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業航天劃時代創舉,「載人龍」首次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2020-12-22 中國航天報

1961年

人類首次進入太空

1969年

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2000年

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駐留

2020年

人類民營航天企業首次將航天員送入太空

獵鷹9火箭成功將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 時22分,美國SpaceX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使用獵鷹9火箭,將搭載有兩名航天員羅伯特·本肯和道格·赫利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前往距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執行代號為Demo-2 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預計北京時間今晚22點30分左右對接國際空間站。

至此,美國時隔9年後再次從本土將航天員發射升空,也是SpaceX公司成立18年以來首次載人任務,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家使用私人研製的火箭和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企業。那麼,載人龍飛船到底具有何種能力扛起這面「大旗」?飛船的未來走向又是什麼?

航天員羅伯特·本肯和道格·赫利出發前和家人們揮手告別

時隔9年恢復載人航天能力

2011年7月21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結束了它的最後一次任務,宣告長達30年的太空梭時代落下帷幕。

2011年7月8日上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執行最後一次任務。

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結束其「謝幕之旅」。

由於當時並沒有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拿過「接力棒」,曾將人類送上月球的美國暫時失去了載人航天能力。在此次任務中,一面特殊的美國國旗被帶上國際空間站,上面寫著「這面國旗只有從美國本土起飛的航天員才能取下帶回地球」。也就是說,只能等到美國下一種載人太空飛行器的投運時,這面國旗才能重歸地球,這一等就是整整9年。

9年後的這次發射終於讓美國恢復了載人航天能力,而SpaceX公司也成為第一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民營企業按計劃,飛船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30天以上,具體返回時間取決於太陽能電池板衰減情況。

載人龍飛船升空2分鐘前,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拍攝到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獵鷹9火箭矗立在發射臺。

龍飛船發射與火箭助推器回收過程

載人龍飛船飛行13個步驟的示意圖,包括發射、著陸與龍飛船部署,以及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和最後的返回。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射前看望航天員

SpaceX公司總裁馬斯克和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獻上各種POSE秀

載人龍飛船特點鮮明

載人龍飛船的為直徑4米,高8.1米,發射重量在9-15噸之間,採用兩艙設計,分為加壓艙(9.3立方米)和非加壓艙(37立方米),上行載荷能力6噸,下行載荷能力3噸。該飛船可獨立飛行工作7天,對接狀態下能工作210天。

豎立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上的載人龍飛船。這也是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最後一次飛行使用的發射臺。

為儘可能重複使用飛船設備,飛船大部分設備集中於返回艙,非加壓艙主體由碳纖維製成,僅設置有體裝式太陽能電池板等設備。

黎明時的載人龍飛船

由於美國宇航局對飛船落水時衝擊的限制,目前飛船設有4個座位,未來最多能承載7名航天員。

同時,飛船採用美國宇航局的通用對接接口,具備自動對接和手動對接能力。為保證安全,飛船採用自備動力逃逸系統,配有8臺超級天龍座逃逸發動機,採用四氧化二氮/甲基肼雙組元推進劑,具備從發射前到入軌的「全程逃逸」能力。

另外,載人龍飛船的一大亮點是取消了可展開太陽電池翼的設計,而是採用非加壓艙半包圍體裝式太陽能電池板,這是一大創新。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電池翼展不開的故障,而且比展開式太陽能電池翼使用率高,效能更好,無論哪個角度,只要有太陽光照,飛船就會吸收光輻射。

載人龍飛船取消了傳統飛船採用的可展開太陽電池翼設計

川普現場觀看載人龍飛船發射

北京時間5月28日4時33分,載人龍飛船在距預定起飛時間還有17分鐘時因為天氣不佳被取消發射,讓雙雙飛到甘迺迪航天中心現場觀看此次發射任務的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未能如願。3天後,川普和彭斯再次來到這裡,終於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遠處觀看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

發射倒計時110分鐘,工作人員關閉載人龍飛船艙門

發射倒計時,航天員在飛船內已經就位

發射倒計時,航天員在飛船內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發射前採取多種保障措施

為了保障載人龍飛船能順利發射升空,美國宇航局和SpaceX公司在此之前做了大量的保障和服務工作。

負責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美國太空軍第45氣象中隊,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面3張照片分別是SpaceX公司加州霍桑總部,休斯頓詹森航天中心,甘迺迪航天中心的任務控制室,一同監控了此次載人龍飛船的發射任務。

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衛星拍攝的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臺和LC-39B發射臺。

幾經坎坷,終迎載人

事實上,早在太空梭退役前,美國宇航局就開始物色新載人飛船的承包商,當時波音公司、藍色起源公司、內華達山脈公司和SpaceX公司進入觀察資助名單。因此,美國宇航局借鑑之前「商業貨運服務計劃」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商業載人航天」項目,資助企業研製載人飛船替代當時行將退役的太空梭,從而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的依賴。

載人龍飛船發射前,兩名航天員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穿航天服

與「阿波羅時代」不同,該項目中的飛船所有權歸屬於企業本身,中標企業可以在滿足美國宇航局任務需求的條件下,執行其他商業航天任務(如太空旅遊),藉此激勵企業創新和自籌資金,而美國宇航局只是購買飛船的「載人服務」。

除此之外,美國宇航局儘量減少對飛船設計的介入,減少監造人員和深廣度,改為定期進行公開的進度溝通。最終經過4年評估,美國宇航局於2014年正式宣布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雀屏中選,波音公司研製的新飛船名為「星際線」,累計資助額50億美元;SpaceX公司則為載人龍飛船,累計資助32億美元。

自此之後,SpaceX公司於2015年5月成功進行發射臺逃逸試驗;2015年11月,SpaceX公司進行了載入龍飛船的懸停飛行試驗,以演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的變推力能力和飛船的懸停特性。

載人龍飛船進行發射臺逃逸試驗

2019年3月2日,SpaceX公司從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臺首次將載人龍飛船送入太空,執行首次無人演示任務。在發射的27小時後,載人龍飛船成功自主對接國際空間站並順利返回地球。

2020年1月19日,載人龍飛船順完成「發射中逃逸試驗」,作為該船正式載人前的最後一項全船重大測試,成功證明了飛船發布時宣稱的「全程逃逸」能力。

載人龍飛船成功進行「發射中逃逸試驗」

其實,載人龍飛船的研製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4月,執行完首次無人試飛的飛船在一次逃逸發動機的靜態點火試驗中,因管路殘留推進劑在高壓氣體作用下發生了水錘效應,常溫推進劑與鈦制閥芯發生罕見反應,導致劇烈爆炸,飛船全毀。

載人龍飛船進行靜態點火試驗

除此之外,載人龍的降落傘也曾遇到過問題,最終應美國宇航局的要求換用改進的MK3型降落傘,並進行了多次空投試驗驗證後,方告通過。

人貨通用和重複使用

其實,載人龍飛船不止能載人,還採用了人、貨通用且可重複使用的設計。

位於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廠房中的載人龍飛船和獵鷹9火箭

SpaceX公司採用全新製造的飛船和火箭為美國宇航局運送航天員,在飛船和火箭完成回收後進行翻修和改裝,然後用「復用火箭+復用飛船」的組合為美國宇航局執行無人貨運任務。該飛船做到了「裝上座椅運人,拆掉座椅運貨」,兩種任務所用飛船基本互換。所以載人龍飛船的貨運版也是第二階段「商業貨運服務計劃」的重要飛船,本次載人任務結束後,回收的載人龍飛船就將替代今年3月退役的一代龍飛船,成為未來國際空間站貨運服務的「中流砥柱」。

載人龍飛船豎立過程

另外,憑藉低成本的可重複使用火箭和載人飛船,SpaceX公司將具有獨立、廉價且基本完整的載人航天能力,所以其野心還將延伸至新的領域——太空旅遊。

SpaceX公司目前已通過代理承接了兩單太空旅遊項目,其中第一單將有4名付費乘客,不對接國際空間站,由飛船獨立完成,耗時約5天。更重要的是,這次旅行將不設專業航天員,由飛船自主發射、自主在軌、自主返回。

而載人龍飛船從設計伊始就有所考慮,無論是大幅簡化的人機界面,高度自動化的飛控系統,還是可定製的艙內航天服和簡化的維生管路,都瞄準著商業太空遊。而在商業發射需求下滑,SpaceX公司面臨「有箭無單」的今天,太空旅遊或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機會。

未來若「復用火箭+復用飛船」的組合能經過評估並投入載人發射,必將對降低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作出一定的貢獻。

文/田豐

編輯/ 唐明軍

審核/ 楊建 楊蕾

監製/ 索阿娣

相關焦點

  • SpaceX將首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開啟商業太空探索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5月27日,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將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任務,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兩名太空人進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自2011年以來首次從本土送太空人上太空,該任務也標誌著美國將進入商業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 「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的背後:政治正確和總統博弈
    一個「政治正確」的任務團隊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載了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飛行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 ...這不僅是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而且還讓美國在太空梭...
    2020-11-17 04:57:44來源:FX168 【載人「龍」飛船上天,拜登川普慶賀】香港時間16日8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載4名航天員升空,開始奔赴國際空間站之旅。
  • 剛剛,SpaceX將這4名太空人送入太空!川普、拜登發推祝賀
    這次發射被稱為 Crew-1,是 SpaceX 為NASA執行的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四名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六個月,這也將使Crew-1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太空飛行。 北京時間11月16日8點27分左右,SpaceX首次正式載人商業飛行(Crew-1)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搭載四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神舟二十載 問天不停歇(講述⋅特別報導)築夢太空,問鼎九天。轉眼20年,作為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研製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書寫了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太空授課……而這支優秀的團隊,平均年齡僅有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時刻以衝鋒的姿態,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點22分,馬斯克創辦的民營航天公司——SpaceX,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道,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用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和龍載人飛船(Crew Dragon)將兩名NASA的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送入太空。
  • 美國宇航局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
    中新社休斯敦8月2日電 美東時間8月2日,美國宇航局(NASA)成功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美聯社消息,美國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道格)和羅伯特·本肯(鮑勃)於8月1日乘坐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 「鋼鐵俠」再創造人類歷史:SpaceX首次載人飛行發射成功!下一步...
    Space X載人火箭於北京時間3點22分發射升空,這是自2011年美國國會和白宮提前取消美國宇航局太空梭以來,美國首次在境內將本國太空人送入太空。這標誌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商業航空航天公司將人類帶入地球軌道。美國宇航局和太空迷已經為這個裡程碑等待了將近十年。載人航天非常困難且昂貴。火箭必須可靠,車輛必須配備昂貴的生命支持系統,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冗餘度。
  • 「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央視網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5日19時27分,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SpaceX首次正式發射商業載人飛船,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近了
    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進了一步。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下午7點27分,獵鷹9號火箭的9臺發動機轟然響起,在大西洋上空劃出一道明亮的尾跡,點亮了整個夜空。 這是馬斯克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這次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搭載四名太空人飛向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
  • 加拿大航天員2023年將參與NASA載人繞月飛行任務
    中新社多倫多12月16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政府12月16日宣布,根據加美之間最新籤署的航天協議,一名加拿大航天員將參與到計劃於2023年發射的載人繞月飛行任務中。
  • 「龍」的商業第一飛:商業載人航天步入常規化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全新設計的龍飛船(Crew Dragon)太空艙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19時27分從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出發。這是十多年來美國首次由商業航空公司承擔並運營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正式步入常規化。
  • SpaceX創造商業航天載人歷史,能夠比得了咱們的航天國家隊嗎?
    2011年,美國太空梭全部退役;美國想要把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就要依賴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不過,俄羅斯飛船一直在漲價,每張船票(將一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的價格從2011的4340萬美元,漲到了8600萬美元左右…美國NASA不可能一直依賴俄羅斯,於是大力扶持美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
  • 太空旅行時代即將到來!馬斯克:第二季度將進行飛船載人飛行
    這一成就將為開啟航天新時代奠定基礎。自最後一次太空梭執行飛行任務以來,八年多來,沒有人通過美國的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軌道。相反,美國宇航局不得不依靠俄羅斯的飛船運送太空人。 現在,美國宇航局僱傭的SpaceX和波音公司幾乎已經為他們的第一次載人飛行做好了準備,而且他們未來運送的不僅僅是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太空人將在對飛船進行漏氣和氣壓檢查後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龍」飛船本次搭載的美國太空人霍普金斯、格洛弗、沃克和日本航天局太空人野口宗一將離開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此次他們將要在空間站呆上半年,進行各項科學實驗和維護空間站工作。
  • 追問SpaceX商業載人發射成功,太空探索是否值得?
    SpaceX成功用載人龍飛船將第二批太空人送入太空。參與此次任務的包括NASA太空人邁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ever)和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以及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野口宗一(Soichi Noguchi)。
  • 恢復號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第一飛
    從2010年發射第一艘試飛貨運龍飛船,到2020年載人龍飛船首次商業發射,可謂SpaceX十年磨一劍。由此開啟美國乃至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儘管有人感覺這次任務沒有6個月前首次真人秀DM-2那樣轟動,但內在價值仍然榮光耀眼,不可小覷。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載人航天任務。
  • 美國「龍」一飛沖天,埃隆·馬斯克得意說俄語,暗示美國將「重新...
    據俄羅斯媒體6月1日報導,周日(5月3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Twitter)上感謝俄羅斯航天主管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祝賀他將美國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到國際空間站。
  •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怎麼回來後就銷聲匿跡沒消息了,原因很遺憾
    我們的科技那是日新月異,人類探索的步伐從大陸到深海到天空到太空。我們現在甚至可以將航天員送到太空,這些航天員說萬裡挑一都是謙虛,這些航天員本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