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各作戰方隊精彩亮相,展現了國家和軍人的氣概與榮耀,《中國青年》雜誌特別約請參與閱兵的部隊官兵,講述了他們在閱兵村訓練的苦與樂,他們的奮鬥,他們的驕傲,他們的青春與祖國共奮進的擔當與自豪。
《中國青年》雜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空中護旗方隊:為祖國護旗空中護旗方隊,以風雷之勢拉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分列式的帷幕。
三架分別懸掛著黨旗、國旗、軍旗的直-8B型運輸機在各自兩架直-10型武裝直升機的護航下出現在眾人視野。象徵著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中華民族走上了強國、強軍的偉大徵程。
隨後由8架直-10型武裝直升機和12架直-19型武裝直升機組成的70紀念字樣緊隨其後映入眼帘,象徵著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雨歷程。
空中護旗方隊組成70紀念字樣。輝煌徵程譜新篇,銀鉤鐵畫寫蒼穹。嶄新的機型,震撼的氣勢,由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某陸航旅組成的空中護旗梯隊,以米秒不差的成績通過天安門上空,在祖國的天空又一次劃出精彩的航跡!
這支曾參加過國慶50周年、60周年、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閱兵的「空中鐵騎」,飛出極具創造性的「70」紀念數字,為祖國70華誕慶生,在祖國的萬裡藍天留下了壯美身影。
黨旗、國旗、軍旗,獵獵迎風舞,直-8、直-10、直-19,陣陣破蒼穹。
@文/ 郎萬鵬韓明坤
陸軍方隊:他們從南昌城頭走來10月1日上午,伴隨雄壯的閱兵進行曲,陸軍方隊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莊嚴檢閱。
威武的雄姿。從南昌城頭走來,歷經南徵北戰,穿越槍林彈雨,血灑抗敵沙場……在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艱難歷程中,人民陸軍始終衝鋒在前。
陸軍方隊作為百萬陸軍的代表,隊員來自五大戰區陸軍和新疆、西藏軍區7個大單位的多個旅團級單位。「鐵軍旅」「秋收起義紅一團」「金剛鑽旅」等一大批英模單位帶著各自的優良傳統走進了閱兵村。
進駐閱兵村後,在徒步方指組織的第一次單個軍人隊列動作考核中,陸軍方隊位列第三。看到這個成績,官兵心裡都不舒坦。
排面訓練。為了強化訓練基礎,他們每天早帶出、晚帶回,幾個月下來,衣服磨破了、鞋子踢爛了、手上長出了老繭,平均每人瘦了10斤,但沒有一人叫苦叫累。大家自覺把每一次評比當趕考,平時比訓練刻苦,上場比戰鬥作風。
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隔一個月,再次考核,方隊第14排面在所有方隊排面中勇奪第一。
新時代東風浩蕩,轉型路步履鏗鏘。陸軍方隊代表百萬陸軍接受檢閱,未來,新型陸軍將創造新的勝利,譜寫新時代強軍事業新篇章!
@ 文/浪萬鵬 宋珂佳、相甲奇、張桃桃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利劍長嘯獵蒼穹接到獨立抽組野戰防空飛彈方隊,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活動任務,第78集團軍迅速從某合成旅和某防空旅抽組153人,組建方隊,展開訓練。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官兵士氣高昂。天安門前,東西華表間的距離為96米。受閱車輛方隊以10公裡等速行駛,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為34.56秒。指揮部要求,車輛方隊在受閱時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誤差不能超過0.1秒。
由於多個方隊駕駛訓練使用同一場地,方隊的訓練時間均由裝備方隊指揮部統一調配。王玉良和其他駕駛員充分抓住每次等速駕駛訓練的機會,一個訓練場次下來,他們連歇歇腳、上廁所的時間都節省下來,為的就是多練幾遍,熟練掌握腳對油門的控制。訓練場上爭分奪秒,訓練場下馬不停蹄。休息時間,他們總是三五成群,分享著自己一天的訓練心得。就連晚上熄燈前,他們還不忘躺在床上練習對腳面角度的控制,常常是練著練著就進入了夢鄉。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夜間訓練。苦練做基礎,巧練來助力。教練員鄒廣浩介紹說,為提升訓練成績,他們綜合運用電子標齊考核系統、無人機監控系統和北鬥閱兵輔助訓練系統,實時監測車輛偏差值和駕駛穩定性;定做10公裡等速巡航模塊、「缸筒式」改進型油門限制器,使駕駛員訓練時能夠更加精準地控制油門;為所有參閱裝備加裝新型數字轉速表,使駕駛員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車輛行駛的轉速。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訓練。經過不斷探索和改進,他們逐漸總結歸納出「目標分解、逐步升級、視頻回放、對鏡糾錯、雷射矯正、拉線定位」的訓練方法,不僅將車輛等速行駛的誤差控制在0.1秒以內,車輛橫向排面的整齊度誤差也控制在2釐米以內。
@文/浪萬鵬 圖/曉宇、牛輝
無人作戰第3方隊:無人作戰鋒刃強陸上銀鷹,昂首蒼穹;海底暗哨,幽靈潛航。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由陸軍某師和海軍某基地抽組的無人作戰第3方隊,緩緩駛過天安門,光榮接受了習主席和祖國人民檢閱。
乘載員呼喊強軍口號。方隊長譚天鵬向記者介紹,參閱裝備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電子對抗無人機和水下無人潛航器,首次以陸軍和海軍混編模式受閱,體現出聯合作戰的巨大優勢,將發揮「1+1>2」的作戰效能,是我軍新質戰鬥力的重要組成力量。
受閱的兩款陸軍新型無人機,並非首次亮相,沙場閱兵中它曾一展風採。此次受閱的裝備在作戰性能上進行了大幅升級,具備續航時間更長、飛行高度更高、起飛速度更快、壓制頻段更寬等優勢,代表著陸軍無人作戰裝備的發展方向,是未來聯合作戰奪取制電磁權的重要力量。
無人機整齊列陣。緊跟其後的無人潛航器,一亮相便震撼全場。它通體烏黑,形似一條大魚,脊背上伸出兩根形似「觸角」的天線,集戰場環境偵察、敵情監視等多種功能於一身,主要執行海上封鎖和拒止行動,是未來水下無人作戰的典型裝備,被譽為「海底偵察兵」。
@文/張雅東 陳 潔 高 山
女兵方隊:颯爽英姿展巾幗風採整齊劃一的步伐,威武鏗鏘的步音,英武挺拔的軍姿,端莊大方的氣質;卷簷帽、春秋裙服、長筒馬靴,臂章上火紅的玫瑰映襯著自信堅毅的容顏……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盛典上,英姿颯爽的女兵方隊以一往無前向著勝利前進的氣勢。
整齊列陣的女兵方隊。尹威華攝那一聲高亢的「向右看」,來自東部戰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程曉健少將。她曾是駕機叱吒藍天的特級飛行員,是中國空軍第一位女飛行師長。與她齊頭並進的領隊是戰略支援部隊某基地政委唐冰少將,長期戰鬥在信息疆域最前沿、無形戰線新前哨。她的戰場沒有硝煙,卻從來都是以智制敵、一劍封喉。
牽頭抽組女兵的是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這所由白求恩參與創建的學校,是白求恩精神發祥地,是全軍衛生士官的搖籃。受閱女兵中,既有來自英雄部隊的英雄兵,也有改革重塑新組建部隊的排頭兵,個個都在不同崗位傳承擔當作為,為強軍事業貢獻著青春、智慧和力量。
雨中訓練的女兵。尹威華攝女兵訓練時的倒影。尹威華攝站軍姿2小時不倒、練眼神40秒不眨,步幅75釐米,步速112/分……閱兵場如戰場,只求勝利不問性別。可與男兵相比,女兵雖柔韌性、協調性好,但體能和耐力較弱。為了練出整齊劃一的步伐,這群如花似玉的女兵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炎炎烈日下,受閱女兵平均每天喝下7.5升水、洗7—8身汗水澡,卻無一叫苦喊累,無一人退縮放棄。
女兵方隊注重科學訓練,圖為中隊長用防暑利器——噴水壺為隊員物理降溫。尹威華攝在強軍徵途上從未缺席。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女軍人在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強軍號角吹響後,鐵騎馳騁沙場、深藍劈波斬浪、飛鷹搏擊藍天、深山劍嘯蒼穹、遠程精準支援、縴手聯勤保障、反恐一線鏖戰……女師長、女艦長、女坦克兵、女狙擊手,越來越多的女兵在作戰崗位謀打勝仗、大放異彩。
女兵們用優秀成績向新中國獻禮。尹威華攝莫道女兒無奇才,敢持長劍舞九天。經過閱兵場淬火的英武女兵必將化身為「鋼鐵戰士」,走向未來守衛和平的沙場,譜寫出新時代中國女兵的榮譽之花。
@文/浪萬鵬 尹威華
策劃|《中國青年》編輯部
執行|劉善韋
責編:tamako
審發: 百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