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2020-12-24 騰訊網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發起了「阿波羅計劃」成功登月,並贈送我國1克的月壤作為研究。而在11月24日,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也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將取回約2000克的月壤,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人工登上月球還有多遠?11月24日上午,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楊浩亮,青年航天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專業博士毛新願,科研工作者、北京大學理學博士、脫口秀演員張宇識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解讀了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毛新願博士介紹,其實這次發射還不只是胖五載嫦五在「私奔」,其實是四個小夥伴一起去「私奔到月球」,它們「私奔「的交通工具是我國最厲害的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這四個小夥伴分別是:一個是軌道器,負責環繞月球;一個返回器,要把採集到的樣本給送回地球;一個是著陸器,它負責著陸到月球表面,軟著陸;還有一個是上升器,需要把採集到的樣本從月球表面送到月球軌道,再送給軌道器。它們是四個一起「私奔到月球」,但具體回程不是一起回,最後只有軌道器會帶著返回器到地球附近,軌道器在完成最後的歷史使命之後,只有返回器本身回到地球表面,被我們中國航天人接回來,進行下一步的科研。

此次嫦五去月球「挖土」預計將帶回2000克左右的月壤。楊浩亮博士表示:月壤非常的值錢,而且非常的有意義。通過對月壤樣品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非常豐碩的一個成果。比如通過對這些樣品的分析和實驗,我們可以得到月壤和月巖中的氧化鐵含量非常高,從中可以製取到水和氧的成分,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月面的物質建設我們的月球基地,所以這次的開發探測非常重要。

以下為本次直播對話的具體實錄:

張宇識: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關注我們本次的直播對話分享,我是主持人張宇識。今天我們直播的主題是「 飛奔去月球,胖五如何送嫦娥奔月?「

我們都知道在今天凌晨4點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也被稱為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我們今天邀請到了兩位年輕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楊浩亮老師,以及青年航天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專業博士毛新願老師,歡迎兩位老師。

兩位老師將首先為大家介紹發射背後的兩位主角,就是嫦五(嫦娥五號探測器)和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先想跟兩位老師探討一個問題,這次嫦娥五號去月球,它去幹什麼?都有哪些任務?

楊浩亮:正所謂「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本次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從月球進行一個採樣返回,是把月球表面的月壤和月巖等寶貴的樣品帶回地球,屆時這次計劃將有望成為我國探月工程的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發展上面計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次的發射的意義,回來的意義非常之重大。

毛新願:補充一點,嫦娥五號這次挑戰不僅對於中國是首次,而且對於世界航天歷史上都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也可以代表一個新的高度。因為現在人類歷史上,只有在上世紀60-70年代,蘇聯和美國挑戰過一系列登月,包括月球採樣返回,但是後續在1976年蘇聯進行完最後一次的採樣返回之後基本就停止了。嫦娥五號抵達月球並採樣返回,將標誌著人類時隔44年後再次成功獲得月球土壤的樣本,這將會為我們揭示這44年來月球發生了什麼,然後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科學發現,也是值得我們非常期待的。

張宇識:也就是說嫦娥五號這次去了不能空手回來,得帶點東西回來。我突然想起一首歌,好像這麼唱的,「一二三牽著手,四五六抬起頭,七八九我們私奔到月球」。好像這回他們倆不是私奔,他們是一起去月球上幹點活,然後再回來。但是它怎麼回來呢?

毛新願:其實這次胖五載嫦五發射還不是一對在「私奔」,其實是四個小夥伴一起去「私奔到月球」,它們「私奔「的交通工具是我國最厲害的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這四個小夥伴分別是:一個是軌道器,負責環繞月球;還有一個返回器,要把採集到的樣本給送回地球;還有一個是著陸器,它負責著陸到月球表面,軟著陸;還有一個是上升器,需要把採集到的樣本從月球表面送到月球軌道,再送給軌道器。它們是四個一起「私奔到月球」,但具體返回時候就不是一起回來,最後只有軌道器會帶著返回器到地球附近,軌道器在完成最後的歷史使命之後,只有返回器本身回到地球表面,被我們中國航天人接回來,進行下一步的科研。

張宇識:它不是「私奔」的,有的回來,有的就不回來了,怎麼給我感覺是去了月球以後「分手」了,只回來一個是不是?當然這是開玩笑的。其他的都是起輔助作用,最主要是返回器要把它返回回來。楊老師有一些補充嗎?

楊浩亮:其實這項工程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我主要從它的一些難點上來說,從任務的操作來看,一次的探月飛行主要包括兩次發射,即地面發射和月面發射;包括兩次著陸,分別是月面著陸和地球著陸;兩次封裝,分別是月面的封裝與月軌的封裝。還有是一次的交會對接,月軌的交會對接,可以看出這次任務的複雜度是非常之大,也是對於我們國家整個航天員也是重大的考驗。這次私奔活動是一項萬眾矚目的私奔活動,它的私奔難度也非常之大,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所期待的。

張宇識:我們都改成叫「私奔」了,最開始說的叫「飛奔月球」。我的理解,是發射一個火箭把這個東西發射上去,實際上我這個東西裡面還帶一個小火箭,到時候再從月球上發射回來,是不是這個意思?

楊浩亮:對的,我們的長徵五號主要是相當於一次單程的旅程票,目的就是把我們嫦娥五號送到月球表面,之後它的使命就完成了,相當於我們的火箭是一次單程的交通工具。

張宇識:我去一些地方,朋友開車送我,給你送到了,回來自己打車,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嗎?

楊浩亮:對,送到之後就回來了。

毛新願:實際上,這次嫦五的登月之旅還不是讓你「打個車回來」這麼簡單。首先有一次月面的發射,月面的發射在月球上空再交會對接,那個月面發射就是上升器。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個小型的火箭,相當於這個過程讓你回來的時候先坐一個三輪車,再坐到公交車站附近,公交車站附近會有一個大型的公交車,也就是我們的軌道器接上你,你坐了這麼一個轉運,再坐公交車最後回來,還不是讓你專門打個車,還需要接力。先從月面接力到月球上空,再從月球上空讓軌道器一路送回到地球。

張宇識:那這個軌道器也是這次一起發射上去?

毛新願:對。

張宇識:一次發射了這個軌道器在月球的附近,著陸之後,返回的時候再回到這個軌道器上,這個軌道器再把它帶回來,軌道器它是繞著什麼軌道在活動呢?它是有什麼樣的動力返回的呢?軌道器是怎麼樣的方式把它像一個公交車一樣運載回來?

毛新願:這個上升器把月球的樣本送到月球表面上空一定的軌道高度之後,其實軌道器在此期間是一直在圍繞著這個月球做運動,他們就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交會對接,就好比是我們的神舟飛船和天宮的空間站,它要找到機會一樣。所以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軌道器進行主要的這些通訊通、測控,還有地面的一系列的控制,它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於軌道器。

這樣的話完成了自動的交會對接,這也是中國首次,人類首次在月球附近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完成之後,在合適的機會軌道器的動力系統點火,然後進行變軌,這個變軌的目的就是擺脫月球的引力,通過地月轉移軌道,這時候應該叫做月地轉移軌道了,飛回地球,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做一定的軌道保持,進行一定的軌道修正,然後最終送到地球附近。這個時候剩下的路只能靠就返回器自己了,返回器就開始衝進大氣,採用一種我們叫做「打水漂」的這種特殊彈道或者是軌跡,最終切入大氣開啟降落傘,然後逐漸的減速落到地球的表面。

張宇識:回來的過程中有哪些步驟是比較困難的或者阻礙?

毛新願:比如說最終的返回器要基本上衝進地球大氣,這個過程中,都知道是從月球回來,這是一次典型的升空任務,它返回的速度就會不同於常規的在地球附近的返回式衛星,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速度會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達到11.2千米每秒這個狀態。

返回器進來的時候,跟大氣之間的衝擊可能就會特別大,所以就需要不斷的減弱這種影響,採取的方式就是我們叫做「打水漂的滑躍式」軌跡。怎麼一個邏輯?就是它先跟大氣進行一定的接觸,然後接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氣動力,這個氣動力相當於就是說就像水,石子落到水上,把它拖起了一點兒,在這過程中你很多能量就被耗掉了,尤其是你的速度就會降下來。你會不斷的從11.2往下降,降到一定的合適速度,最後發現這個時機合適了,下面往下走就是內蒙古的著陸場,那我就一頭扎進去,再利降落傘,這個其實是非常難的,你要多次打水漂,其實每一步都需要精準的計算、精準的測控,還是挺難的。

張宇識:按您說打水漂的意思,先進入大氣層先減減速,再出來,再進去,再減點速再出來,減幾次速,速度也差不多了就可以下來了,但是這個時機還是比較難找的。比如說要減速減的很合適,還要把下來的位置找準,要不然找不好,落在高樓大廈就麻煩了,我們要落再一個空曠的指定的地點。除了這個過程,像您剛才說的對接這個過程是不是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毛新願:對,因為畢竟遠,38萬千米之外,這不像一般的載人航天對接,載人航天的對接一般都是在距離地球表面上400千米左右,這400千米跟38萬千米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它是完全無人的。

張宇識:這次除了您說的對接過程以外,還有哪個過程是我們首次實現這樣的技術?

楊浩亮:這次的任務難度是非常大的,它也實現了多個首次任務。本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四個首次,分別是探測器的首次在月球表面的一個自動採樣,這個是第一次;第二,從月面進行一個起飛返回;第三個就是剛才毛老師說的,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一個月球軌道上的一個交會對接;第四,也就是首次使用返回器將月亮高速帶回地球。這四項首次難點非常多,但是我們也相信在我們航天人的努力之下,本次的探月任務肯定是能夠圓滿的完成,雖然有難度,但是我們也是充滿了信心。

張宇識:首次自動採樣和首次高速返回,帶回月壤,這個月壤帶回來這東西都有什麼?就是月球上弄點土回來嗎?還是有什麼別的特殊的?

楊浩亮:月壤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挖土「,在月球表面進行一個挖土,這些土美國跟蘇聯之前也進行一次挖土的工程,將這些土進行深度研究。

毛新願:其實嫦娥五號的意義可以從這點來看出來,以前聽過歐陽自遠院士講過一次講座,講到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月壤樣本,但那個是當時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人送回來送給我們的,大概只有1克。歐陽自遠院士作為國內這個方面關於地球化學,還有天體化學的頂級專家,負責帶隊去研究這個月壤,因為中國人魂牽夢繞幾十年的月壤,我們當然應該研究清楚,他曾說「我就特別想發論文,但是又覺得這1克全讓自己用了特別不公平,尤其是十幾億人,不能全讓你放在實驗室裡,大家都看不到」,然後他拿了0.5克做研究,把剩下的0.5克放到了北京天文館裡面做展覽,直到現在還在那裡。我以前在天文館裡面做科普講解志願者,然後每次講都覺得稀奇。當時我跟大家講,嫦娥探月工程一定會帶回來中國人的樣本。

這個樣本是阿波羅時代的,相當於是將近50年前的樣本,代表月球是什麼狀態,現在是50年後中國人新採回來的,會告訴我們50年內月球發生了什麼,還有這一塊月球的著陸區域,它的月壤有什麼特點,更重要的就是說檢驗了一系列的工程技術,對於航天的意義是非常大的,相當於是把航天整個產業鏈的頂點又提升了一個高度,一方面是重大的科學意義,另外還有就是工程意義,毫無疑問在科普宣傳教育方面對整個中華民族的信心也有很大的提升。

張宇識:這次帶回來的月壤大概有多少量?比如說多少克,多少千克,我們預計有沒有這方面的預計?

楊浩亮:這次主要帶回來的量估計是2000克左右。

張宇識:原來只有1克,現在一下有了2000克,就能好好研究一下了,月壤是不是挺值錢的?

楊浩亮:這個月壤非常的值錢,而且非常的有意義。通過對月壤樣品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非常豐碩的一個成果,通過以前的發現,我們發現月亮中的話會含有那種大量的微小顆粒,紅色的玻璃形式的一些顆粒,但是這些顆粒會含有鋁、硫、鋅等元素,它們是在月幔部分通過熔化的過程中,於月表下面3000千米形成,因為這是火山的噴發而形成到這個月球表面,通過對這些樣品的分析和實驗,我們可以得到月壤和月巖中的氧化鐵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從中我們可以製取到水和氧的成分,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月面的物質建設我們的月球基地,就像《變形金剛》裡面一樣,我們建我們的自己的旅遊基地,我們是需要這些燃料的,同時也可以不斷的為我們的飛行器來補充我們的燃料,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些的月壤當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比如說是氦三,按照目前月球的能量規模來看,月球上的氦三可以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將來一萬年的一個能源的需求,所以說它的這個開發探測非常重要,就像我們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一樣,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東西,但是我們通過研發通過去探索,通過去創新去開拓,我們能夠創造出我們很多的一些價值來,所以說這次的月壤分析採樣非常有意義。

張宇識:這次確實特別有意義,月壤我們全部用於研究。這裡我很好奇,月壤可以拍賣嗎?比如說是不是可以賣給別的國家,大概能賣多少錢呢?有沒有人估測過?美國之前賣給別的國家有沒有先例?

楊浩亮:科學是沒有邊界的,中國可以將我們採樣回來的月壤無償的贈送給各國的研究科學家和各國的學者,讓全世界的科學家起發現月球的奧秘,與中國航天有更多的合作,這也是我們大國的胸懷。

張宇識:楊老師說的特別有道理,我們要把這個東西共享給很多國家,大家一起研究,這樣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成果,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也會更快。說到月球採樣,月球這個採樣是不是可以看出來它裡面有沒有水?土壤會不會採回來挺鬆軟挺黏糊,像泥巴一樣有點水?

楊浩亮:這也是有可能的,水的主要成分是氫元素和氧元素,只要具備形成水的條件,這個星球可以考慮作為人類將來可居住的判斷的依據,這些也是需要不斷深入挖掘,找找氫元素和氧元素,合適的條件下會合成為水。

張宇識:毛老師您覺得月球上有水的可能性大嗎?

毛新願:不是大不大的問題,現在的科研已經證明了月球上水並不是非常稀有的東西,甚至在整個宇宙裡面,水都不是很稀有的東西,關緊是你有沒有能力去用。

在月球首先兩極的區域,因為它有大量的環型山撞擊坑,會有一些永久的陰暗區,永久的陰暗區,因為它的溫度極低,這裡可以保存著非常多的水冰,可以保存可能是幾十億年都不要緊,因為它永遠無法被太陽照到,很慢的速率去揮發,以至於像最近索非亞天文臺它是一架飛在地球大氣層裡面的一個天文臺,甚至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月球永久陰暗區裡面蒸發出來非常微弱的水,當然總體上是氫元素,大家知道最大的可能性是水。它其實不是很稀有的東西,這一次就算發現了,也不是一個特別奇怪的結論,只是大家會好奇,沒想到嫦娥五號著陸的區域水含量是這個比例。

張宇識:月球上很可能是有水的,我們採回來的土壤還真沒準像泥巴一樣是黏糊的。有水跟有生命差距還很遠,有水之後你想要有生命還要滿足其他的條件,有沒有可能採樣回來發現裡面有一些微生物什麼的?

毛新願:如果發現微生物,所有的航天人要笑的嘴巴要咧開了,因為這意味著全人類終於意識到,原來我們在宇宙中真的不是孤獨的,我可以想像,毫無疑問所有的社會資源、國家資源、人力資源都會往航天裡面瘋狂投入,讓你們看看到底是什麼,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要保持這種期待,有的時候也不一定是直接的微生物,也有可能發現一些有機的物質。比如說在火星上發現氯化甲烷,甲烷本身在宇宙中也不是很稀有,發現這些東西也是一種間接的證據,總是要一步一步來,如果是直接發現微生物我感覺概率比較低。

張宇識:這個水它如果在月球上有沒有可能把它採集回來,我們現在有某某山泉水,說這個山泉水很好喝,將來是不是這是太空水了,從月球上採集回來一些水,弄成水給我們喝,這是不是將來也有可能?

毛新願:水的本質就是水分子或者一氧化二氫,其實這個東西並不稀有,如果你運回來,的確可以賣到天價,畢竟代表了巨大的投入和意義,毫無疑問真的是你獨享,作為水本身畢竟是水,也沒有特別多的價值。

張宇識:是的,口感不一定有多好,有人說這個水治百病,那就是忽悠人的。楊老師有什麼補充嗎?關於月球上的水。

楊浩亮:月球上有水的話真是一個天大的發現,它的商業價值是無比巨大。如果真有水,從上面採回來一滴或者一瓶在地球上絕對是天價,這是天外來水,我們喝了之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延年益壽,是不是能夠治百病,這個都是說不定的因素,但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噱頭。

如果月球上有水,火星上有沒有水,木星上有沒有水,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會非常有這種興奮感。所有的航天事業、航天科學家都會加大更大的投入,大家都會到這些探測,找到更多的水,那麼我們將來就可以去宜居,我想想住住月球,想住住金星、木星、火星,都是有可能,只要有水,萬物皆有可能。

張宇識:我們是覺得月球上有水帶回地球上賣一賣,楊老師說月球上有水,我們這些人就過去了,楊老師的思路挺好,是不是將來可以開發一個旅遊項目,專門去月球旅行,月球上假設即使沒水,我們去月球看一眼,像一個景區一樣參觀一下,再馬上回來,即使沒水的話也能進行這種旅行活動?

楊浩亮:這種旅行活動其實也是我們所有運載人跟航天人的一個夢想。假設我們要高生態的生活,我們可以假設我們去月球、去火星種土豆、追蔬菜、養殖,我們想一想每逢節假日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跑到別的星球上種土豆,過了一年之後我們把種的土豆和蔬菜帶回來吃,這是多麼有意思的生活。比如來一場「太空旅行」,真的是一種非常暢想的生活,我是非常期待。至少如果將來研製好之後,在我的經濟範圍內能夠承受的起,我肯定會想辦法第一個去的。

張宇識:比如是不是以月球為中心開發一個經濟活動,可以搞一個「嫦娥主題公園」?跟嫦娥相關的旅行項目,遊樂設施月球重力跟地球不一樣,它是不是給我們體驗也不一樣?

毛新願:引力要比地球小很多,重力大概只有地球的1/6,包括月球上有非常多的環型山,每一個環型山可以變成探險的勝地,月巖也是各種各樣,包括阿羅波研究,每一塊巖石都不同,都會發現不同的寶藏。把那裡作為一個探險的樂園,未來真的修建成像你說的嫦娥主題樂園,真是一個多麼讓人期待的地方。

張宇識:月球上重力比地球上小或多,是不是感覺有這種輕功的感覺,原來小說講的往上一縱八尺多高,往下一落生息皆無,可能在月球上就比較容易實現了,像過山車什麼的,這種體驗跟地球上完全不一樣,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項目。楊老師是不是可以考慮往這方面開發開發。

楊浩亮:這種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我可以在月球上練我的輕工月上漂都是可以的,這些娛樂項目真的是可以開發非常多,特別的嚮往,非常有意思。

張宇識:毛老師剛才說的環型山,你要去那爬山可能還沒那麼累。是不是可以搞類似攀巖的活動、蹦極,也都可以有,和地球上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月球上是不是看天不是藍的了,看天就是黑的了,讓你感覺有點抑鬱的感覺?

毛新願:地球上之所以天是藍的,本質在於我們有大氣,大氣本質上是一種氫,有各種各樣的粒子,所以它就有各種散射,尤其是銳利散熱導致不同的波長形成了不同的散射路徑,看起來總體就是藍色的。而月球基本上就是真空的,在上面基本上是看不到藍天的。

但為什麼是漆黑呢?地面如果是白天的話就會被照的極度的亮,人眼和相機是一樣,曝光的值就會適應你要看到的環境。你往頭頂上看的話,毫無疑問,雖然那些恆星們都在那裡,但是由於你的曝光太厲害,就看不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載人登月,包括從嫦娥和玉兔的圖片裡面看到背景是漆黑一片,因為是調整過的,人眼上去之後也是沒什麼視力,相機這麼強還會這種因為曝光導致漆黑一片,人眼更受不了,只能是漆黑一片。

張宇識:有沒有可能帶點空氣上去,把月球給包裹住,月球它存不住空氣?

毛新願:因為它的引力太小了,月球很小,引力不足以束縛住空氣的分子。再加上它也沒有特別強的磁場,月球磁場極弱,幾乎可以認為為零,意味著你這個太陽風打到月球表面的時候,如果有空氣,這些空氣很快會被太陽風的能量給帶起來,速度一旦大到一定程度,動能或者動量一旦大了超過它的逃逸速度,月球本來就很弱,束縛不住,這些東西都會消失掉,月球來看,基本上完全真空的環境,它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是不可逆的。

張宇識:去月球的話,沒法將我們在地球上最多現在我們戴一個口罩出去玩,在月球玩,要把人裝在一個套子裡去活動。將來太空衣技術會發展,讓我們體驗更好的太空衣,不像現在很笨重,人去月球旅行遊玩應該不是一個特別遠的計劃,若干年之後是不是能實現?

楊浩亮:這個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就像現在已經開始了,國外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賣這些亞軌道飛行的旅遊,包括我國也是在研究這些亞軌道飛行器,首先在亞軌道這塊體驗一種失重的快感,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登陸月球也不是夢想。在整個航天業還有一個太空叫做墓葬計劃,以前人是魂歸故裡,將人的骨灰灑在大海、高山上去,現在相當於灑在星際之間,讓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肉體回歸到宇宙之中,相當於回到我們本身的溯源,相當於宇宙之中,相當於與宇宙融為一體,這也是一種方式。人類包括我們,真的是與宇宙息息相關,融為一體,這是我們一個很偉大的宿願和願景。

張宇識:我也看過相關的新聞,也的說把骨灰帶到太空上,帶到衛星上,人造衛星繞著地球旋轉,還有說想帶到月球上想進行埋葬的骨灰。將來是不是看到這種星星,就會感覺有一些骨灰在上面,每次看到星星是不是會想起天上星亮晶晶,永富貴長安寧,感覺好像每一顆行星裡都有一個墳墓是吧?

楊浩亮:我們地面上的人每當看到星星的時候可以想到我們這些朋友、先祖,與我們並沒有遠離,未來我們的骨灰灑在太空之中,相當於骨灰也像衛星一樣,不斷繞著地球環繞環繞,你可以看見世間一切,可以看見地球一切,可以看見高山流水,可以看見宇宙環宇,你在宇宙之中,你就是主人公,你也是永遠存活下來,你的精神永在。我們看美國迪士尼的電影Coco一樣,人們永遠怕被忘記,如果我們在宇宙之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始終會有人去懷念我們,而且我們也會懷念別人,這是非常偉大的工程。

張宇識:楊老師說到更高的高度了,我們剛才聊了這麼長時間關於嫦娥五號的內容,可能有的觀眾會好奇嫦娥五號大家知道了,送它的車也就是長徵五號它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和能力把嫦娥五號送上去,長徵五號俗稱胖五,胖五為什麼這麼胖?

楊浩亮:說到胖五它是一個運載火箭,火箭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的硬指標,它主要是將我們的人造衛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它也直接的關係著我們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它也就相當於是一張門票,是裡程碑,這是我們國家的長徵五號,它其實是一款低溫的大型運載火箭,它主要幫助我國實現了從中型到大型火箭的一個跨越和升級換代,它的近地軌道能力可以達到25噸。給大家做一個對比,就是我們發射神舟的載人飛船的長二F火箭(長徵二號F火箭)的近地軌道能力相當於提升了整整的三倍。但是從硬體上來講,我們的長徵五號和以往的長徵火箭系列,其實最不一樣的話,就是它的星級的一個直徑和助推器的直徑和運載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們的長徵五號的腰圍,直徑是能達到5米,助推器的直徑相當於有3.35米,相當於還有4個大胖腿,它的總共高度的話是56米,它的總重量的話是880噸,相當於300個3噸的汽車那麼重就是,它的起飛推力可以達到了1050噸。

以往的長徵火箭,我們的最大星級直徑的話是只有3.35米,所以說它腰圍大幅度提升,我們為什麼叫長五呢?一方面是因為它超胖的腰圍、超胖的大腿,使它長的比較胖。但是我們之所以還要叫它胖五,是因為它的研製著實不易。因為它承載了太多人的汗水,它的胖五名稱的由來是由來於長徵五號第二發的遙二失敗,廣大網友將我們長徵五號暱稱為胖五,期待我們大胖子在長五的遙二中再次復出。

從2017年長五遙二的失敗到2019年12月底長五遙三(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王者歸來,一個王者歸來,等於說是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908天的時間去期待它的付出,所以給他起名叫做胖五,這是長徵五號的遙三復出那次,我也在現場,跟當時的研製隊伍在一起,我們注視著我們喜歡的「大胖小子」,也是我們民族用大的龐大的火箭再次升空,隨著它的液氧和液氫在夜裡噴出長長的火焰,將800多的龐然大物的一個大胖子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那種難忘可能是我這輩子都無法難忘的。當時官宣成功的一刻,所有的同事都留下了幸福的眼淚,胖五也是作為航天人無數個日夜一起陪著長大的胖小子,就像你的兒子一樣,就像最喜歡的胖小子一樣,就像電影哪吒中一樣,李靖夫婦那麼愛小哪吒一樣,因為我們愛他,我們對他滿滿的熱愛,所以我們叫它胖五,我們真的當做是自己的大寶貝一樣。

張宇識:我理解,是不是瘦的時候升空的過程相對來講容易一點,如果看起來像個胖子,我們胖子蹦都費勁,讓它升空就更難,是不是它有難度的原因,重量特別大,需要的動力各方面的技術也都比較多,楊老師的理解是對的嗎?

楊浩亮:您這個理解說的是對的,胖五的運載能力非常大,它的研製也是很困難,也用到了很多新的技術,包括它的大肚子、推進器、運載能力,這些都是我們航天人不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才把長五研製出來,長徵五號的研製花了整個航天人三十年的時間去準備。

張宇識:毛老師有什麼補充嗎?

毛新願:關於胖五的重要性還有它的強大能力,楊老師已經介紹過了。另外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火箭強了真的會導致你在做一些航天工程的時候,束手束腳的障礙就沒了,換句話說以前火箭不行,能力沒有那麼強,會導致很多項目沒法上,太空飛行器做了也沒法弄。

這一次嫦娥五號,它的重量大概有8.2噸,要把它送到38萬千米外,雖然不要全部送到月球,但至少要送到地月轉移軌道,軌道也已經遠遠超過了近地軌道的要求。我們國家以前的長二F,我們的神箭,它大概只能送到8.5噸左右,到近地軌道,2000千米×400千米左右的軌道,但是根本就沒有能力去送嫦娥五號。換句話說我做出來了,你也發不出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道理,我們今年7月份我們還發射了天問一號,天問一號大概5噸級,要飛得更遠,要飛到火星,你沒有長徵五號火箭也不可能,就是說我做了你也發不了。

隨著長徵五號火箭的成熟會導致中國在各個太空飛行器應用領域都往前走了一大步。以前不能上的東方紅五號平臺,現在可以發最厲害的通信,以前不能上的非常大型的火星探測任務,現在可以了,包括月球採樣,嫦娥五號級別的,以前不行,現在也可以了,以前不能發的非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現在也可以了。長徵五號可以說是整體上把中國航天尤其是科研的能力帶到了一個新的平臺上,遠遠超過以往的。

張宇識:我們以往有飛行器,即使有衛星想要發射到某個地方或者說有探測器想發到某個星球,沒有這麼大的火箭也是飛不過去的,有了這個火箭,讓我們好多的東西能夠發射出去,有點像我們古代射箭的意思。這個箭力量特別大,用特別好的弓才能發的特別遠。這個弓像火箭裡面的動力燃料,現在這個動力燃料跟以前相比有什麼進步嗎?長徵五號它用的和以前相比有什麼不同?

毛新願:長五為什麼叫「冰箭胖五「,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使用的是液體的低溫燃料,我們說的低不是大家想像的零下多少度,今天好冷這種低,它用的是液氧液氫,液態氧液態氫,大概到了零下180到零下250攝氏度的級別,其實這個溫度是極低的,液氫它的分子量很低,密度很低,所以就導致胖起來。這就是很新的燃料,這麼低的溫度,這麼難的儲存,要把它做到很胖又要保持強度很強,把發動機的能力提到最大,技術非常難,比以前傳統用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這些傳統的推進器強上不少,這是一個很直觀的變化。

楊浩亮:以前看到的更多的話是我國用長三甲系列的長3B(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來發射嫦娥或者發射北鬥。在一些相關視頻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前我們用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的長徵三號和嫦娥四號探測器,畫面上我們看到是棕紅色的煙霧升起來的,這是因為這是以前火箭用的是四氧化氮和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其中的四氧化二氮是氧化劑,然後偏二甲肼是還原劑,棕紅色的煙霧是由於四氧化二氮洩露出來了之後變成了一個二氧化氮的結果,就是這個顏色。

採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的優點是什麼?可以常溫儲存,對技術要求比較低,但是它有很多的缺點,最大的缺點的話就是有毒性,費用高,對於與火箭的比衝相對來說比較低。而長徵五號現在是一個新型的火箭,它主要採用的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具體來說芯一級和芯二級長徵五號的大胖肚子裡面填的都是液氧和液氫作為推進劑,四個助推器就是四個小胖腿,主要用的是液氧和煤油作為推進劑。在長五的大肚子裡面裝的是液氫液氧,長五的芯一級使用的是兩臺液發77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它用的燃料就是液氫和液氧,雖然單獨的推力只有50噸,但是它的比衝能達到430多秒。

我們可以理解什麼是比衝?消耗單位質量的推進劑能夠給火箭所帶來的新增動量,它是與火箭的噴氣速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理解為就是我們發動機的指標,或者再通俗一點就是我們的百公裡的油耗,比衝越高能力越強,用的推進劑就越少,所以我們長五的運載能力之所以這麼大,也就是得益於我們氫氧推進劑的芯一級和採用了液氧煤油推進劑的助推器的一個合理搭配。

但是使用液氫液氧,我們液氧的溫度是負的183度,我們液氫的溫度是負的250度,處於一種低溫狀態的液氫和液氧,其實在我們常人看來是非常難以馴服的怪獸,這麼低的溫度,我們怎麼去馴服它,怎麼樣去研製它,就是所以我們大型的低溫火箭的研發是非常困難的。相比我們使用的就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氮這兩種燃料的話,主要是混合了就能燃燒,但是氫氧在點火程序上就非常的複雜。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的氫分子在元素周期表裡面屬於第一位,由於我們氫分子的體積非常的小,就使得它極有可能的就是從別的氣體分子中無法通過的地方進行一個洩露。

再者就是在這麼低溫的一個環境下,金屬是極其容易發生一個清退的現象,降低我們整個的結構強度,發生事故,同時氫氣的沸點非常低,甚至低於所有的絕大多數的氣體的一個熔點,這就使得如果我們的燃料罐和我們的儲箱或者我們的管路之中,假如有別的氣體的存在,那麼它將變成一個固體,這些氣體產生的固體將隨著發動機工作的時候,隨著管路進入到燃燒室中造成巨大的傷害和隱患,因此火箭會有危險,液氫的低溫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之前的長五遙二也是有相關的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也是隨著這幾年我們航天人的不斷認知,不斷的進行了克服,當然我們的氫氧火箭它的優點也是非常的顯著,就是剛才所說的它的比衝很高,能夠使用更少的火箭燃料將更多的載荷送入太空,無論是燃料本身還是燃燒的產物都是水蒸氣,這種產物也是無毒無汙染的,所以說從環保的角度來講也是非常適宜。

張宇識:燃料好處有很多,動力大,火箭推進成為一個大力式的推進法,力量很大,汙染很小,缺點是運輸、保存有一些技術難題,優缺點都有,技術難題還是優點更突出。這個火箭胖五在世界這些火箭排行裡,能排第幾?它用這麼好的燃料,這麼大力量,世界運載排行榜中排第幾?

楊浩亮:我們實際上評估一款火箭的能力的硬性指標,其實就是它的運載能力,通俗的話就是將多重的貨物送上天,送到多高的軌道,我們可以用橫向來對比,我們把我們的載荷發到我們數百公裡的近地軌道,誰把更多的貨物能送上去,誰的火箭最強。這個可以從歷史上來說,美國是在1960年就是研發了火星5號,也是目前人類史上最強的發射火箭,它目前可以將120噸的貨物送到近地軌道,這是相當於三輛坦克的重要。

當然如果要用到更高的軌道,它的貨物重量就要降低了,但是這幫火箭已經退役了,這是120噸。目前為止,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美國的重型的獵鷹火箭,它的近地軌道的能力可以達到64噸,在獵鷹火箭沒有出現之前的話,是美國的德爾塔4火箭,它的運載能力是28噸,我們的長五是緊隨其後,是25噸。

在過去的20-30年期間,美俄歐的運載能力主要集中20-30噸的這個區間,俄羅斯的質子號,歐洲的阿里安系列以及日本的HRB(軸承),大家都是在20噸的範圍量級,但是其實來說它的運載能力是20-30噸之間,我們並不能說這個就是人類設計的一個天花板,更多從經濟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去綜合分析。

我們國家現在正在建的空間站,一個艙室的重量是20噸。過去長徵二號、長徵三號發射,長五的近地軌道能力是25噸,與美俄的主力火箭是處在一個量級,發射方面我們空間站足夠了,同時就是我們的長五的使命也是不凡的,它是承載了中國未來30年的一個空間計劃,包括了我國的空間站探月工程以及探火計劃等。

目前,我國要在近幾年建設成一個60噸級的空間站,其實它的主體結構是採用了一個三艙的布局,就是每個艙室的話是在20噸左右,因此在近幾年的話也只能由我們長徵五號去發,美國和俄羅斯在建造空間站的時候也是用到質子火箭、太空梭等運輸工具,俄羅斯的質子火箭的近地軌道能力是20噸,因此它的空間站的核心艙都是在19、20噸,也是最大的去利用了,比如曙光號的功能艙是19.3噸,星辰服務艙的話是19.1噸,等於說就是我們的火箭能力直接決定了我們發射載荷的能力和我們空間站的規模和大小。

其實目前的長徵五號並非中國的最大運力火箭,但是目前的25噸的近地軌道能力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更大任務。我們要登陸火星、登陸月球,我們有更多的升空探測,我們就一定要研製更大推力的火箭,比如我們現在的研製的載人登月火箭,還有重型火箭,我們都是瞄著更大運力的火箭去研製,這樣將來的話才能在升空探索中有所突破。

張宇識:我們現在很多國家都是有20多噸量級的火箭,但是我們也在研究更大量級的火箭,能搭載更多的東西上去,說白了,卡車載重更大的卡車我們也在研究。毛老師有什麼補充嗎?

毛新願:剛才楊老師講為什麼現在全世界主流的運載火箭都是在20噸到30噸的運力,某種程度也是取決於你當前的航天發展狀態,不是說沒有能力做出更大的,為什麼上世紀60年代,美國可以做那麼大,現在反而退役了呢?現在這個時代不需要,殺雞不能用牛刀,現在把土星五號拿出來照樣可以發一些美國的衛星,但太浪費了,那一發就是十幾億美元,根本沒有任何必要。本質上來講是結合當下技術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案,這是為什麼你看嫦娥五號跟別的火箭放在一起,跟德爾塔4重型(德爾塔-4運載火箭),包括獵鷹九,這幾個都是同一個級別。當前的各國的航天主要發展方向要麼就是圍繞著近地空間做一些可以說是20噸單個足夠多的科研,要麼就是有限度的往火星往升空發一些沒有那麼重的載荷,這個火箭恰好夠用。

尤其是剛才咱們談嫦娥五號的時候,我們要去那旅遊、開發遊樂場、度假,這肯定是不夠的。未來載人登陸火星,嫦娥五號突然間變的不夠用了,目前不是很急迫,但是現在依然有必要做一些預研的工作,如果嫦娥五號這次帶回來的樣本中發現了微生物,那麼全世界瞬間瘋狂投入航天,那麼長徵重型火箭毫無疑問立即立項,很快看到整個人類火箭的運力迅速往100噸、200噸、300噸的量級突破,現在看是非常經濟性的,滿足當前需求的一種最佳方案,對於中國來講,長徵五號足夠滿足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近地空間站的開發,新載人飛船,包括未來的小行星探測,甚至一些木星初步的探測,已經差不多夠用了,大概是這樣一個狀態。

張宇識:長徵五號好像除了有A以外,還有B,這些編號之間有什麼關係?長徵五號ABCD都有嗎,甲和乙,長徵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編號怎麼來的,這些火箭不同的編號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楊浩亮:長徵系列是一個系列性的火箭, 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六號都是根據立項時間進行的命名,根據時間進行一個命名。我們長徵5號是有兩個系列,一個是長徵五號的基本型,它的主要任務是瞄準了我國GTO任務的發射,就是地球同步軌道,發射北鬥的軌道,我們長五B的構型相當於是一個一級半的構型,長五一級助推器加上整流罩,就把二級去掉了,主要的任務就是瞄準我們空間站的任務,就是低軌,25噸的這些任務,用長五B來發射,它根據任務量不同,會選擇火箭的系列,是不是上二級,是不是上一級,像我們的長三系列有3個型號,分別是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也就是長三A、長三B、長三C,它也是根據運載能力的需求進行命名。

張宇識:ABC和甲乙丙其實是一樣的,用哪個不一定,每個人習慣不一樣?

楊浩亮:名稱相當於是一個代號,具體看哪個看它的運載能力,比如長三甲是一個光杆構型,它沒有帶助推器,我們的長三B,它是帶了4個助推器,我們的長三乙帶了兩個助推器。剛才毛老師也說了,殺雞怎麼用牛刀,就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載荷需求,我們就用一把小刀就可以。系列火箭通過模糊化的組合優化它的運載能力,所有的構型、所有的技術方案、所有的發動機、所有的系統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取決於它的組合化的模塊,我上哪個模塊,不上哪個模塊,相當於我買一輛車,我有中配版、高配版,還有頂配版一樣,不同的載荷就用不同價位的車,配置不同的功能需求就行,基本配置是完全一樣的。

張宇識:就像iPhone如果稍微有點改動,比如iPhone 6S,改對大了就是iPhone7了,火箭區別相對比較小的,可能分ABC甲乙丙,區別比較大的就是下一個系列了,是不是也是有類似的?

楊浩亮:相當於他的大版本與小版本的修訂,像我們長三系列以前用的就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屬於老的類型,長五用的就是氫氧,屬於新一代火箭,直徑也不同,3.3米和5米,完全屬於不一樣的。

毛新願:說回ABCD、甲乙丙丁的命名方式,我小的時候感覺這個很奇怪,為什麼有的叫甲乙丙丁,有的叫ABCD。其不需要進入這個行業,你稍微研究一下就明白了,他們是互通的。為什麼在很多時候,現在慢慢我感覺更加流行是用ABC的說法,現在隨著同一個家族型號的火箭,他們慢慢變的越來越複雜。

我們的長二火箭,長二的基本型,現在我們發現那麼多,已經數不過來了,總不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一直數下去,到的後來就更常用的載人火箭神箭就叫做長二F,這個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要不然門檻太高了,長二戊、長二己火箭很多人搞不清楚在說什麼,長二F很多人就明白,這個是第六個。

張宇識:而且有26個字母可以用,那個只有10個。

毛新願:應該改不到Z的地步,那個太誇張了,那個早就變成新型火箭了。

張宇識:月球和地球離的這麼近,為什麼胖五送嫦娥奔月還要算日子呢?不能隨時說走就走嗎?還要找一個窗口,找一個黃道吉日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

毛新願:很重要的一點,月球本身的特點。月球因為它是地球唯一的鄰居,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天文學裡面有一個很基礎的概念,任何兩個天體在一起互相運轉的時候,他們都有一種趨勢,會把對方的潮汐鎖定,只不過是誰更強誰就能把對方鎖的更厲害,月球就是屬於陪地球陪了幾十億年,一個結果就是被地球牢牢的潮汐鎖定了。潮汐鎖定什麼概念呢?自己圍著地球轉一圈和它自己圍著自己自轉軸轉一圈時間完全一致了,這樣就好比是你跟小朋友在玩,你把你的手背著它,你一邊圍著它轉,一方面腳稍微轉一下,他永遠無法看見你的手。月球自己轉一圈和地球上用的農曆的一個月,農曆的月就是月球圍著地球轉一圈差不多28天。

這樣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結果,月球上它自己轉一圈28天,你在月球一個點的時候,你要看太陽,他有白天和黑夜,白天有14天這麼久,它的黑夜也得有14天這麼久。白天可以做很多事情,接近夜晚或者月球上的早晨和黃昏,光照的情況不合適,沒法做科研。嫦娥五號要登月、採樣、返回,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時機,光照的強度恰好能夠讓它非常理想的著陸,因為如果光照條件不好,尤其黑夜,很多光學判斷的東西沒法弄,就得選擇所謂的黃道吉日,但是你也可以說按照中國農曆去走。按農曆來說,是15月圓,算好那個日子,大概一個計劃落在哪裡,讓它經過這麼一個任務周期飛到那裡的時候,尤其是最核心的採樣返回的時候,月球上的各種狀況是最好的。嫦娥五號總共23天左右的任務周期,那麼我們就要選擇最好的日子,也就是本次發射的時間。你看阿波羅登月,很多人開玩笑說這美國人怎麼按照算好日子去登月,同樣道理,背後其實有很多航天的知識在裡面,就是這個道理。

張宇識:天問一號發射的時候也要算日子,但是好像跟這個還不是太一樣,那個是怕火星轉太遠,火星和地球最近的點發射過去,不能等火星繞到太陽那邊去我們再發射,那就距離太遠了,這個更多的是考慮到光照的原因,讓月球上儘量是白天光照條件比較好的時候,我們上去進行。

毛新願:只是因素之一,還得考慮測控、通信,還有返回著陸場的窗口,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是要保證最核心的著陸過程能有最高的成功率。

楊浩亮:從技術層面說,送嫦娥奔月的過程並不是像我們所說的掐指一算,選黃道吉日,它其實是航天中一門學科叫彈道學,本次長徵五號發射窗口非常嚴格,定在凌晨3點-4點之間,發射的窗口只有50分鐘左右,技術層面來說有四方面的考慮:

第一,地月位置的考慮,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是在36萬到40萬千米之間不斷變化的,運行的軌道平面與赤道存在一定的夾角,即便探測器在近地軌道出發時的速度不變,抵達月球時的相對速度變化值也是非常大的,就像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到環月軌道的時候,月球應該在升降點附近,而返回器離開環月軌道奔向四王子旗就是北緯41度的時候,月球應該在赤尾的最南端附近,這樣返回器修正傾角最省燃料。出於對嫦娥五號的發射萬無一失,這次發射的時序也是充分的借鑑了長三B(長徵三號B運載火箭)發射的遙三和遙四驗證過的時序,就是延長一個滑行的時間,確保二次的成功點火。

第二,出於技術考慮,我們需要考慮著陸時落區的光照是否適合,過高的太陽高度會干擾到光學的測高,過低的太陽高度會在月面上託出長長的影子,遮蓋住危險的碎石,比如凹坑,使用太陽能的探測器需要落區處於月晝,以滿足我們供電的需要,而月午較高的溫度會影響探測器的工作,綜合考慮一般我們著陸的任務是希望發生在清晨的時間,這樣探測器休眠前可以獲得更長的工作時間。

第三,從定點返回的考慮,月球運行的軌道平面和赤道是有夾角的。白赤交角今年是在24.5度,如果我們月球此時運行在赤道面以北,我們的月球將用最小的能力建立起200千米乘以38萬千米的一個大橢圓軌道上,近地點一定在南半球,無論我們如何是回不到北半球的,因此我們想用較少的燃料返航,我們回程的點火時機,需要充分考慮它的整個落區和地月的相對位置。

第四,火箭方面的考慮,除去火箭的運力天花板,還有一個原因不是那麼顯性,但是十分關鍵,火箭運行中它的低溫上面級的滑翔限制,同樣假設月球運行在赤道面以北,那200千米乘以38萬千米奔月軌道的近地點一定在南半球,我國目前是處於北半球,這就需要我們火箭上面級暫時的去關機,飛到南半球之後,再進行一個點火,把遠地點抬升到38萬公裡。可是火箭的低溫上面級的燃料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蒸發和損失,夾雜氣泡的液氫液氧對於發動機的二次點火也是個挑戰,因此也是為了遷就火箭的性能,有些窗口也是不能用的,這是一個綜合因素的考慮,火箭、發射、窗口、彈道一定是四項所結合的必要條件。

張宇識:其實我們知道不只是光照的原因還有很多別的因素,也不能太熱,照的影子不能太長,多種因素的綜合,是最好在清晨,按照楊老師說的有50分鐘發射窗口,這50分鐘內發射出去,錯過了是不是要等好久?

楊浩亮:錯過了,在這個月都可以。

張宇識:錯過這十幾天要等幾個月?

楊浩亮:等一年。

張宇識:要重新測算,好像說天問一號發射的時候,有的國家好像因為疫情沒發射,要等兩年。月球好像如果錯過這50分鐘還有很多機會,不至於一下等兩年,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窗口可以發射的。最差的結果是等一年,我們還準備了這麼久,要在窗口期內發射出去。這次發射的成功楊老師您是不是也非常激動?

楊浩亮:我非常期待,以前也是參與過長徵五號的設計,目前在現場都是我以前的同事,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二者長徵五號的成功也是將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的成功也是代表中國航天的成功,是中國航天人和中國的所有人都期待它的成功。

張宇識:毛老師您是懷著怎樣的心情?

毛新願:作為一個航天人,你看這些巨大的突破,你真的會覺得特別的欣慰。尤其像我剛才講嫦娥五號實現這麼大一個突破,要把月壤從月球帶回來,對於中國來講這是一個歷史性意義的事件。

再加上我之前跟大家說的那個小故事,我之前在北京天文館做過講解志願者,不斷給觀眾們講0.5克的故事,不斷向他們承諾,未來中國的嫦娥探月會把中國人自己的樣本帶回來,等你看到這一幕真的發生的時候還是無比欣慰,覺得無比的自豪。即便不是一個航天的從業者,由這四大部分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用這麼大的火箭,這麼多人一起圍觀它的發射,經過二十多天的非常複雜的操作,讓我們非常震撼於航天技術它的獨特的魅力,以及對人的心理的震撼。方方面面來講,我們都會覺得這些人真了不起,甚至會覺得人類為什麼這麼牛,就是因為你看他們做了什麼,對於從業者,對於非從業者,對於普通人所有人都是一個讓人振奮的時刻。我們也期待,萬人空巷。

張宇識:謝謝毛老師相信各位觀眾也跟毛老師一樣,跟楊老師一樣,今天也是心情特別的激動。可能也是期待著我們月壤被帶回來之後大家都見一見這個月壤,月壤也讓我們做更多的科研,讓我們對月球有更多的了解,將來我們也期待著上月球旅行,感謝大家收看我們的直播,我們直播就到這裡,謝謝。

相關焦點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那麼,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
  • 曾獨佔月球核資源,如今被「嫦五」打破,美國急忙制定一項新計劃
    「嫦五」的這次出差成功帶回了月球表面土壤,為我方乃至世界研究月球貢獻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而作為曾經的「登月先驅」美國,最近卻在登月方面沒有什麼動靜,眼看「嫦五」成功帶回月壤,美國著急了,急忙制定了一項新計劃:將在2027年建立月球核電站!
  • 嫦五直播登月過程,「露腳」照被網友當證據:證明美國登月造假?
    幾十年前的美國月球探測器直播出來的畫面是不可能如此流暢的。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細節部分都令人懷疑。眾所周知,美國上次實現的是載人登月,為何他們不多帶一些「月球土壤」回地球呢?難道人工挖掘「月球土壤」的效率不如現代的飛行器嗎?並且,美國既然幾十年前都能夠登上月球,為什麼他們現在卻不開展登月任務呢?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中國新聞網「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 1731克,嫦五取回近三斤半月壤,但其實它還執行了個秘密任務
    我國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於12月19日上午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月球和深空探測中心實驗室對外公布了嫦娥五號的月壤取樣分量,約三斤半或1.73公斤,雖未到兩公斤的目標值,但也相差無幾,有如此成果已經很值得驚喜和欣慰。嫦娥五號探月取樣任務的成功也讓全世界對我國的航天技術刮目相看。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嫦娥五號除了在挖取月壤的任務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秘密任務」。
  • 「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  「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五」:媽,我不冷!中國航天:不,你冷!
    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在眾多猜測中,兔子莫過於網友心中最期待的答案,因為在中國神話中,確有一隻白兔在月亮上陪伴著嫦娥。上午晚些時候,這個美好的猜想竟得到了官方的認證,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它其實是一隻兔子」。 「就像網友們所說的,是玉兔,也可以!」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一位體重800多噸的客人——被我們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悄然到訪。這回,「胖五」將帶著嫦娥「五妹」奔向月球。而僅在四個月前,「胖五」陪伴「天問一號」探測器踏上我國首次火星探索之旅。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中國新聞網】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
    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 「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嫦娥五號發射圖 (圖片來源於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推動科技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我能看一眼嗎?
    「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 「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眾說紛紜_中國網
    「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 | 字號:A+ | A- 【嫦五回家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原創海報】「嫦五」回家 航天圓夢
    【原創海報】「嫦五」回家 航天圓夢 2020-12-18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再起航:「長五」送「嫦五」奔月 將攜月球樣本返回[組圖]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肩負「重」任的長五    據了解,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個個不簡單!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
  • 「嫦五」回家,搶鏡的小動物衝上熱搜,到底是啥?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一隻「可可愛愛」的小動物「蹭著流量」就「紅」了。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在返回器前跑過。
  • 「胖五」發射「嫦五」,這次「廣寒宮」探索之旅,將創造五個首次
    帶著「特產」回來11月24日凌晨,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一次的「廣寒宮」探索之旅和以往有哪些不同?這位嫦娥「五姑娘」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後,還能捎點「特產」——月壤,再次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