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看得斷斷續續,大費周章的看完的。
但是不影響觀影效果。
克勞斯是個不學無術,幹什麼都沒結果的人,他家有億萬家財,他父親擔心他揮霍掉。(其實擔心就搞個基金什麼的,不用去送信的。)
於是就讓他去寒冷的地方送信,並且要求10000萬封信起(送他回來)。
在他回來
內容是一條線貫穿的,但是感情線什麼想展開的話,以內容來說是不太可能。所以就潦草的把男主的感情線隱去了。
中間鋪陳的製作玩具的緣由也有點不明確,一個外表冰冷的人,怎麼會願意結識男主,而男主又怎麼得到玩具的?
我在看的時候,以為第一個得到玩具的小孩是克勞斯的兒子。無意間或者因為什麼原因被困住了。
他們解救小孩,並且意外發現製作禮物的秘密。
這樣更連貫,也能增加友誼的開始到形成,而不是套用聖誕節傳說。
在送禮物到男主成了孩子歡迎的人的時候,總感覺是生搬硬套。而且一個克勞斯怎麼會願意把幾十年做的玩具都給孩子?
他製成的玩具有對於妻子的懷念和對孩子的喜愛,他怎麼可能會隨意送人?還是因為一個陌生人。
如果沒有男主打動他,或者他和男主的友誼深厚到幾年的程度,他又為什麼會放棄懷念妻子?
我覺得如果影片的開頭有一部分漸進的,男主一籌莫展,和克勞斯的友誼升溫,他成為了聖誕老人,而不是覺得克勞斯強功。
以及他在覺得克勞斯強功。他是怎麼解開矛盾點的。
他還沒答應回去,最後的時候克勞斯為什麼轉身?我覺得改一下,克勞斯在眾人誤解男主的時候選擇相信他,並且一起去雪地裡走走,主角說他的煩惱,克勞斯說他和妻子的往事,還有小孩的事情。
他也終於信任男主,他們一起製作禮物,把歡樂帶給孩子。從此大家有了神秘的傳說。
從男主一籌莫展,開始去雪地探險,發現野人,找到林間小屋。
認識一個叫克勞斯的巨人,逐漸和他親近,比如一起製作鳥籠、幫助野生動物,開始理解他……
然後,在他的父親看他無法實現10000封信,於是要接他走,這時候克勞斯發現他倆有友誼,於是告訴他為什麼製作玩具。
他們成為朋友。
開始送玩具,然後他們的行為成了兩大家族的導火索的熄滅劑。
他們在傳遞快樂中,友誼更加升溫,而後他帶走當地的老師,繼承家產,在那裡設置了一家郵局作為業務。
把克勞斯接走,送給他一家玩具工廠。
這才是一段友誼故事。
而導演的處理,讓人感覺生硬,並且會誤解男主是在利用克勞斯完成10000萬封信,而且一切都靠克勞斯,而克勞斯是個被剝削的人。
主角的犧牲繼承權,並沒有顯得友誼,而是覺得他傻,並且不切實際。
這會增加距離感。
這樣處理,會把感情線處理的好些。
動畫大電影上,美國處理感情是穩,從開頭到結尾,感情簡單明了,有相遇有離別……但是留下感動。
而一些小眾國家,比如西班牙、俄羅斯等等國家。
在感情線交待下,就結束了。
其實即使是動畫大電影的感情線也是漫長和點滴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當一些導演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待的時候,是沒有內容的。
而是形式。
就是男主認識了克勞斯,有友誼,成為了西方傳說。
但是導演拍得像是落魄郵遞員放棄家產守候友誼,結果那人還早去逝,而他成了受歡迎的人了。
然後呢?
這個就沒拍完啊。
不是用一兩陣風就增加克勞斯的神秘就讓人覺的「他是聖誕老人」就是說服力了。
如果男主立一個冰雕,並且冰雕裡面是石雕。
兩大家族聯合抵禦外部入侵,其他國家的侵略,並且通過旅遊、貿易等等方式把聖誕節作為他們的習俗或者家族過節方式傳遞出去,當地開闢一些旅遊項目,成為景點。
而男主和當地聯合出品的聖誕節蘋果等等,是熱銷。
所以,從此人們過聖誕吃蘋果等,與家人團聚。
而只有男主有一段和克勞斯的友誼,並且一起誕生的聖誕節傳說。
至今那裡仍然是禮物最多的地方,而現在家裡父母也會為孩子親手製作包裝禮物。
男主開的郵遞公司、旅遊公司和禮物公司、培訓製作禮物公司等等。
所以男主的放棄繼承,也是一種導演視角的否定。
兩大家族沒有鬥爭了?世仇就這麼結束了?解決的標誌也沒有。一兩秒帶過是無法講清楚的。
這部電影創意有,但是巧妙,是在傳說裡而不是再造。
我覺得這部電影如果是講友情,改下結局。
如果是講傳說,就增加些傳奇色彩,比如克勞斯其實是一些神話人物的化生,他有金角的馴鹿、他力大無窮,能把樹砍斷等等。
總體還可以,但是感動、感情的因素少了些。讓人覺得表演了一場魔術,但是什麼也沒有。
我覺得畫面還可以。
從男主和克勞斯大致能看出些,畫面的技法簡潔又有情節。
搞笑的地方卡得好,總體用色和諧又符合情境,突顯了聖誕老人。
把冰冷的環境和聖誕老人的熱心又無私付出反差得很好。讓人對克勞斯深信不疑,而且符合片名。
以為聖誕傳說是真的。
在動畫大電影中不拖沓很少見,這應該也是評委看中的地方。
而男主為了家產卻又放棄,又作又傻,人家以為他是個有錢的女的呢。所以導演給他個帽子,為了友誼。
但是他的友誼又不是說出來的,所以情節需要加上。
也印證了「小孩是家庭的紐帶。」
克拉斯當男主就坑了,不知道還以為看錯了,男主還挺適合當主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