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團軍某旅特戰六連上等兵 劉克貴
5月上旬,旅裡組織傘降訓練,要求人人參訓,教導員溫曦被分到我們訓練小組。作為為數不多的上等兵教練員,大多受訓者級別比我高、兵齡比我長,但為了完成好教練任務,我只能硬著頭皮上。
那天訓練,小組人員都在認真練習動作要領,溫教導員卻忙著接打手機。情急之下,為了不影響小組訓練進度,我不由得脫口而出:「教導員,訓練期間不能接打電話!」溫教導員尷尬地把手機放回兜裡,官兵們齊刷刷地看著他。
「你們知道嗎,劉克貴今天竟然批評了教導員!」一時間,不少人都在議論此事,我心裡不是滋味,但反過來想想,我做得並沒錯:訓練場上本來就要嚴肅認真,誰也不能例外,況且傘降是高危課目,平時練不好,上了飛機可是要出大問題的。
沒承想,幾天後,我的同年兵李志國打掃衛生時,也和班長鬧起了彆扭。「會不會是我批評教導員,帶了個不好的頭?」正當我開始反思自責時,又一次傘降訓練來臨,教導員依然在我的訓練小組當中。
當練到著陸姿勢定型這個課目時,教導員的手機又一次響起,我感覺到背後瞬間投來無數目光。還好,沒等我開口,教導員就迅速把手機放到宿舍。
那些天,處在輿論漩渦中的我有點不知所措。一邊是旅隊大抓傘降訓練的嚴峻形勢,一邊是我和教導員的尷尬處境。不知不覺中,我對訓練的要求漸漸放鬆了,只要不影響面上效果,對幹部和老士官的一些不規範的小動作,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了。很快,訓練要求不嚴的影響就在考核中暴露出來,在離機、平臺和吊環這3個課目中,我那組的考核成績不出意外地墊了底。
就在這時,教導員主動找到了我,並對他在訓練場上的錯誤舉動道了歉:「我不該把手機帶到訓練場,更不該影響大家訓練,你不要有思想包袱,發現問題就要大膽指出來,我向你保證以後決不再犯。」
教導員一番語重心長的開導讓我重拾信心。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我的嚴格要求並沒有給大家帶來反感,組裡每個人的訓練積極性反而提高了不少,教導員還時常主動申請進行動作示範,我們小組的訓練成績也實現了「逆轉」。
(謝志豪、本報特約記者 張 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