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的「關鍵48小時」丨承載十年打拼 見證「嫦娥」落月每一步

2020-12-28 中華網新聞

38萬公裡漫漫回家路,嫦娥五號每走一步,所有人都無限牽掛。當然那些要給嫦娥五號發出關鍵指令的航天人可不光是牽掛。因為從嫦娥五號落月開始,很多關鍵動作都是中國航天甚至人類的第一次。即便這些動作已經在地面模擬試驗了四五百次,但真到了月球上,機會只有一次。

根據軌道設計,嫦娥五號落月後只有48小時的時間來完成月面任務,隨後就必須從月面起飛。這關鍵的48小時,承載的可是整個項目團隊十年的打拼。

在推力強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支撐下,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後,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人登月夢想的第三步——月面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

12月1日23點11分,經過減速、接近、懸停、緩速下降,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開始在反推發動機的託舉下徐徐落向月面,成功在月面預定地點軟著陸,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與我們想像的不同,嫦娥五號落月後,並不是直接開始取樣,而是要先通過地面的物理驗證。每一輪月球上的挖土過程都會先經過一次完整的地面物理驗證後才開始實際操作。在接下來的48個小時裡,能否成功從月球取到月壤,這裡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嫦娥系列探測器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

不在地面做驗證,怎麼知道在天上就能夠做?所以我們讓它(採樣裝置)在地面工作,來驗證天上的嫦娥五號著陸在月球上怎麼挖。

我們把我們可能想到的、遇到的月壤,都在這個場裡面都配置好,然後讓一比一的嫦娥五號採樣裝置去挖,看能不能挖到,能挖多少。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表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姜水清:真正的任務來臨,時間也非常緊湊,確實也很緊張,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興奮。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畢竟這個隊伍已經做了400多次、快500次的這個實驗,就在這個場地裡,所以對產品的特性還有性能這些都很清楚,而且我們對自己產品也有信心。

鑽取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的第一步,儘管地面的物理驗證很成功,但是月球上的實際鑽取工作還是會有很多不確定性,成功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士氣。

此時此刻大家的內心有些矛盾,既不希望碰到石頭,怕石頭太硬會對鑽取不利,又希望能夠取到石頭樣本,增加採樣的豐富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當然越多越好,又有土又有石塊兒,最好有不同特性的石塊,這樣便於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去分析有沒有更高的科學價值。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緊張還是有的,因為這個畢竟是我們這麼多年的一個成果,今天是我們十幾年以來的唯一的一次檢驗機會。我們之前按照我們在軌工作狀態,提出了五十多種預案,今天只是用到其中一兩個,其實用得還是比較少的。

12月2日凌晨4點53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嫦娥系列探測器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還得堅持一會兒,因為我給自己今天的指標是看完鑽取。鑽取鑽到東西,我們就已經拿到東西了。下面還有表取,我準備要看第一鏟,因為表取的第一鏟很重要,第一鏟下去才能知道這個月壤的情況。有了第一鏟的數據以後,我想我就去休息一會兒。

已經75歲的葉老,整個晚上都在關注著各種參數的變化;與此同時,專家組的成員們也都在時刻準備著,隨時應對表取採樣第一鏟可能出現的狀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表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姜水清:像解鎖之後,第一次機械臂能不能動起來,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點。鏟了一鏟之後,我們信心還是比較強的,覺得今天這個任務還是能完成的比較不錯。

整個表取採樣過程持續了十四個小時,接下來就是表取環節的最關鍵點,要穩妥的把表取初級封裝容器放入到密封封裝裝置中,這既關係到能否保住前面所有的工作成果,也決定了後續月面上升等一系列動作能否按原計劃進行,而這需要極其精密的計算,確保指令的精準。

負責精調工作的姚猛和他的夥伴將完成這關鍵的一步。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採樣封裝分系統主管設計師姚猛:

在去抓這個容器的時候,它的定位精度需要達到兩個毫米,因為我們的機械臂是一個將近4米長的機械臂,全展開以後在月面上的時候,六分之一的重力是必然要考慮的。因為它會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說控制難度還是很大的。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不是說這幾十個小時的辛苦了,是大家整個這麼多年的辛苦。我們的精調崗位姚猛同志在之前就曾經跟我聊過,當然了,也是開玩笑的,他說你放心,我今天就是死在崗位上,我也會把它放到這個密封容器裡。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採樣封裝分系統主管設計師姚猛:心臟很緊張,心很緊張,這是最後的一個環節,放進去我們就大功告成了。放不進去我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了,所以說那會兒壓力很大。

姚猛從剛一入職就開始陪伴嫦娥五號,到現在已經過去八年了。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採樣封裝分系統主管設計師姚猛:特別有感情,從當初二十幾歲小夥子,到現在變成了孩子眼中的叔叔了。不過還是很興奮,因為這是我們國家首次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的,這麼一個重大的任務。我覺得作為一個年輕人能參與這麼一個重大的任務,我覺得還是很驕傲、很自豪、也很幸運的。

嫦娥系列探測器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2011年1月立項,按照我們計劃,12月份返回,正好十年,不容易,這個第一關過了。

12月3日,嫦娥五號使用機械取樣器在著陸器周圍完成月表取樣和封裝,這是我國首次成功實現在月面無人自動採樣。

12月3日23時10分,在月錶停留了兩天的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封裝樣品,從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點火起飛,實現我國探測器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經過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到相應的環月飛行軌道。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精準完成對接,這是人類首次在距離地球數十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匯對接。

6時12分,月球樣品容器被安全轉移到返回器中。

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我們將靜候嫦娥五號的勝利歸來。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來源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航天基地這兩家單位完美護航,助力「五妹」落月挖土​​​...
    在這次技術含量極高的科學「打卡」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六院動力暖心護航38萬公裡在這場跨越了38萬公裡的落月之旅,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推進分系統精準暖心、一路護航。
  • 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研發紀實:一面國旗,十年見證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月,嫦娥著陸器和玉兔月球車互相拍照,月球車「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豔奪目。月球上首秀「留影」,國旗是「靜靜躺在玉兔懷裡」。2020年12月3日,在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國旗展示系統成功在月面打開。
  • 長城潤滑油帶你見證:奇幻的2020,超燃的中國航天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突襲,武漢封城,全線停工……突襲式的巨大驚奇,給全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即使是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航天仍大步向前,勇闖高峰,給世界帶來一次又一次歷史性震撼。超級2020,心向瓊宇攬星月!年初長徵五號奏響開篇序曲後,「天問」探火、「嫦娥」採樣等相繼取得重大成就,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航天的超級模式。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此後,探測器經歷組合體分離、環月降軌及動力下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於6日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此後按計劃分離並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2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11月24日凌晨從地球出發,直至12月1日夜晚落地月球,開始為期兩天的挖土之旅。而事實上,只用了今天一天,挖土工作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包裝好月壤,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帶回來,任務已完成大半,還剩最後關鍵環節。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 中國航天人也有凡爾賽的一天!
    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起飛,到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返回器成功著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地球外天體採樣、地球外天體起飛、帶著所採樣品安全返回地球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23天的飛行時間裡,「人民科學家」、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和眾多航天人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張立華說,「中國航天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航天人拼搏與奮鬥精神的充分展示。」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太空飛行器的特性就是一旦投入使用,我們沒有辦法修復它。壞了,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所以零缺陷在航天行業文化中是很重要的。」嫦娥四號著陸器測控數傳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適說。
  • 第一視角看嫦娥五號落月全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環球聚焦點丨「嫦娥」翩然落月「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
  •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 受控落月是什麼意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  此前,嫦娥五號上升器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在預定軌道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完成月球樣本轉移,並於12月6日12時許與軌返組合體順利在軌分離。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肖龍教授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本人供圖11月26日,剛剛從文昌發射現場回到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沒有歇息便帶長江日報記者來到研究所看他的罈罈罐罐——一瓶瓶的模擬月壤。「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 嫦娥五號踩了腳太空「剎車」進入環月軌道,什麼是近月制動?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28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位女調度鮑碩:我要變成「鋼鐵俠」
    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它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升空伊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就開始特別關注8090後航天人。他們,是「嫦娥五號」等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幕後英雄,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者。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第一次月地轉移成功,專家:只剩最後一步操作
    經過6天的環月等待,嫦娥五號終於迎來了最佳時期,在12月12日的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軌道也變成了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專家:只剩下最後一步操作,嫦娥五號就可以回家了。
  • 「喝咖啡、沒事幹」,他們卻為這位中國航天人點讚!
    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起飛,到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返回器成功著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地球外天體採樣、地球外天體起飛、帶著所採樣品安全返回地球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23天的飛行時間裡,「人民科學家」、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和眾多航天人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作為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