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航天員2023年將參與NASA載人繞月飛行任務

2020-12-22 央視網

  中新社多倫多12月16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政府12月16日宣布,根據加美之間最新籤署的航天協議,一名加拿大航天員將參與到計劃於2023年發射的載人繞月飛行任務中。

  加拿大航天局已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籤署《「門戶」條約》,確認加方將參與到打造月球「門戶」空間站的國際合作中。按照該協議,加方一名航天員將參加計劃中的2023年「阿爾忒彌斯(Artemis)二」繞月飛行任務。這將是1972年以來美國主導的首次向月球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加官方表示,這也將使加拿大成為有航天員進入深空並繞月飛行的第二個國家。根據協議,加航天員未來還將參與一次飛往月球「門戶」空間站的任務。

  加拿大還將為月球「門戶」空間站承擔機械臂——「加拿大臂3」的研發建造。這是一個智慧機器人系統,用於對空間站的維護,並為航天員太空行走提供幫助等。

  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加拿大已累計有9名航天員17次進入太空,其中包括曾兩度飛上太空的現任加拿大總督朱莉·帕耶特。

  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2021年11月將進行「阿爾忒彌斯一」發射任務,以收集數據,評估太空飛行器性能等;2023年的「阿爾忒彌斯二」將作載人繞月飛行;2024年的「阿爾忒彌斯三」則將再次實現航天員登月。此後,美國擬在月球南極建立「阿爾忒彌斯大本營」。其探月計劃將推動下一步對火星的探索。(完)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太空人將首度參加2023年登月任務
    加拿大創新、科學暨經濟發展部長貝恩斯今天宣布,加拿大太空人將參加2023年登月任務,這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阿提米絲「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是加拿大太空人首度參加登月任務。貝恩斯在記者會中表示:我很驕傲地宣布另一個第一次:加拿大將參加美國自阿波羅任務以來首度執行的載人登月任務。」這將讓加拿大成為繼美國之後,第2個有太空人進入深太空的國家。「貝恩斯沒有透露這名加拿大太空人的名字。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阿提米絲2號」任務將於2023年執行,將嘗試載人至月球軌道,但不登陸。
  • 世界商業航天劃時代創舉,「載人龍」首次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獵鷹9火箭成功將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 時22分,美國SpaceX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使用獵鷹9火箭,將搭載有兩名航天員羅伯特·本肯和道格·赫利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前往距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執行代號為Demo-2 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 NASA今年有點兒忙:紅色星球採樣 商業載人首飛
    據悉,「阿耳忒彌斯」計劃還將建造月球「門戶」空間站,使整個項目比阿波羅登月計劃更具持續性——在希臘神話中,阿耳忒彌斯是阿波羅的孿生妹妹。「門戶」實質上是國際空間站的「瘦身」版,將繞月飛行,既可充當太空人進軍月球的中轉站,也可成為可重複使用人類探月著陸器的研究平臺。NASA稱:「永續性和可重複使用性是人類可持續探月的關鍵,而『門戶』可實現這兩點。」
  • 神舟系列11位航天員都是什麼軍銜?8位少將,2位上校,1位中校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從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在甘肅酒泉騰空,到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著陸,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勢必會永載史冊。
  • 受疫情影響,印度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可能推遲一年
    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NDTV)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凱拉薩瓦迪沃·西旺(Kailasavadivoo Sivan)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不利影響,印度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加甘揚」(Gaganyaan)可能會推遲一年。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據媒體12月26日報導稱,湖南韶山在當天舉行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出席該儀式時透露,我國將於明年春季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空間站核心艙送上太空,之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行後續的建設工作。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已運抵湘潭韶山,快來一飽眼福!
    大家還記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光輝歷程嗎?下面由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一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據中國青年報今年5月報導,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空間站的建設是有人在軌參與的建設,航天員出艙和利用機械臂都是建設空間站的重要手段。從核心艙階段開始,航天員將承擔不少任務。
  • 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從這一個法案的內容來看,載人登陸月球,是NASA未來的一大任務,而長遠的趨勢是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現在提出設立相關辦公室以研究相關的問題,也算是將載人登陸火星提上了「議程」了。其實,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之前就提到計劃2033年或2035年將人類送入火星,現在這一個法案算是推進了這一個目標。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安家毛主席故鄉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
  • 「聯盟號」實施超快太空載人速遞:從發射到對接空間站僅183分鐘
    14日,載有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1名美國航天員的「聯盟 MS-17」號飛船在升空3小時3分後實現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創下快速交會對接新紀錄。俄羅斯塔斯社14日報導稱,莫斯科時間8時45分,搭載「聯盟 MS-17」號飛船的「聯盟-2.1a」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人飛船於莫斯科時間11時48分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隨後航天員進入空間站。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我們空間站的核心艙。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第三步「回」。
  • 「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的背後:政治正確和總統博弈
    一個「政治正確」的任務團隊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載了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飛行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回到地面後卻「斷聯」了,她現在在幹嘛?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成功,在太空中飛行21小時後圓滿返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自此開始。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成功發射,載人飛行十四圈後於10月16日下午6時36分安全返回。我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此後17年中,我國先後發射載人航天飛船6艘,在太空開展了諸多科研活動,甚至有從太空到地面的實時直播與教學。
  • 1972年12月19日,最後一次登月計劃結束,下次人類登月是什麼時候
    而在2018年9月美國航天局發布消息說,已向國會提交報告,計劃最早2023年實現載人繞月飛行,2030年前再次登月,對月表展開科學考察,並尋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資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發布了有關其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長篇報告。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而2001年1月,神舟二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二艘無人試驗飛船,不同的是,此次發射的試驗飛船,首次在飛船中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試驗,這是繼神舟一號之後,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一大步。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轉眼20年,作為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研製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書寫了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太空授課……而這支優秀的團隊,平均年齡僅有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時刻以衝鋒的姿態,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
  • 首位臺灣出生太空人將上月球?林其兒入選NASA2023年登月計劃
    繼北京於11月24日派出「嫦娥五號」探測器,執行史上首次月球土壤、巖石樣本採集任務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本月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 登月計畫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包括來自臺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他們將為預定2023年實現的登月計劃接受訓練。
  • NASA為載人登月研發新型太空廁所 由此催生出一個離奇新「職業」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積極準備自1972年以來首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按照計劃,NASA將在2023年派遣一名太空人乘坐「獵戶座」載人飛船繞月飛行10天,然後在2024年完成載人登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