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成為二手車買家,其中既有剛需購車者,也有不斷換車的進階玩家。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懂車」不再是一座高牆,他們不必像過去那樣,在壟斷的二手車市場鬥智鬥勇。
林風第一回為公司買二手車,就落進了圈套。那時他的旅遊公司剛註冊,營運執照還沒下來,買來的車子只能掛靠在二手車公司。車商拍著胸脯保證,讓他放心。
一年後,二手車公司突然打來電話,要他去一趟。水晶吊燈照亮的店裡,客戶經理引導林風坐進真皮沙發,上茶後,才客氣地開口:「林先生,租期到了,還要續租嗎?」
林風一時懵了。經理補充說:「當初說好,這輛車是租給你的,一年17萬。」
林風試圖爭執,可對方咬死這輛車當初是租給他的。曾經拍胸脯的車商不知所蹤,林風立刻明白,這就是一出騙局,再爭下去也沒有意義。拿著收據去找律師,律師告訴他,17萬的收據只能證明你交了錢,至於這筆錢是租金還是買車款,無法證明。
遭遇騙局,讓林風認識到兩件事:一是接下來他只能選擇二手車;二是不想上當必須成為玩家。他和朋友創立的旅遊公司,專門為客戶提供9天環甘肅的定製遊,新車划不來,損耗特別大。綜合計較下來,最實用的車型是二手考斯特,19座,旺季加上淡季連軸轉,一年能跑出60萬左右的營收。
漸漸地,林風也在這種淘車過程中找到了樂趣,他喜歡把一輛極為破爛的車修整得漂漂亮亮,任何一輛舊車,到他手裡經過一番妙手回春,都能變得跟新車似的,成就感爆棚。隨之變化,還有公司的經營狀態,現在旅遊公司發展到7輛車規模,清一色都是二手車。
和林風追求性價比不同,北京媒體人任虎則是一位更純粹的二手車玩家。痴迷動漫賽車手藤原拓海的形象,等到成年,任虎才發覺要實現這個夢造價很高,淘二手車去改裝賽車,是他實現賽車手夢的一種可能。
差不多20歲,任虎改裝出了人生中第一輛賽車。對賽車來說,輪胎、剎車都是消耗品,在城市道路上駕駛的原廠車,剎車和懸架不適合賽道,輪胎硬,車身易側傾,剎車熱衰減嚴重。玩改裝的賽手,大多選擇買二手車做底,再通過嫻熟的手藝,改裝成適合比賽的車型。因此,怎樣選二手車就成了賽手基礎必修課之一。
如今,任虎憑藉對汽車的了解,他進入某家汽車媒體的編輯部工作,每天和二手車打交道。試駕、測評、拍視頻,任虎的工作就是幫玩家避雷,揭露二手車販的不良行徑。業餘時間,他則會開著自己心愛的賽車感受速度。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成為二手車玩家,他們淘車、用車,體驗不同車輛的駕駛樂趣,這一群二手青年,也逐漸影響著汽車消費的浪潮,從炫耀性購車逐步進入到注重性價比和玩車樂趣的階段。他們驅動著二手車交易量的攀升,也催生了瓜子二手車等一批網際網路平臺。
作為行業觀察者,汽車編輯任虎說:「玩家越多,我這份工作就越有必要。」
想要晉升為二手車玩家,必須跨越「懂車」這道高牆。20歲時,任虎沒接觸過二手車。他到花鄉逛了一圈,那是北京二手車大本營。任虎早有耳聞,花鄉水深騙子多,就算有心理準備,還是嚇了一跳。
市場附近的柏油路上塗滿了電話號碼,又都被油漆蓋住了。剛靠近門口,30多人蜂擁過來,攔在車前,敲玻璃,瞪著眼睛問車賣不賣、哪年的,兩個男人的臉貼上車窗。
停車進入市場,任虎看見,有些店鋪的招牌上寫:絕不收事故車。工人卻毫不避諱地做著鈑金件。逛了一圈,沒有看到任何標價,車輛信息是口頭協定,沒有書面保證。他問了一輛車,覺得不合適,轉身要走,賣家和助手一個面露不屑,一個在後面追著喊,熱情地幫他牽線搭橋,兩人扮演一唱一和的黑白戲碼。
任虎害怕被騙,只好悻悻離開。
要想不被唬住,就必須有「懂車」的老手助陣。
林風挑選二手車,總是帶一個懂行的老師傅。老師傅有開修理鋪的,有跑長途的卡車司機。西北的卡車司機都會修車,因為荒涼路段多,車壞了,全靠自己修。日積月累,練得一手爐火純青的驗車手藝。跟著老師傅看過了數百輛車,經歷過數千小時的學習和「折騰」,林風終於鑽研出一套驗車的獨門絕活:望聞問切。
選中一輛車,先向賣家核實車的情況,看賣家前後說的是否一致,有時候多去幾趟,中間隔十天半個月,跟錄口供似的。賣家說得一致,開始正式驗車。
為了不買到事故車,必須先找準焊接口,車的焊接口有固定位置,出過事故,焊接位置不一樣;接著用手指敲車,聽聲音,大修的車抹過膩子,敲起來聲音悶,不如沒修過的清脆;最後彎下腰,撅起屁股趴在車前和側門,探著鼻子一點點嗅過這些位置。事故車漆面修補過,味道不一樣。尤其最後這一手聞車,百試不爽。朋友開玩笑,蘭州二手車市場上的事故車,都怕林風的鼻子。
沒想到,給公司買二手車,還是上當了。賣家不承認車是他買的。賣家聲稱車是他承租的。後來雙方撕破臉,經過調解,二手車公司掏了4萬塊錢收回了車,轉手又賣了10多萬。
此後,林風買二手車格外謹慎,尤其是籤合同時,一定請律師到場。
然而有些買車人,既沒有時間學習二手車知識,也沒有老師傅助陣,與不良車販鬥智鬥勇。他們有繁忙的工作,二手車既是剛需,也是心頭好,可是買車的過程卻如鯁在喉,成為一塊心病。
家具商樊鑫就是這樣的人。近十年,他都過著「在路上」的生活。清晨,載一車新打的家具上路,或許是實木圍椅,或許是其他什麼。每天,他至少要開100公裡,多則200公裡,偶爾外宿,旅館滿房,必須睡在車裡。十年下來,等於繞著赤道兜了9圈不止。
為節省成本,樊鑫在車的選擇上精打細算。他最喜歡燒柴油的全順,裝貨多、油耗低,不用蓋雨布。新全順與二手的差價,相當於家具生意一個季度的利潤,700多個小時的辛苦錢。
2015年,他在鄭州的二手車市場看上一輛全順。看店的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計,坐在椅子上斜眼看人。樊鑫問了幾個問題,夥計不耐煩地說:「乾脆點,行不行?買就買,不買有的是人買。」
樊鑫說:「 你這是什麼態度?」
夥計側臉看他,「別人還要看,淨耽誤時間。」
老闆來了以後,假裝訓斥夥計一頓。車子檢查完畢,付了款,樊鑫眼看老闆拿出兩把車鑰匙。等到提車,兩把鑰匙就剩下一把。樊鑫和朋友東找西找,問老闆那把鑰匙哪去了。老闆說,只有一把鑰匙,哪裡來的第二把?
事情最終不了了之。直到現在,樊鑫也不清楚,究竟是自己和朋友眼花了,還是老闆故意藏起第二把鑰匙,如果是藏起來了,為什麼呢。
據數據統計,全國約有3000萬名貨車司機,像樊鑫這樣不「懂車」的佔據大多數。車的質量不光影響送貨是否順利,更關乎生命安全。購買質量過硬的二手車,一度是他們頭疼的問題。
直到網際網路平臺出現,他們的問題才得以解決。一次偶然機會,樊鑫看到瓜子二手車的海報。在一棟高檔公寓的電梯間裡,樊鑫和工人剛把三座紅木椅搬進客戶家,出了汗,喘了口氣,轉身看見那張海報。畫面上,孫紅雷衝他笑著。樊鑫想起,前陣子車又出毛病了,錶盤顯示不正常,修了幾回才好。是該換個地方買車了。
2017年起,樊鑫在瓜子網上購買了3輛車,有第三方把控質量,他只管選擇中意的車型。還有一輛是19年下半年剛買的,車源在外地,全國購讓他連跑腿都省了。
解決了這塊心病,樊鑫終於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具上。他的生意不斷擴大,直到去年,樊鑫不必再起早貪黑,家具都是工人去送,連工廠都去得少了。偶爾,他會懷念在路上風雨無阻的日子。想得緊了,就去車裡坐坐,聞著新家具的油漆味,摸摸被磨得光亮的方向盤,他感到心安。
網際網路的大錘擊垮了這堵高牆,二手車的質量問題再也不是玩家們的心病。
對於林風來說,「望聞問切」成為過去式,網絡平臺成為買車的首選。現在,他公司旗下的7輛豪華商務車,正載著五湖四海的遊客,穿越張掖的雅丹地貌,在西北大漠上奔馳。
約六萬名遊客坐過林風的車。靠著這些車,他養活了手下十幾名員工,每年利潤超過兩百萬,期間邂逅了妻子,兩人生活美滿,現在還有了一個2歲的兒子。二手車幾乎覆蓋了林風的人生。
不光是買車多年的老玩家,新手也能切身感受到網絡的便利。
由於工作原因,任虎接觸過不少打算買二手車的朋友。他們多是普通的上班族,在大城市工作,周末出遊,需要代步工具,二手車的經濟壓力小,對他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緩衝。過去的市場亂象阻攔他們,總有人輾轉聯繫任虎,請他幫忙驗車。
有一回在外吃飯,任虎遇到一個過去請他幫忙驗車的小夥。那時他在外地參加比賽,沒幫上忙。小夥比任虎小五歲,在廣告公司上班,文科生,對車一竅不通。寒暄兩句,任虎問起買車的事,這才知道,小夥直接在網上買了。
小夥當即拿出手機,曬給任虎。買車欄中,車輛信息依次排布,車型、車齡、裡程數、售價一目了然,詳情頁寫著參數配置和檢測報告。車子共有300多個整備項,整備工時48小時、整備成本達到車價的2%,一系列售後服務赫然在目:7天無理由退車、30天全面保修、1年或2萬公裡售後保障。
任虎頭一次發現,二手車買賣可以被展現得如此透明,車子像是赤裸裸地出現在眼前,質量、售後都令人放心,就算跑遍本地二手車市場的老手玩家,也很難搞定這樣一筆痛快的買賣。
任虎在二手車領域摸爬滾打了多年。他明白,新模式替代舊模式是必然趨勢,這種變化是消費者的主動選擇,任何行業都不可避免。
2017年,任虎看中了本田飛度。這款車在改裝圈頗有名氣,二手零件應有盡有,出手難度低,買賣幾乎不虧錢。他又去了一趟北京花鄉,驚訝地發現,這款車被炒得離譜,上午有人賣,下午被買走,有一夥外省車商專收這款車,拖車就停在市場門口,攢夠了,整車運走,價格逼近新車。
返回當天,任虎就在瓜子二手車上找到了這款車,價格合適,當即聯繫銷售看車。那是一輛2009年產的手動豪華版飛度,裡程數九萬公裡。第二天清晨,他開車到河北。在清河某小區,一位老大爺接待他。任虎當即決定,就是它了。第二天付款,過戶,整個流程不到一星期。
更換避震、剎車及排氣系統,使用半熱熔輪胎、安裝桶椅、六點式安全帶,他將這輛飛度改裝成賽車,前往平常練車的銳思賽道。
沿著看臺直線出發,油門一腳到底,至右手五十米提示牌的時候,任虎慢踩剎車,做好進入第一個彎道的準備。引擎的呼嘯點燃腎上腺素,彎曲的柏油賽道像一條深灰色的蛇。任虎掠了一眼油溫、水溫和油壓表。他早已擺脫新手階段的緊張和恐懼,憑藉肌肉記憶,甩過每一個彎道。
他的賽車幾乎永遠處於加速與減速狀態。入彎的時候牢牢地抓住地面,到了直線勇猛衝刺。兩年來,車企舉辦的賽道日、專業的比賽常能見到他的身影,沒有比賽的時候,就去銳思賽場練習刷圈。
去年年初,任虎取得了國家B級賽車執照,今年,他打算把賽車執照由B級換成A級。這意味著,他必須在5次B級執照規定的比賽中獲得過前五名,或者兩年內,在B級執照的錦標賽決賽中,獲得過總分前五名。
但他的生活裡不止有賽車。三十歲這年,有結婚的念頭。等時機成熟了,任虎打算再買一輛二手車。比賽用的飛度經過改裝,車身高度低、碰到減速帶,或者下地庫的時候偶爾會拖底,遇到起伏不平的路面,也會不安全。有一輛普通的車,開著舒服,出遊也方便。
這種念頭因為突然降臨的疫情,更加堅定了。高鐵、地鐵、公交等以往的出行方式,令他擔心家人的安全。很多無車族,最近都在社交網絡上感慨買車的重要性。買一輛質量好的二手車做出行工具,成為他亟待解決的事,必須提上計劃清單。
拐過最後一個彎,任虎一腳將油門踩到底,賽道龍門就在眼前。
- END -
撰文 | 李獻策
編輯 | 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