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2020-12-23 騰訊網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家的暖氣熱不熱,

可能就是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了。

作為一個二手的探月專家。

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

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

簡單總結一下是個什麼事呢?

中國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

拉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

去38萬公裡外的月球上面「挖土」;

需要挖2000克左右的「土」(月壤、月巖),

還需要平安帶回來,

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二十多天,

這個事究竟有多難呢?

大家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下已經有了一些概念,

我就不再重複了。

我們重點說一下這個「土」。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第一、為了研究

因為月球上面沒有空氣,

落在月球上面的各種射線粒子,

以及隕石都能長時間保存。

因此,月球上面留有很多非常珍貴的信息,

不光是研究月球本身,

還對於研究太陽活動,

甚至研究地球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二、為了氦-3

氦-3是一種重要的核聚變材料,

1噸氦-3進行熱核聚變產生的能量,

相當於1500萬噸化石燃料。

估算僅需10噸氦-3就能滿足中國一年的能量消耗。

而最最重要的是,

使用氦-3的熱核反應堆中沒有中子,

也就是說以氦-3作為能源,

不會產生輻射,

而月球上面含有大量的氦-3。

想想現在某些國家,

為了石油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氦-3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為了更遠的將來

人類一直暢想遨遊太空,

而月球就是人類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畢竟如果能在月球上種點菜、養點豬,

將月球作為一個中轉站,

那對於走向更遠的太空也會更加容易。

月球的「土」有多珍貴呢?

人類迄今為止總共從月球挖回了

381.251千克的「土」

其中美國380.95千克,

蘇聯301克,

這還都是上世紀冷戰時期瘋狂砸錢的產物。

聽著好像還挺多,

1978年,中美即將建交,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布熱津斯基訪華時,

向中國贈送了1克月巖,

只有這1克還要分成兩半,

一半在北京天文館,

另一半用於研究,

就只有這一點兒,

中國科學家經過分析研究,

就發表了14篇論文。

從月球挖下來的「土」那絕對是無價之寶,

不過也有例外,

2018年,紐約蘇富比拍賣行,

拍賣了三粒小型月球巖石,

有多小呢?

這三粒月球巖石的總質量約為0.2克,

這是1970年由蘇聯月球探測器,

從月球取回的,

最終以85.5萬美元成交,

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每克的價格達到了2800萬。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11月份,我們的「奮鬥者」號深潛器在馬裡亞納海溝,突破了10909米的深度成功坐底。

12月份,我們的嫦娥五號在月球「挖土」成功。

未來,日益強大的中國還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呢?月壤到底有多珍貴呢?
    2020年11月24日,重達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背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奔向38萬公裡外人類嚮往的地方--月球,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呂姆克山脈順利軟著陸,經過2天的無人全自動採集,收集了2kg月壤樣本便從月面起飛。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千辛萬苦挖土帶回來,有什麼用?因此,我們得靠自己去「挖」。二、未來科研需要:1、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取樣的單一性問題。其著陸器將在正面風暴洋北部,直徑約70千米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火山丘中降落。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這趟「月球之旅」共經歷了23天,至此,它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挖土」的任務,可謂功不可沒!當搜尋隊找到返回器時,第一時間給它全身貼滿暖寶寶(密集恐懼症者慎看),生怕它凍著(內蒙古四子王旗當地溫度低至-26℃)!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月球上的土壤有什麼魅力?值得「嫦娥五號」往返近80萬公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最近,「嫦娥五號」成為了熱門話題,除了它是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之外,還有「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去月球上挖土,要知道,雖然月球距離地球很近,但是往返將近80萬公裡,也並不容易,那麼,月球上土壤究竟有什麼魅力?
  • 「嫦娥五號」帶來土特產,有何特別的?
    #科學了不起#「嫦娥五號」帶來的土特產,有何特別的?最近嫦娥五號帶著希望與祝福,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切關注,終於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土特產月壤回來了。北京時間12月17號的01:59,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實現了,相信有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挖土該怎麼選址呢,今天琦君就來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月球上挖土是如何選址的?嫦娥五號帶回來的珍貴月球土特產。
  • 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探月三期工程第三步圓滿成功,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影響深遠。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世界上興起了新一輪探月熱潮,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空局等多個國家或組織都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嫦娥五號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嫦娥五號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更高,需要一個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將是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基本體現在這四個「首次」裡了。首次在 38 萬公裡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按照計劃,這次嫦娥五號至少將攜帶 2kg 重的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而蘇聯過去 3 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一共才帶回了約 330g 的土壤樣本。為什麼嫦娥五號一次就能帶回這麼多樣本?這主要得益於在這次任務中採用的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匯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表明離「嫦娥五號」將採集到的約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更了進一步。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選址有講究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歷經一周的旅行,嫦娥「五妹」來到了「姐姐」們曾經或正在奮鬥的地方——月球。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書寫人類探月新篇章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12月17日,伴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漲知識|嫦娥五號從月球挖回的「土」如何存儲、分配與研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公斤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存算一體架構在手寫數字集上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6.19%●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嫦娥五號經歷了11個階段、23天的在軌工作,採集了約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計算「高斯玻色取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