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詩仙李白灑脫飄逸的氣質,絕對是和酒有分不開的關係。考古人員研究發現,商周時代,中國的古人就已經開始釀造黃酒,在三千年後的近代,因為一位外國人對酵母的研究,青島成了中國啤酒的「代言人」,市內至今開設「啤酒博物館」,它裡面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呢?「古特潑酒」又是在幹什麼的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青島市的登州路上,有一座奇怪的建築物,遠遠望去,棗紅色的洋式外觀告訴每一個人,這裡不是一座普通的廠房,走近觀瞧,就會發現門口的牌子,寫道「青島啤酒博物館」。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博物館佔地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分有三個區域,A館是文化歷史區域,主要講解青島啤酒的發展過程,B館則是生產工藝介紹區域,其中陳列著許多老式設備,還原出當時的生產場景,C館則是休閒體驗區域,可以來這裡品嘗免費又可口的青島啤酒。
在博物館中,最奇妙的地方,當屬是「醉酒小屋」,雖然這兒只是一間不大的小屋子,但不管你喝沒喝酒,只要走進這個小屋,就會發現自己走路跌跌撞撞、踉踉蹌蹌,根本不受控制,好像已經喝醉了一樣。這又是什麼原理呢?
原來,屋內的地面其實是存在一定坡度,而四周與坡道保持垂直的牆壁,卻會讓我們產生這是平地的錯覺。當你看到一條坡道時,你的腳在上面行走時,肌肉會調整適應坡度。但是進入醉酒小屋後,雖然你是走在坡道上,但是因為錯覺所以我們的腳還是在按照走平地的方式運作,那自然無法適應坡度,於是產生站不穩的感覺了。這個設計是不是很精妙呢?
在博物館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那就是「奧古特潑酒」,在B館的前期發酵的車間中,有一方1903年修建的敞開式發酵池,而池子旁邊,您可以看到有一個穿著可愛的老頭,正在細心的釀著啤酒,忽然,他哈哈大笑著,將小木勺裡的啤酒朝著人們潑來,本以為這只是影像的遊客,在這時才忽然發現,真的會被啤酒潑一臉,您甚至可以張口品嘗到鮮美的啤酒。
這位叫做「奧古斯」老頭,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就是將珍貴的塞爾維亞皇室酵母,第一個帶到中國,釀造出第一杯青島啤酒的人。但奧古特大師原本根本不是釀造師,而只是塞爾維亞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在偶然間救了塞爾維亞國王亞力山大的性命,隨後得到了一塊皇室典藏的酵母作為獎賞。
在他臨走時國王囑託道:「一定要為它找到一個合適的家園」,自此奧古特遊歷各國,只為尋找最適合的水源,來製做傳世佳釀。後來他隨德國商隊的船隻來到青島,奧古特在品嘗過嶗山清泉水後留了下來,用嶗山之水釀造啤酒,最終,他在青島開設了當時遠東最大的啤酒工廠——青島啤酒廠。
最令後人稱奇的是,奧古特大師一直將那塊「皇室酵母」,完好無損地保存著, 要知道在一九零幾年,還沒有誕生冰箱,奧古特就自己鑽研保鮮方式,最終發現甘油可以保存酵母避免變質,只需要定期更換甘油即可,同時,奧古特高薪聘請相關專家,專門負責酵母的篩選和保護,以及擴大培養。
在動蕩不安的軍閥混戰時期,這塊酵母仍舊得到了奧古特傾心的照料,工廠中負責篩選、復壯和保藏酵母的人一直是公認為人品最好、工作最認真的高級員工,並且這類工種與其他任何崗位都不同,其始終堅持著師徒密授,不外傳的「繼承方式」,在冰箱出現後,這塊酵母一直保存在零下45度的超低溫中,如果想要打開存放酵母的冰箱,鑰匙必須是由所有保管人同時到場打開,才能啟用。
正是奧古特大師,對酵母的全心呵護,我們才得以品嘗到美味的啤酒,看似只是一塊小小的酵母,卻能助他成就如此燦爛的事業,這座看似小眾的博物館,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好去處,不僅能夠讓我們了解關於啤酒的歷史,還能讓我們走進,奧古特大師輝煌而勤懇的一生,學習他「用心做事」的道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