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探月後:空間站建設!美國被拒後國際空間站被迫超齡服役!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探月工程完成後是否進入載人登月時稱,目前中國的主要是任務是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以及空間實驗室的部署。按照官方的初步意向,要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待技術攻關完成、空間站建成並運行良好後,再論證是否要開展載人登月。
-
中國月球計劃大披露,美國急了,國際空間站也將取代美國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預計2030年間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第一個國際科研站,月球計劃的第二步是在2030年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屆時將滿足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科研需求,這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載人登月已經成為現實。
-
國際空間站快散架了!不要緊,中國天和空間站來了!
咱們國家在2022年將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未來兩年要進行11次發射,把核心艙實驗艙都發射上去。兩年之後太空當中將會出現第2座人類的空間站,取名為天和空間站寓意天空和平。
-
國際觀察|美國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被拒,中方:遺憾,項目未達標
早在2000年,中國就曾希望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雖然當時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與俄羅斯一同主導,但美國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為壓制中國的航天技術,保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於是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一直未能得到通過。
-
在國際空間站發射13年後,中國也開始了空間站的第一步,在首個空間...
最後,雖然小,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宮三號裡可以做不同類型的實驗,積累經驗,將來空間站建成,艙位比較大了,我們要設定哪些科學實驗呢?哪些科學實驗最有效果?怎麼設置實驗裝置更有效?天宮會給我們答案。另 外,這種方法主要是基於中國的國情考慮,一是建設空間站之前還有許多技術需要驗證,尤其是可再生的生命保證系統。
-
中國空間站又傳捷報,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希望參與被我們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國際空間站服役20年,未來將打造為太空旅遊景點,想賺明星的錢
國際空間站全貌1993年國際空間站由日本、俄羅斯等16個國家共同籌劃組建,耗資1500億美元,建成後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是人類歷史上耗資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的使命是開著大規模和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1998年開始將國際空間站零件運送到太空,在2000年萬聖節第一探險隊開始正式入駐國際空間站。其實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7年國際空間站的其中一個太陽能電池組發生了斷裂,國際空間站立即對其進行了高風險的太空行走修復,維修人員通過繩索系在光伏板一端,進行艱難的修復。
-
天宮空間站和17個國家合作,為何會沒有美國?原因出在美國身上
但這些科學研究,我們中國都沒有辦法享受得到,原因是我們中國,長久以來都被能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當中。美國的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進行牽頭研究,當時的中國就曾希望能參與到國際空間站,但都被以美國以各種理由阻擋,這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擔心中方參與會將航天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因此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而空間站帶來的技術變革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在後來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仍舊尋找合作的可能性,美國也不是絲毫不退步,但釋放出的最後底線,就是願意讓中國出資 ,但不能夠共享空間站的技術
-
俄羅斯多次提出要撤出國際空間站,究竟在嚇唬美國還是來真的?
圖為空間站最近,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總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方將重新考慮2024年之後是否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他表示俄羅斯已經將重點轉移到自己的空間站建設上,在俄方放狠話撤出國際空間站後,加上這一次重要官員的表態,俄羅斯已經多次提出要撤離國際空間站了,那麼究竟是在嚇唬美國還是來真的?
-
中國空間站同意16國申請後,美國卻被拒絕了,俄媒:原因太現實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於宇宙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前些日子,我國不斷向太空發射各種衛星和探索月球的各種工程就能明顯感覺出來。儘管的在此之前,我們國家的航天領域其實是落後世界各國的,那是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然位於世界各國的首列。
-
美國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被中方直接拒絕,理由是項目技術沒達標
在消息傳開後,不少了解事情真相的媒體都出面解釋,稱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主要是因為美國申請的項目技術不達標,並不是為了報當前「美國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之仇。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比國際空間站更「國際」去年6月,中國空間站向世界各國開放,批准了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對於入選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的首批項目,我國有著一套非常嚴格的遴選標準。所選項目不僅要符合聯合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基本原則,還必須得對相關科學技術領域起到帶動作用,對申請國家的航天科研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提升申請國家的航天科學技術。
-
中美太空合作實現零突破:中國太空人或登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4日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科研載荷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由「獵鷹9」號火箭送往國際空間站。預計搭載中方科研載荷的「龍」飛船將在當地時間6月6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據介紹,本次登入國際空間站的北理工「空間環境致生物微進化規律實驗載荷」,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團隊自主創新研製,它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據將傳回給中方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科學研究。中方科研載荷能由美方搭載並進入國際空間站實屬不易。
-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SpaceX今年將把湯姆·克魯斯送入國際空間站 時間:2021-01-06 21:19:07 來源: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根據規劃,我國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空間站建造計劃,現在正處於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在此期間將有6次發射任務,航天員也會進行多次出艙活動,預計在2022年前後實現最終建成。這幾年中國航天進步很快,正在迅速補齊以前欠下的「舊帳」和各項短板,力爭做到人無我有,而不是人有我無。
-
俄媒:漏氣威脅讓國際空間站「老態畢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已持續數月的氧氣洩漏可能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的安全。」俄羅斯《消息報》11日稱,從8月開始,國際空間站一直在與氧氣洩漏現象作鬥爭,但仍未能徹底解決。報導稱,這個問題的久拖不決,更為國際空間站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
斥6.5億買一張太空船票,美國或遭俄拒絕!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來源:金十數據據界面新聞12月2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航天領域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可能會購買由俄羅斯發射的「聯盟號MS-18」載人飛船「坐票」,以在2021年4月份將太空人送往其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然而,美國的「車票購買」計劃恐怕不會很順利。
-
中國空間站「天宮」首批國際合作項目公布了→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九個項目成功入選——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
中國空間站即將發射,27個國家申請乘坐,美國被拒之門外
中國天宮空間站10月26日,一個名為"彩雲香江"的博主其在微博發布了一條關於中國空間站的動態,裡面大致內容為目前中國天宮空間站已經收到了來自27個國家的申請,其中中國方面通過了18個國家的請求,卻將美國的申請給駁回了。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他們完成任務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把第二批航天員乘組送入太空。周建平介紹,前述階段稱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天員多次太空出艙活動,驗證機械臂技術、能源技術等。「技術驗證完成後,我國會再發射兩個實驗艙,此過程中,還會有兩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被送入太空。我們將一共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中國的空間站建造。」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感謝當年不收之恩,不為「解氣」,只因你這次真的不行
雖然群情激昂,但作為低調、樸實的中國人,必須還是要正兒八經的澄清,這件事情還真的不是因為「解氣」或「報仇」才拒絕的美國。我們承諾敞開懷抱,接納來自任何國家團隊的項目,但是我們從科學價值、從技術的考量來評審,美國的項目真的不符合我們要求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