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員太空靴揭秘

2021-01-15 人民網

  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神十航天員整裝待發,出徵太空。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三名航天員自信的笑臉上,吳軍節的目光卻緊緊盯著航天員腳上的淺灰色航天靴。

  作為新興際華集團首席設計師,也是載人航天鞋靴任務項目負責人的吳軍節,深知航天靴無小事,它的每一小步,關係著航天進程的一大步。

  日前,吳軍節向記者透露了航天靴研製設計的種種奧秘。新興際華集團在本次神舟十號發射和對接任務中,承擔航天員出徵靴和交會對接靴的研製生產任務。

  航天員的每雙靴子都是定做的,在研製航天員鞋靴時,要把腳的各個部位量一遍。「連航天員靴內穿的襪子都算在內。」

  吳軍節說,相較之前神舟飛船的歷次發射任務,「神十」的航天員系列鞋靴在「測腳」環節有了進一步突破。

  此前,給航天員測腳是「三維人工測腳」。本次研製的「神十」系列鞋靴採用「實體測量+膏模塑形」取值法,達到「一對一」無限貼近航天員腳型。此外,對鞋靴的內部形態從造型、材料作了新的調整,達到防靜電效能更高,舒適性更強,體感更好,運動狀態(跑、躍、行、跳)下的穿用實效更趨於便捷合體。

  我國第一雙航天員靴是過艙靴,誕生於2000年。新興際華集團總經理沙鳴說,13年來,新興際華集團不斷創新,進一步鞏固在功能性防護服裝鞋靴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航天員鞋靴分為裡料、面革、底革、防護層等,要具有「防塵、防汙染、防輻射、防靜電、防刺穿」的整體功能,製作靴子時一共試驗了上百種材料,而底革和面革屬於比較難的製作部分。

  除了用料要求高、工藝複雜外,製作工程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吳軍節介紹,太空靴從製作過程到航天員穿著,「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無塵,哪怕一顆芝麻粒般的灰塵都不能有,因為它可能威脅到航天員的安全」。

  吳軍節說,過艙靴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防靜電,而一粒灰塵就可能帶電,這是絕不允許的,「如果沾有灰塵、顆粒,這雙靴子就是廢品了」。交會對接防護靴更要求防靜電。交互對接靴可以通俗理解為太空便鞋,比較輕便,仍具有抗輻射、防刺穿等高要求。

  在為神九航天靴備戰時,吳軍節印象最為深刻。「按規定,我們不使用膠水,但是要使鞋靴成型,還要將十幾層材料上下精準一一對應,特別是要保證做靴時給縫紉機加油時,保證絲毫不沾染到鞋靴材料上。」

  2003年,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穿著吳軍節團隊製作的過艙靴,遨遊太空。「楊利偉是第一位穿著過艙靴的航天員,最有發言權。他從太空返回後,相關部門就把楊利偉的穿著體驗反饋給我們,並提出修改意見。」吳軍節說,神九發射因為有女航天員劉洋的加入,團隊結合女性身體特點,對過艙靴進行改進。劉洋回來後,把她的體驗和感受反饋回來,這些改進就體現在「神十」航天員王亞平的靴子上。

相關焦點

  • 神十航天員太空靴揭秘 防靜電抗輻射防刺穿
    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神十航天員整裝待發,出徵太空。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三名航天員自信的笑臉上,吳軍節的目光卻緊緊盯著航天員腳上的淺灰色航天靴。作為新興際華集團首席設計師,也是載人航天鞋靴任務項目負責人的吳軍節,深知航天靴無小事,它的每一小步,關係著航天進程的一大步。日前,吳軍節向記者透露了航天靴研製設計的種種奧秘。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靴揭秘:一粒灰塵都不能沾
    承擔了歷次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航天員系列鞋靴製作任務的新興際華集團(601718,股吧),此次繼續承擔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製作過艙防護靴和出徵靴,為中國人在太空踏出堅實一步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別小看這三雙靴子,他們每一雙的誕生都是一次系統工程的運作,同時也是航天員安全保證的重要環節。
  • 解密太空靴:哪怕沾粒灰塵都會威脅航天員生命(圖)
    出徵靴  航天員在出徵前和平時穿著,具有輕便、舒適、吸溼、保暖恆溫的性能  出艙靴  出艙進入太空時穿著,具有宇宙輻射保護、冷熱交換平衡、人體空間對位等性能  過艙靴  出徵時和艙內的用靴,具有防塵、防汙染、防輻射、防靜電、防刺穿的性能
  • 神九航天員餐包含中藥太空養心丸
    飛船上的三名航天員已經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生活工作了十幾天,目前他們的身體狀態怎樣?特別是女航天員劉洋,她參加訓練的時間比較短,這次太空飛行的時間又比以往的航天員都更長,她能適應太空環境嗎?   一會是太極拳,一會是翻筋鬥。對於第一次遨遊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來說,太空之旅的多數時間裡,她顯得精力充沛。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五天菜譜不重樣有魚香肉絲_澎湃...
    新華網10月16日報導,在地球上感覺輕鬆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問題。 神舟十一號飛船計劃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後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 奇妙 航天員生活高招大揭秘!萬萬沒想到太空生活如此奇妙
    不僅有美味的菜餚,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比如,太空冰淇淋,看上去像白色泡沫一樣,是乾乾的、硬硬的,但是吃在嘴裡的口感據說還不錯。在太空中,這是不可能的。航天員們在太空中是把水儲存在一個水箱裡,然後再給水箱加壓,打到儲水袋中。儲水袋上方的吸管上有一個卡扣,喝完水之後要把這個卡扣扣上,這樣裡面的水不會飛到艙內,併到處亂飄。如果水在空中亂飄,飄到一些電子元器件上,可能會造成潮溼,對設備造成影響。
  • 女航天員禁止生育?這些和太空有關的謠言扯到天際
    隨後關於這個實驗,網上流傳出這樣的說法:「NASA航天員太空待340天,8.7%的DNA發生永久突變」。不過,很快這就被證實是誤讀。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關的謠言也隨之而來。比如,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人體會爆炸,女航天員返回地球後會被禁止生育,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器中漂浮是因為太空中沒有引力……這些聽起來有鼻子有眼兒的謠言,你信了嗎?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轉眼20年,作為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研製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書寫了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太空授課……而這支優秀的團隊,平均年齡僅有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時刻以衝鋒的姿態,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
  • 神舟系列11位航天員都是什麼軍銜?8位少將,2位上校,1位中校
    從「神五」到「神十一」,共有11位英雄兒女踏上探索太空的徵程,是名副其實的「飛天」英雄。那麼神舟系列11位航天員都是誰?分被被授予什麼軍銜? 「神五」1人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少將軍銜。 「神六」2人
  • 小學生來信登上太空郵箱 引《花木蘭》唱詞勵志
    11歲小女孩傅千函給女航天員寫的信中,引用了《花木蘭》唱詞勵志。  記者今天從設在北京航天城的中國郵政太空郵局了解到,傅千函小朋友的來信已搭乘首次設立的太空郵箱飛上太空,航天員可以在太空閱讀。  內容揭秘  給女航天員寫信引用《花木蘭》唱詞  昨天,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五年級學生傅千函高興地告訴記者,她寫給中國首位飛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的信,隨著神舟九號飛船飛上了太空。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給女航天員的信中,11歲的小女孩傅千函還引用了戲劇劇目《花木蘭》中的唱詞。
  • 手可摘星辰:航天員在太空徒手釋放衛星解析
    作者:王海英 賁勳【環球網軍事報導】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航天員尤爾奇欣和梁贊斯基在進行的一次太空行走中,除了一些日常維修任務外還徒手釋放了5顆微納衛星。這些衛星平均重量為5公斤,預計在軌工作時間為5~18個月,將在自主飛行中執行傳輸遙測數據、導航系統測試、拍攝地球表面等任務。那麼,航天員在太空徒手釋放衛星有哪些特點?又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呢?
  • 航天員在太空艙吃的冰淇淋味道如何?撒貝寧品嘗一口後,表情已說明...
    航天員在太空艙吃的冰淇淋味道如何?撒貝寧品嘗一口後,表情已說明一切! 說起航天員這個職業,相信大多數人在對他們充滿敬意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好奇,畢竟這個在外太空飄著的工作也是常人所難以接觸到的,很多人都會好奇太空人們在太空艙的時候一般都會幹些什麼
  • 航天員回信「10後」:加油,你一定會成為太空中那顆閃亮的星!
    、「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幾位幸運的小朋友收到了航天員叔叔趙傳東的溫暖回信,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孩子們在「太空郵局」投遞夢想來自「太空」的驚喜,航天員叔叔回信了收到回信的小朋友們異常興奮,一位小朋友說到,「航天員叔叔平時工作那麼忙,竟然還抽出時間給我回信,
  • 銳步為太空人推出新款太空靴
    銳步(reebok)太空靴:銳步最近推出了一款Floatride Space Boot SB-01太空人太空靴,這雙太空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採用了 Floatride Foam緩震中底——據說材料雖然更輕了,但避震和回彈效果仍然很好。50年來太空鞋履的第一次進化。專為太空人打造的Floatride Space Boot SB-01!
  • 航天英雄楊利偉: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航天員的生活和訓練是怎樣的?進入太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登上「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演講盛典的舞臺,為你講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対訳】中國人首次太空泡茶 航天員也能「挑食」
    4日,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通過一段視頻, 介紹了航天員在天空的飲食情況。他們不僅吃得抱,甚至還可以「挑挑食」,在一個食品周期之內,可以同類替換。景海鵬說,因為我之前上過兩次太空,所以在前期制定食譜時,科研人員徵求過我的意見。吃了這麼多天,我覺得比前兩次選擇更多、味道更好。就是說,這次帶上來的食品,本身就是我和陳冬愛吃的,所以根本不會感到單調。 宇宙飛行士の景海鵬氏は4日、宇宙実験室「天宮2號」で動畫を発表し、宇宙飛行士の宇宙における食生活を紹介した。
  • 世界商業航天劃時代創舉,「載人龍」首次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2000年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駐留2020年人類民營航天企業首次將航天員送入太空至此,美國時隔9年後再次從本土將航天員發射升空,也是SpaceX公司成立18年以來首次載人任務,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家使用私人研製的火箭和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企業。那麼,載人龍飛船到底具有何種能力扛起這面「大旗」?飛船的未來走向又是什麼?
  • 神十入湘丨從神一到神十一,一圖全覽
    神舟三號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試驗和探測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神舟四號: 劉洋成為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性事件。 神舟十號:
  •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太空吃什麼?汝州的「它」成首餐主食!
    夢想食品總經理蘇曉龍向大家展示航天員食品  10月17日7:40,備受關注的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入軌,11時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享用第一頓美餐,兩個人共吃了8種食品。最終經過一年多的試吃、調整,夢想的五穀餅乾、小甜麵包和椰蓉麵包等三款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航天食品的要求,於今年3月接到通知,正式通過了國家航天局的驗收,並作為神舟十一號飛船航天員的主要食品帶上了太空。  蘇曉龍說,航天食品是一種工程產品,首先要滿足安全,能夠提供充足能量和營養素,同時也儘可能符合航天員的飲食習慣,做到美味可口。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回到地面後卻「斷聯」了,她現在在幹嘛?
    迄今為止,已經有11位太空人進入過太空,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十三天後,三人圓滿完成任務,劉洋也終結了中國沒有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歷史,同時成為世界上第57名女航天員。劉洋,河南鄭州人,1997年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我國空軍在河南招收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其中之一。2010年從15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正式開始接受幾十個科目的航天員訓練,並於2012年3月被選入神九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