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載人航天任務。
這次載人飛行有什麼重要意義?
什麼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試想這樣一個情景:
搭車遇上「黑司機」漫天要價,司機說就這一趟就這一輛,還嫌擠?愛坐不坐!
哼!
回家之後抱怨:孩他爸,要不咱攢錢買一輛吧。
從此你和家人立志要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經過打拼你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車,今天起,你將駕駛著自己的新車上班去了。
你什麼心情?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啊,他們面臨的問題比上面例子中的更難辦,時間、金錢、人力物力……他們需要從頭到尾打造可往返於國際空間站的載人飛船!
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NASA的太空人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飛往國際空間站呢?NASA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協議,NASA太空人可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從此,NASA也體驗到了受制於人是什麼感覺,聯盟飛船載人返回艙非常擁擠,每次只能搭載3名太空人。
擠點就擠點吧,關鍵是這票價太貴了,一路水漲船高,從最初的2000多萬美元一位漲到了現在的9000多萬一位。
就在半個月前,NASA發布消息稱,該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Roscosmos)有關用俄「聯盟」號運送美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合同價值達9025.2萬美元。
NASA:氣死我了!賺死你啊!
Roscosmos:相信你還會再次訂購的!
截至2019年7月,為了讓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NASA累計在「聯盟號」購買了70個座位,總金額39億美元。
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NASA被刺激到了,怎麼辦?繼續運作商業載人飛行計劃,並且要做大做強!刺激本國的商業航天產業研發能力,研製新的載人飛船和軌道運輸工具。
2014年,波音公司和SpaceX分別從NASA獲得42億和26億美元的合同 ,用於建造「星際客機」載人飛船和載人龍飛船。按最初的計劃,NASA讓他們在2017年年底之前開發、測試並發射載人飛船,運送美國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
可是,Space is hard!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對哪個國家來說都一樣,時間金錢人力物力……打造一艘安全可靠的載人飛船太難了!
兩家公司都在曲折中前進發展,SpaceX的進展比波音公司快一些,比較爭氣,航天迷們總用「乾兒子」和」親兒子「來調侃他們,哈哈。
載人龍飛船
載人版龍飛船(Crew Dragon, Dragon2),人們習慣稱之為「龍飛船2號」或者「龍2」。作為商業航天員計劃的一部分,SpaceX正在幫助NASA開發Crew Dragon。NASA此前向SpaceX和波音發出了合同,製造及運營載人飛船,幫助美國太空人往返於國際空間站。這一項目一方面將刺激私營企業對航天產業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將幫助美國擺脫對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依賴。
載人龍飛船採用鈍頭體外形,由返回艙和服務艙構成,總高度約8.1米,直徑約4米,一次可搭載7名太空人,可以完全自動駕駛。其配備了先進的緊急逃逸系統,如果出現問題可以迅速將太空人帶到安全的地方。該飛船發射使用「Block 5」版本獵鷹9號火箭。
隨著未來載人航天活動規模的增大,需要頻繁地進行人員和物資的近地軌道往返運輸。一次性使用的載人飛船無論從研製、發射和任務周期還是費用方面都無法滿足大規模載人航天活動的需求。通過載人飛船的可重複使用,一次任務完成後,通過簡單的測試和維護,就可以快速投入下一次任務,如此不僅可以大幅縮短任務的準備時間,提高航天發射頻次,還可能降低單次任務的成本,從而適應近地軌道空間站大規模載人航天任務的需求。
可以看到。載人龍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是直接附著在船體上的,入軌後不必和神舟飛船、聯盟載人飛船一樣展開太陽能電池板了。
神舟飛船太陽能電池板。
按照設計要求,載人龍飛船就很好的適應了近地軌道空間站大規模載人航天任務的需求,在經過發射、入軌、對接、再入返回回收之後,經過簡單的測試和維護,就可以快速投入下一次任務。按照設計指標,一艘載人龍飛船將重複使用10次左右。
載人飛船運送航天員到外太空,必須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則對載人飛船尤為重要。
不同於現在正在使用的神舟飛船和聯盟MS載人飛船,載人龍飛船採用了返回艙整體逃逸的逃逸方式, 8臺逃逸發動機就安裝在飛船的艙體側面, 可以提供載人飛船在整個飛行中應急救生的能力。
如此一來,在載人龍飛船發射時,在發射所用火箭上就看不到尖尖的逃逸塔了。
在開發初期,設計人員曾想讓載人龍飛船在重返地球時,直接使用反推力火箭進行定點軟著陸,由於這種方案存在多種不利因素,最後被迫放棄,改用降落傘減速,海上回收。
2019年3月,無人版載人龍飛船返回艙濺落,降落傘全部打開。
外部特徵就先說到這裡,內部呢?太空人所在的返回艙裡面舒適嗎?
飛船內部設計充滿了未來感,黑白相間的極簡主義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拍手稱快。該飛船乘員艙提供了7個座椅,座椅前方的顯示屏將向太空人提供飛船位置和艙內環境等信息,載人龍飛船配備先進的觸摸顯示屏,再也不用拿個小棍在飛船裡「指指點點」了。
實在是太酷了!
2019年3月,無人版載人龍飛船成功首飛,可愛的地球玩偶陪伴著模擬太空人一同飛往了國際空間站。
這個小玩偶可是去年那次任務中的亮點,成了小明星。
太可愛了!
SpaceX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上安裝了一條太空人進出臂(Crew access arm),這條進出臂是為NASA太空人登上「龍飛船」而準備的。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個登船臂的設計非常現代化,看起來十分科幻。看到這條登船臂,我就會想起北京航天城航天員訓練中心牆壁上的那句話——從這裡走向太空
NASA太空人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將乘坐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他們曾兩次乘坐太空梭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行經驗豐富。
如果一切順利,載人龍飛船將需要大約19個小時的時間抵達國際空間站。
我們將再次看到這樣的畫面。
非常期待!
整個任務時長目前還不清楚,將會根據載人龍飛船以及太空人的表現來定,如果一切順利,差不多要在空間站駐留3個月的時間吧。
開創人類載人航天新局面
此次任務如果一切順利,無論是對NASA還是SpaceX來說都意義重大,這將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使用本國載人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將開啟載人航天新時代。
2019年12月,波音公司無人測試飛船首飛失利,未能對接空間站,打道回府。
對NASA來說,可以逐步擺脫對俄聯盟載人飛船的依賴了,如果波音公司再爭氣一點,未來兩年內太空人也可以乘坐波音的新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了,以後,NASA太空人前往空間站有了更多的選擇,從受制於人到可以自由選擇,打造一個交通工具用了10年的時間,這個過程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都非常大,NASA已向SpaceX和波音公司合計撥款近80億美元。哦,別忘了船票錢,近40億美元吶!
對SpaceX公司來說,意義更大,私人公司研製的載人飛船可以運送太空人執行空間站任務了,這是要載入歷史的!在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中,SpaceX還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無論是運載火箭還是載人飛船,在不斷摸索中慢慢趟出來一條路來,這就是商業航天之路!馬上,SpaceX又要踏上一條重要的道路,商業載人航天之路!這對一個私人公司來說,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值得慶賀值得敬佩的。
2002年6月,毫不起眼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立了。
2020年5月,這個毫不起眼的公司可以送太空人去太空了。
18年,就像一個孩子,他長大成人了,走上社會發揮自己的作用了,這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2017年,一段視頻在網絡流傳,在馬斯克接受採訪的視頻(CBS的60minutes節目)中,馬斯克眼睛溼潤、時而哽咽。他說:「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其他……
太空人穿上SpaceX公司研製的太空衣,乘坐一輛牌照為「ISSBND」(ISS Bound)的特斯拉Model X電動車前往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
酷!
在此次發射任務中,SpaceX再次成功讓火箭一級著陸在了海上駁船上,這次使用了"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這艘海上回收船。
是的,我依然愛你!
再次祝賀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