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航天而言,此次「龍」飛船於當地時間15日發射成功無疑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事件,這標誌該飛船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美國太空人往返太空也不用再看俄羅斯的「臉色」。
雖然整個任務還未完全結束,但發射成功已經足以讓全美上上下下感到揚眉吐氣。剛剛在大選中已由美媒宣布「勝選」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直言:「這證明了科學的力量,也證明了我們利用創新、獨創性和決心所取得的成就。」現任總統川普則寫道:「一次偉大的發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坦言:「這一裡程碑是NASA和SpaceX公司取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這也顯示出NASA與商業公司合作可以取得巨大進展。」
「難以置信的成就」也好,「偉大的發射也罷」,在新冠疫情肆虐、「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高漲、總統大選結果爭議尚存的背景下,這枚航天科技成就的「果實」對美國而言有了更多的味道。
一個「政治正確」的任務團隊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載了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飛行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6日11時左右與空間站對接。
這次發射是NASA首次執行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雖然此前NASA和SpaceX已經完成發射的認證過程,但實際發射成功進一步表明SpaceX公司已經有能力安全地將太空人送上太空。
執行此次任務的太空人團隊可能是NASA歷史上最多元的。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5日報導,共有四名太空人執行此次任務:維克多·格洛弗、女性航天員香農·沃克、麥可·霍普金斯和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
「雖然這個團隊一些成員在2018年就確定了,但細品一下,在當下,這個是一個非常『政治正確』的團隊組合,麥可·霍普金斯,是白人,擔任指令長,維克多·格洛弗是黑人,擔任飛船駕駛員,香農·沃克是女性,是一名物理學家,是此次任務的專家,野口聰一是日本太空人,也是任務專家。」一位不具名的航天專家評論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計劃,麥可·霍普金斯還將在空間站上正式宣誓加入美國太空軍服役,在進入太空軍之前,霍普金斯是美國空軍上校,與其他加入太空軍的數百名空軍官兵一樣,麥可·霍普金斯也是自願接受調動,他也因此將成為在NASA太空人大隊服役的首位太空軍軍人。
組建太空軍可以說是川普任期內軍事領域最大的「政績」。2019年12月,美國參議院高票通過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正式組建太空軍。作為美國第六個獨立軍種,組建太空軍一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明裡暗裡的「總統」博弈
「龍」飛船發射後,拜登和川普隨即表示祝賀。拜登發推稱:「祝賀NASA和SpaceX今天的發射。它證明了科學的力量,也證明了我們利用創新、獨創性和決心所取得的成就。」
不久後,川普也跟進祝賀:「一次偉大的發射!在我們剛接管NASA的時候,它還面臨著困境,但現在它已再次成為世界上最火爆、最先進的航天中心!」
今年5月,川普曾前往觀看載人「龍」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發射。由於任務推遲,川普兩度前往發射現場,此舉足見其對發射的重視。美國航天新聞網此前刊文指出,美國總統親自出席美國航天發射活動很少見,總統和副總統同時現身觀看更是罕見。
「這次商業發射成功是美國宇航局和商業航天發展合力的成果,而商業航天發展是歐巴馬當總統時候力推的,沒有當時的政策和後面持續的投入,恐怕無法看到今天的成果。」航天專家黃志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2010年6月28日,美國政府公布了新的《美國國家航天政策》,根據新政策,未來美國將致力於航天活動商業化,為商業界提供更多參與航天活動的機會。並承諾政府部門與商業部門是合作的關係,不是競爭關係,並提出將實施各種刺激機制鼓勵航天活動商業化的發展。
然而,雖然此次NASA與SpaceX合作成功開了個好頭,但是川普和拜登在NASA未來工作重點上存在巨大分歧,而這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載人航天的未來發展。
美國太空新聞新聞報導稱,川普政府的主要民用航天目標是再次登陸月球,2017年川普籤署《一號太空政策指令》時便宣布美國將重返月球。2019年,美國宇航局公布「阿爾忒彌斯計劃」,將登月時間確定為2024年。然而,拜登團隊卻將研究地球氣候變化作為首要任務,拜登10日宣布了NASA過渡團隊成員與其未來計劃,重新將歐巴馬政府的氣候變化研究放在優先位置。儘管如此,拜登就任後很可能仍然會鼓勵私營航天公司參與航天事業。
拜登就任後,NASA領導層也可能發生變動。現任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由川普提名,2018年在參議院通過任命。8日,布裡登斯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不打算在「拜登政府」上臺後繼續留任,因為NASA需要由與白宮「關係密切」的人來負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