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大司寇蘇忿生
蘇忿生是西周建立之後的第一個大司寇,也是蘇國的第一任國君。據《國語·晉語》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以妲己女焉。」殷辛即商紂王,他帶兵搶走有蘇氏美女妲己。有蘇氏為此異常憤怒,便投靠西歧,和文王結成了堅強的同盟。在周武王興兵滅紂中作出了巨大貢獻。西周建立之後,將蘇忿生封為大司寇,並且將溫、州、原等十二邑作為蘇忿生的封地,蘇忿生以溫為首邑,建立蘇國,直到公元前650年蘇國被狄人所滅,一直延續了近400年。
商末亂紂江山的蘇妲己
在中國歷史上的商朝末年,妲己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據《史記.殷本紀》載:"妲已與膠鬲比而亂紂。」這是司馬遷記載的史實,妲已與膠鬲亂紂,因紂王倒行逆施禍國殃民,亂他的江山難道不是正確的嗎?再說在妲已故裡蘇王村,也世代傳說著她是個好姑娘,村中古時候還有妲己廟,群眾長期供奉祭祀她(今廟巳毀)。相傳當年編寫《封神演義》的作者,在此地採集了冀州侯父子和女兒的故事後,寫出了《反冀州》和《亂朝歌》等章節。另外,當地還傳冀州侯有四子二女:長子全忠,次子全孝,長女全妲,三子全仁,次女全媛,四子全義(蘇忿生)。父與長次子反紂戰死,長女被搶掠,次女嫁於人,三子疫病夭亡,母親氣死,僅剩下小兒子全義,被周武王保護起來,因家破人亡氣憤至極,全義改名忿生,武王封他為侯在家鄉建立起蘇國 (夏商周時的國相當今天的地區市) 。
在未說妲已事跡之前,先說說妲已故裡的由來。大禹立夏以後把華夏分為九州,其中有黃河以北的冀州。冀州城在哪裡?《周禮.夏官.職方志》載:「河內曰冀州。」《爾雅.釋地》又載:「兩河間,曰冀州。」清牟庭《同文尚書》說:「冀州在河內。」以上記載都說明冀州在地處兩河(西濟河、東黃河)之間的河內郡。河內郡是漢代所立的地區,即在今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與濟源市轄地區,溫縣在這個地區的中南部。2012年前後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從溫縣穿越時,文物部門挖掘考察了溫縣徐堡鎮東側,證明該處是4000年前至2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至漢代時期的大型古城遺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麼大的城池和位置,應當是商末的冀州城址。
商代末年的冀州侯傳說叫蘇護,實際上應當叫己護,他們是黃帝之孫顓頊命氏的己氏(昆吾氏)的一支,因強大封侯任職了冀州,當時還是姓已。後來因反紂有功,冀州侯宗室被周武王封侯建立蘇國,到春秋時蘇國被狄滅亡,其宗室人員以國「蘇"為氏,誕生了後來的蘇姓。因為蘇國始祖是蘇忿生,後人就把冀州侯和女兒妲已都稱為蘇護和蘇妲已了。由於妲己是確有的歷史人物,妲己之父冀州侯是蘇護,冀州城經考古和史籍記載位置在溫縣徐堡鎮,蘇王村在冀州城南2、5千米處,是冀州侯家的住址,因住王侯后人稱該處蘇王村是可信的,村裡傳說妲己故事和立妲己廟也是可信的。
妲己的家在蘇王村,蘇王村誕生了蘇忿生,自然就是蘇氏的發源地,而且村中還傳說蘇國滅亡時,蘇國宗室人員逃回故裡不敢再姓己,開始在根源地以國為氏姓蘇。溫縣不但有冀州侯父子的傳說還有墓冢,有地名蘇溝和蘇國的陵園,但傳說更多的是蘇妲已故事。與蘇姓誕生同時的姓氏還有,藏在清風嶺溝壑中的弟兄三人以始祖司寇官職的「寇」為氏稱「寇三元」村;藏在今林肇村處密林中的成員以始祖職務為姓氏「職";藏在今孟州司莊之地的以「司」為姓氏;藏在今溫縣嶺崗高地的高肇村的以"司寇」為姓氏。總之,從蘇國宗室中發源了"蘇、司、寇、職、司寇」等同根姓氏。
妲己究竟是惡還是好呢?聽聽蘇王村世代怎麼傳說。在妲已十六、七歲時,當地發生了瘟疫,為了挖取治病的藥草,妲己帶人上了50裡外的太行山,後又在西王村為民熬藥,累倒在村中使州民感動;在一次黃河上遊玩時,突然河中旋風颳起,將一船民掉入河中,她不顧自已的船在危險中,拋出繩索將落水者救起;在冀州城內風雪夜裡,她看到一老一少乞討者將被凍死,讓家僕將二人拉回南關驛站,送吃送穿救活了老少乞者。……妲已傳說不止。
綜合上面種種所述,證明冀州城在溫縣徐堡鎮;證明蘇王村是蘇妲己家;證明妲己是個好姑娘。蘇王村民還說,妲已長的窕窈淑女,天姿國色,紂王好色慾搶為妃,圍困冀州。妲己大義屈身,為救冀州萬民不被攻破塗炭,與父訂下裡應外合大略,而前往宮中故意專做惡事,以倒殷紂江山早日滅亡。可見妲己是個了不起的歷史名人,我們應當為她平反昭雪,恢復其本來歷史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