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2020-12-28 齊魯晚報網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探月三期工程第三步圓滿成功,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影響深遠。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世界上興起了新一輪探月熱潮,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空局等多個國家或組織都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那麼,繼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呢?

美國「獵戶座」飛船,其將是未來美國載人探月、探火的主力。

前途難料的「阿爾忒彌斯」

無論是載人登月採樣返回月球還是無人採樣返回,都能加深人類對月球的認識。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國防預算分析項目和太空安全項目總監託德·哈裡森認為:「從月球上更多不同地方採集樣品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月球上的資源,未來開採這些資源可能帶來一些經濟價值。」

川普任期內一直積極推進美國在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但選舉的失敗可能讓載人登月項目因政權更迭而「失寵」。

美國航天新聞網11月刊文稱,川普政府的主要民用航天目標是再次登陸月球,而拜登團隊卻將研究地球氣候變化作為首要任務,拜登10日宣布了NASA過渡團隊成員與其未來計劃,重新將歐巴馬政府的氣候變化研究放在優先位置。儘管如此,拜登就任後很可能仍然會鼓勵私營航天公司參與航天事業。

拜登就任後,美國宇航局(NASA)領導層也可能發生變動。現任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由川普提名,2018年在參議院通過任命。11月8日,布裡登斯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不打算在「拜登政府」上臺後繼續留任,因為美國宇航局要由與白宮「關係密切」的人來負責。

2017年底,美國總統川普籤署「1號太空政策指令」(SPD-1),宣布美國航天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2019年3月,副總統彭斯宣布2024年重返月球並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妹。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成功之後又一項龐大的月球探測工程,將對世界太空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美國宇航局2019年5月發布《飛向月球:NASA月球探索戰略計劃》,美國2024年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分兩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講求速度,即2024年後登月;第二個階段將於2028年實現在月球及其周圍長期可持續的人類探索。

「SLS重型運載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是美國載人登月的重要系統,這兩個系統是小布希政府提出的『星座』計劃的產物,」航天專家龐之浩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SLS最大運載能力超過130噸,『獵戶座』飛船是一種可深空探測的載人飛船,可支持載人探月和載人探火。」

「除了SLS重型運載火箭和『獵戶座』飛船,『阿爾忒彌斯』計劃還包含新型商用載人著陸系統和『門戶空間站』。」龐之浩介紹說。

2024年第一階段任務中將有兩名航天員登陸月球,包括一名女性航天員和一名男性航天員,登陸地點暫定月球的南極。若「阿爾忒彌斯」計劃順利實施,航天員將再次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從1969年首次成功載人登月至1972年,美國成功進行6次載人登月任務,共帶回月球樣品381.6千克。

當地時間12月7日發布了有關其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長篇報告。報告提及,此次任務還計劃從月球表層和地表下收集總計85千克的月球土壤樣品,

「阿爾忒彌斯」計劃除了可能受政權更迭的影響,疫情和自身技術狀態也將影響計劃的順利實施——SLS火箭首飛一推再推。

今年5月,美國宇航局表示,該機構的SLS火箭的首次發射將推遲到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是導致其延遲發射的部分原因。

美國宇航局原計劃於2020年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首次發射性能強大的SLS火箭,並讓「獵戶座」飛船首次繞月飛行,這項任務被稱為「阿耳忒彌斯1」號,證明美國宇航局有能力在將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之前將載人飛船送入月球軌道。SLS火箭原計劃在2018年首飛,但由於技術原因推遲到2020年,疫情的突然而至導致火箭首飛推遲至2021年。

SLS火箭首飛日期一推再推

俄羅斯欲恢復探月的昔日榮光

12月1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他認為,這次中國探測器在月球的著陸具有歷史意義。

1976年,蘇聯發射了最後一顆月面採樣返回無人探測器「月球」-24號。冷戰時期,蘇聯探月規模僅次於美國,蘇聯共實施了64次探月任務,在月球探測方面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同時也實施了載人登月項目(註:未獲成功)。現在,俄羅斯希望繼續探月事業,恢復昔日榮光。

據美國航天新聞網今年5月報導,俄羅斯計劃2025年前將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下屬知名航天企業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總裁弗拉基米爾·科爾梅科夫表示,新太空飛行器分別名為「月球」-25號(Luna-25)、「月球」-26號(Luna-26)和「月球」-27號(Luna-27)。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月球」-25探測器模型。

Roscosmos官網發布的消息稱,「月球-25」號探測器應該可以在明年3月完成,該機構希望明年10月1日發射。據俄羅斯媒體此前報導,「月球」-25號探測器將在月球南極地區尋找水的痕跡,並測試軟著陸技術。據悉,歐空局將為該任務提供視頻攝像機和地面支持團隊。

「月球」-26號是一項繞月探測任務(又名為「月球-水珠」),將在100公裡高度環月軌道上飛行,繪製高精度的月面地圖,為後續俄羅斯的月球著陸探測挑選著陸區,同時還將承擔通信中繼任務。

緊隨其後的是「月球」-27號探測器(又名為「月球-資源」),「月球」-27號探測器將仍然在月球南極著陸,並攜帶俄羅斯的月球車進行著陸器-巡視器的聯合科學考察。「月球」-27項目曾是俄印聯合探月項目,但後來兩國分道揚鑣,又成了俄羅斯的獨立項目。印度隨後研製了「月船二號」著陸器,但未成功登月。

科爾梅科夫稱:「我們非常有信心,『月球』-26號、『月球』-27號能分別於2024年和2025年成功發射。」

除了上述三個探測器,俄羅斯也計劃進行無人採樣返回探測任務,計劃在2027年發射「月球」-28號探測器,探測器攜帶一輛小型月球車,並將月球樣品送回地球;而之後發射的「月球」-29號會攜帶一輛更大的月球車。

進入21世紀,美國提出載人登月任務後,俄羅斯也啟動了載人登月的研究,並打算研製超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飛船和著陸器,實現載人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

目前,俄羅斯已經暫停了耗資龐大的超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火箭研製重點轉向運載能力約35噸的「安加拉」-A5V。具體過程是4枚火箭「安加拉」-A5V分別發射載人飛船、氫氧上面級、月球著陸上升器和氫氧上面級,其中載人飛船和月球著陸上升器都在地球軌道和氫氧上面級對接,並由其送入奔月軌道,隨後飛船和登月艙在月球軌道對接,登月艙進行載人登月的最後一步。

2014年,「安加拉」-A5火箭的首次發射成功。「安加拉」-A5火箭的發射重量可達773噸,有效載荷達到24噸,其運載能力與「質子」火箭相當,改進型「安加拉」-A5最大運載能力約35噸。

「對於俄羅斯來說,重返月球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這樣導致幾個探測器發射時間一推再推,比如『月球』-25原計劃發射時間是2012年,後面多次推遲,現在瞄準的發射時間是2021年。」龐之浩表示。

(澎湃新聞)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家的暖氣熱不熱, 可能就是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了。 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 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 簡單總結一下是個什麼事呢?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圖片均為新華社發「『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月球上的土壤有什麼魅力?值得「嫦娥五號」往返近80萬公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最近,「嫦娥五號」成為了熱門話題,除了它是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之外,還有「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去月球上挖土,要知道,雖然月球距離地球很近值得很多國家都想要去上面採樣帶回地球研究?為月球「挖土」,各國都很拼!雖然進入到21世紀,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航天實力都越來越強大,但是當我們將時間撥回到20世紀的時候,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嫦娥五號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嫦娥五號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面臨減重的難關,研製團隊反覆迭代,最終確保了嫦娥五號穩定可靠地完成與月球的親密擁抱。值得關注的是,在嫦娥五號的落月中還有兩個鮮為外人所知的精妙設計。一是,雖然表面上看是著陸器「背著」上升器軟著陸到了月面,但實際上整個落月的過程著陸器GNC系統的工作和智能自主的指揮過程都是藉助了「外腦」和「外眼」的。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有人開始有疑問了,為啥NASA的人在月亮上就時間充足,拿」麻袋「裝了幾百斤的月壤回來,而嫦娥五號取的土只夠裝一節」香腸「?實際上,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設置的有返回期的,因為月球的黑夜和地球並不一樣,它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沒這樣的溫度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地捱凍。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書寫人類探月新篇章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12月17日,伴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天問一號」開啟人類探測火星的新旅程,嫦娥五號帶回來自月球的饋贈,「奮鬥者」號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一年,科學家們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點亮更廣闊的世界,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打開更嶄新的天地。滄海橫流顯砥柱,隨著科學的高度不斷被刷新,一個更精彩的未來正展現在我們眼前。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將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原標題: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將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 嫦娥五號「挖土」密碼:一身真功夫!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為了採到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本,嫦娥五號需要解決不少難題,比如:落月時揚起層層月塵,迷住了「眼睛」怎麼辦?月面地形複雜,巖石堅硬,怎麼能鑽取樣本?別擔心,它提前練就了一身解難題的真功夫。1.
  • 難度如此大,中國為何還要去月球「挖土」?
    難度如此大,中國為何還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難度這麼大,中國為什麼還要去月球「挖土」?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就此作出回應。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科學高度不斷刷新-中國法院網
    如果這一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據介紹,發射成功只是任務第一步,此次任務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6個階段。相比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由於火星相對地球距離較為遙遠,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嫦娥落月,開始「挖土」!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 「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 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