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2020-12-19 新民晚報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任務過程約23天,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一言以蔽之: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

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裴照宇言簡意賅。

阮劍華介紹,嫦娥五號發射後,將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軟著陸等過程,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東北部,然後通過表取採樣機構和鑽取採樣機構,採集月表巖石和土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完成採樣和封裝後,在月面起飛,經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再入地球等過程,返回並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整個任務總共11個飛行階段,過程大約持續23天。

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一環接一環,每一環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多,每一步工作都要非常準確,各環節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如果有一個出現意外情況,將帶來一系列後續問題。」裴照宇強調。

挖土約2公斤,數量不算少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軌道器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著陸月球後,將在月面工作約兩天,這兩天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土。

挖土看似簡單,但不是隨便一鏟子下去就行。嫦娥五號採集的樣品,將被用來研究月球的起因和演化。要讓挖出來的土有更好的研究價值,必須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因此,嫦娥五號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來採集樣品。

科學家給嫦娥五號提出的挖土目標是:約2公斤。根據目前對採樣量的分配,鑽取的樣品是約0.5公斤,表取的樣品是約1.5公斤。

好不容易去一趟月球,為何不多挖點土帶回來?

「採集量的多少會影響到容器的大小,進而影響到整個探測器的體積、重量,以及推進劑的需求。」裴照宇解釋,比如,為了鑽取0.5公斤的樣品,探測器上的鑽取機構要達到七八十公斤;為了表取1.5公斤的樣品,表取機構也要幾十公斤;這100多公斤的採樣機構都要由探測器送到月球去,會影響到探測器整體的重量、體積和功耗。

裴照宇指出,以2公斤的採樣量作為初始值來設計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總重量達到8.2噸。如果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8.2噸很可能不夠,最後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目前的設計是平衡後的結果。「2公斤的數量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他說。

再入地球充滿考驗,帶回樣品就是成功

挖完土並封裝後,嫦娥五號將開啟回家之旅:上升器攜帶樣品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實現交會對接,樣品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然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完成月地轉移,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最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著陸。這正是探月任務「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

要從月球回到地球,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很關鍵。這些年來,我們對「交會對接」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曾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但這些交會對接都發生在地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是我國第一個。

完成交會對接和月地轉移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進入地球。再入地球的過程,充滿考驗。裴照宇指出,從地球軌道再入地球是7.9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而從月球再入地球將達到11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增加了30%以上。如此高速之下,探測器面臨的力和熱的環境要惡劣很多。

目前,嫦娥五號任務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飛控和返回器回收工作。「我們的目標是採樣返回,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不管帶多少,都是成功!」裴照宇強調,「當然,既然設計了2公斤,我們會努力爭取實現這個指標。」

為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打基礎

根據之前的部署,我國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此次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任務,裴照宇將其總結為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也就是說,嫦娥五號在探月工程中將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將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這也意味著,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我們。

「在探月工程三期研製過程中,我們對後續的月球探測進行了論證,規劃了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這兩次任務的目標是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裴照宇透露。

在裴照宇看來,我們現在對月球的認識,就像一百年前對深海的認識一樣,仍非常有限,需要人類攜手一起探索。「我們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倡議,希望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這將為月球科學探測和月球相關技術的實驗提供共享平臺。」

(本報記者 陳海波)

相關焦點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呢?月壤到底有多珍貴呢?
    2020年11月24日,重達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背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奔向38萬公裡外人類嚮往的地方--月球,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呂姆克山脈順利軟著陸,經過2天的無人全自動採集,收集了2kg月壤樣本便從月面起飛。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千辛萬苦挖土帶回來,有什麼用?因此,我們得靠自己去「挖」。二、未來科研需要:1、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取樣的單一性問題。其著陸器將在正面風暴洋北部,直徑約70千米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火山丘中降落。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中國月球挖土,如果和美國採的月壤不一致,能否說明美登月造假?
    隨著嫦娥五號挖土成功,有一個問題被網友所關注,那就是倘若得來的月壤樣品與美國採的月壤檢驗不一致,又是否能夠說明美國登月造假呢?人類上次從月球上挖土回來,還是44年前的事情。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特別是在探月工程上。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11月24日凌晨從地球出發,直至12月1日夜晚落地月球,開始為期兩天的挖土之旅。而事實上,只用了今天一天,挖土工作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包裝好月壤,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帶回來,任務已完成大半,還剩最後關鍵環節。
  •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嫦娥五號帶回月球禮物歷盡千辛萬苦,糧食迎來豐收瑞典要「趕走」現金,這真的好嗎?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安全著陸!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啪啪啪!為了防止燃料結冰,戰士們為我貼上暖寶寶,穿上了「厚棉衣」。哇!這真是最美的時刻!等取出月壤,科學家就能了解更多月球奧秘,設計更好的探月設備。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家的暖氣熱不熱, 可能就是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了。 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 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 簡單總結一下是個什麼事呢?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匯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表明離「嫦娥五號」將採集到的約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更了進一步。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這趟「月球之旅」共經歷了23天,至此,它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挖土」的任務,可謂功不可沒!當搜尋隊找到返回器時,第一時間給它全身貼滿暖寶寶(密集恐懼症者慎看),生怕它凍著(內蒙古四子王旗當地溫度低至-26℃)!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她順利地通過了安全軟著陸的考驗,這不僅是嫦娥「家族」與月球小別近兩年後的再次相逢,也意味著嫦娥五號距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創舉,更近了一步。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1.7公裡/秒降為零。其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
  • 帶著「土特產」,「嫦娥」回家了!
    據新華社電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帶回月球「伴手禮」還要體驗太空「打水漂」
    完成月球「繞、落、回」的目標,對中國航天而言,只是一個開始——「六妹」「七妹」和「八妹」已經領命,計劃實現月球南極採樣返回,甚至嘗試在月面上「3D列印」房子……出發,去月球「挖土」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在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上介紹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林楊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可能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氣採集月壤,研究月壤呢?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還沒有去月球採過樣,是不是一直沒研究過月壤?其實不然,我們已經對月壤開展了不少研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
  •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如何正確在月球上「挖土」?第二種是採集月球表面的土壤即「月壤」需要用到一套專門的採集裝置順利採集到這兩種樣品有助於科學家對月球包括地球甚至宇宙的起因開展相關研究>「嫦娥五號」的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其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進行第一次封裝防止其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作者 | 信儀編輯 | 漠影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