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2020-12-23 魚缸裡的假山

11月24日凌晨從地球出發,直至12月1日夜晚落地月球,開始為期兩天的挖土之旅。而事實上,只用了今天一天,挖土工作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包裝好月壤,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帶回來,任務已完成大半,還剩最後關鍵環節。有人開始有疑問了,為啥NASA的人在月亮上就時間充足,拿」麻袋「裝了幾百斤的月壤回來,而嫦娥五號取的土只夠裝一節」香腸「?

實際上,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設置的有返回期的,因為月球的黑夜和地球並不一樣,它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沒這樣的溫度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地捱凍。並且,大部分太空飛行器沒辦法在沒有保溫的情況下捱過寒冷月夜,所以嫦娥五號必須要在此之前回來!

根據地理位置計算,呂姆克火山附近在月面風暴洋北側,坐標是北緯40.8°、西經58.1°,這個位置的太陽起來晚一點,今天是農曆17,在呂姆克火山地區大概是正午12點左右,距離太陽下山還有7天時間,也就是說,在呂姆克山執行任務的嫦娥五號登陸組合體,必須要在7天之後返回地球,否則將錯過回地球的最好時機,甚至導致任務失敗。所以嫦娥五號小姐姐的挖土之旅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至於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兩國登月帶回來的月壤數量懸殊如此之大,阿波羅能把太空人也帶上上月球,可想而知登月艙的空間有多大,太空人手工挖土也明顯比機器高效的多,畢竟嫦娥五號只是探測器,阿波羅號可是載人航天飛船,沒有可比性。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表示,以2公斤作為輸入去設計探測器,探測器重量便達到了8.2噸。「如果我們要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就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

嫦娥五號採用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裴照宇說,初步考慮,鑽取是0.5公斤,表取是1.5公斤。兩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採樣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同時也能獲得更為豐富的樣品種類,為後續科學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原始資料。

其實2公斤也只是設計值,具體帶多少回來,還得看現場挖土是否順利,如果鑽探遇到巖石,可能就會受到一定阻礙。不過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挖土工作十分順利,我預計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會超出2公斤,畢竟存儲設備最大存儲值可以存儲4公斤月壤。

任務已經完成大半,返程途中還會有幾個難點,比如從月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比如穿越地球大氣層的高難度」打水漂「,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登月直播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來源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落在哪?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航天人的「關鍵48小時」丨承載十年打拼 見證「嫦娥」落月每一步
    38萬公裡漫漫回家路,嫦娥五號每走一步,所有人都無限牽掛。當然那些要給嫦娥五號發出關鍵指令的航天人可不光是牽掛。因為從嫦娥五號落月開始,很多關鍵動作都是中國航天甚至人類的第一次。即便這些動作已經在地面模擬試驗了四五百次,但真到了月球上,機會只有一次。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圖片均為新華社發「『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 第一視角看嫦娥五號落月全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嫦娥五號落月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供圖:國家航天局落在哪?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將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原標題: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將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 嫦娥五號「挖土」密碼:一身真功夫!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為了採到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本,嫦娥五號需要解決不少難題,比如:落月時揚起層層月塵,迷住了「眼睛」怎麼辦?月面地形複雜,巖石堅硬,怎麼能鑽取樣本?別擔心,它提前練就了一身解難題的真功夫。1.
  • 侯貴峰:迎接「嫦娥五號」平安回家的24小時
    這幾天侯貴峰很忙,忙乎著迎接「嫦娥五號」安全回家。12月16日凌晨5時,寒風凌冽、冰天雪地的阿木古郎草原一片漆黑,烏蘭察布邊境管理支隊腦木更邊境派出所所長侯貴峰睜開布滿紅血絲的雙眼,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上升組合體成功實施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凝結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科研人員的「中國智慧」。
  • 嫦娥落月,開始「挖土」!
    落在哪?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1.7 公裡/秒降為零。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 網友熱情圍觀
    央視網消息: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網友的圍觀熱情也是非常高,有留言的,還有給嫦娥五號畫畫的、拍照的,嫦娥五號在天上忙碌工作,地球上的人們也挺忙乎。搭乘胖五起飛時穿著彩色的裙裝,落月開始工作時換成了工作服,而且安全意識很強,一直戴著安全帽,嫦娥五號的二次元風格是不是很可愛?網友給認真挖土的嫦娥五號起了一個新名字:「打工娥」。「打工娥」不僅可愛,也可以是酷酷的大姐大的派頭,手拿著鎬頭,帶領著一群玉兔在月面挖土作業。如此勤勞的仙女,地上的人們一定要點個讚。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家的暖氣熱不熱, 可能就是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了。 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 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 簡單總結一下是個什麼事呢?
  • 逐夢太空 深圳東方紅助力嫦娥五號「挖土」之旅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趙巍 文/圖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嫦娥五號 來了,老妹兒!
    嫦娥五號為您搜到爆款頭條 2020年12月17日內蒙古四子王旗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網友留言: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土特產要帶回來了!感覺土特產回來要分不少人回來還帶東西了,有來自宇宙的明信片嗎!熱烈祝賀凱旋而歸嫦娥小姐姐,天冷了,多穿點兒白晝流星嫦娥「仙女」 等你回家!@嫦娥五號老妹兒,你不在家的這些日子「凡間」的我們可是想死你啦!
  • 帶著「土特產」,「嫦娥」回家了!
    據新華社電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其中,阿波羅任務共採集了382千克;月球號為301克。這9次任務帶回的月球樣本均採樣自月球正面的月海,年齡基本在30億到45億年間。而其中最古老的樣本,不僅幫助科學家提出大碰撞假說、重建了可能的月球起源過程,還為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論。將這些樣品稱作寶藏,可以說是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