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之舟:載人飛船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載人航天技術是當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技術,從1961年4月人類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迄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儘管它投資巨大、周期較長,但它卻吸引了各國的注意力,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大凡國力較強的國家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蘇/俄美走在了這個行列的最前面。

  縱觀蘇美走過的道路,它們載人航天的活動有兩個驚人的相似點:一是都以大型載人空間站為目標;二是都以載人飛船為第一步。   蘇/俄至今已發展了三代載人飛船。第一代是東方號飛船,只能乘坐1名太空人,最長飛行時間4天,從1961年4月至1963年6月,共發射了6艘。第二代是上升號飛船,可乘坐3名太空人,它增加了可使太空人出艙活動的設施,從1964年10月至1965年3月共發射了2艘,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就是出自上升號飛船。第三代飛船叫聯盟號,它既能自主飛行,又能空間交會與空間站對接,成為空間站的一個組件聯合飛行,它先後發展了聯盟T型和聯盟TM型。現在仍在使用的聯盟TM型,最長的載人飛行時間已達196天,聯盟號系列飛船至今已成功發射了90多艘。

  美國的載人飛船也經歷了三代。第一代叫水星號,只能乘坐1名太空人,可飛行3天,共發射了5艘。第二代叫雙子星座號,它能與其它太空飛行器對接,飛船內部分成了座艙和設備艙,兩名太空人可出艙活動,共發射了10艘。阿波羅登月飛船是第三代,可供3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12天,它共發射了19艘,有18艘成功地繞月飛行,有6艘送12名太空人登上了月球。1975年以後美國又發展了新的載人工具--太空梭。

  綜上所述,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運輸器中最成熟的工具,它的經濟性和可靠性無疑是初走載人航天之路國家最容易接受的。

  載人飛船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由飛船、運載火箭、火箭發射場、飛船回收場、航天測控網和太空人訓練系統等組成。哪一個系統出現問題,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開弓沒有回頭箭,緣於載人飛船的絕對安全要求,所以蘇美兩國早期的飛船都是不載人的。

   據統計,蘇聯在加加林上天之前一共發射了5艘無人飛船,美國則進行了8次無人飛船試驗。這些試驗飛船對返回技術、太空人生命保障系統、飛行安全等技術進行了充分的彩排,在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太空人方才走進飛船。

相關焦點

  • 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6日電(記者譚晶晶)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天舟」「天宮」的「最強大腦」由他們打造
    這支隊伍,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2所飛船GNC工程組——「夢之舟」班組。載人航天任務的特殊性,要求太空飛行器從入軌到返回的每一步都必須更加精準,而飛船的「大腦」——GNC系統則是達到這一要求的重中之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於1994年4月創建飛船GNC工程組,我國太空飛行器GNC領域的精兵強將集結在這一「夢之舟」班組,正式起航。班組中,有經歷返回式衛星等研製任務的前輩,也有剛畢業的青年才俊。
  • 「龍」飛船或再推遲載人首飛時間
    「龍」飛船或再推遲載人首飛時間 新華社 2020-05-31 02:07 來源:澎湃新聞
  • |載人飛船|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長徵五號|航天...
    而本次載荷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相當於「太空巴士」,未來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變成「太空貨車」,返回艙未來可重複使用。
  • SpaceX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 17日中午抵達空間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於北京時間11月16日成功利用其載人龍飛船將第二批太空人送入太空。北京時間08:27分,SpaceX載人航天飛船準時點火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央視網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5日19時27分,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安家毛主席故鄉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承載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航天系統發射成功這次載人航天任務,被稱為獵鷹9號火箭龍載人飛船二次測試任務(Falcon 9’s launch of Crew Dragon’s second demonstration ,Demo-2),太空人進入太空後,會搭乘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相關的任務後,兩位太空人則將繼續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許達哲與周建平座談 烏蘭出席儀式  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儀式前,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一行座談。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已運抵湘潭韶山,快來一飽眼福!
    大家還記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光輝歷程嗎?下面由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一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 太空人介紹載人龍飛船和聯盟號飛船之間的區別
    Hopkins和Walker上個月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NASA的Crew-1任務的一部分,該任務正式從美國本土恢復了對空間站的載人飛行。 作為他們會議的一部分,兩人提供了關於他們在載人龍飛船上的經驗的關鍵細節,以及它與他們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的飛行有什麼不同的內容--在載人龍飛船之前,NASA已經使用(並且仍然使用
  • 中國曾用13年的時間,發射6艘神州載人飛船,至今為何沒有下文?
    說到載人飛船,全球範圍內應該屬前蘇聯最早,該國是全球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隨後便是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可以說在載人航天領域,美蘇兩國可謂是開啟人類新的探索方向。隨後中國在1992年正式提出載人航天工程,也就是所謂的「921工程」。
  • 「龍」飛船載人首秀延後,哪些看點可期
    中國航空問題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指出,推遲發射也體現了此次發射的重要性:一來,美國過去有過太空梭發射失利、航天員遇難的教訓,因此慎之又慎;二來,「龍」飛船本身有不少技術創新,也意味著任務的複雜性、風險係數更大;第三,這是SpaceX的商業載人航天「首秀」,如果不成功,將影響其未來繼續參與美國航天發射任務。
  • 馬斯克:第二季度將進行飛船載人飛行
    在試驗成功完成後,美國一家權威媒體指出,這次成功試驗意味著美國宇航局中斷多年的載人航天計劃重新啟動,不僅太空人能夠乘坐美國的載人飛船來往於太空軌道,未來到太空旅遊觀光的人數也會激增。
  • 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
    ——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