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快散架了!不要緊,中國天和空間站來了!

2020-12-28 騰訊網

咱們國家在2022年將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未來兩年要進行11次發射,把核心艙實驗艙都發射上去。兩年之後太空當中將會出現第2座人類的空間站,取名為天和空間站寓意天空和平。

咱們再來看看已經在軌運行了20年的國際空間站,目前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什麼呢?要散架了!

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駐留的俄羅斯太空人,從空間站給地面發回一條信息,說目前空間站各種小毛病頻發。馬桶破損,氧氣洩漏,太陽能電池板破損,就算是修修補補再三年,也一定要做好2024年之前空間站報廢的準備。

目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是美國牽頭十六個國家共同建造的。這16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這裡頭為什麼有俄羅斯呢?按理說美國應該防著俄羅斯啊。原因是啊,從蘇聯時代起,蘇聯就是航天大國擁有很多美國他都不掌握的獨門絕技。建設國際空間站工程龐大,單憑美國一己之力他肯定完成不了,於是他必須拉上俄羅斯。

1998年11月首次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的功能艙,然後陸陸續續又把實驗艙生活艙給發射上去了, 到了2000年有了國際空間站的雛形。之後又用了10來年的功夫啊,國際空間站才算是全面投入使用。目前的兩名俄羅斯的太空人,一名美國的太空人正在國際空間站值班。

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是15年,這都過去20年了。從去年開始國際空間站值守的太空人就發現,這個空間站裡頭太嚇人了。小毛病不斷,去年9月份發生了一起氧氣洩漏事故,空間站外殼有裂縫,趕緊派太空人出倉給補上。

到了今年的八月份這個裂縫越來越大,已經大到當初五倍!每天洩漏大量的氧氣。如果這個裂縫再擴大,太空人就要缺氧了。

您說:「這麼大的事兒,這得抓緊修啊。」是抓緊修,抓緊修它不得需要錢嘛,誰掏錢?誰用的多誰掏錢!國際空間站就數美國俄羅斯用的最勤,就得他們倆掏。

耗著不修那不置太空人的安危於不顧嗎?這個也得趕,就看誰趕上誰認倒黴了。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多次強調,美國必須保住在太空當中的存在感,不能把太空交給美國不放心的國家。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是因為美國一家獨大慣了,他萬萬沒想到中國能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技術。

美國認為中國在2050年之前都不會造空間站,還好幾十年咱著嘛急。這位吉姆局長從海軍退役之後進軍政壇,2016年吉姆押對寶了,就是這個命,2016年總統大選他全力支持的是別人都不看好的川普。

等川普當上總統之後論功行賞,說說吧,想謀個什麼差事啊?吉姆說:「我想當NASA的局長。」就這麼著搖身一變當上局長了,典型的外行領導內行啊。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之後,美國開始反思自個兒的載人航天技術。太空梭呢,跟載人飛船比起來的優點是可以反覆利用,但是風險太大不安全。

要不咱也載人飛船吧,於是,所有美國太空梭一律停飛退役,最後美國太空人想去空間站要租用俄羅斯的載人飛船。俄羅斯也夠狠的,一口價用一次是8000萬美元,愛坐不坐。

別管國際空間站未來何去何從,中國的天和空間站將在2022年正式建成,中國政府已經對外承諾,面向全世界開放這個空間站,歡迎各國科學家參與相關的實驗。

相關焦點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按照分工美國負責研發試驗艙和居住艙以及離心機調節艙,俄羅斯負責研發多功能供貨艙和服務艙等,其他國家負責研製後勤艙以及其他的特殊設備。隨後在2001年至2006年進行最後的調試工作,完成搭建後的空間站總長度達到110米,重量大約在400噸左右。可以說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個空間站,並且也是最為先進的國際空間站。
  • 嫦娥探月後:空間站建設!美國被拒後國際空間站被迫超齡服役!
    載人登月需等待時機成熟後擇機進行(比如長徵九號火箭研製成功),而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天宮」空間站。中國當年想要躋身國際空間站的時候,美國為限制中國發展各種奇葩刁難:中國可以出資建設國際空間站,但是不能夠參與科研?
  • 在國際空間站發射13年後,中國也開始了空間站的第一步,在首個空間...
    交會對接是中國目前航天發展中技術難度最高、技術含量最大的工程,本次對接經過了陸、海、天多地測控,驗證了微波雷達、CCD傳感器等高技術集成,尤其是對接機械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驗證和攻破。中國也正在逐步地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計劃。
  • 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公開!澄清兩個誤解,新國際空間站誕生
    天宮空間站經常被形容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天宮確實不小,它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巡天光學艙組成,一期建成規模即可達百噸級,未來還將視需求再拓展。
  • 真正的國際空間站即將從東方誕生,美國第一時間提出申請,遭拒絕
    當各國將目光投放到太空後,美國、俄羅斯等其餘國家聯手打造了一處國際空間站,就連阿爾斯科技網站都將其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空間站,但數十年過去了,該空間站也逐漸出現各種小問題,據悉,在此期間美國僅維護費就耗費了上千億美元,但最終還是改變不了快要退役的命運,所有的參與國都十分擔憂接下來會沒有新的空間站接替
  • 中國空間站「天宮」首批國際合作項目公布了→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九個項目成功入選——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 中美太空合作實現零突破:中國太空人或登國際空間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陸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零」的突破。據介紹,本次登入國際空間站的北理工「空間環境致生物微進化規律實驗載荷」,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團隊自主創新研製,它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據將傳回給中方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科學研究。中方科研載荷能由美方搭載並進入國際空間站實屬不易。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而目前將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的太空人乘組已經選定,目前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時間:2021-01-06 21:19:07 來源: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
  • 俄媒:漏氣威脅讓國際空間站「老態畢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已持續數月的氧氣洩漏可能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的安全。」俄羅斯《消息報》11日稱,從8月開始,國際空間站一直在與氧氣洩漏現象作鬥爭,但仍未能徹底解決。報導稱,這個問題的久拖不決,更為國際空間站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首批國際合作項目公布
    據新華網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聯合宣布,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從42項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 國際空間站是怎麼得到可呼吸氧氣?
    國際空間站(通常被稱為ISS)是一艘圍繞著地球軌道而運行的人造衛星,海拔在200英裡以上。在任意情況下,它都可以容納5-6名太空人去執行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和其他能拓展宇宙知識的工作。
  • 俄羅斯多次提出要撤出國際空間站,究竟在嚇唬美國還是來真的?
    ,加上這一次重要官員的表態,俄羅斯已經多次提出要撤離國際空間站了,那麼究竟是在嚇唬美國還是來真的?,目前全球只有一個空間站,那就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有限,因此在無力自建空間站的情況下,只能在美國人的屋簷下忍氣吞聲,開戰空間科研項目。
  • 國際觀察|美國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被拒,中方:遺憾,項目未達標
    早在2000年,中國就曾希望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雖然當時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與俄羅斯一同主導,但美國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為壓制中國的航天技術,保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於是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一直未能得到通過。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2020年就有可能發射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胖五的低軌道入軌能力是25噸,實際上用一級半的胖五B,低軌道入軌能力還會更強,接近30噸。但是穩妥起見,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據說仍然不會超過22噸。也就是和目前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核心艙的噸位級別基本一致,或者說稍微體積和重量大了一點。當今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核心艙,其實就是前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的備份。
  • 中國月球計劃大披露,美國急了,國際空間站也將取代美國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預計2030年間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第一個國際科研站,月球計劃的第二步是在2030年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屆時將滿足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科研需求,這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載人登月已經成為現實。
  • 威士忌樣本被送往國際空間站接受太空研究
    原標題:威士忌樣本被送往國際空間站接受太空研究   日前,五種威士忌被送到了國際空間站(ISS)。如果認為這些威士忌是為了給太空人們的聚會助興的話,那你就錯了,這些威士忌是為了對人類在宇宙中的精神情況進行全面的研究。
  • 天舟天宮對接成功 中國永久在軌空間站拼圖又加了一塊
    在去年年底為期一個多月的載人任務成功創下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紀錄,我朝在空間站建設的進度上更加快馬加鞭。上周四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發射了一枚搭載著自動化補給艙天舟1號的長徵7號火箭,在數個小時之前,這個補給艙剛剛和天宮2號空間站成功對接,往我朝的永久在軌空間站夢想藍圖上再添一筆。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就在中國的嫦娥5號平安歸來,中國科技界正喜氣洋洋分享嫦娥工程成功帶來階段性成功喜悅的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再次告急:萬能膠帶不萬能,它並不管用!現在太空人應對這種情況,到底還有什麼招數?由美俄牽頭,NASN、Roscosmos、ESA、JAXA和CSA共同運營的國際空間站,運營到了現在,已經垂垂老矣。現在,10月份看似輕微的太空艙漏氣,當時雖然被共同運營方輕描淡寫,但現在看起來有點危險。
  • 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首個部件"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年初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並投入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