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2020-11-18 澎湃新聞

曉寒、信儀 智東西

看點:人類航天歷史迎來重要一步,首次商業載人飛行成功。

剛剛,人類航天事業迎來歷史性一刻!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點22分,馬斯克創辦的民營航天公司——SpaceX,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道,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用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和龍載人飛船(Crew Dragon)將兩名NASA的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送入太空。

▲承載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航天系統發射成功

這次載人航天任務,被稱為獵鷹9號火箭龍載人飛船二次測試任務(Falcon 9’s launch of Crew Dragon’s second demonstration ,Demo-2),太空人進入太空後,會搭乘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相關的任務後,兩位太空人則將繼續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

本次發射任務原計劃在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執行,但當日由於天氣條件不樂觀,NASA和SpaceX方面取消了發射任務,並轉由今日發射。

本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意義重大,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關注。

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

對美國來說,這是自2011年來,首次由美國公司,或者說美國火箭、以及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美國的媒體和民眾都非常自豪與激動,NASA和SpaceX更是在直播中,將這次發射稱為Launch America(美國發射)。全球有數百萬人在觀看直播,或是在社交網絡上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也抵達現場觀看發射進程。

▲川普到場觀看發射儀式(右一)

對全人類來說,這是第一次由民營航天公司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項目,證明了載人航天——這項此前只有國家級力量才能實現的工作,也可以被民營企業實現,並進行商業化運作,未來私人太空旅行將成為可能。

這對於促進美國乃至全球民營航天事業發展,促進人類航天事業繼續向前突破,都起到了重要的激勵作用。

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實現 歷程一波三折

2002年,航天愛好者馬斯克創辦了SpaceX太空探索公司——這也是全球首家民營的航天業務公司。SpaceX致力於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飛船來降低成本,以實現人類星際旅行,以及移民其他星球的夢想。

SpaceX成立之後,NASA逐步減少了發射任務,轉而將一些發射衛星、向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以商業合同的形式交給SpaceX來做,訂單金額達到了十幾億美元。該公司也進而藉助這些生意,逐漸發展壯大,研發出了獵鷹9號、獵鷹重型等多款火箭,以及名為Starship的太空飛船,目標是在地球、月球、火星之間進行航行。

雖然拿到了很多訂單,但SpaceX一直都是用火箭往太空送衛星或是貨物,從未進行過載人航天飛行。

▲SpaceX獵鷹9號火箭

2010年初,NASA正式決定將日漸老化的太空梭全部退役。2011年7月21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於美國東部時間21日晨5時57分(北京時間21日17時57分)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結束其「謝幕之旅」,這寓意著美國30年太空梭時代宣告終結。

在過去的9年中,所有的美國太空人都是在哈薩克斯坦乘坐著俄羅斯的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但要支付高昂的「車票錢」。NASA因此也在與SpaceX進行密切合作,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時至2020年,這一願望終於得到實現。據外媒報導,本次發射中,龍飛船的每個座位「票價」雖然高達6000萬美元,但也仍然比乘坐俄羅斯的飛船少了3000萬美元,可謂極具性價比。

與此同時,選擇SpaceX的載人航天服務,也激起了美國人民的國家自豪感。畢竟這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由美國公司在美國的土地上,使用美國的火箭,進行載人航天活動。

在對SpaceX和美國有特殊含義之外,本次發射活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開創了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本次發射活動完成後,意味著SpaceX的載人發射能力真正得到了驗證,其後續也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商業載人活動,讓太空人之外的普通人,也有了乘坐宇宙飛船上天的機會。

據外媒報導,SpaceX此前就表示,已經有個人消費者表達了對乘坐龍飛船進行太空旅行的興趣,並且目前已經銷售出了4張「機票」,2021年這些個人消費者將乘坐飛船進行太空旅行。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好事多磨,對這次發射任務來說,也是一波三折。

本次發射任務原計劃在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執行,但就在發射任務執行之前,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時間2月28日,SpaceX的星際飛船(Starship)原型SN1在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壓力測試時發生爆炸。

▲Starship原型SN1爆炸

網絡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當時SN1原型正在進行液氮壓力測試,發射升空後,油箱爆裂,SN1爆炸後墜落——這是第一折。

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距離預定發射時間還有10多分鐘的時候,NASA和SpaceX方面宣布,由於天氣原因,取消發射——這是第二折。

到了北京時間5月30日,這次載人航天項目將進行第二次發射,但在當天上午,外媒又報導稱SpaceX的Startship的第四臺原型機在德州測試時發生爆炸,又給本次載人航天發射項目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是第三折。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儘管今天凌晨1:40分左右發射現場天氣狀況仍在下雨,但好在很快雨過天晴,發射項目一切順利,獵鷹9號和龍飛船載著兩位太空人順利升空。

太空人與家人溫情送別 特斯拉充當擺渡車

本次載人航天活動直播在北京時間5月30日11點正式開始,發射前4小時,太空人在NASA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穿上太空衣,並進行裝備測試。兩位太空人更換太空衣的地點正是50多年前,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穿上太空服的房間。

在這個房間內,多名NASA的工作人員會讓太空人坐在與載人飛船一致的座椅上,然後對太空衣進行充氣,以檢查太空衣是否有洩露的情況。同時,工作人員還會檢查其通訊設備。

▲兩位太空人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調整太空衣

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分別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試飛員和空軍試飛工程師,擁有豐富的飛行經驗,隨後被NASA徵召為太空人,兩人分別進行過載人飛行任務。鑑於人們對太空人安全問題的擔憂,這兩位太空人在5月1日向記者表示,他們認為乘坐龍載人飛船的危險係數要比大型太空梭小。

▲Doug Hurley(左)和Bob Behnken(右)

在上述進程結束之後,美國宇航局局長Jim Bridenstine與兩位太空人進行了數分鐘的交流。

此次發射現場並沒有見到SpaceX和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的身影,但在第一次測試發射時,馬斯克曾身著黑色皮鞋西裝,戴著黑口罩,與兩位太空人進行交談併合照。要知道,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發布會上,很多時候都是上身西裝下身牛仔褲+耐克運動鞋,可見其對這次發射任務的重視程度之高。

▲馬斯克與兩位太空人進行交談

在穿著太空衣並進行檢測後,兩位太空人走出建築物大門,乘坐車輛前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臺。

有兩個小細節值得關注。

一是太空人乘坐的車輛,從此前NASA常用的銀色中巴車,換為了特斯拉的Model X,一下就讓這個過程顯得非常具有現代感,甚至是具有未來感。

▲太空人上特斯拉Model X汽車

第二,兩位太空人在上車前,會跟家人進行告別。兩位太空人的妻子和孩子都到了現場,但是家人前有一根隔離線,並不會讓雙方進行接觸,因此太空人和家人,僅能在大概1米的距離上,不停的揮手打招呼,並做出擁抱和親吻的動作,來進行「隔空擁抱」。

在太空人上車並關閉特斯拉Model X的鷹翼門後,太空人的家人們才能站在窗戶前,近距離跟太空人進行告別。

整個過程充滿溫情。

▲太空人與家人告別

龍飛船數位化水準極高 可實現自動駕駛

告別與送行儀式結束後,在多臺警車,甚至還有一臺裝甲車的護衛下,車隊從航天中心駛向發射場,路上不斷有更多的警車加入車隊護航,同時也有一些路人和媒體記者在路旁拍攝或送行。

▲護送太空人到達發射臺的車隊

經過大概10多分鐘的行程後,車隊抵達了發射臺。

兩位太空人下車後直接乘坐電梯抵達發射架頂部,通過廊橋進入了龍載人飛船內部。

這是一個8.1米長,4米寬的子彈型太空艙,與1969年至1972年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人送入月球的「阿波羅」太空艙相似。最多可搭載4人進入太空。

▲SpaceX Dragon Crew飛船的乘員艙

幾名地面工作人員幫助兩位太空人就座、系好安全帶、連接並測試各類設備。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工作人員離開了飛船,艙門關閉。太空人開始操作面前的三個屏幕,為飛行做準備。

▲飛行員面前的操作屏幕

從此前NASA的載人飛行視頻中可以發現,載人飛船中有密密麻麻的按鈕需要操作,但在SpaceX的這個龍飛船中,太空人主要面對三個觸控螢幕即可,僅有少量的按鈕在屏幕下方。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設計理念與特斯拉Model 3還頗為類似。

NASA工作人員在直播中介紹,中間屏幕顯示的發射任務的關鍵步驟,包括目前進行到哪一步,下一步要做什麼等。兩側屏幕會顯示飛船的關鍵參數,包括氣壓、溫度等。

由此可見,龍載人飛船的數位化水平較此前的飛船有了大幅的提升。也難怪,SpaceX的工程師稱龍飛船是新一代的載人飛船。至少從數位化水準上說,確實非常先進。

以汽車為例,想要將中控臺大量的控制功能整合進一個屏幕之中,需要對整車的電子電氣架構進行大幅改進,包括將控制器數量減少並整合在域控制器內,提升控制器之間的通信網絡架構等,相信龍飛船也是如此。

此外,NASA工作人員介紹稱龍飛船還具備自動駕駛飛行能力,可以自己飛行,僅在特殊情況下才需要太空人手動駕駛。

數位化水平之外,載人飛行相較載物飛行,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畢竟人命關天。

在此前進行的非載人測試(Demo-1)中,獵鷹9號和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一切順利。但據美國科技媒體GeekWire報導,當地時間2月28日,SpaceX的星際飛船(Starship)原型機SN1在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壓力測試時發生爆炸——表明航天活動仍然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對於如何保證安全,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方面是在過去幾年了做了數千次的各類測試。另一方面,獵鷹9號此前搭載龍載貨飛船,已經往返國際空間站多次,經驗豐富。官方資料顯示,獵鷹9號已經成功發射了83次。

「太空人出發去發射臺前,我跟他們的家人進行了溝通,我跟他們說,我會把他們安全帶回來。」馬斯克在周三說這句話時面色凝重,但卻也充滿自信。

當然,龍飛船也設計了一套逃生方案。如果火箭發生故障,太空人可以自行控制8個特殊的發動機來操縱載人飛船,使其完成與獵鷹9號火箭分離,然後打開降落傘著陸。

這次載人飛行除了對美國意義重大之外,它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飛行,SpaceX和NASA的目標是讓載人飛行日後成為商業活動。

NASA的一位官員也更是打趣稱,希望把湯姆克魯斯送上太空,演一部太空電影。馬斯克則表示,未來人們可以乘坐火箭去月球、火星,甚至是移民。

太空人將登陸國際空間站 協助科研活動

北京時間3點22分,在經過了4個多小時的等待後,NASA最終下達了點火命令,一束濃厚的火焰從火箭底部噴湧而出,高溫火焰與發射臺噴射的冷卻水相遇後,激起大量水蒸氣,產生了一團巨大的濃煙。

與此同時,獵鷹九號緩緩離開地面,駛向天空。十幾秒之後,火箭的速度越來越快,拖著一個巨大的橙色焰尾,衝上雲霄,最後變成一個光點,駛離攝像機的鏡頭,衝入星辰大海。

▲火箭發射場景

大約在發射後2分40秒,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助推器與飛船分離,自行飛回地球,最終降落在遠離佛羅裡達州海岸大西洋中提前安排好的無人船中。

▲第一助推器與飛船分離,並穩穩落在無人船的指定位置

在火箭的第二級助推器將飛船送至離地球400公裡的預定軌道後,也與之分離。隨後飛船會緩慢地飛向國際空間站,並通過自身攜帶的發動機進行位置調整,最終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這個過程中,如果自動停靠系統出現問題,太空人也可以進行手動控制。

▲第二助推器與飛船分離

外媒預計兩位太空人將花費19小時在軌道上,並在對接前進行約30分鐘的人工測試。然後,Crew Dragon會在對接兩小時後停靠並打開艙口。

▲本次發射任務的流程圖,右側為國際空間站

載人飛行帶小玩具是外國太空人的傳統,這次他們帶了一隻小恐龍上天,還特別給它系了安全帶。當玩具飄起來,就代表達到了零重力狀態。

▲小恐龍失重飄起來

連接完成後,太空人會進入國際空間站。外媒在報導中稱,本次任務要求兩名太空人要在國際太空站中停留30~119天(1~4個月),NASA和SpaceX會確定太空人停留的具體時間。

外媒報導稱,如果Hurley和Behnken安全到達太空站,他們除了要完成地面安排的任務外,還將為該站正在進行的各種研究項目提供幫助,例如幫助研究有關火焰如何燃燒以及植物如何在太空中吸收水分等問題。

在今年1月,太空人Christina Koch和Jessica Meir將一個冷原子實驗室安裝在了國際空間站上,這表明太空人也可以為太空科學研究做出貢獻。

當在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完成後,兩名太空人將從國際空間站返回龍飛船,然後與國際空間站脫離,緩緩向地球方向下降,整個下降過程大約要持續兩天。

▲太空飛行器對接國際空間站動畫演示

▲下降過程動畫演示

隨後,龍飛船的成員艙將與飛船的推進艙分離,並以17000英裡/小時(27000公裡/小時)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

大氣層中顆粒的摩擦將會產生阻力來緩解它的下降速度,同時摩擦會提升其外部溫度。隔熱罩可以保護太空人們免受極端溫度的影響,但飛船外殼就比較慘了,比如在「Demo-1」任務完成時,返回的乘員艙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烤棉花糖。

乘員艙突破大氣層後,會打開4個Mark 3降落傘,然後緩緩落在佛羅裡達海岸附近的大西洋上,搜救隊將在SpaceX的GO Navigator船隻附近等待,以協助乘員艙離升海面,並帶領太空人返回進行檢查。

結語:人類邁入航天新時代

本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在全球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本任務除了是美國11年後首次進行載人發射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開創了人類的航天歷史——首次由民營公司進行商業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這也意味著,未來乘坐太空飛船進入太空,將會成為一項商業活動,沒有太空人身份的普通人,也可以支付一筆費用(數千萬美元)乘坐飛船進入太空觀光。

此外,SpaceX作為商業航空的領軍企業,成功進行載人航天發射後,也會激勵更多的民營資本與研發力量進入到航天領域,對現在的以國家為主的研發探索體系提供補充,進而促進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

未來,在太空和其他星球建立定居點、開採太空礦物、利用太空的零重力環境進行種植與生產製造活動等美好的願望,將離人類越來越近。

而最重要的是,航天活動將讓人類也將不再是單一星球生物——這就避免了因為核戰爭或是行星碰撞造成人類滅絕的悲劇發生。

最後,祝願兩位太空人在太空一切順利!祝願人類的航天事業能夠取得更多的進展!也祝願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能夠取得更好的突破!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原標題:《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川普也來了,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太空旅行時代即將到來!馬斯克:第二季度將進行飛船載人飛行
    在試驗成功完成後,美國一家權威媒體指出,這次成功試驗意味著美國宇航局中斷多年的載人航天計劃重新啟動,不僅太空人能夠乘坐美國的載人飛船來往於太空軌道,未來到太空旅遊觀光的人數也會激增。
  • SpaceX首次正式發射商業載人飛船,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近了
    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進了一步。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下午7點27分,獵鷹9號火箭的9臺發動機轟然響起,在大西洋上空劃出一道明亮的尾跡,點亮了整個夜空。 這是馬斯克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這次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搭載四名太空人飛向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
  • SpaceX載人火箭成功發射,馬斯克太牛了!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從第一次登月開始,人類就開始不斷向宇宙發射載人火箭、探索衛星等,只為了揭開宇宙那神秘的面紗。但是世界上之前發射的火箭都是由國家航空局建造的,在今天凌晨3時22分,這項紀錄被打破了。時隔了將近十年,美國第一次在本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然而擔任這項重任的卻並不是國家政府,而是一家私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 「鋼鐵俠」再創造人類歷史:SpaceX首次載人飛行發射成功!下一步...
    馬斯克離在火星上種玫瑰的夢想又進了一步。Space X載人火箭於北京時間3點22分發射升空,這是自2011年美國國會和白宮提前取消美國宇航局太空梭以來,美國首次在境內將本國太空人送入太空。這標誌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商業航空航天公司將人類帶入地球軌道。美國宇航局和太空迷已經為這個裡程碑等待了將近十年。載人航天非常困難且昂貴。
  • SpaceX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 17日中午抵達空間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於北京時間11月16日成功利用其載人龍飛船將第二批太空人送入太空。北京時間08:27分,SpaceX載人航天飛船準時點火升空。
  • 太空投資成新寵,為什麼創造歷史的只有「宇宙網紅」馬斯克?
    NASA當天的直播顯示,火箭升空13分鐘後助推器與火箭成功分離,落在名為「當然我依然愛你」的回收平臺上。與此同時,載有太空人的太空艙加快至進入太空軌道的速度,預計兩位太空人將在太空軌道飛行約19個小時,計劃於5月31日上午10點29分抵達國際空間站。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美俄之間又將引發一場太空競賽
    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俄羅斯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將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國家。但是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SpaceX的龍飛船載人發射之後,打破了俄羅斯長期的壟斷地位。美國宇航局相信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將節省一大筆支出,與土星五號相比,有望節省90%到95%的發射成本。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批准了太空梭的計劃,並於1981年進行了首次發射。然而,從1981年到2011年的135次太空運輸任務中,有兩次以災難告終。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重約22噸的中國航天員「新座駕」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完成了前兩步——載人飛船階段和空間實驗室階段。今天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大幕拉開。
  • 世界商業航天劃時代創舉,「載人龍」首次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載人龍飛船升空2分鐘前,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拍攝到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獵鷹9火箭矗立在發射臺。龍飛船發射與火箭助推器回收過程載人龍飛船飛行13個步驟的示意圖,包括發射、著陸與龍飛船部署,以及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和最後的返回。
  • 馬斯克發射飛船,為「身後事」布局,馬雲:我不感興趣!
    馬斯克最讓人佩服的不是因其短時間內將特斯拉做成世界第一大車企,推動電動車行業的發展,而是其太空計劃。2002年,在很多國家企業發展網際網路的時候,馬斯克就有了一個「太空夢」,為了實現這個夢,他成立了SpaceX公司,研發載人飛船!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載人航天任務。
  • 「龍」的商業第一飛:商業載人航天步入常規化
    未來每6個月就要飛一次四名搭乘「龍」飛船的太空人將歷時27小時,飛往離開地球約400公裡的國際空間站軌道實驗室。這也是十多年來首個由美國私人公司運營的航天任務發射。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太空人必須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才能進入國際空間站軌道。
  • SpaceX載人首飛成功,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是怎樣煉成的?
    馬斯克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因天氣原因推遲兩天後,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時24分,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 而尤為特別的是,此次完成載人發射任務的是被稱為「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手創辦的私營企業SpaceX,經此一役,SpaceX也成為全球首家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私營企業。 馬斯克的傳奇人生再添一筆。 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這是馬斯克的頭頂光環越來越閃亮的原因。
  • 為了開啟人類太空飛行新紀元,馬斯克炸了一枚造價3.4億元的火箭
    (天下網商記者 黃天然)馬斯克炸了一枚造價3.4億元人民幣的火箭,只為證明載人龍飛船很安全。北京時間1月19日午夜時分,Space X對接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計劃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成功完成發射前最後一項重要測試——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的飛行系統終止測試,以確保載人龍飛船能在獵鷹9號火箭出現意外時緊急脫離,保證人類太空人安全著陸。
  • 特斯拉狂降16萬,飛船炸了一次次,這個單挑太空的男人到底多牛?
    彼時,馬斯克創辦的Paypal被易趣收購,他分到1.8億美元現金,成為矽谷又一個年少成名的標杆。如果沒有更高遠的追求,完全可以在名譽和富足中紙醉金迷。步履不停,離開Paypal以後,馬斯克大腦飛速運轉,錢在他眼裡就是一堆廢紙,他想起兒時關於火箭飛船和太空旅行的夢想。「這是比網際網路更加偉大、造福人類的事。」
  • 追問SpaceX商業載人發射成功,太空探索是否值得?
    SpaceX成功用載人龍飛船將第二批太空人送入太空。參與此次任務的包括NASA太空人邁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ever)和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以及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野口宗一(Soichi Noguchi)。
  • 川普一家人白跑一趟,美國載人龍飛船為何推遲發射?
    原定於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4時33分(美東時間5月27日下午16時33分),美國計劃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發射中心發射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並將兩名航天員送往國際空間站。 如果這一發射任務成功,將成為美國近10年來在本土實施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
  • SpaceX載人上太空:九個關鍵階段與兩位優秀的太空人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該船將使用強大的內置推進系統將自己推到安全距離,SpaceX在地面和空中都預演了這種可能性。飛行約19個小時後,該任務應使Dragon到達ISS,太空艙將與空間站的船首對齊,並以每秒幾釐米的相對速度接近。工程師說,「載人龍」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會在軌道上退化,因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定會在硬體性能受損之前將太空人帶回家。
  • 10年發射100枚火箭,馬斯克的狂言都一一實現?
    馬斯克正不斷向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的這句話靠近。5月31日,SpaceX 的龍飛船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發射成功,飛往國際空間站,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而這是自2011年之後,太空人首次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 這次發射波折不斷。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5月還沒過幾天,有關太空的大新聞就一爆接著一爆: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告捷,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5月8日下午13時49分,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胖五」點火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