這才叫貪吃呢,你看我這身材」;「我自虐」,「我身上疤痕累累」。
艾未未說他不喜歡旅遊。他也不喜歡音樂,「我這一生沒有自己主動地開過一次音樂,我喜歡人聲」。可他照樣大談音樂,包括給左小祖咒的專輯寫評論,並自吹「我對音樂的理解很好的」。不聽音樂怎麼談音樂呢?艾未未立刻駁道,「人類的性史肯定不是由強姦犯來寫的吧?」但也不是處男寫的吧?「那完全有可能,性史可以由處男寫,但是性經驗不能讓處男寫。」言未畢已笑倒一大片。
強迫他追憶往事,他才多少有些感慨,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曾是一個無比潦倒的失敗者。談及時事社會問題時,他才一臉嚴肅,不再插科打諢,句句犀利無比。
然而要真正了解他是非常困難的,他豐富、龐雜,在各個方向狂奔不止,藝術、建築、政治,接下來也許會是電影;他對生死的體察,對生命意識的把握,也遠遠超越了一般的自以為了悟者。
對於有些人把他視為 「中國的安迪沃霍」,艾未未並不認可。他說,美國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運動,中產階級都以平民化為榮,而中國沒有中產階級,正在向拉美靠近。而艾未未自己確實以平民化為榮,他從不跟學院氣的知識分子來往,「我從來不搭理他們,我從來不參加任何文化討論會或者開幕式,反正他們去的地兒我是肯定不去的,對我來說,他們去的地兒就是停屍間」。他懷疑那些自視非凡的人,「所有表現出高傲的人,都是本質上的虛弱,無論個人也好,政權也好,所有說『噢,我不跟你談話,我不願意跟你談最簡單的事情』,這就是人的虛弱,沒別的,因為人的事就那麼點事,沒那麼複雜」。
他是一個憤怒中年,沒有他不敢罵的人,上次他罵過陳丹青軟骨頭,這次他說,「哦,這不是罵,這是他的特徵」。他只佩服兩個人,一是魯迅,一是王朔。除了敢說敢罵外,艾未未佩服王朔還有一點,「王朔對自己特別狠,把自己往絕路上逼」。
他又是冷靜的,談及憤慨之事時也是用很理性的分析語氣。生活中他是一個可愛的老頑童,充滿了探求的欲望,對農村生活尤有興趣,對年輕人他滿懷好奇和寬容,「愛國沒問題的,不關心政治也是沒問題的」。
兇殘的自嘲藝術
素材及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登陸
轉載合作請後臺回覆:轉載。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聯繫電話 :185-1195-6910
微信:wyxq2015
試試回復這些詞
不知道會發現什麼奇怪的東西
涉毒 紅色 偷窺欲 陳忠實 上帝視角 狂吐
無人問津 奧斯卡 裸身 硬色情 自殺 IKEA
包浩斯 公開認錯 搞死藝術 妓女 蜷川幸雄 世外桃源
點擊 閱讀原文 買一把最藝術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