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 國家航天局供圖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國家航天局 供圖)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為何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在會上介紹,嫦娥五號還包括其他地外天體著陸的過程、區域的選擇,實際上是很長期的戰略研究和技術迭代的過程。

  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首先,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

  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月壤將妥善存儲 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

  專家強調,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另外,據吳豔華介紹,珍貴的月壤,要進行異地災備。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

  嫦娥六號、火星探測……中國還有這些大計劃!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航天還要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還要出臺哪些政策?對此,吳豔華表示,「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他強調,圍繞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說,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們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這之外,我們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另外,據他介紹,中國的載人航天將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還有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然後,要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中國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

  未來,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的規劃是怎樣的?

  對此,吳豔華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

  他強調,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吳豔華說。

  中國是否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

  吳豔華在會上表示,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

  「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他強調。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會上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許洪亮表示,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的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包括一些數據開放相關的工作。

  中俄兩國或開展探月合作

  在會上,許洪亮還介紹,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紛紛開展月球及其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俄羅斯、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有自己的探月計劃,實際上相對浩瀚宇宙而言,我們對宇宙起源和深空的了解,目前還是九牛一毛,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需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各國共同開展相關活動,有利於人類共同認知月球和宇宙的奧秘。

  他強調,我們也倡導,對於同一個目標的探索,各個國家可以開展合作,針對不同的科學目標和任務分工,也可以各有側重,協調各自資源合作實施,在國際上也有一些相關組織,比如說國際深空探測協調組,各個國家都在針對自己的計劃,各國同行正在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時也按照一些分工來開展相關的合作。

  他表示,未來中國要實行嫦娥七號的探測,想要對月球的南極進行探測。俄羅斯同樣也有一個叫做「月球-資源-1」,也就是常說的LUNA-26的探測,我們在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機制下,正準備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合作。同時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還有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上,通過開展更多的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共同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中國新聞網「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我能看一眼嗎?
    「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 1731克,嫦五取回近三斤半月壤,但其實它還執行了個秘密任務
    大家都知道我國這次嫦娥五號載人登月技術十分複雜,被認為是我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最為複雜,操控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我們再看看嫦娥五號月球取樣的過程,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往地月轉移軌道後,嫦五飛向月球,並環繞月球運行,降低軌道後釋放著陸器到月球表面,著陸器中的挖取月壤的裝置將月壤放入上升器的容器中,裝滿後上升器攜帶容器上升,返回到月球軌道,與軌道上的返回器對接,將放有容器的返回艙放置入位後。
  • 中國月球挖土,如果和美國採的月壤不一致,能否說明美登月造假?
    隨著嫦娥五號挖土成功,有一個問題被網友所關注,那就是倘若得來的月壤樣品與美國採的月壤檢驗不一致,又是否能夠說明美國登月造假呢?人類上次從月球上挖土回來,還是44年前的事情。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特別是在探月工程上。
  • 「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  「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要中國的月壤又要登月數據,美國卻又不允許
    在這些年的不斷發展中,我們都知道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腳步又加快了不少,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完成了多次載人登月,在那之後瞬間激發了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之心,對月球、火星、水星甚至是太陽都燃起了極大的好奇心。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嫦五」對於中國航天意義重大
  • 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不僅如此,為了裝更多燃料,上升器的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也加大了地面發射時運載火箭的壓力,那麼可能連中國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也無法支持。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探測器採樣後不直接飛回地球,而是由上升器將土壤樣本轉移到月球軌道上飛行的返回器中,再由返回器帶回地球。
  • 登月6次帶回幾百公斤月壤,當年送給中國1克,我們應回贈多少呢?
    我們都知道大洋彼岸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曾帶回了近400公斤月球土壤,我國此次嫦娥五號經過多年準備為何只挖取了兩公斤「土」,是技術落後嗎? ,開啟了月壤採集工作,採集完成後上升器與著陸器分離進入到繞月軌道,與軌道器對接後將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而後上升器會脫離,「軌返組合體」會進入到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器會脫離軌道器並擇機以跳躍式彈道方式返回地球,自此任務結束。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11月24日上午,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楊浩亮,青年航天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專業博士毛新願,科研工作者、北京大學理學博士、脫口秀演員張宇識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解讀了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得知「月壤不能種菜」,中國網友心態崩了嗎?
    昨天,「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對此,廣大中國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卻是......能種菜嗎???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壤回家後,「月壤不能種菜」,短短6個字讓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技能無計可施。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
  • 當年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大小,中國的月壤會怎樣分配
    當「嫦娥五號」順利登上月球帶回月壤並順利返回的消息應該是十分讓人激動的,這代表著中國人「上天攬月」的夢想又邁進了一大步,尤其是在外太空探索的進程上,中國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也不再受制於人,對中國來說,這次探索月球意義重大。科學研究需要不斷地數據證明,沒有接觸到真實的東西,任何的論斷可能都只是空想。
  • 喜迎登月|北測帶你走進月壤分析
    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成功登月,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2公斤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不僅意味著中國航天技術取得巨大飛躍,而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全世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月壤樣品的國家。中國嫦娥帶回的月壤為何如此珍貴?為什麼所有國家都想要?氦-3又是什麼寶物?為何說會引發下一次工業革命?
  • 中國「嫦娥5號」帶回2公斤土,美國登月一次上百公斤,這是為何?
    5號經過了這麼多的步驟才帶回來2公斤月壤呢,這麼大差異的,難道是中國太落後了?接下來我們就仔細的分析一下,美國第一次成功是在1969年7月24日,而那次的美國阿波羅11號從月球帶回21.55公斤樣品,這也是最少的一次,之後阿波羅12號、14號、15號、16號、17號陸陸續續成功發射,也分別帶回34.30公斤,42.80公斤,76.70公斤,94.30公斤,110.40公斤的樣品,總計約380公斤。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月球16」號樣本艙(左)採集到的月壤樣本(右)(圖片來源於網絡)而美國的探月活動主要在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
  • 美國曾「豪贈」月壤 中國就還禮做明確表態
    片刻之後,他和阿姆斯特朗的登月艙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足跡,並用直播的方式說了一句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此後,美國相繼進行6次「阿波羅」飛船的發射,並從月球上帶回382公斤的樣本,並將之分享給世界各國,其中就包括「豪爽贈予」中國1克月壤。
  • 曾獨佔月球核資源,如今被「嫦五」打破,美國急忙制定一項新計劃
    「嫦五」的這次出差成功帶回了月球表面土壤,為我方乃至世界研究月球貢獻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而作為曾經的「登月先驅」美國,最近卻在登月方面沒有什麼動靜,眼看「嫦五」成功帶回月壤,美國著急了,急忙制定了一項新計劃:將在2027年建立月球核電站!
  • 「嫦五」奔月:從星月神話到國之重器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2020年11月24日凌晨,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攬一捧細碎的月光,舀一碗濃稠的夜。衝破蒼穹,翩然登月。一剎那萬物虛彌,一轉眼滄海桑田。如今,我們不僅能上九天攬月,還能從月球上帶回「月壤」。
  • 俄國科學家率先表態:希望獲得中國月壤!俄媒:中國尚未做出決定
    因此不少國家的科學家,研究太空的機構都希望中國能夠分享一些月壤。俄羅斯科學家率先公開表態,希望能夠獲得中國從月球帶回的月壤。圖為嫦娥五號國旗展示●美蘇均有「月壤外交」,但蘇聯有贈送中國月壤嗎?美蘇是最先從月球上取回月壤的兩個國家,美國是載人登月是探月大國,據美國媒體報導一共帶回了380.05千克的月壤(含月巖),蘇聯的無人探測器只帶回來了326克月壤。
  • 美國6次登月挖回382公斤月壤,為何要眼饞嫦娥五號帶回的土?
    科學認知與科學技術不是完全重疊的關係,許多年來我們對於月球的科學認知大多來自美國蘇聯等航天發達國家,很多時候人家儘管沒收錢,但你會意識到美國的科學水平是最發達的,許多人因此對美國心嚮往之。美國6次登月挖回382公斤月壤,為何要眼饞嫦娥五號帶回的土?中國發射嫦娥5沒多久,美國和英國就急著要中國分享月壤。有人懷疑這是急著要我們取回的月壤去圓他們幾十年前的慌。有人認為,美國之前贈送中國的那0.5克(或者1克)可能是地球最普通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