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備受關注的「杭州女子失蹤案」,終於真相大白;但有關該案的街頭巷議,卻並未終結。對於丈夫殺害妻子後分屍並扔至化糞池的惡劣行徑,大多數人都感到憤怒和震驚;對於警方篩查38車糞水等辦案的縝密與辛苦,網友則紛紛表示敬佩。不過,雖然案件諸多細節令人毛骨悚然,卻有一部分人以此當梗玩得不亦樂乎。
社交平臺上,「兩噸水警告」、「化糞池了解一下」等與案件細節契合的段子相繼湧出;還有些男性網友,在與女友或妻子溝通時,也肆無忌憚地用這些言論大開玩笑。
把慘不忍聞的刑事案件,當作玩笑段子津津樂道,自以為生動有趣,其實毫無幽默感可言;把令人髮指的作案手段,變成朋友圈裡用於交流的詞彙表情,既是對公序良俗的挑釁,也是對法律規則的漠視。深挖甚至惡意揣測作案細節,用戲謔的方式擴大其惡劣影響,不但缺乏對受害者及其家人最基本的尊重,更消解了公眾對這起事件的必要反思。
可能有人認為,這些玩笑不過是「小打小鬧」,放在道德法律的框架去談,多少有些上綱上線。其實,不論有心還是無意,原創還是追風,在網上接力傳播「化糞池警告」,向親人發出「不聽話的時候兩噸水解決一切問題」的「警告」,已經超越玩笑的底線,本質上是把惡性事件當成搞笑素材,把人間慘劇拿來休閒消遣。這些所謂調侃的背後,既暴露了編造者扭曲錯位的價值觀,也折射出跟風者不辨是非的文化水準。無論如何,殺人惡魔的罪行,不能化作如此輕浮的段子。這些喪盡天良的作案手法,難道是可以效仿、值得炫耀的嗎?狂歡式地調侃與評論,讓本該值得深思與探討的女性安全與自我保護議題,變成了對家庭暴力的「趣味解讀」。
同時,對來女士被害這一極端事件的過度寬泛化延伸,無疑激化了兩性矛盾,製造了不必要的不信任感甚至恐婚情緒,也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以殺妻案當梗,讓人聯想到前不久網上熱傳的「爬山梗」。某景區為蹭網劇《隱秘的角落》熱度,借用張東升帶嶽父母爬山時把二老推下山的劇情,在入口處懸掛了「張東升禁止入內」的字樣。此舉不僅招致不少網友反感,還被律師指出涉嫌侵權,沒達到多少娛樂性的效果,倒是挨了不少罵聲。相比而言,「爬山梗」至少還是以影視劇為原型,而殺妻案則是真實上演的悲劇,涉及死者家人的真實感受。他們已經悲痛萬分,再看到網友在網絡上公開以「兩噸水」「化糞池」當梗,豈不等於在傷口上撒鹽?從道義和倫理上來說,公眾非但不能消費別人的痛苦,刑偵專家甚至告誡,由於這起案件過於驚悚,犯罪細節都不宜公開。
愛開玩笑、思維活躍不是壞事,但玩笑裡不能丟了對生命的尊重,面對他人的痛苦,要保持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杭州女子失蹤案」的事實經過,已經深深刺傷了公眾的神經,希望人間惡魔就此收手,此類悲劇別再發生,也希望圍繞案情的討論,能夠更加理性妥當,別再傷及無辜、加重悲傷。
對熱點事件,大家有議論,有感嘆,這很正常。但不管怎樣,都必須守住倫理的底線,不能違反公序良俗。
抖出「化糞池警告」式的「機靈」,顯示出的只會是個人素養的「不靈」。
別讓「悲劇」成「鬧劇」!
別把「無知」當「流量」!
別拿「罪惡」開「玩笑」!
來源:綜合北京晚報、新華網、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原標題:《拿「杭州女子失蹤案」當梗?豈能如此消遣人間慘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