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2020-12-23 正北方網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最複雜太空飛行器竟像「糖葫蘆」?

「嫦娥五號」被稱為

我國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

它全重8.2噸

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

4個部分組成

串聯在一起

就像一串糖葫蘆

「嫦娥五號」示意圖

「嫦五」工作計劃表大公開!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

7、返回器將在再入大氣層前與軌道器分離,最後降落在我國北方的內蒙古草原上;

8、軌道器就變為太空垃圾;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3天。

而從任務的操作來看,本次探月飛行包括:

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

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

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

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

如何正確在月球上「挖土」?

本次探月需要採集的樣本

大概有2000克左右

我國首次開展月球採樣

需要採集的樣品有兩種手段

第一種是鑽取

打入深層次保留信息

以便科學家能夠開展研究

計劃取500克左右

第二種是採集月球表面的土壤

即「月壤」

需要用到一套專門的採集裝置

順利採集到這兩種樣品

有助於科學家對月球包括地球

甚至宇宙的起因開展相關研究

樣本封裝也有黑科技!

本次採集需要保證樣品不被汙染

回到地球才有利於科學家更好開展分析

因此

封裝將分為

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

兩個不同的任務

月面封裝是對於月壤而言的

「嫦娥五號」的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

將其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

進行第一次封裝

防止其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

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

轉移到再入器中

來保護月壤樣品

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

封裝非常重要

一旦密封蓋被打開

裡面的樣本將付之一炬

因此封裝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

嚴絲合縫

完全密封

而本次封裝工作的難點在於完全無人操作

全自動地實現月壤「採集-包裝-轉移-封裝」

一條龍服務

極具挑戰性

史上最難工程有多難?

「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

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

主要體現在:

新技術多。我們要突破月面採樣、月面起飛、交匯對接、高速載入返回等等一系列的關鍵技術。

系統組成非常複雜。「嫦娥五號」由「四個器」組成——軌道器,上升器,著陸器和返回器。它們各自分工,分工明確。

月面發射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包括落月位置、月塵衝擊等。

「嫦五」對於中國航天意義重大

「嫦娥五號」任務

其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次

小型無人版的阿波羅載人登月

如最終能夠成功完成

相當於為我國航天后續的載人登月

進行了一次前期上的技術驗證

掃除諸多障礙

本次探測如果圓滿成功

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第三個

成功帶回月壤的國家

「『嫦娥』既是女神也是孩子」

從事探月工程13年

在專家們看來

「嫦娥」既像他們心目中的女神

又像陪伴長大的孩子

「嫦娥」系列探測器的設計

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他們眼中

她們就是最完美的女神

而陪伴著走過的無數歲月

又像伴隨它們慢慢長大

對於出徵的「胖五」和「嫦五」

看著他們飛向遙遠的太空

也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聽了這麼多航天知識

「陪你追嫦娥」長達12小時的直播特別節目

精彩可遠不止如此!

立功!大氣球獲取「情報」先升空

見過充滿氫氣

重量有2、3千克的大氣球升空嗎?

想像一下航天科研人員在大風中

小心翼翼地舉著大氣球等待放飛的場景

如果遇到颱風天氣

甚至需要5個人一起拽住氣球

還要掌控好氣球的位置避免掛到樹上爆炸

這難度係數

聽起來是不是相當高了?

但每次航天發射任務前

就是靠著放飛掛著探空儀的大氣球

獲取高空的風向、風速等重要數據

為後續做出火箭發射的決策打好前站

而本次「胖五」運載「嫦五」的發射任務

下面這隻飛到3萬米高空的大氣球可是立功了!

群眾撤離安置點,保障到位!

當然

最終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不只是航天科研人員的努力

也離不開其他多系統的支持

處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規定範圍之內的東郊鎮

在發射任務開始前

就早早地安排群眾撤離到安置點

安置點為3000餘位當地居民

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醫療、消防、被褥、盒飯……

甚至還有人性化的露天觀影服務

看看能給這貼心的安排打多少分?

前方高能! 「達康書記」連呼「不得了」

還沒看夠?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內高能來啦!

央視新聞特邀「達康書記」——演員吳剛

現場「陪你追嫦娥」

想知道是什麼讓「達康書記」

連呼14聲「不得了」嗎?

一起來看↓

饞哭了! 「成功包」祝髮射圓圓滿滿

「我要吃2個包子,好事成雙!」

「我吃6個,六六大順!」

「我能吃10個,十全十美!」

發射前夕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科研人員

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儀式

吃「成功包」 祝福發射圓圓滿滿

4000餘個熱氣騰騰的包子

個個餡兒大皮兒薄

有汁水豐富的肉餡兒

有健康美味的韭菜雞蛋餡兒

快來戳視頻一飽眼福!

祝福「嫦娥五號」

我們等著她成功「挖土」歸來

祝福中國探月工程

「九天攬月探登駐 十六春秋繞落回」



[責任編輯:寶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中國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 拉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 去38萬公裡外的月球上面「挖土」; 需要挖2000克左右的「土」(月壤、月巖), 還需要平安帶回來,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毛新願博士介紹,其實這次發射還不只是胖五載嫦五在「私奔」,其實是四個小夥伴一起去「私奔到月球」,它們「私奔「的交通工具是我國最厲害的重型火箭——長徵五號。它們是四個一起「私奔到月球」,但具體回程不是一起回,最後只有軌道器會帶著返回器到地球附近,軌道器在完成最後的歷史使命之後,只有返回器本身回到地球表面,被我們中國航天人接回來,進行下一步的科研。 此次嫦五去月球「挖土」預計將帶回2000克左右的月壤。楊浩亮博士表示:月壤非常的值錢,而且非常的有意義。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那麼,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月球「土特產」送達!嫦五「挖土」之旅為何「最複雜」
    它確實很難,因為它是要從地面起飛,然後要到月球,有一個「四器」的組合體狀態。到了月球要實現月球的捕獲、環繞月球,然後實現回返組合體,就下面的兩個和上面的著上組合體的分離,分離了以後,著上組合體還要實現像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那樣落到月球上,這也是一大步。然後在月面,我們又要實現月表的取樣,這裡面包括「鑽取」和「表取」。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圖片均為新華社發「『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胖五」發射「嫦五」,這次「廣寒宮」探索之旅,將創造五個首次
    帶著「特產」回來11月24日凌晨,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一次的「廣寒宮」探索之旅和以往有哪些不同?這位嫦娥「五姑娘」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後,還能捎點「特產」——月壤,再次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
  • 「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  「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曾獨佔月球核資源,如今被「嫦五」打破,美國急忙制定一項新計劃
    「嫦五」的這次出差成功帶回了月球表面土壤,為我方乃至世界研究月球貢獻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而作為曾經的「登月先驅」美國,最近卻在登月方面沒有什麼動靜,眼看「嫦五」成功帶回月壤,美國著急了,急忙制定了一項新計劃:將在2027年建立月球核電站!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而此時的蘇聯也早有登陸月球的意願,更何況1967年是蘇聯建國50周年,蘇聯怎麼會坐視美國人在這樣大喜的日子裡搶走如此重要的一個「第一」呢?於是蘇聯月球挖土行動緊隨其後,並於1964年出臺了《關於月球和宇宙空間考察工作的決定》。至此,「月球挖土競賽」正式進入白熱化。
  • 除了「玉兔」,還有這群可愛的小朋友,在歡迎嫦五回家!
    在著陸直播中,一隻「小兔子」從返回器旁擦肩而過意外搶鏡,很多網友笑稱:「玉兔也來歡迎嫦娥回家了」。除了萌萌的「玉兔」外,在全國多個小學裡,也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 「嫦五」奔月與「姐姐們」有何不同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專家說,此前我國已實現月球正面和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對於著陸月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嫦娥五號的奔月之路,相比「姐姐們」卻有許多新變化。  像糖葫蘆一樣飛行  按照飛控專家的說法,嫦娥五號的任務目標是月球正面軟著陸並採集月壤返回地球,因此它的構成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有很大不同,由「三姐」「四姐」的著陸器、巡視器的組合,變為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器串聯的構型,猶如一串糖葫蘆。隨之而來的,是飛行控制工作的諸多挑戰。
  • 第一個找到「嫦五」的小動物是啥?專家:像是狐狸
    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此次嫦娥五號著陸還出現了神奇一幕——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成為「最靚的仔」。
  • 「嫦五」回家,搶鏡的小動物衝上熱搜,到底是啥?
    「我看像只小狐狸,沙狐!」……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一隻「可可愛愛」的小動物「蹭著流量」就「紅」了。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在返回器前跑過。
  • 「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眾說紛紜_中國網
    「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 | 字號:A+ | A- 【嫦五回家
  •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呢?月壤到底有多珍貴呢?
    2020年11月24日,重達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背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奔向38萬公裡外人類嚮往的地方--月球,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呂姆克山脈順利軟著陸,經過2天的無人全自動採集,收集了2kg月壤樣本便從月面起飛。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嫦五」:媽,我不冷!中國航天:不,你冷!
    汪江波 攝 真有「玉兔」接「嫦娥」 17日凌晨,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直播中出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有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率先到達現場。 有網友因此感嘆,「高端的設備,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 最後,地面回收人員還給「嫦五」穿上了兩層厚厚的棉衣,再罩上「迷彩外套」,嚴嚴實實地包成「大粽子」後,它被送上車,帶回了家。 對於這一操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微博打趣說道「給我家的『崽崽』做好保溫工作」。
  • 難度如此大,中國為何還要去月球「挖土」?
    難度如此大,中國為何還要去月球「挖土」?難度這麼大,中國為什麼還要去月球「挖土」?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就此作出回應。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