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
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計劃是中國探月工程下一個十年的重點任務,屆時將邀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共同參與,在月球進行長時段,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甚至開發月球資源造福人類。
月球計劃的第一步是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進行月球調研和技術驗證,其中嫦娥六號將在月球南極著路並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對月球物質成分,地形地貌進行一次綜合性探測,而嫦娥八號將為月球基地建設進行技術驗證,比如驗證3D列印技術能否在月球上蓋房子等。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預計2030年間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第一個國際科研站,月球計劃的第二步是在2030年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屆時將滿足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科研需求,這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載人登月已經成為現實。
月球基地的第三步是在2036年至2046年間正式建成月球基地,太空人能夠在月球上長期駐守,並開展全面的科學研究和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中華文明還將於月球更加親密。
載人登月
載人登月寄託著中國人幾千年依賴對月球的嚮往,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趙小津介紹,預計2030年前後中國將實現載人登月,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神話如此接近,而要實現載人登月必須具備重型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
重型運載火箭必須有強大的運載能力,雖然長徵五號已經搭載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但要想將載人飛船和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還遠遠不夠。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超重型運載火箭,在2018年11月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這款新型火箭首次亮相,新一代的運載火箭全長90米,直徑10米,起飛重量達到2000噸,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標準設計,採用三級半的推力方式,可以將25噸的飛船送入奔月軌道。
新一代的載人飛船一次能運送6-7人,更厲害的是它的返回艙還可以多次回收重複使用,相比於只能將航天員送至近地軌道的神舟飛船,新飛船將能夠飛得更遠,不僅能送航天員往返於中國即將建成的天宮空間站,還能往返2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甚至登陸火星。
2020年的5月8日新飛船在進行了高速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的飛行驗證後,其試驗船返回艙成功回到東風著路場。
天宮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是指中國即將建立的大型國際空間站,2011年開始中國就先後發射了「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艙,並且順利開展了一系列實驗,預計最快2022年天宮空間站將完成建造和開始運營。
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基本上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中國曾經想要參與但受到美國的反對未能提交申請,如今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未來將被中國的天宮所接替,天宮空間站成功運營的那一天中國人將揚眉吐氣一雪前恥。
與有些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天宮對外開放,目前已收到幾十個國家和組織的申請,中國的航天時代即將到來。
火箭回收
火箭回收是火箭商業化發展成熟的標誌,馬斯克的SpaceX火箭已經在航天領域掀起了低成本,可回收的風潮,它的垂直起降技術充滿了科幻感,更是受到了廣泛的追捧。
中國新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具備太陽同步軌道4.5噸的運載能力,同時也滿足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發射能力,是國際上航天發射市場的主力產品,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可回收設計,長徵八號採用模塊化組裝,火箭發動機具備多次啟動功能,並且能夠精準控制降落瞬間的速度和位置,為商業衛星發射提供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方案。
而長徵八號的首飛是為回收技術做嘗試,預計未來的長徵八號R型就可以和美國的SpaceX火箭一樣實現箭體的垂直起降技術,長徵八號的商業化發展將使中國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