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中國就曾希望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雖然當時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與俄羅斯一同主導,但美國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為壓制中國的航天技術,保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於是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一直未能得到通過。20年過去之後,中國航天水平已達到世界前列,而「美國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被拒」的消息也在中國網際網路上迅速傳開。
中國空間站強大實力背後,是中國的崛起
儘管此前美國曾拒絕了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但是此次中國拒絕美國的原因並非是為了報復,而是美國的科研項目未能達到標準。早在去年6月,中方就與聯合國一同就公布了來自全球的9個太空科研項目入選為中國空間站首批科學實驗項目的消息。
在面對記者提問「沒有美國項目的加入」時,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直言稱,中方並沒有任何針對性的排斥行為,美國團隊也曾申報過相關項目,但是很遺憾,並未達到標準,故無法入選。事實上,中國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根基便是中國強大國力的崛起。
事實上關於項目入選的標準,中方也早已對外公開。首先,要符合國際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則;其次,項目應能夠有效促進科研能力的提升和航天技術的發展;再者,在不對空間站構成威脅的前提下,給出的技術方案不僅要合理,還應具備工程可實施性;最後,各方需自行承擔項目研發費用。
美國稱霸太空野心,違背中方項目標準
而美國的科研項目極有可能違背了中方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的項目標準,回顧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科研技術,無論是GPS全球定位系統,又或是「阿波羅」登月計劃,其背景意義都與軍事領域密切相關。而在川普執政期間更是揚言要在月球建設美軍軍事基地,並試圖通過各項政策將太空資源私有化。
按照當前中國空間站的項目進度,將有望在2022年前後正式建成,並成為全球性的空間實驗場所。屆時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將僅剩下兩年的工作時間,而未來在國際空間站領域,中方將徹底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在軌運行空間站的國家。
如今角色互換的中美兩國,不僅是中國崛起的象徵,更代表著中國20年來航空技術突飛猛進。而沉迷於稱霸太空的美國,等到了2024年之後將面臨再無空間站可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