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雖然月壤「不爭氣」,但咱「走哪種哪」的傳統技能還是不能丟,只有時刻操練著,才能將「種花家」的本領發揚光大。
這不,近日,遠在非洲南蘇丹的中國維和工兵分隊,就在非洲南蘇丹的營區開闢了塊「開心農場」——維和我們是專業的,種菜我們也是認真的。
看視頻,感受下維和官兵種菜的快樂。
據央廣軍事12月23日報導,遠在非洲的南蘇丹常年高溫,年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最高可達50℃,12月下旬這裡已經進入旱季。
駐紮在聯合國瓦烏超級營地的中國第11批維和工兵分隊,為了解決官兵飲食單一、蔬菜缺乏的問題,決定立足現有條件,利用營區閒置土地,開闢起「開心農場」,豐富菜籃子。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官兵們從除草開始,一點一點向目標邁進。
連掄個鋤頭都是帥氣的樣子:
非洲日曬強烈,遮陽網也得支稜起來:
還得立個小牌牌,做好蔬菜分類:
黃塑料盆裡裝的,不僅是澆灌土壤的水,也是讓菜發芽的希望。
維和工兵分隊戰士何立峰自豪地表示,在「開心農場」種下的菜,最終都會擺到他們的餐桌上,不僅解決了飲食單一的問題,也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們都會努力把菜地種好,大家對此也充滿了期待。」何立峰說道。
其實,在非洲種菜,對我國維和官兵來說,早已「技能加滿」了。
今年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剛果(金)各國維和部隊的果蔬類食品無法滿足原有配送需求。
於是,我國第23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的官兵們,利用業餘時間開荒種地,把每塊菜地負責到人,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官兵口味確定蔬菜種植類別。
恰逢雨季,當地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大大縮短了植物的生長周期,僅僅一個月,官兵們種的菜就被端上了餐桌。
西非馬裡的沙漠中也有這樣一抹綠色。
2016年5月,中國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營區遭恐怖襲擊,維和戰士申亮亮犧牲。為了應對安全局勢,戰士們整體搬遷到新營地,在一片黃土上重建家園。
要知道,當地年平均氣溫37℃以上,聯合國每天只有下午5點會供應15分鐘循環水。為此,官兵們開動腦筋,為了給植被補充水分,他們重新鋪設水管,用廢棄攪拌罐充當儲水罐回收並循環利用汙水。
此外,他們還在板房四周的防爆沙箱中,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而種子,是他們出國執行任務前專門採購的。
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維和官兵們節約用水,種樹種菜,澆灌出了一片綠色。
據@央廣軍事 今年4月報導,當地的環境官看到後專門帶人來學習,他感嘆:「在同一片土地上,你們既擁有了森林,也擁有了食物。」
雖然月壤不能種菜的消息讓大家備受打擊,但看到維和官兵在非洲克服環境困難勇於開墾的畫面,網友們再次受到了鼓舞。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