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拿撒勒的耶穌非常神秘(令人沮喪)。隱藏在都靈蒙昧的裹屍布下的不僅僅是生命和教誨,更不用說奇蹟等超自然因素,甚至是耶穌作為一個歷史上可證實的人物的存在。這是最後一期,也是圍繞這一期的爭議,自18世紀末以來,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我們不應該驚訝辯論的激烈進行。基督教徒通常為了他們的最大利益來捍衛他們的宗教所建立的人的存在,而那些站在這一(通常是暴力的)爭論的另一邊的人則很容易成為挑戰基督教超人創始之父的歷史性的目標。有什麼比問「他還活著」更好的方法去治療頸靜脈疾病呢?」
簡言之,答案是肯定的,他幾乎肯定做到了。我們掌握的書面證據實在太多,無法否認他的存在。我說的不是他親手寫的主要證據信,也不是以文字、硬幣或雕像的形式直接提到他。對於古代歷史學家來說,最主要的證據就是金粉,對於一個生活在羅馬佔領下的猶太傳教士來說,這些證據都不存在,這一點也不奇怪。
據說是我們最好的物證:都靈裹屍布,據說耶穌的屍體是在他被釘死後被包裹的裹屍布,但是裹屍布很有爭議,有些部分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然而,我們確實從基督教、猶太和羅馬作家那裡獲得了大量耶穌存在的次要證據。懷疑論者經常批評這種證據的數量太少或粗略。但這些都是斷然否認他存在的不可靠理由。畢竟,如果我們要對證實某人存在所需的證據數量提出最低限度的要求,從古代就把它強加於那些沒有多少信息的人身上,難道不也是有意義的嗎?
蘇格拉底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和耶穌一樣,我們沒有他的文字,也沒有他的考古記錄。他的教誨只有在他的同時代人柏拉圖、色諾芬和亞里斯多德芬以及後來的軼事中才得以保存。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質疑他的存在?或許不會……那麼,在公共論壇上質疑蘇格拉底的存在,或者在激烈的宗教爭論中,比如說,耶穌的存在,會有同樣的收穫嗎?當然不是。
那麼,我們有什麼證據證明耶穌的存在呢?最早的來自聖保羅的信,寫在耶穌死後25年左右。保羅透露他認識耶穌的兄弟雅各,以及他最熱心的門徒彼得。這至少是歷史上耶穌存在的很好的證據。還有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本新約福音書,可能是在耶穌死後40年內寫成的。
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創造出如此詳細,更重要的是猶太人的形象,尤其是考慮到早期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的猶太教相對不受歡迎。再者,耶穌一生中只有兩個主要的事件可以在所有四本福音書中得到證實:第一是約翰對他的洗禮;第二是他奉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的命令被釘十字架。
馬蒂亞斯·格魯·紐瓦爾德受難(1512)
這些事件之所以被認為是福音,不僅是因為它們被證明的頻率,而且還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即編造它們是很奇怪的。在洗禮中,很奇怪的是,耶穌竟然要受洗,因為約翰做了除罪的程序(我們應該記住,耶穌本來是無罪的)。
有了耶穌受難的故事,很難解釋為什麼早期的基督徒會為他們的創立者發明這樣一個曠日持久,痛苦,坦率地說是相當尷尬的死亡。除非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試圖把殉道的故事投射到他們的領袖身上,給他們一種鼓舞人心的榜樣。事實上,我們知道許多早期的基督徒,例如公元一世紀安提俄克的伊格納修斯主教,認為基督的死是一個適合模仿的模式。
當然,與其說基督教經文中耶穌的死困擾著懷疑論者,不如說是他後來的復活。我不想去探究超自然的因素,只要說從一開始就足夠了。保羅在加拉太書(1:11-12)中寫道,他所傳的福音不是人類的起源。取而代之的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從這些文本轉移到(大致上)當代非基督教作家寫的記述上是更值得的。
第一個也是時間上最接近的是約瑟夫斯(公元37-100年)。他晚年舒適地生活在羅馬,在弗拉維王朝皇帝的庇護下書寫他的人民的歷史。但約瑟夫斯實際上不是羅馬人,而是猶太人。他實際上在第一次猶太戰爭中曾與羅馬人作戰,他之所以能倖免於難,是因為他正確地預言了俘虜維斯帕先的人終有一天會成為皇帝。
耶穌在約瑟夫斯的著作中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一篇關於耶穌的兄弟雅各之死的文章中,第二次出現在約瑟夫斯關於耶穌被本丟彼拉多釘十字架的文章中。約瑟夫斯的敘述有一些問題。耶穌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在約瑟夫斯的作品中出現了不少於20個),而且那些強調耶穌是「彌賽亞」或「一個聰明人,如果可以稱他為人」的段落看起來是被迫的,與約瑟夫斯的總體風格不符。它們很可能是後來基督教抄寫員添加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考慮到約瑟夫斯有一個非常非常徹底的習慣,他關於耶穌的文獻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遺漏了一些耶穌故事的核心歷史金塊,比如希律王對嬰兒的屠殺,你可能會發現,特別是考慮到他是猶太人的詳細歷史。我們現在要看的羅馬作家,有著截然不同的興趣。
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非基督教證據,證明耶穌的存在
首先是參議員歷史學家塔西佗(公元58-120年)。耶穌出現在他對尼祿皇帝統治的記述中,塔西佗是在尼祿的統治下出生的。塔西佗描述了公元64年羅馬大火之後,尼祿如何將基督徒作為替罪羊,以引起人們對他自己的注意(許多人普遍懷疑他是自己縱火的)。塔西佗告訴我們,基督徒是以他們的創立者基督命名的,他在提比略統治時期(公元14-37年)被猶太檢察官本丟彼拉多處死。
我們沒有任何塔西佗11世紀以前的年鑑,所以這本書可以在以後再加上。但不太可能。首先,拉丁文完全符合塔西佗的語調。其次,他跟隨耶穌的簡短傳記,對基督教提出了譴責,而不是後來的基督教作家可能會添加的內容。這種不喜歡可以解釋為基督教的一神論是如何被視為潛在的危險,多神論(現階段由皇帝崇拜)羅馬帝國。這是塔西佗的密友和我們最後一位重要的羅馬作家普林尼(公元61-113年)的共同情感。
耶穌出現在普林尼寫給他強大筆友圖拉真皇帝的許多信中。這封信問到,當涉及到起訴和懲罰他所在的比提尼亞省(現代土耳其)的基督徒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他描述了如何不可能讓基督徒放棄基督,並談到他們如何在某一天黎明前聚集在一起,像上帝一樣向基督誦經和祈禱。皇帝的回答是,那些被懷疑的人應該向羅馬神的雕像獻祭,並放棄他們的宗教信仰。如果他們能那樣做,就把他們無罪釋放。如果沒有,就一定要把它們宰了。
普林尼沒有理由編造這些,尤其是在給羅馬帝國(或許還有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寫信時。與塔西佗、約瑟夫斯以及福音書一樣,這應該被視為歷史上耶穌存在的確鑿證據。然而,在過去的250年裡,卻不乏願意挑戰耶穌歷史性的人,他們是所謂「基督神話理論」的支持者。
基督神話理論幾乎被今天的學者完全忽視了。但它有它的全盛時期,特別是在國家驅動的世俗化時期。最早提出這一論點的是18世紀末的法國人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普伊斯和康斯坦丁·弗朗索瓦·沃爾尼。然而,沃爾尼尤其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法國大革命在1793年至1794年間推動了一項非基督化的議程,主要是為了從天主教會奪回大片土地
這一理論在蘇聯統治下又經歷了一次復興。但這又不是因為俄國人比任何人都有更多(或更少)耶穌存在的證據。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這項研究是意識形態驅動的,目的是通過破壞基督教的根基,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它的創始人,來給馬列主義無神論以可信性。
歷史上耶穌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在試圖確定他的存在時,也許我們問錯了問題;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他被認為以何種身份存在。是作為一個傳教士,一個先知,一個道德導師嗎?是上帝的兒子嗎?是不是有人想建立一個宗教?這些問題讓我們更接近耶穌的歷史遺產。即使復活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壽命,這也是他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