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瘦竹(1897-1972) ,江西金溪人。曾向小報《新遊戲報》投稿評戲,不久被《新遊戲報》聘為記者。20世紀20年代隨著上海戲曲期刊、小報紛然迭出,開始自己辦報,主編《三四劇藝日刊》(原名《三四劇務日刊》,自第2期改為本名),又創辦專業戲曲報紙《羅賓漢》,歷時23年,是解放前上海開辦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戲報。曾主編《雅歌》和《戲的常識》三日刊報紙。1949年10月,把多年散見於各小報的文章,結集為《修竹廬劇話》,由上海江南印刷所印刷出版。1960年加入上海江南評彈團成為一名專業評彈演員,直至退休。
人人知道梅蘭芳扮相美麗,宜於濃妝豔裹,所以穿罪衣罪褲,打藍綢包頭的《蘇三起解》《三堂會審》與古妝的《霸王別姬》《西施》《洛神》《太真外傳》稱為蓋世傑作。卻不人人知道他也宜於淡掃薄施,像《汾河灣》《武家坡》《春秋配》等地道衫子戲,一種空谷幽蘭、孤芳自賞的天然丰韻,照樣嫵媚絕世。所謂「濃妝淡抹總相宜」,單知道他宜於濃妝豔裹,正是小之乎視梅博士哩。
不寧唯是,梅博士尤其宜於表演悲憤沉痛的地道衫子戲,這裡頭可有一點小層次。像《一捧雪》,他的正戲是《刺湯》,看他忍恥蠱敵、委曲求全、巧言令色、揮劍殲仇、從容就義的泣鬼驚神、溢夫眉宇間的一股浩然正氣,真使千古眾生拜倒,的是不朽得意佳構。不過多少有些與《刺虎》交響,因為他先以《刺虎》馳譽中外。《刺虎》是一出崑劇,夠多麼難唱,他尚且傳神阿堵,俯拾即是。再唱《刺湯》時,自然庖丁奏刀,動中肯綮,目無全牛了。現在將《一捧雪》分析開來隨便談談。
《刺虎》梅蘭芳飾費貞娥
《刺湯》梅蘭芳飾雪豔
《刺湯》,久己淪為衫子開鑼戲,提倡成功大軸名作,卻是程硯秋的功勞,這並非我向壁杜撰,當然有證據可提。
餘叔巖第一次南來,搭永記丹桂第一臺,第二個禮拜日白天唱《審頭刺湯》。其時第一臺的當家衫子是王靈珠,他不屑飾雪豔,由開鑼衫子周蕙卿承乏。待餘叔巖的陸炳唱罷【平板】下,臺底下頓時開閘,周蕙卿就沒有將座壓住。《一捧雪》這個名字,很有些寬緊性。大而言之,是全部的總名,小而言之,是《搜杯代戮》一出的專名。全部《一捧雪》裡有三出老生正戲,兩齣歸做派老生應行,是《替主》的莫成與《審頭》的陸炳,一出歸安工老生應行,是《杯圓》的莫懷古。照例分三個老生擔任,目下角兒講究賣力,往往前飾莫成,後帶陸炳,有些甚而至於鼓著餘勇,後頭再帶上一個莫懷古。從前,《一捧雪》在開鑼戲之數,我們常看見,《審頭》孫菊仙常唱,《杯圓》劉鴻升常唱,後來《審頭》《杯圓》也悖時了。《審頭》是那次餘叔巖唱紅的,《一捧雪》是那天麒麟童派在餘叔巖的《審頭》前頭(麒麟童是永記丹桂第一臺的後臺經理)唱紅的,前飾莫成,中飾陸炳,後飾莫懷古是馬連良首創的。目下這齣莫成重做工、陸炳重念白的連環戲,分南北兩派,南派盟主是麒麟童,北派盟主是馬連良,馬連良宗的是賈洪林,麒麟童宗的是程長鑫。
《刺湯》梅蘭芳飾雪豔 蕭長華飾湯勤
整本大套,從《嫖院》起,到《杯圓》止,當群戲唱,一天演全。荀慧生在大新舞臺排過,貼全部《雪豔女》,角色如下:荀慧生雪豔,高慶奎莫懷古,白玉昆陸炳,小孟七莫成,都是一個人從頭到底,不另換他人雙飾,很賣錢。照我知道,從前孫菊仙排演全本《一捧雪》,不止至《杯圓》為止,後頭還有莫吳平番封官,代父鳴冤,陸炳的女兒嫁給他,文祿(就是莫成的兒子)得中成名,戚繼光的女兒嫁給他,聖旨起復莫懷古,一家大團圓等不少場子,目下只有白玉昆藏有全豹總講秘本。
(《修竹廬劇話》1949年10月版)
談《紅鬃烈馬》之妝扮
談《八義圖》
《碰碑》的兩個演法
《虹霓關》的丫環
盔頭行頭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