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傾力打造教師教學發展交流平臺

2020-12-25 中國教育在線

  2020年7月3-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中國高校第二屆教學學術年會在線上舉辦。本屆年會主題為「教學學術助力教學質量提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教務長吳靜怡出席會議。來自全國525所高校的4719名高等教育學者、教師及教學發展人員報名參會,通過網絡相聚雲端,共話教學學術,造就了一場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雲上盛會。

  為克服疫情影響,應時代之需,本屆年會的舉辦形式進行了全方位、系統性的「轉型升級」,採用網絡會議系統為全國高校教師搭建了新平臺,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全國參會高校和人數大幅提高。據統計,兩天會議的線上參會數量累計達到13906人次。本屆年會特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前副校長Anna Kindler教授和教學委員會主席Pawel Kindler教授,北京大學原教務部副部長、教育學院盧曉東教授為大會做主旨報告;同時還邀請了加拿大女王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專家做大會主題報告。大會配有在線中英文同聲傳譯,為中外高校教師在線會議交流開闢了「無障礙通道」,打造出了國際交流的新模式,促進了教學學術成果在中外學者之間的深層次共享與交流。

  楊振斌在開幕式上致辭指出,新時代吹響了高等教育「質量革命」新號角,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上海交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推動教學學術發展和弘揚卓越教學文化,通過教學學術探討教與學的規律,助力「學習革命」,適應「網際網路+教學」、「智能+教學」的新形態。希望全國兄弟院校老師們藉助此交流平臺,互通有無,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利用疫情期間各高校在線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新形態下教學學術領域的中國方案。

  丁奎嶺主持開幕式,他提到,今年線上教學有三個關鍵詞——「教學革命」、「學習革命」和「質量革命」。線上教學倒逼「教學革命」,老師們信息化素養空前提高;線上教學也倒逼「學習革命」,大學生積極擁抱變化,不斷適應新時代的學習特點,學習自主性大幅提高;教與學的變革催生了一場「質量革命」,「教」在變、「學」在變、「管」也在變,預示著教與學的「質變」即將到來,需要我們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姿態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大會主旨報告及主題演講分別由吳靜怡和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章曉懿主持。為期兩天的會議,聚焦當前教學學術的新議題、新經驗和新成果,內容飽滿,內涵豐富,共安排大會報告2場、主題報告4場和分論壇6個。

  十年磨一劍,探索教學學術發展之道的「先行者」

  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不斷反思、持續改進的過程。因此,無論是高校教學激勵的機制政策層面,還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個人層面,教學學術要取得突破都必將經歷一個長期探索、不懈努力的過程。Anna Kindler和Pawel Kindler教授的報告《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SoT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宋曉冰副教授《學至於行——工科實踐教學的探索》的分享,生動地詮釋了中外高校在教學學術道路上長期探索的經驗和成果。

  Anna Kindler教授從學校政策層面的視角出發,介紹了UBC在過去30年裡教學學術所經歷的曲折而又漫長的改革和發展階段,從第一階段嘗試將教學學術指標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到第二階段在UBC推行教學領導力長聘教師制度來帶動整個學校教學學術的發展,這一進程中遇到種種挑戰,卻能在不懈堅持中化挑戰為機遇,充分發揮教學學術潛力,讓其成果最大化。這對我國高校如何利用教學學術推動教學質量提升既是一種鼓舞,更是一種可以借鑑的經驗。Pawel Kindler教授從一線教師視角出發,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闡述了對教學學術的理解和應用,並就如何優化教學學術項目、如何將教學學術的潛在影響最大化等問題分享了自己多年積累的成熟經驗,讓與會者受益匪淺。

  優秀的課程需要老師不斷打磨,優秀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需要在課程打磨中不斷反思、不斷升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一線教學的宋曉冰老師聚焦「學至於行」,分享了他在工科實踐教學中「十年磨一劍」的堅持不懈的探索歷程。十餘年來,宋老師的課程教學經歷了獨立發現、指導性發現和建構式發現三個階段演化,通過不斷實踐檢驗、調整和迭代,最終形成具有典型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特徵的「教、做、論、拓」的「四步法」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地教學效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和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合作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分享中,宋老師強調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通過對10年教學實踐迭代後的反思,總結出一系列深刻的教育哲學思想,如教師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教育需「留白」、注重「心智模式」的培養等,引起了與會者的熱烈反響和高度認同。

  立於學術前沿,分享教育教學最新成果

  優秀的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探索與指導。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老師、山東大學本科生院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李賽強老師,立足教學學術前沿,分享了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前瞻性思考,為與會學者專家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規範。

  盧曉東老師作了主題為《考試•評分•獎勵 ——激發學生創新的方法》的大會報告。基於一流本科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視角,著重闡述了新時代下考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如考試方式的選擇、考試類型中的發散性思維、挑戰性試題的設置、評分規則的設定以及試卷返還制度等。並以「範式陷阱」和「存在之交流」等概念為理論基礎,結合豐富的考試案例,深刻剖析如何通過考試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報告案例鮮活、引人深思,令與會者思路開闊、深受啟發。

  李賽強老師依託北美高校教學學術活動的倫理要求,重點強調:教學學術活動應該遵守的具體倫理原則和考量,應該以保證學生福祉、促進學生發展為先要條件。報告及時地為我國高校方興未艾的教學學術活動提供了倫理規範的視角和視野,也為一線教師的具體教學研究提供了範例和樣本。

  引領課程變革,尋求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的交匯點

  教學學術研究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教學實踐以教學學術研究為導向和依據,尋求學術和實踐之間的交匯點至關重要。加拿大女王大學健康科學部(教學)專業發展與教育學術辦公室主任Klodiana Kolomitro博士的《Leading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and Insprining Change》,和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丁妍老師的《它們與優質課程質量標準還有什麼差距?——對全國30門獲得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的混合研究》報告,總結了他們在具體學術研究中如何抓住實踐與學術的交匯點,以及所獲得的建設性成果。

  Klodiana Kolomitro博士的講演具體分享了引領和激勵課程變革的策略和方法;圍繞讓利益相關者捲入、制定實踐和時間計劃表、採用循證教學法和高影響力實踐等方面展開論述。並結合實際探討了課程開發計劃的一些促成因素和限制因素,重點闡述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怎樣把教學學術結合進去,剖析了教學學術與課程改進、課程質量提升之間的關係。Klodiana Kolomitro博士的分享,將課程設計的具體實踐與教學學術有機結合起來,其策略和方法對我國一線教師基於教學實踐從事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方向和範式。

  丁妍老師的報告,著重分析了國內混合式課程設計所取得的進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背後所反映的教師教學觀念和設計思維。通過對全國30門獲獎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的混合研究,從微觀層面的實踐探索出發,見微知著、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國家一流課程建設現狀與水平,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本屆年會6個分論壇的37位教師代表,基於一線老師的教學實踐積極開展教學學術研究,在教學中積極推廣先進教學理念、探究科學教學規律,並藉助教學學術研究來驗證理念的有效性和規律的正確性,力求讓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很好地踐行了「教學學術助力教學質量提升」的理念。分論壇圍繞形成性評估的策略與效果、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與策略、「停課不停教」線上教學經典案例等五大主題展開。來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餘東升、《遠程教育雜誌》的陶侃、《開放教育研究》的魏志慧、《教育發展研究》的南鋼、和《教育學術月刊》的張俊等五位主編和編輯分別擔任了各分會場的在線點評專家,在互動交流中碰撞出學術思維的火花,讓參會者對教學學術研究的重點問題、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有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也讓更多優秀的教學學術研究者得以湧現和成長。

  在新時代背景下,本屆教學學術年會在全國各兄弟院校老師們共同努力下開創了新的會議格局,為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學術交流提供了更為寬廣和及時溝通的平臺;匯聚國內外教育教學專家於雲端,創造了激發學術創新靈感的機會;同時也是教學學術助力教學質量提升的生動實踐。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將立足一流人才培養戰略,堅持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貫徹教學發展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的引領作用,為打造一流師資隊伍、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生物與食品學科組年會在上海交通大學...
    12月26日,2020年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生物與食品學科組年會線下線上同步舉行,線下會場設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本次年會由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承辦。
  • 我院青年教師王智超獲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
    2021年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落下帷幕。通過層層選拔和比拼,我院整復外科王智超醫師榮獲中級及以下組一等獎及教學活動創新獎,腎內科郭麗萍醫師榮獲該組別三等獎;口腔腫瘤科王磊醫師榮獲副高組二等獎及教學設計創新獎,口腔顱頜面科蔡鳴醫師榮獲該組別三等獎。
  • 實施多元考核評價 保證線上教學質量 上海交通大學餘建波教授與...
    實施多元考核評價 保證線上教學質量 上海交通大學餘建波教授與大工教師分享線上教學考試經驗 2020-06-16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打造「學在交大」新模式
    疫情防控期間,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中心環節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實高等學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學期「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特殊「打開方式」下,上海交通大學積極探索「學在交大」新模式。
  •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開展外國文學學科發展夏季論壇
    2020年7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對話與融合:上海交通大學外國文學學科發展夏季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論壇,並圍繞外國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等前沿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交流。
  • 上海交通大學李梁教授應邀來我校做課程思政專題報告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特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李梁教授到我校做「關於課程思政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的報告。報告會在金明校區行政樓二樓報告廳舉行,副校長闞雲超、各學院教學副院長、國家級及省級一流專業負責人、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由教務處處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李捷主持。李梁從政策層面追溯課程思政的起源與發展,緊緊圍繞「教育邏輯」「課程邏輯」「教學邏輯」三條主線來進行報告。
  •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2020版)發布,華中農大位列……
    為更好地服務高校教師發展,推進高校教師發展的現代化治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建專家組,在系統研究我國高校教師發展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了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模型,該指數反映了我國高校近30年來教師教學發展現狀和生態,並在去年的高博會上進行了本科指數的首次正式發布和高職指數預發布,受到了全國高校廣泛的關注。
  • 上海交通大學:在青年學子心中種下紅色的種子
    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為迎接建黨百年打造的「紅色基因挖掘工程」的一部分。  「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人才,主要並不是看他的智商有多高,最終要看他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大小。貢獻大就是大人才,貢獻小就是小人才,如果毫無貢獻,恐怕再聰明也不能叫人才。實際上,最能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的崗位肯定就是自己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這是今年9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為本科生上的「開學第一課」。
  • 上海美院打造國際藝術教育「雲上社區」,交流中西藝術教育
    12月30日,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打造的「國際藝術教育聯盟雲上社區」正式落成啟動,同時,以「無問西東」為主題的「國際藝術院校優秀作品線上交流展」在雲端拉開帷幕,這是「社區」落成後的首個活動。澎湃新聞獲悉,上海美院與舊金山藝術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東京藝術大學等藝術院校師生作品和教學理念今後將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展出,能看到東西方對藝術認識和藝術作品的異同,從而重新認識中西教育的發展軌跡和現狀。「國際藝術院校優秀作品線上交流展」頁面,每個院校都是一座島嶼「線上交流展」在場景呈現上採用了「藝術島」的概念,即每個「島」代表一個藝術學院。
  • 打造線上線下金課,搭建雙創育人平臺——上海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在培育建設31所上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示範校的基礎上,遴選建設15所上海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著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示範區,示範引領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走向深入。2016年以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6所高校入選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3所高校相繼入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 上海交通大學吳靜怡教授來我校作「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專題報告會
    新聞網訊 1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吳靜怡教授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做了題為「從專業認證談專業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專題報告。報告中,吳靜怡以現代新技術的發展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為導向,分析了未來工科創新人才應有的特質,從工程專業認證出發,分析OBE教育理念,闡述了畢業能力要求的12條,明確工程專業既要在系統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又要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上對學生進行培養;舉例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學對於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目標要素的設計,以及課程體系與課程的設計如何來支撐人才培養目標要素;最後,吳靜怡介紹上海交通大學近些年來所實施的一流專業建設以及相關的教學改革
  • 上海交通大學大幅度調整工資結構,教職工人均收入5年提高63.6%
  • 皋源教授榮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十佳教師稱號
    皋源教授榮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十佳教師稱號 2020-12-17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線上線下金課 搭建雙創育人平臺 上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在培育建設31所上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示範校的基礎上,遴選建設15所上海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著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示範區,示範引領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走向深入。2016年以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6所高校入選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3所高校相繼入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 上海禾娛傳媒教育傾力構建陽光藝考平臺
    華龍網訊 近日,上海禾娛影業旗下唯一教育品牌禾娛傳媒教育浙江永康分公司成功落地
  • 上海交通大學加強校友工作 打造人才培養閉環
    上海交通大學高度重視校友工作,秉承「聯絡聚人,服務聚心,合作聚力」工作理念,圍繞「構建平臺、服務校友、貢獻母校」工作宗旨,凝聚校友情感,創新服務品牌,匯聚校友力量,構築「招生-培養-就業-校友」人才培養閉環模式,助力學校長遠發展。一是加強制度建設,構築「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的工作體系。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多名教師在全省教學競賽中喜獲佳績
    近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肖紫瓊、楊嬌、覃銀輝、易暢等多名教師在省級各類教學比賽中取得佳績,他們用自己熱情的工作態度以及過硬的專業和教學本領全面展示了中南林教師的風採和高超水平,值得全校師生學習。
  • 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新聞—科學網
    打造「環交大」雙創升級版
  • 重視實踐平臺建設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專訪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實驗...
    【導讀】「重在課內、拓展課外、搭建平臺、因材施教」,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分階段、分層次、階梯式的教學改革,將以往學生「要我學我就學」 「要我做我才做」的被動學習習慣轉變為「我要學」的自發行為。中心還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素質放在第一位,通過各種物理實踐平臺,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舉行
    12月11日下午,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在陳瑞球樓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校黨委組織部、校黨委宣傳部、學指委、研究生院、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發展聯絡處、校友總會辦公室、地方合作辦公室、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各院系領導、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代表約260人出席了總結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