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哪種角度看,一名女子失蹤,這樣的案件都應該以一種嚴肅的刑事案件來審視,節奏被帶偏,對案件本身走向和輿論生態淨化都不是好事。
「杭州女子失蹤案」,過去十幾天受到了輿論的持續關注,這兩天輿論熱度更是發燙。
7月23日晚間,杭州市江幹區公安局正式發布通告,透露了幾點關鍵信息:來女士已遇害,其丈夫許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已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至此,真相開始漸漸浮出水面。
1. 失蹤案,被層層「加工」引向獵奇
在這份通報發布之前,這起「失蹤案」在網絡中已經持續發酵了好幾天,各種小道消息冒出來。從目前的輿論脈絡來看,對這起事件的描述至少經過了三層「加工」,三重因素疊合,帶歪了輿論節奏。
第一層,是受害者丈夫撒謊,把案件有意往「突然失蹤」的「懸案」方向引。
受害者「失蹤說」,最早就是其丈夫拋出來的——「7月5日零時30分許,許某某起身上廁所時,來女士還躺在床上,等到早上5時許,許某某醒來發現妻子已經失蹤。」掩蓋之意很明顯。
人不可能真的「人間蒸發」,來女士無緣無故消失,已然很可疑。而許某某在面對調查時,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冷靜,他曾表示:不可能一個人機智地躲開那麼多監控,「一個人她出不去的」。這番疑惑態度是不是為了撇清嫌疑裝出的「不知情」,顯然值得懷疑。
可以說,許某某最開始接受調查和採訪時,就是不斷用編造出的「生活場景還原」去轉移視線,企圖誤導調查。
而在案件調查初期,信息還很有限,許某某又以「當事人家屬」的身份爆料,由此而來的情況就是,各方對此事的關注與了解,起初都將許某某的敘說作為「線索」。他用撒謊掩蔽事實,也是在利用最早的「信息真空」去帶節奏。
第二層,網紅直播拼湊嫁接,助長獵奇心態的同時也在把樓蓋歪。
在此之前,案發小區有居民反映,有些網紅蜂擁而至、開啟直播;今天又有媒體爆出,警方通報後,小區門口又現網紅直播。這樣以獵奇為驅動的消費悲劇式「圍觀」,顯然已經逾越了底線。
而有些網紅與自媒體發布的有些內容,也蠱惑了很多人:他們隨意拼接、斷章取義的鏡頭將此事描述為怪異事件,把仍待調查的案件變成了「走近科學」案例,如有自媒體發布視頻,標題就是「人能憑空消失?杭州來女士的失蹤,難道就成了未解之謎」獵奇寫法+故事會式呈現+添油加醋式拼湊,助長獵奇心態的同時也在把樓蓋歪。
第三層,部分「網絡福爾摩斯」的過度腦補,也讓很多人真假莫辨。
在科技發達的當下,一個女子「突然失蹤」,這確實太不正常了。這樣的「不正常」,會連著很多疑團。
而這種疑團,就是很多「網絡福爾摩斯」發揮的培養皿。憑著少量信息,其中還有些未證實的傳言,有些人就拼湊了兩人的財產矛盾、情殺等內容。雖然這裡面的部分情節最終可能會被印證,但這些揣測,本就真假難辨,真的假的揉在一塊,最終也會讓被投餵「信息乾糧」的受眾也真假莫辨。
2. 面對疑案,應堅持科學和審慎的態度
但節奏被帶偏,對案件本身走向和輿論生態淨化都不是好事。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女子「失蹤」的謎團,都得通過事實來解開。也只有事實和證據,才能破除掉圍繞這起失蹤案的各種神秘性。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天,當地警方也的確對此案尤為關注,成立了專案組,對案發現場反覆搜尋,查找證據,包括查看窨井、電梯井、蓄水箱,抽吸化糞池最終得以讓此案真相漸漸浮現。
而這一系列的調查取證,其實也說明,當地警方始終秉持著科學和審慎的辦案態度。
根據通報,來女士的丈夫許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這印證了很多人的揣測。接下來,可能還會有更多案情發布。該案最終證明,在當下這個「信息社會」,作惡者想通過掩飾等手段製造一起莫名失蹤案,註定不會得逞,終會受到法律制裁。而在弄清來龍去脈前,會有個事實真空區,在此過程中,人們需要克制,需要不輕易被小道消息帶著跑——哪怕腦補很難避免。那些帶歪了節奏的網紅和「福爾摩斯」們也該往後站站了。
堅持科學和克制的態度,本也是對生命的敬畏。
□ 伯揚(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王雪瑩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