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2020-12-24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說到登陸月球,很多朋友想到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場景,我們人類首次登陸到了月球表面。時至今日,我們人類再次提到要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美國航天局NASA計劃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著手打造月球軌道空間站,為未來載人登陸火星做準備。

雖然,新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等設備的研製工作出現了延誤,但是總體還是取得了進展,運載火箭的核心級已完成組裝,準備測試。似乎,在2024年實施載人登陸月球項目,已經箭在弦上了。不過,眾議院的新法案可能會改變這一時間表,但是該法案距離成為法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目前暫時還不確認是否會改變載人重返月球的計劃,只能說有可能。

根據美國科學報告的資料,在內務委員會提出的一項名為「HR 5666」的法案中提到,NASA的目標應該是在2028年實現載人登月,而不是2024 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明確實現這一目標,希望2033年之前將人類送到火星軌道。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載人登陸月球或許只是載人登陸火星的「墊腳石」。

在這一份長達102頁的報告中,提及了美國的太空探索目標應該是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不過在載人登陸火星之前,先展開載人登陸月球是必要的,可以驗證登陸外星球的相關技術,以降低登陸火星的風險。畢竟,月球和火星都屬於外星球,整體的環境和地球區別很大。鑑於火星離我們較遠,月球相對較近,所以以月球作為「試驗田」,展開登陸外星球的研究,難度相對較低。

在這一項法案中,還提到要設立一個月球至火星計劃辦公室,根據要求,這一個辦公室將會研究太空人飛往火星軌道和登陸火星表面的要求,包括研究、設計登陸火星的飛行器、運載工具、推進技術(例如核熱推進)、棲息地建設和火星航天服等事項。從這一個法案的內容來看,載人登陸月球,是NASA未來的一大任務,而長遠的趨勢是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現在提出設立相關辦公室以研究相關的問題,也算是將載人登陸火星提上了「議程」了。其實,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之前就提到計劃2033年或2035年將人類送入火星,現在這一個法案算是推進了這一個目標。

其實,不管是載人重返月球,還是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NASA都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因為此前美國宇航局曾經表示,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各國支持。從當前發布的登月計劃中,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國際合作的影子,即很多國家都會參與到美國未來登陸月球的項目中。多個國家參與到登月的項目中,確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NASA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壓力。

按照目前的計劃,NASA計劃在2020年代初建造一個名為「門戶」的小型月球軌道空間站,以展開載人登月的項目。預計在2020年底展開阿爾忒彌斯1計劃,即新型運載火箭SLS的首飛,解釋將會發射一艘獵戶座飛船環繞月球飛行。隨後在阿爾忒彌斯2計劃中,發射飛船將4名太空人進行繞月飛行。最終在阿爾忒彌斯3計劃中,發射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到門戶空間站上,其中有2名太空人會登陸到月球表面。

從計劃來看,環環相扣,先無人環繞月球飛行,再到載人繞月飛行,最後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和當年阿波羅登月項目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想想,新的登月項目似乎沒這麼容易展開。一方面的原因在於,目前新型運載火箭暫時還沒完成最終的建造,是否能夠趕得上時間節點進行試飛都是個問題。畢竟,這是全新的一款運載火箭,所有技術都是新研發的,所以可行性是否滿足要求,有待商榷。目前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如果在首飛中遇到問題,將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繞月飛行、登月項目的展開。

在這一次登月項目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設備,那就是月球軌道空間站。雖然看起來其實就是一個飛行器,但是打造一個空間站的難度非常大。我們看看現役的國際空間站就知道。國際空間站由多個國家參與建設,自1998年開始建設,於2010年才完成建造任務。在地球軌道上打造一個空間站耗時如此長,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打造一個空間站,難度、耗時長度或更大。當然,月球空間站不會像國際空間站如此龐大,所以建設的時間會短很多,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門戶空間站的進展如何,似乎暫時還沒有太多相關的消息。

除此之外,載人登月最關鍵的一環,登陸月球的著陸器也尚未完成研製。雖然美國曾經在50年前成功登陸到月球表面,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其實繼阿波羅登月以後,在這麼多年內,美國並沒有再次展開登月的項目,連無人探測器都未曾登陸到月球。所以,美國是否還具備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能力,很多人是持有質疑的態度的。

當然,這些問題其實都好解決,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很多人不大看好2024年載人登月項目的原因,並不是認為NASA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而是認為在這個時間節點是否能夠如期展開這樣的項目。現在提出新的法案,說不定會改變載人登月的時間表,如果真的改變了載人登月的時間表,將載人登月時間推到2028年,對於載人登月項目來說,或許是一個好事,畢竟有更多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NASA無奈承認,2024年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告吹。在今年11月12號NASA公布的航天報告中有提到關於航天的一些挑戰和戰略,其中第一條挑戰赫然是在2024年要讓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月和一位男性登月。可是根據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計劃的一些關鍵部分已經於年初關閉,就算沒有疫情,這個計劃也一直在消耗大量的資金,導致計劃中的一些載人和無人發射被推遲了好幾年,而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第三步是在2036年至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或月球村,屆時人類可以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中國載人登月將成現實 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寄託著中國人對月球的美好願望。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月面科研站建設計劃 2.給出了載人登月時間表,吳偉仁院士做出載人登月表態的時間是2019年,加上十年則是2029年左右,「左右」天問一號火星飛船 到2029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零突破之後,我們將進一步拉開與除美國以外的其他所有玩家的距離,從而進入「航天強國前列」。
  • 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2021年地球上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航天大事呢?1登陸火星三個不同的任務的到來,人類研究火星的能力在2021年將有一個巨大的飛躍。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針對人們關心的中國載人登月規劃問題,吳豔華表示,中國載人航天當前的任務,是要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國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實施載人登月計劃。「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
  • NASA今年有點兒忙:紅色星球採樣 商業載人首飛
    據NASA網站近日報導,2020年,NASA計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太空人重返月球、探索火星和更安靜的超音速飛機等方面繼續大步邁進。  阿耳忒彌斯:讓美太空人重返月球  在「阿耳忒彌斯」計劃框架下,NASA將派出新科學儀器和技術演示設備研究月球,力爭最晚2024年將美太空人送往月球,並於2028年前建立可自給自足的月球探測基地。
  • 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 「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加拿大航天員2023年將參與NASA載人繞月飛行任務
    中新社多倫多12月16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政府12月16日宣布,根據加美之間最新籤署的航天協議,一名加拿大航天員將參與到計劃於2023年發射的載人繞月飛行任務中。
  • 中國未來20年的時間表值得期待
    在完成此次任務後,中國離載人登月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中國未來20年還有哪些航天看點呢?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2月18日發表文章稱,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2022年左右建成永久性空間站,2024年進行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2025年進行低軌道空間太陽能系統驗證,2028年進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2030年前計劃開展月球北極和南極考察,同年前後發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2035年,中國將測試月球上3D列印等關鍵技術,為建立月球基地奠定基礎。
  • 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
    在以嫦娥5號為標誌的探月工程中,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探月、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完成無人探月後,該工程將開始載人登月階段,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啟用,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研製,都預示著我國載人登月將不再遙遠。
  • 人類載人登月已停滯40多年,為什麼重返月球這麼困難?
    說起月球,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顆已經被人類「徵服」的星球,因為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月。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土地上的人類,從阿波羅11號開始,NASA連續多次派遣太空人登月,但是到了1972年,載人登月活動就突然停止,一直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了48年時間。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美俄之間又將引發一場太空競賽
    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俄羅斯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將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國家。但是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SpaceX的龍飛船載人發射之後,打破了俄羅斯長期的壟斷地位。太空梭的概念1961年至1972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可謂是非常成功,他們對太空探索充滿了信心。但是,阿波羅計劃期間總耗資達到了驚人的254億美元,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換算,那將是驚人的1530億美元。因此,美國下一階段的太空計劃將採用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組件,太空梭的概念就是從這裡開始。
  • 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不被看好,人們稱不現實
    說起來,從1972年美國停止了載人登月之後,多年來一直存在一種質疑的聲音,那就是懷疑美國是不是真的登上過月球,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也不需要質疑的,但是,由於此後40多年的時間裡,美國都再也沒有重返月球,也讓人懷疑,美國是否還有實力進行重新進行載人登月。
  • 阿波羅20號飛船悄悄登月嗎?傳聞美國從月球帶回三眼女屍是真的嗎
    現在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先在2021年11月實施「阿爾忒彌斯1」任務,即第一次發射獵戶座飛船環繞月球飛行,但不搭載太空人;隨後在2023年實施「阿爾忒彌斯2」任務,獵戶座飛船搭載太空人環繞月球飛行,但是不會著陸到月球表面;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3」任務,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停留一周
  • 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為何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  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 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為進入器實施火星登陸行動做準備。該探測器將配備8臺科學儀器,用於探索該地區,尋找水冰的跡象。俄羅斯最後一次登月是在1976年,當時是蘇聯的「月球24號」。俄羅斯著陸器露娜-25可能是自前蘇聯以來第一艘到達月球表面的俄羅斯太空飛行器。俄羅斯計劃在2021年發射月球任務,搭載9臺儀器。露娜-25號將降落在月球南極,研究月球表層和外圈(大氣)。
  • 無人太空船9次成功,日本打算利用「星門」空間站,進行載人登月
    據了解,在2009年7月17日的時候,日本首艘H-II無人太空船就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對接任務。日本H-II無人太空船的外形呈圓筒狀,能裝載約6噸的貨物,在完成補給任務後,它能從空間站脫離,並在衝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殆盡。
  • 1969年登月至今仍激勵著太空探險家
    在阿波羅11號任務期間,人類首次登上月球50年後,美國宇航局制定了一個目標,即到2024年將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登上月球的南。美國宇航局將這條返回月球的路徑命名為阿耳特米斯,這是根據希臘神話中阿波羅的孿生姐妹而來的。但我們為什麼要回到月球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