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凌瑤
2020-09-08 15:41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國內在建或將建的生豬產能將達20億頭,未來豬價可能跌到四、五塊錢。9月7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希望」,000876)新任總裁張明貴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上述市場傳聞的信息來源是存疑的,而這個背後的邏輯,從從業者的角度來說,是經不起推敲的。豬價一旦跌破20元,或者說跌破了大部分的養殖成本線的話,擴產的企業和養殖戶大部分都會選擇觀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續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張明貴表示,首先,他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一個特別確切的出處,能佐證未來20億頭豬的數據。從對行業的了解來看,如果要有20億頭豬的產能,按照目前的投資強度,大概需要資金兩萬億元以上。目前就算新希望一年以這麼快的增長速度,一年的資本開支也就在300億,全社會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內,這些企業如何能夠籌措到兩萬億的資金來做二十億頭豬的產能投入,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其次,中國環境的承載能力實際上不允許有這麼大規模體量的產能。從其在生態環保部了解到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政府批准,完成環評手續的生豬養殖項目,涉及到的產能只有1.57億頭,遠遠達不到市場傳聞的水平。
第三,這一輪非洲豬瘟,很多的投資人關注到的是產能的損失,但其實同樣應該關注中國養豬產業的養殖效率和成本方面的損失。受非洲豬瘟影響,整個中國養豬行業的養殖成本是急劇抬高的。行業的普遍成本,甚至是部分上市公司的成本都超過了20塊錢。在這樣的情況下,豬價一旦跌破20元,甚至說再略低一點,跌破了大部分的養殖成本線的話,擴產的企業和養殖戶大部分都會選擇觀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續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在張明貴看來,雖然市場傳聞背後邏輯經不起推敲,但如何在擴產同時培養長期競爭力,在明年、後年或是某個時間點度過行業低谷期,也是需要關注和布局的。「我們的高利潤區和高價區的產能布局佔比超過70%,絕大部分都在東南沿海、廣東、廣西、以及四川這些高價區域,這是很重要的力量支撐。」他說。
張明貴提到,產業鏈方面,新希望從前端的飼料,到種豬,育肥,到屠宰、食品深加工都有很完整的產業鏈,可以平滑行業的周期性波動。產品方面,除了商品豬之外,新希望實際上也已經具備了未來向市場輸出種豬,或者是在行情合適的時候輸出仔豬的多元化產品的能力,可以根據行情的變化,及時調整各個產品相應的佔比來平滑周期。
對於最關鍵的成本問題,他表示,新希望現在就要提前著眼於未來的行情變化的需要,要打造極致成本能力,希望到今年年底的時候,自有豬苗的成本能降到13.5元,明年能降到11塊錢到12塊錢,同時在這個基礎上能夠力爭有所突破,做到更低的成本,始終能做到行業的最優成本。
新希望創立於1998年,並於1998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包括飼料、白羽肉禽、豬養殖、食品。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46.96億元,同比增長26.64%;淨利潤為31.64億元,同比增長102.57%;共銷售種豬、仔豬14.49萬頭、肥豬197.80萬頭,合計212.29萬頭,同比增長58.0%。
新希望在半年報中提到,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已投入運營的生豬項目產能達1800萬頭,建設中且預計到三季度末可竣工的項目產能為1200萬頭,另有籌建中且預計到明年上半年3月可竣工的項目產能為1000萬頭,以及已完成土地籤約或儲備的項目產能為3000萬頭,理論可達的最大產能已超過7000萬頭。其表示,在當前建設中、籌建中的項目中,地處東南沿海省份、靠近消費區的項目大幅增加,這一批項目在未來的投產又將極大地改善公司商品豬售價水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希望,豬肉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