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塔納埃爾,許久不見,你還好嗎?
今天又是周日,我在琢磨,琢磨著改變點什麼。
不然,太平淡了,可,又怕自己陷入失落。
最近感覺怎麼樣呢,說實話,沒有參考對象,我也不知道,但自從生活變得簡單後,我感覺反而好了,人生苦多樂少,現在的我是平淡多樂少。
其實,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很多發生的事我都沒去記,想來那些事挺有意思的,值得一說的是,去年在丙察察遇到的劉大姐騎行時路過深圳,在我和墨桃的邀請下來我這了。
這是想都想不到的事,去年我跟沐然徒搭至丙察察,在某個青旅下榻,晚上的時候,他們幾個反騎丙察察的人就到了,當時看到他們很激動,就跟著他們去聊天,他們年齡都偏大,都在五十歲以上,這樣的年紀,高原騎行,真的很了不起。
跟們閒聊了會,加了微信,第二天我走他們來的路,他們走我們來的路。
可是,沒想到她今年會有沿著海岸線騎行的計劃。
很多事,包括我的一些感覺,我說不出來。但我想傳達的是,她來的時候捲走了我的整個深圳。
本來我是打算盡情猥瑣的,不去想路上的事,過去的幾次騎行經歷過去也就過去了,況且不久前我還去了一趟日本。
可事情不是這樣的,一個女子,來了,她一個人來的,她一個人在路上一騎就是幾個月,而她的車輪,到現在已經快要繞中國地圖一圈了。
這是什麼概念呢,環華騎行一圈,她走過的路把全國人框在裡面。這樣的騎行,耗時總共得一兩年,一兩年都在馬路上……
我最長的那次騎行是新藏線,從新疆葉城到西藏拉薩,總共近5000公裡,我在路上花了四十來天,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好,雖然騎行充滿著艱辛。
騎完那段路後,我是屬於沒啥追求的了。中國最難的,最壯麗的路,就是那一段了,捨我其誰,我覺得自己踏足一次頂峰,睥睨天下已經夠了。剩下的只是補充,騎青藏線是,走丙察察也是,那時抱的想法是,走走看,儘量把所有進藏路線都擼一遍。可能也是某種執著,某種必須做點什麼的執著。
可她把我顛覆了。他用行動告訴我路不是這樣走的,路一直在那,不分貴賤。就像平淡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樣,愛一件事,就得接受它枯燥的部分。畫一幅畫你就得忍受反覆添加線條時的枯燥。這也是美的一部分呢!
她在新藏線遇上了墨桃,而我在某個騎友群裡碰巧也加了墨桃。
墨桃也來了,他從北方南下,中途還經過我的家鄉——永新縣。他先來的,於是我們一起約了劉大姐來。
墨桃讓我怎麼說呢,他畢業後在路上騎了900多天了。一直沒停。路上全靠自己,他給我的感覺是,只要你真正想,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墨桃是有一直吸引我的,因為我自己感覺不如他,我做不到一直在路上,對他有憧憬,我曾發微信問他,沒有收入怎麼能堅持那麼久,他說這是他運氣好,路上有很多人幫助他。
而我遇上這兩位,也是運氣,可我也知道那不是運氣,畢竟,第一次進藏時遇到的次仁旦巴我們還保持聯繫。前年還在拉薩見過一次呢!如果把遇到他們比喻成中獎,我不是因為運氣好才中的,我只是參加了很多很多次比賽而已。
而遇到他們,自己的世界與他們的世界碰撞,就會發生事故。小行星撞地球,行星那樣小,卻把地球上最巨大的生物恐龍全帶走了,而他們與我相處並不長,對我的影響不能說不巨大。
我在反思自己,要不要下大決心。
因為目前我的生活顯然太過於簡單平淡了,雖然這就是我想要的,可冥冥中似有什麼不明力量在擾動著。
讀克裡希那穆提的書,讓我收穫了很多,他的主張是我們可以過一種超然的生活,這種生活裡沒有矛盾,沒有欲望,人所有的行動不是基於過去的記憶,而是某種不存在對抗的反應。
要描述他很難,讀完他的一本書後,從頭開始翻,那本書就跟新的一樣,每一頁都金貴,可讀了很多頁後發現我什麼也沒記住。
目前,我的主要想法是,我的想出發去做點什麼的心也是一種妄念和欲望,這裡面有想要炫耀,想要留名,想要逃避的成分,這樣的話,一開始充滿矛盾出發後也會延續這種矛盾,最後的結果我是知道的……所以我就會有在哪裡都一樣的感覺,只要處於「臨在」(出自《當下的力量》)狀態,哪裡都一樣,而去過那麼多地方的我也很明白,確實哪裡都一樣,非洲也好,歐日韓也好。都一樣。因為人在哪裡都一樣的。
那麼問題來了,哪裡都一樣,那為啥還要出發呢?我也確實把很多衝動按下去了。可,出發了總會有所獲,現在的我是因為那麼多次出發促成的,若沒有以前的充滿矛盾的出發,又怎麼會有現在的我呢?
所以這裡是有兩個矛盾的。
是不是出發了就是好的呢?我問自己。
墨桃說他兩年半能堅持下來是因為運氣好,可我當時說他是運氣有多糟才那樣的啊!若是很早因為某事回家了,那會不會有新的想法和機遇呢?答案是無解的。
我自己關於該不該出發的答案也是無解的,但我知道我還會出發,早晚而已,因為出發增加了多樣性。多條路就多了一種選擇。
還是拿佛法說事,第一條:一切合和或造作的事都是無常的。人要理解所有的事都是無常的,人要理解有些事是相對常在的,在不執著的同時保留餘地,然後盡全力種善因,既然都是造作,何不造好的呢?
其次是,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在我看來安詳自在是沒有情緒,那麼,時時刻刻都儘量波瀾不驚。儘量讓自己不要出現過激情緒。
一直在讀的王陽明,他從佛教裡吸收了很多思想,卻又不贊同它,這是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佛講遁入空門,而他卻不主張棄世,他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更深層次。
回頭看自己,有點迷茫,因為不知道該怎麼選,看似有很多路,卻又都模糊。
感覺到最後還是回到了佛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今劉大姐沿海從深圳騎到江蘇去了,墨桃去了香港澳門後去環海南島了。
我就繼續不動,思考著是不是該稍微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