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發射100枚火箭,馬斯克的狂言都一一實現?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文芯 艾問人物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裡,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系。」

馬斯克正不斷向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的這句話靠近。

5月31日,SpaceX 的龍飛船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發射成功,飛往國際空間站,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而這是自2011年之後,太空人首次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

這次發射波折不斷。先是由於天氣原因被推遲了幾天,就在龍飛船升天前幾個小時,Space X星際飛船原型機在美國得州研發基地進行測試後發生猛烈爆炸,一度讓人擔心Space X的首次載人發射能否成功。

如今,馬斯克這一步邁出去,人類文明的探索也再躍一級。

夢想家

狂人馬斯克從小就是太空迷。

母親梅耶是探險家的女兒,事業心爆表,父親埃羅爾是機電工程師,早早依靠工程諮詢和土地房產開發實現財富自由。

年幼的馬斯克在父母離婚後在父親身邊生活,父子相處得不太融洽。初中時,他由於家庭緣故不停地轉校,也很難交到可以交流的朋友。

馬斯克成了一個書蟲,從很小就可以一天閱讀10小時,讀完兩本書。早期他喜歡讀科幻類的小說和漫畫,比如《魔戒》和《銀河系漫遊指南》,但到了三四年級,他就把學校和附近圖書館的這類書都讀完了,這之後,他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以及非小說類書籍。

雖然馬斯克覺得父親性格有點「古怪」,但在父親的薰陶下,他早早接觸到了科技:

10歲時獲得了第一臺計算機,後來馬斯克被導演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種下了太空夢,學會編程後,開發了一個名為Blastar的太空小遊戲,在12歲那年,賣出500美元。

高中,馬斯克想去美國求學,父親威脅:一毛錢都不給。

馬斯克卻說走就走,去加拿大求學。

隨後他很快又轉學去了美國賓夕法尼亞。之後考上斯坦福的博士,24歲的他又輟學去創業。

2000年,29歲的馬斯克創辦了「美國支付寶」——Pay Pal,成了網絡支付技術的鼻祖,一時風光無限。不過,這年年底,馬斯克在旅行非洲時感染瘧疾,與死神擦肩而過,這讓馬斯克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認知:生命有限,不能甘於平庸。

從小有著太空夢的他,決定要去打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馬斯克之前,人們都覺得:只有國家才能發射火箭,私人企業很難成功。

但在馬斯克看來:

沒有哪一條物理學上的依據說私人企業不能造火箭——火箭不就是一個把特定零件依照特定原理組成的機器嘛,只要找到這些零件,搞懂相關原理,再組織一個工程師團隊,私人企業一樣可以造火箭。

想要打破不可能的馬斯克,2001年開啟了自己的航天事業。

他先是把家搬到「航天之都」休斯頓,那裡聚集著休斯、美國空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等行業巨頭,之後他自學《火箭推進原理》、《天體動力學基礎》、《燃氣渦輪和火箭推進的空氣動力學》等專業著作,列出火箭建造、裝配和發射的詳細成本,其間,他進入一個叫「火星學會」的組織,了解該領域的進展、方向及問題,並很快成為一名專家,之後懂行的他受到一大批業內精英及供應商的關注。

2002年,eBay收購PayPal,馬斯克從中套現1.8億美元。

同年6月,他拿出1億美元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馬斯克想要大幅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帶地球人移民火星。

生命不止,折騰不息,2004年4月,他又投資630萬美元,開始經營特斯拉。

偏執狂

2006年,獵鷹1號火箭研製成功。

36歲的馬斯克發射了第一枚火箭,爆炸,失敗。馬斯克很快接受了這次失敗,他向團隊展示了其他同行曾經失敗的例子,誓言「無論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罷休」。

(正在裝配中的獵鷹1號運載火箭)

隨後2007年3月,2008年8月,獵鷹1號的試發射全部失敗,媒體與眾人紛紛嘲諷馬斯克被打臉,SpaceX經費見底,特斯拉又遇到Roadster交付問題的危機,加上當時的經濟危機,融資更加無望。

馬斯克的個人財務已經困難到要住妻子賈斯汀父母家的地下室,他把所有的錢拿去經營企業,與妻子的關係惡化到無法挽回,雙方在火箭發射前已經離婚。

「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回憶往事的馬斯克曾眼眶泛紅,但這並未阻止他前往宇宙的徵程。

如果第四次發射不能成功,馬斯克將一無所有。

但他仍然選擇將所有的身家押上去。

一個月後,2008年9月28日,SpaceX終於成功發射了Falcon 1,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火箭發射入軌的私營商業航天公司。

全世界歡呼喝彩,眾人奔走相告:一家500人的私人企業完成了一項國家工程。

2009年7月14日,SpaceX完成了全球首枚私營火箭成功將商業衛星送入軌道(Falcon 1)。

2010年6月4日,獵鷹9號試飛成功;

2010年12月8日,搭載著龍飛船的獵鷹9號發射成功,標誌著全球首個私營研製宇宙飛船成功發射入軌和回收。

2012年正式開始為NASA向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服務,NASA見此勢立即追加了4.4億美元投資。

2014年,馬斯克的SpaceX僅僅只是擁有龍飛船的模型,NASA便給了SpaceX共26億美金的商業合同,希望他們能將太空人送去國際空間站。6年後,馬斯克完成了這筆訂單的交付。

2015年,SpaceX首次實現了獵鷹9火箭安全在陸地軟著陸;與此同時,Google看到了這家公司的潛力,尤其是在此時SpaceX宣布的「星鏈計劃」,所以投資了近10億美金。

2016年,SpaceX首次實現了獵鷹 9火箭安全在海上平臺軟著陸。並且在此期間由於Falcon 9的低發射成本以及數次發射的高成功率,吸引了不少商業發射任務,終於在這一年實現了盈利。

2019年,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並安全返回,其成為全球首家私營公司發射載人飛船,且是美國第一個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的飛船。

2020年1月7日,SpaceX成為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為了全球首家承運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私營公司。

越來越多的成功證明SpaceX是一個非常可靠、價格相對低廉、且管理得當的企業。在過去的十年裡,它已經發射了大約100枚火箭,其中有許多安全返回了地球。SpaceX正在主導這個行業,同時實現了接近400億美元的市值。

不惜一切,傾注全力,只為一個目標,馬斯克憑藉他的大膽,帶領著SpaceX一眾優秀的科研人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先行者

SpaceX的研發方式,進化速度驚人,帶著網際網路公司的思維方式。

其本質上一個軟體開發流程,即一個大工程目標下,需要每一個崗位的人時刻高效率的工作,信息共享、技術共享,所有部門協同一起推進,且對改變優化應對迅速。

只要研發過程中發現問題,就儘快溝通、改進、測試,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商討新方案的可行性、追究誰的責任錯誤,再動手去實踐。

一位SpaceX工程師曾說:「我們能在一周能改進設計並在火箭上實現出來。」

這樣研發思路下,SpaceX產品的進步速度飛快,如同手機軟體升級速度一般。但是想要實現這樣一套工作流,並非只是制度上有些改變就行,而是產業垂直集成化和一位集願景和技術一身的決策人,即臭鼬工廠模式。

一個頂級的全能型獨裁者拳拳負責構架和所有部分的決策,他不需要搞所有的細節,但知道所有部分的產出結果是否符合要求,出現問題該朝哪個方向解決,哪裡能妥協,哪裡不能。

SpaceX從發動機、火箭製造,再到測試,全部都由自己來做。

馬斯克曾講過,在與不少供應商談生意時,發現最終不僅要花費更多成本,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等待供應商研發,最終不得不自己動手來做。這樣就具有了極大自主權,在遇到優化和改變時,很多時候不需要依靠別人的能力,而是自己在工廠內部就能解決。

另一方面,馬斯克不僅目標清晰堅定,且擁有技術儲備。馬斯克對SpaceX的目標非常清晰,也正是在這樣的目標下,整個公司的發展都遵循著這條道路:「移民火星」。

低成本、復用、能夠在火星上行得通等基礎要求從來沒變過,所以才有了獵鷹系列火箭的可靠性和回收技術、才選擇了甲烷這種可以在火星製造的物質作為Raptor發動機的燃料。

在進入SpaceX的5輪面試中,其中就有馬斯克親自面試的技術面階段(後來太耽誤時間,就讓別人去面了);另外在一次電臺節目中,一位SpaceX的工程師被問到平時工作時與馬斯克有聊過什麼內容,他的回答是:「很多次與馬斯克交流,全部都集中在工作本身,馬斯克會問我很多關於技術細節的東西,以及提一些想法向我徵求意見,從來沒什麼時間交流其他方面。」

兩者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馬斯克能夠果斷決定方案,即便SpaceX也需要開會商討問題,但馬斯克依靠清晰的目標和技術基礎,下達準確的命令。

比如獵鷹1在第三次失敗後,很多工程師提議推遲幾個月再發射,而馬斯克在向所有工程師了解情況後,明確說出哪裡可能出錯,並決定一個多月後就執行發射,獵鷹1第四次終於獲得全面成功,這也挽救了身處危機中的馬斯克。

儘管如今也常有試驗失敗,但創新與執行力成了SpaceX的內核精神,即使敗北,也再沒有人嘲笑馬斯克的瘋狂。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尚比亞修女寫信給 NASA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斯圖林格 博士,質疑道: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尚比亞修女寫信給 NASA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斯圖林格博士,質疑道:

飛行中心做的載人火星任務的研究有什麼用?地球上還有很多孩子忍受飢餓煎熬時,為何要投資數十億美元做一項探索太空的計劃?

斯圖林格博士回答:「登月那麼揮霍,人類為什麼?」

探索太空這樣遙遠的「無用之事」本身是一項投資,為了人類整體的投資,為了未來的投資。當然,這個過程中的困難、遭遇的失敗都是不可想像的多,只是失敗了也不要緊。

馬斯克說:「在我看來,失敗就是一種選擇,如果沒有失敗,就說明你的創新不夠。」

「面壁者」

沒人可以否認馬斯克在探索太空上的成就,但馬斯克在Twitter上發表的觀點,卻常有失偏頗:

曾預計美國的新冠疫情將在4月底接近「零新增」;

討論新冠疫情時,馬斯克都都對新冠肺炎的威脅持懷疑態度,卻對放鬆管制的措施大加讚賞;

4月末,他分享了兩名貝克爾斯菲市醫生的簡報,那兩名醫生認為應當立刻取消所有的隔離措施,聲稱持續的疫情爆發並不比普通流感嚴重。

人們理解馬斯克作為企業家想要重啟經濟的想法,也有很多理由支持這一立場。但是對於這場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流行病的直接否認,給美國的民眾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馬斯克將永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並在自己創造的現實中運作,也恰恰是這種偏執,這種強勢成就了SpaceX的今天。

更為嚴重的是,馬斯克成為了Twitter上的一個宗教人物。真正的信徒認為他不會做錯任何事,並且讚美他所採取的任何立場,即使這些立場似乎與馬斯克過去的觀點或簡單的常識相矛盾。

無數的人民發出呼喊:馬斯克,人類的希望,火星的殖民者,地球的拯救者!

這讓人想起當人類面對三體文明瞬間能摧毀人類上千艘太空艘戰艦的水滴時,人們跪地向羅輯發出乞求:偉大的代言人,主持宇宙的正義吧!我們的神,拯救世界吧!

然而隨著時間變化,人們眼中的羅輯從救世主、逐漸變成了暴君、惡魔,眾人給他扣上反人類罪、世界滅絕罪。

宇宙的力量未可知,人心亦幽深難測。

馬斯克究竟是支持科學、主動對抗氣候變化,還是反對科學和否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真正的信徒並不關心。與此相反,也有一群人討厭馬斯克做的每一件事。他們認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撒謊、欺騙,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幹。

瘋狂的觀點讓人們走向兩極,造神者與屠神者各執一端。

宇宙宏大,顯然不會在乎人類微如塵埃的爭論。

到底有多少未知的宏大事物擺在人類的面前,不論花費多少時間與金錢,人類必定會向前不斷去探索,這份探索精神也正是人類得以從猿人進化到如今的樣子。

三體裡面提出的文明法則與十維空間令人著迷,地球文明最終發展成什麼樣子,沒有人能預測,這與人類的探索息息相關,每一個個體做出的努力都將推進歷史進程,絕不容忽視,但也無需神化任何一個人,忽視他的所有缺點甚至錯誤。

去釋放想像力,去關注人類整體的命運與發展,去探索文明,不應寄希望在一個單獨的個體之上。

馬斯克之後,還會有千千萬萬個「馬斯克」前赴後繼,踏向前往宇宙的徵程。

參考:Ashlee Vance 《美利堅英雄馬斯克》

孫鳴遠《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END

作者:文芯

編輯:楊潔琳

圖編:萬姍紅

相關焦點

  • SpaceX載人火箭成功發射,馬斯克太牛了!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從第一次登月開始,人類就開始不斷向宇宙發射載人火箭、探索衛星等,只為了揭開宇宙那神秘的面紗。但是世界上之前發射的火箭都是由國家航空局建造的,在今天凌晨3時22分,這項紀錄被打破了。時隔了將近十年,美國第一次在本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然而擔任這項重任的卻並不是國家政府,而是一家私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 第九所用37年完成了100次發射 見證火箭的發射歷史
    2019年3月10日零時二十八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中星6C衛星送入太空,中國長徵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300」。 ▲長徵火箭第300次發射 (圖源:人民網) 人生能有幾個100次?自1970年首飛至今,長徵火箭不但實現了從無到有,還不斷刷新著發射次數記錄,甚至突破每一個100次的用時越來越短。
  • 馬斯克如何徵服火星:發射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抵達火星!
    前不久發射失敗的星艦SN8原型機高度相當於16層樓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結構設計並不完整,還需要另一枚23層樓高的助推火箭將其送入軌道,同時保留其燃料,然後再由另一枚火箭在太空中補充燃料。馬斯剋期望能夠每周建造一艘星艦飛船,他說:「我認為我們可能需要1000艘飛船的訂單。」 為什麼會有大量飛船訂單?
  • 馬斯克如何徵服火星:發射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抵達火星
    前不久發射失敗的星艦SN8原型機高度相當於16層樓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結構設計並不完整,還需要另一枚23層樓高的助推火箭將其送入軌道,同時保留其燃料,然後再由另一枚火箭在太空中補充燃料。馬斯剋期望能夠每周建造一艘星艦飛船,他說:「我認為我們可能需要1000艘飛船的訂單。」 為什麼會有大量飛船訂單?
  • 全球新年第一發來自新首富馬斯克!這次用了「四手」火箭
    (00:26) 全球火箭新年第一發來自剛當上首富的馬斯克。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用一枚「四手」火箭,將土耳其通信衛星送上天。發射現場 SpaceX 圖這枚「四手」火箭是獵鷹9號,此前已使用過3次。一級火箭曾執行過2020年6月的GPS III SV03星發射,以及去年9月和10月的兩次星鏈衛星發射。
  • SpaceX年度衝頂第26發,首次動用高復用火箭發射國安機密任務
    ▲第四飛:2020年8月31日發射SAOCOM 1B任務,實現SpaceX第100次軌道級火箭發射。打破50年舊規,首次位於佛州發射極軌衛星。一箭三星:主星阿根廷地球觀測衛星SAOCOM 1B以及兩顆共乘小衛星。這枚一級火箭首次上演陸地著陸,成就SpaceX第60次成功回收。
  • 你只看到馬斯克給上帝刷火箭跑車,卻不知他曾傾家蕩產被罵美國賈躍亭
    」運力(25噸)的2倍還多還秒殺了1988年美國「德爾塔-4」火箭保持的28.8噸世界紀錄更令人驚掉下巴的則是這枚火箭的成本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昂貴1%不到火箭發動機和核心部件的花費才是大頭但是主流火箭都是發射完就扔掉了一次性使用一個念頭產生了如果火箭可以回收
  • 如果馬斯克真的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那麼,至少有1萬國人移居火星
    即使如此,馬斯克還是看到了人類移民火星的希望,他在2002年6月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投入重金有條不紊地推進自己的偉大夢想。馬斯克的計劃是,在2050年前用火箭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並且在火星建立一座根據地。
  • 【新知】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就在NASA宣布此決定的同年,2000年10月,比爾選擇關停公司,還在企業聲明裡提到:「只要NASA和美國政府還在選擇並資助發射項目,私人發射公司就不可能存在。」比爾的失敗表明光掌握火箭科學的知識是不夠的。下一個想要開創太空領域的人必須在華盛頓、法庭和輿論上掀起戰爭,對抗比爾無法擊敗的既得利益群體。
  • 馬斯克的星辰大海,並非一片祥和:火星是繼承者還是背叛者?
    馬斯克計劃2024年發送第一艘火星移民飛船,2050年前完成100萬人的火星移民計劃。>2025年:100萬人類陸續踏足火星2028年:完成火星基地Apha的建造2030年:開建火星上首座城市2100年:將火星變成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夢想的實現要依託SpaceX,看一下SpaceX目前的戰績如何:
  • 斯拉CEO又搞事,39分鐘紐約到上海、7年後殖民火星,他發布了這個驚豔計劃…
    明年開始造飛船7年後送人上火星據CNN科技報導,馬斯克在大會上表示,5年後發射飛船至火星,7年後則要送人上火星。馬斯克表示:Space X計劃在2022年運輸至少兩艘貨船至火星,旨在為日後的太空飛船提供能源、採礦技術和生命支持系統。Space X還計劃在2024年運送太空人至火星實現登陸。如此算來,這番宏大計劃只剩5年來給馬斯克完成了。
  • 馬斯克SpaceX火箭星艦首次試飛宣布失敗!
    就在它險些就發射出去之際,SN8使用的三顆猛禽發動機中檢測出異常,並自動中止了飛行。目前上不清楚SN8再次試射的時間表,這取決於促使其中止的原因以及修復的速度。太空迷都期待著SN8的大躍進,並對其擁有高要求,其比SpaceX此前任何產品都要複雜得多,像是具有鼻錐和穩定方向的襟翼。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真能實現嗎?
    其次是著陸,在到達火星之後,飛船將憑藉火箭發動機的能力著陸,然後就像《火星救援》中一樣,乘客們將依靠船艙等設備進行長期的殖民生活。最後則通過大概20-50次的火星運輸,大概能在40-100年中實現在火星上任何一個地點的完全自給式文明生活,屆時火星上也許會有100萬人。
  • 俄羅斯明年下半年計劃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兩枚「安加拉」火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9日消息 俄火箭航天領域消息人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定於2021年第三季度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重型運載火箭「安加拉-A5」,定於第四季度發射輕型火箭「安加拉-1.2」。此前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2021年預計發射輕型和重型「安加拉」火箭。消息人士表示:「計劃於2021年發射首次攜帶『珀爾修斯』上面級和太空飛行器模型的重型『安加拉』火箭。」此前兩次「安加拉-A5」發射任務均是攜帶「微風-M」上面級進行的。
  • 能把吹過的牛一次又一次的實現,牛人埃隆馬斯克的火星之路
    馬斯克作為美國最著名企業家之一,是典型的極客狂人。他是一個十分個性化的技術狂人,在他創業歷程裡,經常押上全部身家去做豪賭,可見其性格的偏激程度。馬斯克在過去的創業歷程裡,不少次都遇到過九死一生困境,只是每一次馬斯克都能有如神助地化險為夷,置之死地而後生。
  • 火箭墜地!馬斯克卻說…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9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就是SpaceX研發製造的「星艦」火箭原型,在試飛著陸時發生爆炸事故。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當天,這艘火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座工廠順利完成了發射任務,並成功返回著陸區域,但是卻在最後著陸時發生了爆炸。
  • SpaceX進入高頻節奏,十月發射180顆星鏈
    稍後馬斯克發推解釋稱:只是一個小問題,火箭上面級攝像頭受損。暫停發射再檢查一遍整個發射系統,以防萬一。 受到10月3日嘗試發射第4顆GPS衛星未果的影響,最近兩次發射全部按照老規矩進行靜態點火測試。美東時間10月21日16:00,這枚三手獵鷹9號火箭進行了短暫點火。在此之前,今年部署第8~12批1.0版星鏈,SpaceX已經連續5次未經靜態點火而直接發射操作。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對美國來說,這是自2011年來,首次由美國公司,或者說美國火箭、以及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
  • 馬斯克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第二次太空競賽,中國版星鏈何時來?
    SpaceX成立於2002年。SpaceX最初研發獵鷹1號火箭,資金只夠支持到第三次發射,前三次都搞砸了,馬斯克賣掉房子、飛機和跑車,勉強湊齊第四次發射經費,還小心翼翼地將衛星換成了虛擬貨物。如果再次失敗,SpaceX將面臨破產。命運眷顧馬斯克。
  • spacex剛剛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誕生世界首枚「7手」火箭!
    是的,你沒看錯,spacex剛剛又成功的發射一批星鏈衛星了。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spacex「6手」獵鷹9號火箭成功點火,順利將第十一批星鏈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不但使得spacex的星鏈衛星超過650顆,而且也是spacex的第100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