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將發射

2020-12-27 中國青年報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我們空間站的核心艙。

此前,我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任務16戰16捷的輝煌戰績,並通過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讓11名航天員遨遊蒼穹。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特級航天員 張曉光:我們都在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艱苦努力進行訓練,爭取再創中國載人的輝煌。

按照計劃,未來兩年工程全線將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其間還將進行多次回收任務和在軌關鍵技術的驗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證每一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保證我們每一個在軌太空飛行器的在軌的可靠運行,保證我們每一個航天員在軌安全,然後保證他們能高效地工作,來完成他們的使命。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今年上半年雖然由於疫情影響,許多計劃被推遲,但是在疫情控制住後,我國航天項目就開始井噴式的爆發了。先是今年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隨後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星」也發射成功,並且完成了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的衛星,然後在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長五B火箭出徵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最近幾天,中國航天事業先後實現了月球採樣歸來、長徵八號首飛的記錄,2020年已經完美收官。2021年的大戲則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上半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據中國航天報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採訪中透露了中國空間站的一些細節。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語宙+建設空間站的中國速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中國空間站又傳捷報,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希望參與被我們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中國空間站要來了!計劃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發射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 我國空間站發射時間正式確定,太空人數量超以往總人數
    據環球網採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信息,中國將於今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屆時,這將標誌著中國籌劃多年的太空低地軌道常駐空間站建造的開始!據報導,此次空間站的建立總共要經歷十一次發射任務才能完成全部建設,其中四次飛行將分別攜帶3名太空人上太空,這也是中國距離2016年天宮二號載人航天后,時隔四年的又一次載人航天工程,而且天宮空間站的建造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歸來,世界各國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中國空間站開始組建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設的任務準備階段,中國空間站也將成為今年世界航天任務中的重頭戲。  1月8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型號可靠性試車,進一步驗證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執行空間站任務奠定基礎。
  • 長五遙三成功發射 中國航天迎來「超級2020」
    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的飛行抵達火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說,長徵五號的成功研製,將大幅度提高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助力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實現在深空探測領域的跨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回望來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每一步均堅實有力。
  • 你早,科技|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來源:科技日報)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了高速星的存在。
  • |載人飛船|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長徵五號|航天...
    「瘦」了近20噸的「大頭兄弟」,主攻空間站艙段發射長徵五號B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比如再入防熱技術,和神舟飛船相比,(這次)我們將把試驗船送到一個更高的軌道上,讓它以更高的速度再入(大氣層),以檢驗防熱技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此外,「神舟飛船有一頂1200平方米的減速傘,本次試驗船將有三頂這樣大小的傘,怎麼可靠安全地打開這三頂傘,也是這次要驗證的群傘回收技術。」
  • 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來源:金十數據據界面新聞12月2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航天領域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可能會購買由俄羅斯發射的「聯盟號MS-18」載人飛船「坐票」,以在2021年4月份將太空人送往其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然而,美國的「車票購買」計劃恐怕不會很順利。
  • 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公開!澄清兩個誤解,新國際空間站誕生
    天宮空間站經常被形容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天宮確實不小,它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巡天光學艙組成,一期建成規模即可達百噸級,未來還將視需求再拓展。
  • 25年前被16國拒之門外,如今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豪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說,此次任務後,我國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正樣研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以後,在未來的兩到三年時間內,將進行11次發射,覆蓋的時間段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空間站建造階段,發射密度高,是充滿了新技術、新任務和新挑戰的任務。
  • 叩開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新華社記者對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
    圖表:天宮二號發射:發射成功 新華社記者 高微 編制  新華社酒泉9月15日電  題:叩開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新華社記者對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53歲的朱樅鵬從事載人航天事業已有23年時間。「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發展歷程的朱樅鵬說。
  • 2021年中國科技的腳步依舊不停 我們將走得更廣更深更遠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2021年中國科技的腳步依舊不停。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今天運抵發射場 4月執行首飛任務
    記者今天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2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經過一周多的海陸運輸,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之後執行首次發射任務。亓創攝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介紹,長徵五號B是在長徵五號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新型大型運載火箭,也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的大型運載火箭,主要用於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承擔著我國載人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全長約53.7米,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