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多年辛苦的考生們也迎來了人生的抉擇,我國實行分批次錄取制度,考生們在查詢到自己的分數之後, 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以及各大院校的錄取分數線,著手進行報名工作 。
以近幾年各大院校錄取分數線為例,一本理科線在五百分左右,文科會稍高一些,二本相應低五十分左右,差距不大,專科的分數線則有很大差別。
有400分就能就讀的大專院校,同時,也有院校是200分的專科錄取線,甚至有些院校150分即可錄取入學。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是對今後人生的鋪墊,如果沒有選擇對,也是一種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搞清楚院校、專業之間的差距很有必要。
專科錄取院校之間,為何差距如此之大?他們有哪些具體不同之處呢?
區別一:院校實力不同,錄取分數高的專科學校實力較強
校園建設: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劃,對於學校的長遠建設,每年都會做出統籌性安排,尤其是對於經費方面,會將一大部分用於校園建設的投入。分數較高的專科院校,一般都設立在本科院校之內,與本科學生共享學校資源。
這樣的院校校園建設,無論在硬體設施、還是軟體配置方面,都是比較完備和先進的。
錄取分值低的專科院校,大多是獨立成校,生源並不是很好的院校,自然沒有太多經費用於校園建設,只得靠低分值來吸引學生就讀,才能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校園建設自然差強人意。
師資力量:高分值的專科院校,會聘用同本科生一樣的老師進行教學任務,這樣一來,即便你就讀的是專科,也可以享受到同本科生一樣的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這即是學校對教師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對專科學生的格外關照,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不要自暴自棄。
分值低的專科院校,,還有一些民辦院校會更遜一籌,這樣的師資力量,著實教學水平令人擔憂。
教育資源:在這方面,專科院校更無法與同享本科資源的專科院校相比,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都會最先在優秀的本科院校進行實驗,同一院校的專科生,自然能第一時間享受到這樣的「優惠」,但同等的專科院校卻沒有這樣的資源來給學生們分享,自然待遇不同。
口碑名氣:我們常常在外介紹自己的母校,口碑名氣都會給他人帶來不一樣的看待,即便是名校的專科,也比某些不知名院校的本科,更加讓人另眼相待,更何況是不知名的專科院校,口碑、名氣都是大有不同的。
區別二:未來目標不同,400分的學生有著同本科生一樣奮進的心
作為四百分入學的專科生來說,可能是一時失誤導致沒有考入本科,這類學生有著同本科生一樣奮進的心,生源較為優質,對自己未來有著一定規劃,並且在本科院校就讀時,也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多去努力學習,增強自身技能,對未來的目標,清晰而堅定。
對於二百分入學的專科生來說,進入大學學習,更多原因可能來自於家人的壓力,迫於無奈的學習自然不會收到最滿意的成果,被動學習的狀態下,只是在混日子,等畢業,對未來自然沒有規劃可言,即便是畢業,也不會有太多成長,步入社會後,恐怕也與同期同學們相距甚遠。
區別三:學習氛圍不同,同本科生一樣資源的情況下,學習氛圍自然不會太差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良好的環境中,可以有很強動力去學習,在擁有同本科生一樣資源的情況下,學習氛圍自然不會太差,圖書館、自習室裡,到處都是大家努力學習的榜樣。
如果是一些分值低的專科院校,學生都以逃課為日常狀態,本身底子就很差的專科生,很容易被帶跑偏,沒有濃厚的學習氛圍,會自甘墮落,漸漸的變成只為混文憑度日的專科生。
區別四:就業前景不同,對那些和本科院校在一起的專科生更有力
優秀院校往往掌握著大部分優質的就業資源,一些好的企業都會首先到實力雄厚、品牌、口碑都好的院校進行招聘,這樣的就業平臺,自然對那些和本科院校在一起的專科生更有力,通過院校這個平臺,可以讓你邁出較為穩妥的社會第1步,為今後人生做好鋪墊。
如果是成績較低的專科院校,一般只會有技術型企業進行招聘,也極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對於未來道路自然是不同的。
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對人生長遠的發展是很關鍵的
選擇適合的專業和院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人生的發展也有多條道路,並非只有高分才是人生制勝的關鍵,也不得不承認,通過優秀的學校平臺,可以為自己提供更好的選擇。
因此,在選擇專業和院校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即便是低分的狀態,也可以選擇發展前景較好的專業進行學習,為今後就業做準備。
認真學習,努力進取
無論就讀怎樣的院校,都是人生不會再重來的經歷,應該認真面對,珍惜學習機會,努力進取,才不枉費家庭的期望和經濟的支持。即便沒有如願考上心儀院校,既然已經選擇就讀,就應該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嶄新的大學生活,任何學習都不是徒然的,擺正心態,才是成長的關鍵。
結語:總的來說,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們已經成年,應該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在人生該努力時,傾盡全力,坦然面對最後的結果,不做衝動的選擇,認真面對生活中每一次考驗,以積極、陽光的心態,去努力適應,在大學期間,不虛度光陰,珍惜讓自己成長的機會,勇於面對即將到來的社會挑戰,才是新一代大學生,最該有的狀態。
今日話題:大學生在面對就業時,應該做好哪些準備?#1月新年啟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