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從地球出發,直至12月1日夜晚落地月球,開始為期兩天的挖土之旅。而事實上,只用了今天一天,挖土工作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包裝好月壤,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帶回來,任務已完成大半,還剩最後關鍵環節。有人開始有疑問了,為啥NASA的人在月亮上就時間充足,拿」麻袋「裝了幾百斤的月壤回來,而嫦娥五號取的土只夠裝一節」香腸「?
實際上,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設置的有返回期的,因為月球的黑夜和地球並不一樣,它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沒這樣的溫度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地捱凍。並且,大部分太空飛行器沒辦法在沒有保溫的情況下捱過寒冷月夜,所以嫦娥五號必須要在此之前回來!
根據地理位置計算,呂姆克火山附近在月面風暴洋北側,坐標是北緯40.8°、西經58.1°,這個位置的太陽起來晚一點,今天是農曆17,在呂姆克火山地區大概是正午12點左右,距離太陽下山還有7天時間,也就是說,在呂姆克山執行任務的嫦娥五號登陸組合體,必須要在7天之後返回地球,否則將錯過回地球的最好時機,甚至導致任務失敗。所以嫦娥五號小姐姐的挖土之旅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至於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兩國登月帶回來的月壤數量懸殊如此之大,阿波羅能把太空人也帶上上月球,可想而知登月艙的空間有多大,太空人手工挖土也明顯比機器高效的多,畢竟嫦娥五號只是探測器,阿波羅號可是載人航天飛船,沒有可比性。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表示,以2公斤作為輸入去設計探測器,探測器重量便達到了8.2噸。「如果我們要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就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
嫦娥五號採用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裴照宇說,初步考慮,鑽取是0.5公斤,表取是1.5公斤。兩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採樣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同時也能獲得更為豐富的樣品種類,為後續科學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原始資料。
其實2公斤也只是設計值,具體帶多少回來,還得看現場挖土是否順利,如果鑽探遇到巖石,可能就會受到一定阻礙。不過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挖土工作十分順利,我預計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會超出2公斤,畢竟存儲設備最大存儲值可以存儲4公斤月壤。
任務已經完成大半,返程途中還會有幾個難點,比如從月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比如穿越地球大氣層的高難度」打水漂「,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登月直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