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境界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021-02-18 企業諮詢熱線

做人境界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作者:李澤堯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但是在某些範圍內,要提倡「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

這種精神不是自討苦吃,而是反映了一種責任與承諾。
在我最初讀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句話時,

我只是簡單地把它看成為一種宗教式的道理,或者故事裡的人物境界,

因為我當時想:人在不得已的時候吃苦,或者說是輪到你了而不得不吃苦的情況下,忍受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誰願意自動吃苦、自動選擇吃苦呢?


是生活和對生活的理解讓我改變了看法:
我太太生孩子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被擋在醫院的過道裡等候。

在相當長時間的擔心和期盼之後,終於看到孩子從婦產科推出來了,

在那孩子第一時間印入我眼帘的時刻,我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我在心裡禁不住對自己說了好些類似於發誓的話,原話我記不住了,

但是大意我記得很清楚,那就是:

哦,這是我的孩子,我必須對他負責。這麼幼小的生命,我不對他負責行嗎?

這是我的選擇,我必須擔當起責任、我一定會擔當起責任。

就算未必能擔保他奢侈的生活,但一定要讓他有一份基本的保障。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深切地意識到:

在我的孩子和家人的這個小世界裡,我必須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和氣概——我必須為她們撐起一個小小的天空。

於是,我不再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看成是宗教式的道理,而是看成為人格的成熟、人的責任與承諾的覺醒。


結過婚的成年男性對責任的體味會比較深刻,

不僅對家庭要承擔責任,實際上一個公司的存在就是老闆或者總經理人格的一種展現,是其人格創造力的一種實現。

一個人如果對責任與承諾沒有感覺,那麼他未來的前景也就無從說起。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吃剩飯誰吃剩飯」

這都強調了一種勇於擔當、頂天立地的精神。

這個社會的角角落落都需要勇於擔當的人,對企業來說,這種人更是至關重要。

知識來源:李澤堯講課視頻、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之《跨國公司員工的八個行為習慣》光碟及書籍(講課錄音文字)

一些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另一些孩子卻在啃老、鬧自殺,為什麼?

——走出大眾誤區——孩子教育若干要點

李澤堯《育兒精要》之:

一些孩子為什麼會啃老?好吃懶做、貪生怕死——父母溺愛、沒有從小嚴格要求

一些孩子為什麼會鬧自殺?——家境太好、吃飽了飯沒有事做,生活很無聊、人生沒有意義,嬌生慣養、自私自我、以自己為中心,養孩子如養豬,他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知識來源:李澤堯《超級創造力》之《育兒精要》

 

第1講       沒有什麼比興趣更重要

 

1、  人生有兩個大的方面:目標與手段、目的與工具

2、  所有的技能、能力、知識、見識、格局,都是為夢想、理想、追求服務的,都只是工具和手段

3、  只有夢想、理想、追求、興趣、價值認定,才是人生的目的、目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4、  哀莫大於心死,沒有什麼比興趣更重要——人而無志不知其可也;

5、  相對夢想、追求、興趣、愛好而言,知識、見識、技能都是不重要的、都是微不足道的

6、  當一個人對所做的事情興致勃勃,他會比什麼都來得享受:有一些跨專業的人、換專業的人為什麼比較有成就,就是源於強烈的興趣與愛好,對他而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7、  對工作、事業、辛苦、付出的最大獎賞,莫過於喜歡、愛好、酷愛、痴迷;對孩子最大的敗壞,莫過於讓他過於滿足、讓他沒有追求、失去夢想

8、  無論讀書、寫字、琴棋書畫,業餘愛好,如果你敗壞了他的興趣,那就麻煩了!而培養、維護他的興趣,則是最最最重要之事!

9、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個有追求、有夢想、有目標的人,興致勃勃、興高採烈,是快樂的——他的快樂,可以充滿於整個人生的旅程

10、             生命是神奇的,一個人的追求和愛好,是可以引導,但不可以強加的;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千萬要注意:不要侵權,不要敗壞孩子的興趣、愛好、神秘感

11、             在管理上,李氏八字真言講的是「過程有人主導、結果有人負責」,在孩子教育上,父母應該多在「過程規範」上協助他——孩子幼小時作為監護人必須主導,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必須主動、逐步轉換為讓孩子自己主導

12、             主動是贏家、被動是屈辱,孩子在自我主導中成長、才會很有成就感、才會有酸甜苦辣

13、             李澤堯有所謂「三面合圍網開一面」,一面是安全、健康的習慣、規矩的底線,另兩面是吃好、睡好的習慣、作息時間以及指向優秀的各種規則、軌道,即所謂李氏管理八字真言裡面的「過程規範」。最後留下的那一面,則是他自己的追求、夢想、以及主導的樂趣

14、             孩子教育方法概括:三面合圍+網開一面——三面合圍:底線、約束、引導;網開一面:讓孩子尋找自己的夢想、自由的空間

(1)       落地做法: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過程好了,結果還會差嗎?

(2)       關鍵在於: 良性循環——減少漏洞、負面,不急於求成,增加正面,循序漸進,父母要持續的協助和輔導,堅持

 

第2講       欲望未滿足才能升華為夢想

 

1、  成都人說的好:享福不要享早了;讓子彈飛一會,欲望未滿足才能升華為夢想

2、  一些事業有成的父母,不厭其煩地滿足孩子的欲望,很容易變成是對孩子夢想與追求的破壞與敗壞

3、  不要抱怨孩子沒有追求,而要檢討,你是不是對孩子呵護、關心、滿足過度?

4、  過猶不及,要學會留白:讓孩子好奇、不滿足

5、  讓孩子知道就一個「外面的世界」是必要的;但是,讓孩子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更重要的!

6、  所以,不要讓孩子年紀輕輕就看遍了整個世界,更不可以看扁、「看透」了整個世界——要留給孩子一些想像的空間

7、  夢想一旦實現,他就不再是夢想;謎底一旦打開,好奇、神秘、想像的空間就不再存在

8、  忍受一些煎熬,欲望才能升華為夢想,一個孩子才有抱負、追求;不能什麼都滿足他

9、  見識多了以後,你會發現所謂「外面的世界」也就是「不過如此」

10、             不要過度滿足孩子,更不要不厭其煩;孩子沒有追求、沒有抱負,都是你慣出來的

11、             欲望未滿足,然後升華為夢想,然後才有發自他內心、深層次的「要」;然後,他才是他自己!

12、             請記住:他不是為你而活著!更不是為你打工。

13、             目標和理想的尋找:

夢 想遠期理想、人生方向(學習是個長期過程)
目 標-階段性理想,人生規劃

價值觀、幸福觀——職業規劃:對世界發展的認識

14、             如何讓孩子有目標:
1)欲望未滿足——升華為夢想
2)滴水成河…..獲得成就感的欣慰,不斷強化自己的追求。
3)在考試中保持自信,比如小學保持前5名

 

第3講       酸甜苦辣才是人生

 

1、  酸甜苦辣才是人生,一味的呵護,就是侵權

2、  從第一次接觸馬斯洛五層次需求理論開始,我就感覺到其最大的誤區在於:它是一維的人與人關係的社會空間之攀比、自卑與超越的一種結果,有一點變態、有一點狹隘,缺少了第二維度即天地人坐標的獨立人格、順其自然、赤子之心,所以事業有成的父母們很容易打著「愛的名義」在孩子那裡去尋找「自我實現」,進而造成侵權!——所以你看到:很多孩子都感覺很煩!

3、  其實,每個人對自己負責,包括酸甜苦辣鹹!做父母的,要掌握分寸、要懂得進退、隨著孩子的成長要學會主動後退(參考閱讀李澤堯文章「從放手到放飛」)

4、  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你再給他,切莫不厭其煩、更不要強加於人

5、  沒有苦哪有甜,即便是孩子的合理需要也常常有必要「延遲滿足」

6、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孩子需要適當、科學的「折騰」,所謂的鍛鍊、錘鍊、百鍊成鋼、意志是磨礪出來的!

7、  其實,現實地看,沒有幾個孩子沒有夢想!可問題是:夢想在天上,目標在地上!你不讓他吃苦——他就不能吃苦,他就「貪生怕死、好吃懶做、沒有耐心、缺少毅力、任性、貪玩」,然後對現實的目標,不能堅持不懈、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能點滴積累,結果就是:只想要目標、不想要手段——所謂「葉公好龍」,不付諸行動,結果就是:夢想永遠只是在天上,缺少階段性目標的支撐,最後,夢想變成空想!

8、  所以,你對孩子過度的呵護,不僅會讓李澤堯羨慕嫉妒恨,更會讓你的孩子脆弱、空虛、沒有追求、人生變得蒼白——沒有經歷酸甜苦辣,美好甜蜜幸福也就無從體會、無從說起,這就是很多成功來得太容易的人不懂得珍惜、容易失去的原因

9、  你對他的愛,不要、也不能超過他自己。一旦超過,你就是侵權、就是冒犯、就是越界、就是對他的敗壞

10、             沒有高哪有低,要明白生命、生活的辯證法——中國傳統文化所謂「父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是很有道理的:沒有嚴厲沒有嚴父,哪有溫和哪有慈母?沒有對比,哪有深度?

11、             年輕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比較不會在地上打滾,婆婆爺爺帶出來的孩子則可能比較頑皮,經常哭鬧、抗爭。所以,如果父母兩個高度一致、鐵板一塊,孩子就沒有抗爭、打滾、撒嬌的空間,這在企業管理上就是所謂的沒有灰度,這就是辯證法

12、             在孩子母親催促做作業、念他不要再玩耍的時候,通常我可能會跑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問他:「你這個周末作業不多嗎?」我認為這個做法,既是對他的委婉敦促、也是要緩解他母親對他直接(念他、批評他的)壓力、是一種保護與呵護,同時也隱喻、暗示他「作業的事兒自己看著辦、自己負責、自己搞定就好」

13、             是的,酸甜苦辣才是人生,他必須對自己負責!也只能是他自己,才能對他自己負責!

14、             父母只是提醒、幫助、協助——父母要逐步做到:「從放手到放飛」

15、             家長不能侵權:

(1)       不能安排孩子的夢想和目標:不能把大人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2)       不能安排孩子的路徑:不能事無巨細,一手包辦,學習方法尊重老師的建議,不要輕易介入

(3)       讓孩子體驗失敗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適應受到的各種打壓

 

第4講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1、  據說某個直轄市2019年9月開學期間有十餘個孩子自殺——但願這只是謠言、是個案放大了的結果——可是,從之前看到的一些報導,我很早就意識到:現在的孩子,似乎很脆弱!

2、  我的話是這麼說的:現在的孩子心理脆弱,主要是因為父母們對心理學知道的「太多」了!

3、  非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知道的心理學「太少」,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會「簡單粗暴」、坦誠溝通、就事論事、不講究技巧

4、  中級知識分子知道心理學「太多」,然後敏銳、敏感,處處「關心」、呵護孩子,照顧孩子的情緒,溝通交流中充滿了「善意的謊言」,以至於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結果,缺少坦誠、不能就事論事,孩子變得脆弱、敏感、無所適從

5、  然後,非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們深感欣慰:讀書有什麼用?孩子能否成才,還不就是靠運氣、還不就是天生的?

6、  事實上也是,一些有悟性、有天賦的孩子,面對父母的簡單粗暴,他也未必不能成才,看到父母成天打麻將他可能就無意識之間領悟到父母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結果也能成才

7、  另一方面,人類本來就是天地之間的一種神奇的存在、一種充滿無限智慧的精靈!那些「中級知識分子」在溝通交流中的「善意謊言」,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也被他看得很清楚,結果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讓孩子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敏感」、缺少信任、和坦誠!

8、  要知道:「善意的謊言」,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式的「尊重」,本來就是距離、隔膜、缺少信任的一種表現!你的潛臺詞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信任」——你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不知道你的操縱、你的秘密、以及你操作的痕跡,所謂自作聰明!

9、  理想的「高級知識分子」,不但知道很多心理學,還知道哲學、還知道辯證法,知道化繁為簡!既能適當的敏銳、又能適當的模糊、無視,抓大放小,知道邊界、不會侵權!

10、             小孩子的生命是最強大的,折騰、磨練,不但不會傷害到他,反而會讓他越挫越勇!

11、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為人父母者必須理性,家教與社會環境要無縫連結,他才不會在長大之後因為有斷層而受到「傷害」!

12、             關於全面發展

(1)       偏科、個性與全面發展的關係:各科儘量均衡發展——有好的習慣和方法、不任性、能吃苦,就不會太偏科

(2)       發展業餘特長:猶如過獨木橋,家長要能承擔後果——輸得起才敢任性發展、對未來社會有信心才能偏科

 

第5講       你主要是把幫助他的

 

1、  你是去幫助他的,不要太著急;他對他自己負責,你不能太著急;

2、  你比他還急的話,這就是侵權!

3、  當你著急、生氣、想罵孩子的時候,學會念「李氏阿彌陀佛」:「存在即合理」——它對應了佛教的因果理論,既可以平靜心情、理性地問為什麼、尋找當下這個結果的「前因後果」,還可以打開你的悟性(找到原因)。

4、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學習很重要,可是他讓孩子感受到的卻是「孩子的學習對父母自己很重要」!比如說,孩子成績下滑、波動,父母就會罵、就會什麼什麼——仿佛孩子就是打工仔,於是孩子們說「父母把自己當做學習的工具」

5、  所以,不要生氣、更不要責罵、罵人!

6、  從一開始的時候,你就要把他當做成年人來尊重他的人格(推薦學習《哈佛女孩劉亦婷》)

7、  涉及到安全、健康的要求,雷都打不動,你是監護人,必須嚴格執行!當然,具體的要求,必須要經過反覆的審視!

8、  孩子的教育可以用李澤堯的管理學——TBC企業驅動體系來概括:目標+B利益+C檢查:
T目標:要確立遠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B利益:獎勵和努力掛鈎
C檢查:抓住要點、關鍵節點的檢查機制

9、  作息時間表、生活、學習的良好習慣,一定寫出來,夫妻之間取得共識之後才能嚴格執行

10、             區分要與不要:對孩子作息習慣、要求,寫出來,然後夫妻之間取得共識的過程,也就是進一步的對這些要求的檢討、審視!

11、             對孩子不同階段的作息要求、習慣,一定要循序漸進、保持內在的一致性、連續性!切莫異想天開、突變、歇斯底裡

12、             孩子很小的時候「有求於你的」太多太多,所以,引導孩子按照良好的習慣學習、生活並不難!

13、             做好後勤、輔助。作業、難題,甚至學習方法,那是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你去為他解決!偶爾幫忙那只是例外,重點放在好習慣的養成,不要介入太多、儘量不要介入,這才是他對自己負責!

14、             立體、多維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
橫向: 人與人——攀比、面子、虛榮、社會地位、穿著打扮、名牌
縱向 : 天+地+人——休閒、赤子之心、寺廟精神、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不要太沒有追求、脫俗、不同流合汙、鶴立雞群、悟性、智慧

15、             調整出自己的最佳狀態,重過程、結果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志在必得:
身體健康(胃)、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習慣(底線)、目標明確(主動)

16、             總結:良性循環、降低目標、不忘夢想
推薦書籍《哈佛女孩劉亦婷》《自卑與超越》


第6講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麼辦?——孩子教育的辯證法:世界是多維的

1、  案例:據說某直轄市2019年九月開學有十幾個中小學生自殺,甚至其中還有尖子班的班長

2、  案例:某市一個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當地最好醫院的護士長,通過「關係」把成績並不優秀的孩子安排到市裡最好的中學讀「火箭班」,一家人還在學校對面租了一套房子,結果不到一年,孩子卻不想再上學了,父母責罵,然後跳窗,父親去拉,兩人一起掉下樓去,結果一個死去、一個重傷!孩子的舅舅聽到噩耗後匆忙趕往他家的路上,卻又發生車禍,被重傷!

3、 問題: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麼辦?

4、 對策分析:

(1)      孩子教育、孩子的成長,有似複雜的計算機系統,其實其基礎面,則不過是由零和一的組合、編碼而已——由基本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是非組合而成,也就是佛學所謂的因果,我把它叫做「編碼理論」

(2)      種瓜得瓜,錯誤的編碼就得到錯誤的結果

(3)      而生活是多元的、世界是多維的、立體的!可是很多家庭卻可能忽略這裡面的辯證法!

(4)      比如:他知道了「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卻忘記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缺少了對孩子的「折磨」、「打壓」、「錘鍊」

(5)      他知道了「賞識教育」,然後就一個勁地表揚、鼓勵,卻忘記了什麼叫自欺欺人

(6)      其實,任何片面的做法、而不是立體的、多維的做法,都是「營養「不良的

(7)      其中可能的誤區還有:對孩子的過度呵護,變成了客觀上的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一個勁的愛,變成了孩子一味的索取不知道感恩,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8)      餘略——推薦百度閱讀李澤堯更多孩子教育的文章

第7講       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殺?

每年都有孩子自殺,真正自殺的孩子,可能只是廣大心理疾病患者之冰山一角,天下家長不能不引起重視

 

1、  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1)       之一:報復——他以為自殘就是對父母、他人、乃至社會的報復!

(2)       之二:抑鬱——他感覺說人生沒有意義、抑鬱、空虛、無聊、生不如死

(3)       之三:絕望——工作、事業、親情、人際關係,突發挫折、失敗,超出了他的承受力

(4)       之四:殉情——類似於殉葬、類似於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死給別人看

(5)       其他:比如病痛難忍尋求解脫、比如貪官用死為家人保全財產、比如弱勢群體用死為家人留下追索權、比如因為利益相關者為了自保而製造「被自殺」、比如案情暴露

 

2、  報復型自殺的分析:

(1)       慢性病、急性發作

(2)       父母對他的愛超過了他自己,然後一旦父母對他嚴格要求之類讓他覺得被「虐待」,他就會用自殘來「報復」父母

(3)       父母一向以孩子為中心,但是卻忽然似乎不那麼關心他了,有的還會用自殘來要挾父母

(4)       加之,父母過於呵護,孩子變得脆弱

(5)       深層原因是:關愛過度、人格侵權、父母的做法越界,他自己缺少擔當、缺少酸甜苦辣的歷練,以所謂「愛」的名義,讓孩子為父母而活、為他人而活

 

3、  抑鬱型自殺的分析

(1)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從小不缺少什麼,沒有理想、沒有追求,而後空虛、抑鬱

(2)       家教缺少理性、與現實脫節,空想、怕吃苦、缺少毅力,好高騖遠,缺少挫折、缺少逆商

(3)       從小生活無憂,不能吃苦耐勞,高不成低不就、不接受「行情」

(4)       吃飽了飯沒事做,才會抑鬱!

(5)       從小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動輒怪環境、或遷怒於他人——天才、過於聰明、沒有經受打罵的人容易犯此毛病

(6)       長時間失去訂單、生活絕望,產生或激發了抑鬱症

 

 

4、  絕望型自殺的分析:

(1)       重大變故、突發事件

(2)        

 

5、  餘略

 

第8講       孩子優秀的著力點

 

1、 堵住幾個漏洞,避免極端事件發生

2、 樹立若干優良品格,打造優秀孩子

3、 改變一些錯誤做法,不要敗壞你那天真爛漫、生機勃勃的孩子

4、 優秀的教育方法,必須能夠經得住管理學、美學、心理學、哲學、人倫人文學的審視

5、歡迎持續關注李澤堯微信公眾號

6、推薦閱讀李澤堯管理著作,更好理解孩子教育的內在邏輯

  

知識來源:李澤堯《超級創造力》之「育兒精要」

相關焦點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編者按:真正的愛是超越你所有的理解;真正的慈悲是,外面沒有別人。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所謂的修行人,都是乾枯的。沒有活力的。活在自我裡的人,更像在土壤裡的種子,很安全很舒服,很驕傲但只限在一個小小的種子裡,他們的內在滿是恐懼。事實上,那個安全和舒服就是地獄。很多人活在地獄裡,但不自知,有些人還以為自己活在天堂裡。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看上去有點似是而非。
  • 「美人日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NO.574
    我突然間就領悟到了,原來我避開了水坑,把水坑留給了別人,結果自己被濺到了水。而當我把水坑留給自己,只要慢慢騎,自己和別人都不會被濺到。這時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了這麼一句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李建梅2020.10.6-10.7王老師高屋建瓴道理論;劉彬覺察呈現擺事實!讓我豁然開朗!
  • 為什麼人說「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當基督徒向人傳福音時,我們會指出人靠著主耶穌基督可以上天堂、不需要入地獄,但有些人的響應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甚麼他們這樣說呢?這樣說的背後表明些甚麼呢?有說這話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意即地藏菩薩願渡盡一切惡道眾生,然後才成佛果。
  • 為什麼人說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基督徒向人傳福音時,我們會指出人靠著主耶穌基督可以上天堂、不需要入地獄,但有些人的響應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藏迷外傳: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悔舊日輕言誓句遺白骨無處來去正所謂:一旦三魂歸地府七魄無緣上西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梁山伯住豐臺多麼熟悉的偈語…沒錯他就是
  • 【雜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最初我是從《大話西遊》上看來的,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深究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以為是句笑話,因為在唐僧說出這句話之後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哎,你們兩個還說什麼,你看那孩子,才6個月,頭骨就給撞碎了,這不還哇哇哭呢嗎? 大家靜一靜,誰看見我胳膊了?你別說,我腳丫子前兩天沒了,現在還沒找到呢。 啪!燈開了,保安疑惑的看著屋子裡的情景暗自嘀咕:「沒人啊,到底是誰在說話。」 誰在說話? 這不是恐怖片,這是我們日常聊天的情景。先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我是一位Hybird III型假人,是第三代產品。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一定會把你從地獄裡再拯救出來
    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沒有了你,漂亮又給誰看?你一直灰著的QQ頭像突然亮了,是你嗎?你不出聲,只是發來一張張牽牛花的圖片。是你,真的是你,只有你才會如此喜歡這種開在晨間的花蕾。你在哪裡?天堂或是地獄?你終於出聲,說你上不了天堂,因為人世間有一個女孩為你的離去,丟失了她美麗的容顏。原以為這樣的姿態,才是對你更高的愛。現在才知道,原來我的愛,竟然會讓你萬劫不復,永沉地獄。
  • 什麼叫「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一次善御行商出海,船上有五百個商人入海求寶,這其中有一個性情暴惡的惡人也在船上,這個惡人意圖不軌,想謀害同行的五百個商人,來謀取他們的資財。一天夜裡,善御夢見海中的神祇對他說:這個惡人意圖謀財害命,準備殺了船上的五百個商人。
  • 徐崢說"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他說我正在「地獄」裡翻滾
    當程勇「洗腦」劉牧師時,一個對佛教毫無了解的人,對信奉天主教劉牧師說了一句佛教用語:「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全場哄堂大笑······後來······「買,買回來,500一瓶賣給病友,剩下的錢我補上······」此時的程勇,和最開始那個為了靠著賣走私藥掙錢的程勇完全不再是一個人。有些事就是這樣,做著做著,心態就變了。
  • 赤木律子-被愛詛咒的女人啊,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與葛城不同的是,她寧可EVA犧牲駕駛員也要完成任務,這種冷酷性格和碇源堂不遑多讓。 除了碇源堂和冬月耕造外,她是唯一完全清楚知道NERV計劃的實際目的的NERV成員。母親赤木直子本是NERV的創始人之一,同時有偉大的科技成就,可惜卻愛上了不該愛的人——碇源渡,因為老碇愛的是碇唯,對直子的曖昧只不過是想利用她的技術而已,碇唯因事故融入初號機之後,直子以為自己能備胎逆襲,卻沒想到老碇對碇唯的愛如此之深——她發現了綾波麗(的身世秘密)。
  • 周二我要聽巴赫丨「偉大天才的詩人應有聖佛不度眾生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精神.」
    一個詩人,特別是一個偉大天才的詩人應有聖佛不度眾生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精神。出發點是小我、小己,而發展到最高便是替全民族、全人類說話了。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 天下沒有不知道自己怎樣活著而知道別人怎樣活著的人。不知自心,何以能知人心?能認識自己,才能了解人生。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時我們想做抖音來著,他剪素材,我寫旁白,十個角色都想好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其實就是懶)然後無限擱淺。這兩天我尋思,好不容易盤出來了,不講一下太浪費了。雖然文字肯定沒有視頻節目那麼生動直觀。但是直覺告訴我,浪費可恥。選角標準是這樣的。一,在這部作品裡他是反派,那就必然會有與之對抗的正派,不是獨角戲。
  • 自殺者死後會入枉死城或地獄受苦嗎?
    而世俗法說自殺者因陽壽未盡故會入枉死城或地獄受苦,是否為憑空捏造?若自殺無罪,那麼世人因病苦、貧苦等煩惱而自殺,是否也是他的權利?雖不鼓勵,但也不應批評,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自殺,無罪故。 答:《優婆塞戒經》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殺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無瞋恚心故,非他自因緣故。」
  • 你的靈魂將與他共入地獄—《地獄少女》出真人電影
    你的靈魂將與他共入地獄—《地獄少女》出真人電影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遊民老趙時間:2018-09-16 分享到: 《地獄少女》9月13日正式宣布推出真人電影,預計將在2019年秋季上映。
  • 入行論·智慧品47 | 上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下聯:為度地獄,誓速成佛!
    如果是這樣的話,成佛過後就不應該有利益眾生的作用,這是對方的質疑。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覺得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認為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非常了不起,但是這兩句話容易產生誤解:好像成了佛就幫不到地獄的眾生一樣,菩薩才會有作用。所以漢地很讚揚菩薩,如果有一個人想馬上成佛的話,就覺得這個人有些自私。
  • 十八成地獄「死」後你會入那一成
    摺疊第一層拔舌地獄凡在世之人,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說謊騙人。就像《水滸傳》中的王婆,潘金蓮本無意勾引西門慶,王婆卻唆使她討好西門大官人,並贈予她毒藥,毒害武大郎。且不說潘金蓮,西門慶下場如何,單講這王婆子,剪刀地獄夠她一戧。
  • 地獄究竟從何而來,破地獄是在地府搞破壞嗎?
    那麼,道教的地獄從何而來?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是元始天尊以盤古身開天闢地的結果,還是靈寶天尊因混沌赤文開九霄時設置的,還是后土皇地祇效仿昊天而設的,還是太乙救苦天尊為廣度三途而設立,還是張道陵天師與鬼帥立盟威時設定的呢?大道為超度三途苦難,救拔九幽沉淪,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又化身哪些神仙救度的呢?據《九幽地獄救苦法》載,天堂皆在我,地獄不離心。
  • 道教的地獄究竟從何而來,破地獄是在地府搞破壞嗎?
    那麼,道教的地獄從何而來?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是元始天尊以盤古身開天闢地的結果,還是靈寶天尊因混沌赤文開九霄時設置的,還是后土皇地祇效仿昊天而設的,還是太乙救苦天尊為廣度三途而設立,還是張道陵天師與鬼帥立盟威時設定的呢?大道為超度三途苦難,救拔九幽沉淪,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又化身哪些神仙救度的呢?據《九幽地獄救苦法》載,天堂皆在我,地獄不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