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更】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2021-02-19 研編室

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本篇詩二十六節,每節有這一句話: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是一個人回想他本國的歷史。從古時到如今,在每一件事上,都看得出神的慈悲。無論是順是逆,是苦是樂,是勝是失敗,都應當稱謝神,因他本為善,他的善愛,永遠長存。慈愛,英文譯作慈悲,新約保羅寫信給提摩太,除了恩惠平安之外,還願神賜給他憐憫。慈愛即是憐憫。憐憫就是因其可憐,而憐惜、哀憫。不配得而得,謂之恩惠,連恩惠也不配得的,謂之憐憫。如同保羅說他自己,在罪人中是個罪魁,然而蒙了憐憫。我們若是照樣回想一生的經過,也要感謝神,也要承認神為善;在一切的經歷上,都能看出神的憐憫。不但在平安,快樂,飽足,健康的時候,是神的憐憫;就是在憂愁,患難疾病,缺乏的時候,也應當讚美感謝主,因為仍然是主的憐憫。只要我們有神的眼睛會看。

我們要稱謝主,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假若神按著以色列人的行為對待他們,神早就會棄絕他們。但是神不照人的行為,乃是照他的恩惠,憐憫。神有時按公義懲治刑罰,但是刑罰之中,仍有憐憫,沒有全然滅絕他們,每次給他們悔改自新的機會。以色列人所蒙的憐憫,到了基督降生,才圓滿的顯明,如同撒加利亞說:「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比較起來,以色列人所享受的,不過是曙光一現,我們基督徒才是太陽當頂。主憐憫,尋找,拯救我們;主的憐憫向我們愈大,我們對於主的責任更重,我們更當不住的感謝主。天父!你從前施憐憫,尋找拯救了我們。現在還求主憐憫,將來見主的面,沒有別的依靠,仍求主憐憫。阿們。

來源:陳崇桂《靈修日新》。

文 字:陳崇桂

播 音:杜 琛

網 編:楠 雪

相關焦點

  •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篇一百零七篇 1-43節「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所招聚來的。他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又飢又渴,心裡發昏。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祂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又領他們行走直路,使他們往可居住的城邑。
  • 520特別發文:先知書所啟示的:神的救恩與慈愛
    神是主動去尋找,主動去施行慈愛,主動主持公義,是管教申冤,更是憐憫慈愛與不斷絕盼望和愛的神。雖然種植的是上好的葡萄園,卻收了荊棘,但神沒有灰心,也沒有喪膽,他重新要賜給子民認識他的心,這是怎樣一位剛強,堅韌,又深情的父親呢?父神,你是大能的父神。天父,願你按你的慈愛,賜福給你的百姓!
  • 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 為你讀文
    李鈺攝影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 第7期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親愛的孩子
  • 《孟婆傳奇3:浣晨篇》|經歷人世,與人為善;慧極必傷,學會釋然
    不過,前兩個系列我也看過,孟婆這一角色在李莎的筆下讓我們認識了與眾不同的孟婆,她的所作所為皆由心善。每一個孟婆的無私奉獻、舍己寬容的行為,給予我們女性的一些勸誡,與人為善,請帶上你的鋒刃,不要被傷的體無完膚。小說《孟婆傳奇》系列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藉助道教的傳奇人物,也是道家精神的集大成者——孟婆的形象。
  • 【晨禱六點半】用忠貞的信仰在基督內重生 !
    讓我們呼吸著早晨清新的空氣,慢慢地收斂心神,跟隨聖神的引導,在這充滿希望的一天的開始,向我們慈愛的天主獻上最虔誠的祈禱。我們都聽說過重生,這是道教理想之一,認為在絕處逢生時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升華後人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重生說法產生於先秦,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依然在,但靈魂如果離開身體太久,就會死亡。所以會去招魂讓其重生過來。也就是招魂復魄。
  • 主啊,你的作為本為大
    今天的經文,我查看幾個主要中英文版本的翻譯,覺得新譯本翻譯得比較準確又易懂:「他手所作的都是誠實和公正;他的訓詞都是可信靠的。他的訓詞是永遠確定的,是按著信實和正直制訂的。」 仔細閱讀全詩,我發現作者是要告訴我們:唯有上帝是值得讚美的。他從上帝創造天地並救贖他的百姓這兩個方面,來說明上帝為什麼值得讚美。
  • 給堅守晨禮的人的十個喜訊
    《艾卜·達伍德聖訓集》《鐵爾密濟聖訓集》艾勒巴尼考證為確鑿的聖訓。 第二個喜訊:勝於今世的一切 阿伊莎(願真主喜悅她)傳述:「兩拜晨禮(指聖行拜)勝過今世的一切。」《穆斯林聖訓實錄》 第三個喜訊:收穫善功 坐在清真寺裡等待禮拜他就是一直在禮拜之中。
  • 晨禱:有一種愛,能醫治心底的恐懼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民數記14:18這兩個月,我反覆閱讀與默想《出埃及記》,有許多收穫。比如,我發現,當時的以色列人是一個充滿恐懼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