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被16國拒之門外,如今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豪宅」

2020-12-28 手機鳳凰網

◎ 科技日報 陳可軒 綜合報導

5月5日晚,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中國空間站建造拉開序幕!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一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

此時此刻,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正在太空中忙碌,目前已經完成太空3D列印、高速區域網空間試驗等任務。今日(5月8日),它將返回東風著陸場!我們拭目以待!

1995年,美俄等16國聯合研製的

國際空間站項目啟動

並拒絕中國加入。

25年過去了,

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以一國之力努力奮鬥去創新!

建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2022年,指日可待。

我國將成為

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時,

中國可能成為全球,

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在太空中如何拼裝出一個「豪宅」?

「三室一廳」的戶型,

哪間做客廳哪間是臥室?

航天員怎麼上去?

生活物資如何保障?

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報名「上天」?

……

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我國空間站怎麼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說,此次任務後,我國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

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每個艙都重達20噸以上,這種三艙構型可以對接兩艘載人飛船、一艘貨運飛船。

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

已完成正樣產品總裝

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

正在開展初樣研製

空間科學應用載荷

已陸續轉入正樣研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以後,在未來的兩到三年時間內,將進行11次發射,覆蓋的時間段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空間站建造階段,發射密度高,是充滿了新技術、新任務和新挑戰的任務。

11次任務的完成,

將標誌著我們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

空間站有多大?

三室一廳還帶儲藏間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控制。

其中的一塊大柱段部位,主要是航天員工作和實驗的地方。

而另一個小柱段,是航天員的睡眠區和衛生區,保證航天員的生活和正常的居住環境。

對於空間站的格局,更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神舟飛船,它就相當於是一輛轎車。

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它相當於是一室一廳的房子。

到了空間站,它應該是三室一廳還帶儲藏間。

艙體多,構型複雜

成為設計首要難題

在空間站研製過程中,艙體多,構型複雜成為設計的首要難題。

各種飛行器不同的組合狀態,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新的太空飛行器。和載人飛船對接上後,它是一個狀態;和貨運飛船對接後,又是一個狀態。力學問題、組裝過程中的通信問題、電源的獲取……

而在太空中,艙體更將面臨失重、輻射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連再平常不過的太陽光也成了工程的阻力。

這些都給航天科學家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比如,為了測量在發射過程當中到底能夠承受多大的載荷,核心艙一共布了300多個傳感器,測量900多路信號。

神舟飛船:

我帶航天員闖太空

我國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其間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

目前,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此外,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將於今年7月前後完成。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負責將航天員和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是長徵二號F火箭。

長徵二號F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是我國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有著「神箭」的美譽。

1999年11月20日,長徵二號F火箭首次發射並取得成功,將中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送入太空。

20年間,長徵二號F火箭以13次完美的飛行,100%發射成功率,將5艘無人飛船、6艘載人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和1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

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天舟飛船:

我把吃的喝的送上天

如果說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那麼貨運飛船就是天地間運貨的工具。

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於神舟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只運貨不運人,在功能、性能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天舟一號示意圖

而長徵七號火箭是為載人航天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一型火箭,2017年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為天宮二號送去了我國首個「太空快遞」。

長徵七號火箭的主要用途是向空間站運輸各類物資。其中既包括航天員在太空生存的生活物資,比如飲用水、太空食品、艙外航天服等;也包括空間站運行維護所需物資,比如太陽能電池翼、設備備件等;還可以向空間站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為空間站補充推進劑。

所以長徵七號也有空間站「貨運專列」的稱號。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

一國之力

實現多國研製空間站的目標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導,1995年,16個國家聯合研製國際空間站的項目已啟動,並拒絕了中國的加入。就在當年,中國空間站副總設計師朱光辰加入了中國空間站研製團隊。

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說:「要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靠自己。國際空間站是由多個國家聯合完成。現在我們要靠一個國家的力量,把所有技術在我們空間站上都要實現。」

中國空間站構想圖

從提出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計劃的第一天起,朱光辰和空間站團隊就做好了開天闢地的準備。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他們花了整整11年時間。此後越來越快:

2008年,航天員翟志剛邁出了中國人出艙活動的第一步;

2016年,景海鵬、陳冬伴隨天宮二號,在太空整整遨遊33天;

2017年,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順利升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中國的空間站時代做好了準備。

而今,我們以更加開闊的胸襟面向世界各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曾接受採訪說,中國空間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臺,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願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朝氣蓬勃的中國航天

正闊步前行

我們期待著

屬於中國的空間站

早日建成!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載人航天、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風水輪流轉,終於輪到中國將美國拒之門外:你是真的不夠資格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到今天,終於輪到我國揚眉吐氣,直接將美國拒之門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近期,一則「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的消息傳遍了微博,這條消息的背景是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面對這條內容,網友紛紛調侃:「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你高攀不起。」甚至還有網友表示中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等等。實際上,這是一條老消息了。
  • 斥6.5億買一張太空船票,美國或遭俄拒絕!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來源:金十數據據界面新聞12月2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航天領域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可能會購買由俄羅斯發射的「聯盟號MS-18」載人飛船「坐票」,以在2021年4月份將太空人送往其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然而,美國的「車票購買」計劃恐怕不會很順利。
  • 12年前的今天,太空中飄揚起五星紅旗
    12年前的今天,即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就是揮舞著它從太空向世界問好。  2008年9月25日晚,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將「神舟七號」飛船送入太空。三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肩負重任,將在這次飛天之旅中,完成中國首次太空出艙的關鍵任務。
  • 「四叔」李兆基近2500平方米豪宅仍未建成,市值近40億,16個車位
    據了解香港幾位數得著的富豪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皇宮」,李嘉誠60年代已經購入深水灣獨立屋,曾拆卸重建後與長子李澤巨同住,賭王何鴻燊以及新世界鄭裕彤家族亦於淺水灣擁有豪宅。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20日報導稱,儘管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最大經濟和軍事競爭對手,但當選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合作非常重要。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在美國大選前,美國前太空人帕姆·梅爾羅伊(Pam Melroy)表示,「我認為,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外是一個失敗的策略。我們(與中國)進行接觸非常重要。」梅爾羅伊目前在拜登的美國宇航局(NASA)過渡小組工作,也是被拜登考慮的NASA局長人選之一。
  • 湖北「可笑」釘子戶,曾揚言給一千萬就搬,現如今被拒之門外
    湖北「可笑」釘子戶,曾揚言給一千萬就搬,現如今被拒之門外湖北在長江中遊洞庭以北,佔地面積達18.59萬平方米。所佔據的獨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奇幻的自然景觀。在拆遷的過程當中就會有釘子戶,在湖北就有一個可笑的釘子戶,曾揚言給1,000萬就搬,現如今被拒之門。這個拆遷戶就是湖北孝感市南門橋的一戶人家,這個釘子戶為了拿到更多的錢,已經堅持了7年,這七年7年之間折磨的不僅僅是開發商,也是他自己。就在7年之前這座城中村發出公告要拆掉,他本來也打算和鄰居一起搬走,但是沒想到就在這時候,他想要在開發商那裡拿一大筆錢。
  • 中國空間站同意16國申請後,美國卻被拒絕了,俄媒:原因太現實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於宇宙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前些日子,我國不斷向太空發射各種衛星和探索月球的各種工程就能明顯感覺出來。儘管的在此之前,我們國家的航天領域其實是落後世界各國的,那是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然位於世界各國的首列。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12月4號,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我國成都建成,並且已經實現了首次放電。這一成功標誌著中國目前已經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以及運行技術。而在近日央視節目中也揭露中國「人造太陽」內部最核心的真空室構造。
  • 曬曬孫紅雷如今住的豪宅,周邊幾乎都沒有鄰居,居住環境太空曠了
    曬曬孫紅雷如今住的豪宅,周邊幾乎都沒有鄰居,居住環境太空曠了孫紅雷在娛樂圈中也算是一個非常低調的演員,出道20年時間,給我們帶來不少經典影視作品,雖然顏值不高,但卻憑藉著硬漢形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說孫紅雷是娛樂圈中不可多得靠自己實力發展的男星,後來參加極限挑戰後
  • 山西平遙19處國保級文保單位建成微型消防站
    山西平遙19處國保級文保單位建成微型消防站 2017-06-20 16:44: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爭霸太空還是反制中國 川普為何力推美國太空軍
    目前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都相繼大力發展空天領域的軍事力量,目前全球有美、俄、中、英、法、日等國已成立空天領域的專門部隊,可以見得競爭之激烈。本次軍事專題,將以科普方式,介紹各國目前發展空天領域軍事力量的歷史、現況以及前瞻未來,介紹各國在空天戰略層面上的合作與競爭。
  • 中國第一「豪宅」:被嘉慶抄家,八國聯軍入侵,如今是5A景區
    它就是位於北京的恭王府,恭王府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豪宅」了,按照現在的房價估值計算,他的一根柱子就價值24億,當然如此的豪宅居住的人也是居住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傳奇人物。▲和珅劇照和坤自己研究風水,最後確定房屋具體位置,房屋的佔地的面積60多畝,並且強迫居住此地的百姓200多戶人家搬家,隨後他就開始砍伐,利用了五年之餘時間才將自己的豪宅建好。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按照分工美國負責研發試驗艙和居住艙以及離心機調節艙,俄羅斯負責研發多功能供貨艙和服務艙等,其他國家負責研製後勤艙以及其他的特殊設備。
  • 馬斯剋星艦首飛被叫停,原計劃將人類送上火星
    今年世界各國都加緊了太空探索的步伐,中國的嫦娥5號探測器最近已經順利完成登月任務,同時天和號空間也成功官宣,顯然中國已經漸漸步入了世界航天強國的隊列,這讓美國SpaceX公司有點按捺不住了,當地時間11月9日,SpaceX公司在德克薩斯州對其"星艦"原型SN8進行了試飛,原定是要挑戰12.5千米高空,結果在點火前1.3秒飛船發動機突然出現故障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姜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人自此叩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運載火箭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太空的前提與基礎。
  • 全球多國還在為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已經創下多個綠色能源之最
    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經濟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如今全力提速的創新科技時代,中國企業除了高鐵和大飛機這兩項高端製造外,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許多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作為中國的另一張國家名片的華龍一號就是代表,要知道,現在世界多國的核電建設都在依賴中國製造。
  • 李連杰上海2億豪宅曝光 閒置十年如今成了保安宿舍
    該豪宅是2003年李連杰在上海浦東砸2億人民幣打造的超級豪宅搜狐娛樂訊 日前,有媒體探訪了李連杰在上海浦東的豪宅,據照片來看,李連杰豪宅的白色外牆已積滿厚厚汙垢據悉,該豪宅是2003年李連杰在上海浦東砸2億人民幣打造的超級豪宅,該豪宅以3棟別墅成品字型排列,有一幢主樓和兩幢輔樓,有消息稱兩幢輔樓是李連杰當時為兩個女兒置辦的未來嫁妝,別墅以彩色琉璃天窗、大理石建材打造,從建成到裝修完畢前後耗時六年,於2010年竣工,曾被外界稱為「中國第一明星豪宅」,如今早已價值連城。
  • 全球還在爭論石油之際,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又一張國家名片將出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5日援引科學家們的分析評估,目前全球的煤炭儲量將在200年後用完,天然氣也將在不到一個世紀後枯竭,而「全球經濟血液」石油更是將在2050年前終結,這些報告表示,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已經擺在我們這代人眼前。
  • 美媒:拜登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合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還沒上任,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籲就來了。中國嫦娥五號載譽歸來之際,美國「政客」新聞網當地時間20日報導稱,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
  • 16年:中國航天人依然在路上,探索太空的腳步更加豪邁
    16年後,2004年2月,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宣布: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又過了16年,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第一階段順利完成。16年,可以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成長為英姿勃發的少年。16年,也足以讓空白的中國探月史,印上一串奔向月球的堅實足跡。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上,有兩個腳印和一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