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2020-12-28 騰訊網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今年上半年雖然由於疫情影響,許多計劃被推遲,但是在疫情控制住後,我國航天項目就開始井噴式的爆發了。先是今年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隨後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星」也發射成功,並且完成了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的衛星,然後在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而後緊接著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發射成功了,根據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了1億公裡,並且它還繼續在奔赴火星的路上。這邊「天問一號」還沒有登上火星,「嫦娥五號」卻已經開始了它的奔月之旅,並且成功的從月球「挖土」歸來。

近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也首飛成功了,目前已經到了2020的年尾。而這時卻傳來了一個消息,2021年我國航天事業依舊在按照計劃行進當中。

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實施的是三步走的戰略,而隨著技術的積累,目前已經走到了該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任務已經全面開啟。根據周建平介紹,目前工程的全線各項任務進展都一切順利,預計在明年春季,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人試驗到載人,然後又從單船飛行到多起對接組合飛行,我國已經自主突破,並且掌握了一些列的重大關鍵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國航天任務已經取得了16戰16捷的優秀戰績,並且通過6次載人航天任務,一共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而目前將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的太空人乘組已經選定,目前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按照計劃,在未來的兩年中,我國將通過11次密集的飛行任務,建造出由中國完全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而在這期間還將進行多次回收任務和在軌關鍵技術的驗證。這些技術已經在以往的航天任務中得到了驗證。

這邊我國的空間站在有條不紊的建造中,但是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情況似乎不容樂觀,今年已經兩次傳出漏氣事件,而在近日再次傳出漏氣事件。據俄羅斯媒體塔斯社報導,10月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的過渡艙段可能出現了漏氣點,據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表示該段出現了一個長度約4.5釐米的劃痕。

而在12月18日飛行控制中心的專家在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交流時表示,從目前的氣壓判斷,「星辰」號服務艙過渡艙段還有一個漏氣點,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的位置到底在哪裡。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米特裡·羅戈津表示,漏氣現象已經開始給我們敲響警鐘,我們是時候「思考新設計方案」了。如此故障頻繁的國際空間站究竟還能堅持多久呢?羅戈津表示很久之前空間站就開始悄悄告訴我們:「是時候讓我退休了。」

相關焦點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我們空間站的核心艙。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長五B火箭出徵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2021年的大戲則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上半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據中國航天報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採訪中透露了中國空間站的一些細節。 據他所說,中國的空間站預計會用2年時間建成,共計發射11次。明年上半年長五B遙二火箭會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據媒體12月26日報導稱,湖南韶山在當天舉行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出席該儀式時透露,我國將於明年春季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空間站核心艙送上太空,之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行後續的建設工作。現階段,核心艙的測設工作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也已選定,正積極開展訓練,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中國空間站又傳捷報,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希望參與被我們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你早,科技|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來源:科技日報)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了高速星的存在。
  • 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公開!澄清兩個誤解,新國際空間站誕生
    近期有媒體總結指出天宮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與建造階段共有11次發射任務,這是第二個誤解,因為他們忽略了今年上半年首飛的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此次發射已經屬於天宮空間站工程的首次發射,目的是驗證空間站大型艙段發射能力,檢驗長徵五號B遙一的工況可靠性。
  • 我國空間站發射時間正式確定,太空人數量超以往總人數
    中國空間站發射安排進入最後階段,發射時間已定,太空人也已選定!天宮空間站目標星辰大海,即將起航!據環球網採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信息,中國將於今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屆時,這將標誌著中國籌劃多年的太空低地軌道常駐空間站建造的開始!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這次發射任務,也將全面吹響我國打造全新國際空間站「天宮」的集結號。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天宮」國際空間站,並不是一個單一個體,而是由一系列單元組成的。
  • 計劃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發射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他們完成任務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把第二批航天員乘組送入太空。周建平介紹,前述階段稱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天員多次太空出艙活動,驗證機械臂技術、能源技術等。「技術驗證完成後,我國會再發射兩個實驗艙,此過程中,還會有兩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被送入太空。我們將一共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中國的空間站建造。」
  • 嫦娥探月後:空間站建設!美國被拒後國際空間站被迫超齡服役!
    載人登月需等待時機成熟後擇機進行(比如長徵九號火箭研製成功),而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天宮」空間站。中國當年想要躋身國際空間站的時候,美國為限制中國發展各種奇葩刁難:中國可以出資建設國際空間站,但是不能夠參與科研?
  • 在國際空間站發射13年後,中國也開始了空間站的第一步,在首個空間...
    >飛船又有好幾次對接失敗;就在去年,聯盟TMA飛船和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對接就失敗了,後來變軌再對接。這沒有絕對指標,多大的都是空間站,但從我們現在對空間站的理解來看,應該是一個多艙結構,一座空間大廈,不是一次發射就可以建成的,而是多次發射構建在一起,這樣開展空間實驗的項目、種類就會更多一些。
  • 國際空間站快散架了!不要緊,中國天和空間站來了!
    咱們國家在2022年將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未來兩年要進行11次發射,把核心艙實驗艙都發射上去。兩年之後太空當中將會出現第2座人類的空間站,取名為天和空間站寓意天空和平。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2020年就有可能發射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胖五的低軌道入軌能力是25噸,實際上用一級半的胖五B,低軌道入軌能力還會更強,接近30噸。但是穩妥起見,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據說仍然不會超過22噸。也就是和目前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核心艙的噸位級別基本一致,或者說稍微體積和重量大了一點。當今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核心艙,其實就是前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的備份。
  • 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來源:金十數據據界面新聞12月2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航天領域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可能會購買由俄羅斯發射的「聯盟號MS-18」載人飛船「坐票」,以在2021年4月份將太空人送往其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然而,美國的「車票購買」計劃恐怕不會很順利。
  • 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2021年,我國將進行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三步,建設我們自己的空間站。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
  •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首次正式載人飛行(Crew-1)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搭載四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SpaceX和NASA之所以敢於載人發射,是因為擁有100%發射成功記錄的獵鷹9(Block5)火箭,擁有具有全程逃逸能力的載人龍飛船以及四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等。   五、太空中的最大建築物:國際空間站   載人航天飛行的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的最大建築物。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在1986年蘇聯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個空間站,並且在2003完成使命最終墜毀在南太平洋。可以說這是蘇聯高科技的最好體現。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
  • 兩艘「龍」飛船同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圖註:兩艘「龍」飛船同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新發射的升級版「龍」貨運飛船在周一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再加上SpaceX在幾周前發射的載人版「龍」飛船,SpaceX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兩艘「龍」飛船同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11月16日,SpaceX執行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Crew-1,將四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