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對此,廣大中國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卻是......
能種菜嗎???
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壤回家後,「月壤不能種菜」,短短6個字讓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技能無計可施。
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一同被帶回的月球「土特產」裡還有月壤。
作為歷史悠久的農耕大國,「耕種」就是深刻進每一個中國人血液裡的民族基因,見土就想種菜的執念根深蒂固。哪個中國人的終極夢想不是退休後有塊小菜園打理呢?
因此月球的土壤能種點啥,自然也成了網友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在@微博科普 17日發布的,一則關於「月球上的圖有啥用」的小調查中,比起其他科研類選項,想「種土豆」的網友人數最多,5萬人中有1.5萬人支持,佔比近30%。
網友:無心科研,只想種菜。
然而事與願違,據@央視新聞 17日晚報導,研究發現月壤不能種菜。
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所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
遭到靈魂暴擊的網友們心碎一地,臉上寫著一個大寫的失望。
「我兔花了這麼多小錢錢,你竟然不能種地?!請你不要不識抬舉。」
圖自@Pursuit天天
登月熱情驟減,突然索然無味。
就連央視新聞的標題、主持人朱廣權和手語老師都仿佛透露著一股子失望。
「不能種菜」四個字,甚至讀出了一股「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難怪《流浪地球》中,地球人跑路都不帶月球玩了,你丫沒用啊!
節選自《流浪地球》
算了,咱們去火星和木星上看看能不能種土豆吧。
那麼問題來了,嫦娥在上頭那麼久都是怎麼過的呢?
仙女不需要吃飯?
那吳剛砍的桂花樹又去哪兒了?
但是!作為對種地有著執念的農業大國,就這麼輕言放棄了嗎?
不!在中國人眼中就沒有不能種的地!
西沙海灘、毛烏素沙漠、邊境高原、重度鹽鹼地……哪個沒被徵服?
就連南極,中國科考隊都種上了菜,還把隔壁俄羅斯站「饞哭了」。
再說了2019年,嫦娥四號在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著陸探測外,還成功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讓棉花種子發芽了。
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刻到了!
要說怎麼解決種地問題,那我可不困了。
評論區網友們瞬間振作,開始腦洞大開集思廣益:
不要放棄啊,整點地球肥料上去,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說不定就成了。
啥玩意,哪塊地不能種莊稼?袁隆平眼前一亮。
網友把故事結局已經想好了:
雖然月壤不能種菜,但科學家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這是一種未來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
月壤中含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100噸氦-3所能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
結果網友們的反應是:
——月球上有很厲害的能源哎!
——哦哦那發電了是不是可以搞無土栽培了?
害,又回到種地了。
果然,中國科技的盡頭:
種菜。
以及如何更好地種菜。
來源| 觀察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