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月球計劃大披露,美國急了,國際空間站也將取代美國

2020-12-28 小匡見科技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

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計劃是中國探月工程下一個十年的重點任務,屆時將邀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共同參與,在月球進行長時段,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甚至開發月球資源造福人類。

月球計劃的第一步是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進行月球調研和技術驗證,其中嫦娥六號將在月球南極著路並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對月球物質成分,地形地貌進行一次綜合性探測,而嫦娥八號將為月球基地建設進行技術驗證,比如驗證3D列印技術能否在月球上蓋房子等。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預計2030年間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第一個國際科研站,月球計劃的第二步是在2030年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屆時將滿足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科研需求,這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載人登月已經成為現實。

月球基地的第三步是在2036年至2046年間正式建成月球基地,太空人能夠在月球上長期駐守,並開展全面的科學研究和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中華文明還將於月球更加親密。

載人登月

載人登月寄託著中國人幾千年依賴對月球的嚮往,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趙小津介紹,預計2030年前後中國將實現載人登月,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神話如此接近,而要實現載人登月必須具備重型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

重型運載火箭必須有強大的運載能力,雖然長徵五號已經搭載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但要想將載人飛船和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還遠遠不夠。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超重型運載火箭,在2018年11月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這款新型火箭首次亮相,新一代的運載火箭全長90米,直徑10米,起飛重量達到2000噸,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標準設計,採用三級半的推力方式,可以將25噸的飛船送入奔月軌道。

新一代的載人飛船一次能運送6-7人,更厲害的是它的返回艙還可以多次回收重複使用,相比於只能將航天員送至近地軌道的神舟飛船,新飛船將能夠飛得更遠,不僅能送航天員往返於中國即將建成的天宮空間站,還能往返2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甚至登陸火星。

2020年的5月8日新飛船在進行了高速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的飛行驗證後,其試驗船返回艙成功回到東風著路場。

天宮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是指中國即將建立的大型國際空間站,2011年開始中國就先後發射了「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艙,並且順利開展了一系列實驗,預計最快2022年天宮空間站將完成建造和開始運營。

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基本上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中國曾經想要參與但受到美國的反對未能提交申請,如今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未來將被中國的天宮所接替,天宮空間站成功運營的那一天中國人將揚眉吐氣一雪前恥。

與有些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天宮對外開放,目前已收到幾十個國家和組織的申請,中國的航天時代即將到來。

火箭回收

火箭回收是火箭商業化發展成熟的標誌,馬斯克的SpaceX火箭已經在航天領域掀起了低成本,可回收的風潮,它的垂直起降技術充滿了科幻感,更是受到了廣泛的追捧。

中國新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具備太陽同步軌道4.5噸的運載能力,同時也滿足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發射能力,是國際上航天發射市場的主力產品,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可回收設計,長徵八號採用模塊化組裝,火箭發動機具備多次啟動功能,並且能夠精準控制降落瞬間的速度和位置,為商業衛星發射提供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方案。

而長徵八號的首飛是為回收技術做嘗試,預計未來的長徵八號R型就可以和美國的SpaceX火箭一樣實現箭體的垂直起降技術,長徵八號的商業化發展將使中國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國際觀察|美國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被拒,中方:遺憾,項目未達標
    早在2000年,中國就曾希望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雖然當時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與俄羅斯一同主導,但美國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為壓制中國的航天技術,保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於是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一直未能得到通過。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在1986年蘇聯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個空間站,並且在2003完成使命最終墜毀在南太平洋。可以說這是蘇聯高科技的最好體現。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
  • 美國曾計劃永遠將中國「困於地球」現在看來只是徒勞
    7年前,就有外國媒體表示那時的中國充滿巨大的潛力,中國正在追趕美國並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超級航天大國。但是當時的問題在於,要想方設法將雄心壯志轉化為實際成果,美國已經為中國設置了一道巨大的關卡。時間來到2020年12月18日,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為:目前中國的太空計劃表明,美國長期推行的「脫鉤政策」不會像它所希望的那樣奏效。內容說道:中國的太空計劃長期以來遭到美國的政治疏遠,然而現在中國正在完成一次月球之旅,並且帶回月球樣本。
  •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時間:2021-01-06 21:19:07 來源: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背面土壤,美國科學家急了:讓我看看
    嫦娥五號的四個模塊中的兩個模塊於12月1日降落在月球上,通過從地表上挖出樣品並在月球地殼中鑽入2米,收集了大約2千克的樣品。樣品被放置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該容器由上升車運回返回模塊。此次成功的飛行任務是中國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其中包括對火星的機器人飛行以及永久軌道空間站的計劃。
  • 現在知道急了!美國有人呼籲拜登採取行動:否則夥伴都被中國搶走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譽歸來,從月球帶回1731克「土特產」,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成功獲取月球樣本的國家。面對中國在航天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成就,美國人的心態有些複雜,科學界高度評價嫦娥五號任務,也有人終於知道急了,迫切呼籲拜登政府同中國展開合作。
  • 俄羅斯喊話美國:還有中國標準,關鍵時刻只有中俄拯救美國人
    ●美國人的2017年宣布的大計劃,俄羅斯只給出了曖昧的態度2017年9月,在面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即將壽終正寢之際,在澳大利亞舉行的2017年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人提出了一個大計劃,就是建設近月空間站,力邀俄羅斯、印度等國加入。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中國空間站同意16國申請後,美國卻被拒絕了,俄媒:原因太現實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於宇宙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前些日子,我國不斷向太空發射各種衛星和探索月球的各種工程就能明顯感覺出來。儘管的在此之前,我們國家的航天領域其實是落後世界各國的,那是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然位於世界各國的首列。
  • 國際空間站快散架了!不要緊,中國天和空間站來了!
    按理說美國應該防著俄羅斯啊。原因是啊,從蘇聯時代起,蘇聯就是航天大國擁有很多美國他都不掌握的獨門絕技。建設國際空間站工程龐大,單憑美國一己之力他肯定完成不了,於是他必須拉上俄羅斯。 1998年11月首次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的功能艙,然後陸陸續續又把實驗艙生活艙給發射上去了, 到了2000年有了國際空間站的雛形。
  • 在國際空間站發射13年後,中國也開始了空間站的第一步,在首個空間...
    網易新聞:中國現在長二F火箭的推力只有9噸,大推力火箭可能也是影響中國空間站建設的瓶頸技術,以後建設空間站,中國有沒有進行大推力火箭的研發?影 響空間站規模的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起來,還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性價比」,假如這個空間站建得比較大,艙比較多,一次耗費的資金就會更多、建設周期也會更長,我覺得國際空間站給我們提供了經驗教訓,貪大求全、過於依賴太空梭,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以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
  • 嫦娥探月後:空間站建設!美國被拒後國際空間站被迫超齡服役!
    載人登月需等待時機成熟後擇機進行(比如長徵九號火箭研製成功),而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天宮」空間站。中國當年想要躋身國際空間站的時候,美國為限制中國發展各種奇葩刁難:中國可以出資建設國際空間站,但是不能夠參與科研?
  • 中國反攻!打破美國21年航天「封鎖」,3大領域全面趕超
    其實,月壤存在著豐富的信息,對其進行研究不僅可以給科學家提供理解月球地質以及早期歷史的信息,而且對開發月球資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按照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而嫦娥五號的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第一階段的探月工程已經完成,為下一步的空間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俄媒:漏氣威脅讓國際空間站「老態畢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已持續數月的氧氣洩漏可能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的安全。」俄羅斯《消息報》11日稱,從8月開始,國際空間站一直在與氧氣洩漏現象作鬥爭,但仍未能徹底解決。報導稱,這個問題的久拖不決,更為國際空間站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往國際空間站,拍攝第一部太空電影
    去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宣布,該機構將與好萊塢動作電影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合作,在國際空間站(ISS)拍攝電影。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圖:微博@人民畫報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試飛了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國人離建立「天宮空間站」、實現載人月球探測的夢想又近了一步。與此同時,5月6日,美國公布了一份將中俄排除在外的月球開採協議,其中規定,美國及盟友有權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周圍建立「安全區」,以防止競爭對手的幹擾破壞,並賦予私營公司對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 Blue Moon太空著陸器 將幫助美國人在2024年重回月球
    在華盛頓會議中心,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登臺發布了2024年登月計劃的細節。 藍月亮是一種新的月球著陸器,「這是一輛令人難以置信的著陸器,」他告訴人們,「它將會飛向月球。」由液態氫提供動力,著陸器有一個能夠在太空中航行的機載系統。它還可以利用千兆網際網路使用雷射與地球進行通信。
  • 好友申請直接遭拒,中國空間站項目即將收尾,美國吃了閉門羹
    在上世紀90年代,美俄牽頭,與加拿大、巴西等16個國家共同研發了國際空間站。當時籌備階段,我國就曾經申請加入空間站的建設,卻遭到了美國的拒絕,這件事也成為我國心中一直以來的結節。從那時起,我國就決心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空間站的研製建設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
  • 美國進駐天宮空間站慘遭中國拒絕,理由回擊「漂亮」
    當初中國想要進入美俄歐日等國家建造的天宮空間站,被美國一口回絕,中國也因此遺憾沒有參加天宮空間站的建設,不過中國自主研發了天宮空間站,美國又想要進駐,不過慘遭中國拒絕,中國給的理由真「漂亮」。以美國為首建立的國際天宮空間站將在2024年宣布退役,而中國已經著手建設我們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到那時太空中有且只有一個天宮空間站,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想想就十分自豪。這個天宮空間站預計總重量高達60噸,飛行高度也和國際空間站相似,將在400—45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考慮到運行成本問題,中國在各方面都比較務實,和國際空間站相比也有很大的區別。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異常關心?
    美國人為啥這麼急著要月壤?他們自己不是有那麼多嗎?」有人說,NASA之所以著急想要月壤,是因為美國人心虛,擔心「阿波羅登月」的騙局被揭穿。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中國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如此緊張?1對於NASA的請求,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