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四川人談起四川衛視,全國都能收到信號的那個頻道不一定常被提起,公共頻道和經濟頻道才是他們的日常。
一個全天候播放老父親們最愛的抗戰神劇,一個擁有王牌欄目——即使拍了200多集也百看不厭的《幸福耙耳朵》和《耙耳朵的幸福生活》。
此時此刻,「鍋你洗了哇 碗你洗了哇 髒衣褲一抹多 你都洗了哇」的魔音又開始在川川子的大腦裡循環播放。
「耙耳朵」們,有沒有開始瑟瑟發抖?
何謂耙耳朵
曾幾何時,耙耳朵還有一個文雅的表述:「懼內」。
對於「耙耳朵」叫法的由來,川川子有過很多種猜測:各類影視劇裡耙耳朵們經常被妻子揪耳朵,以至於變耙了;或者用四川話釋義來講,就是指耳根子很軟的丈夫;再不濟,「耙耳朵」也許是「怕老婆」的諧音。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現在大家都騎共享單車,沒有後座,時間往前推幾年,自行車後座分為——
初級:不鏽鋼,條條框框不適宜長時間搭載。
中級:安裝軟墊,造福舍友。
高級:安裝座椅,從3歲載到99。
耙耳朵的來源,就和自行車後座有關。
上世紀七十年代,成都男性發明了一種後座,類似於椅子,置於車後,形成三輪車形的架構,來提高妻子的乘坐體驗。
因為這種後座長得像耳朵,因此這種自行車就被稱作「耙耳朵」;久而久之,照顧妻子感受、愛護妻子的丈夫,也就被稱為「耙耳朵」。
這樣的後座,我們稱之「王座」;日常細節的關心,是耙耳朵們的浪漫。
耙耳朵101
作為網傳四川男性的優良品質,耙耳朵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宋朝。
關於耙耳朵的著名典故「河東獅吼」,就與這一時期的四川男性有關。
陳慥(zào),字季常,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一定知道他的同鄉好友蘇軾。
關於陳慥,在蘇軾《方山子傳》中有記載,他晚年隱居黃州,飽參禪學;不過,在《容齋隨筆》中,他的形象就沒有這麼超然物外了——
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厲害且善妒,陳慥非常懼怕她,甚至柳氏無理取鬧時也不敢反駁,蘇軾甚至還為此賦詩一首:「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明代戲曲家汪廷訥依據此事創作了著名崑曲《獅吼記》,作為我國古典戲曲喜劇的名作之一,在舞臺上長盛不衰。
陳慥若是在天有靈,恐怕也難以想到自己會以如此緣由被後世經年不忘。
另一位參賽選手大家更為熟悉——「四川王」劉湘,在三妻四妾的軍閥中獨樹一幟,不僅沒有再娶,妻子也和現在大家對「軍閥太太」高貴美豔的印象大相逕庭。
劉湘的妻子與他是父母之命,因為他長期在外作戰,父母希望他娶一位體格健碩、能操持家務的妻子。周氏(後由劉湘取名玉書)是一名裁縫的女兒,勤勞能幹,成為不二之選。
周玉書嫁入劉家後,劉湘對她疼愛有加,但有時也難以拒絕誘惑,周玉書對此反應激烈,劉湘因此再未娶妻。
耙耳朵們「耙」的方式千奇百怪,但都本著對妻子的尊重,對家庭和睦的追求,這樣的想法在蜀地並不少見,「耙耳朵101」,期待你的參賽。
川女的資本
形成「耙耳朵」文化,不僅是四川男性對妻子的愛,川妹子爭氣的條件也是重要原因。
從古至今,不少「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主角都是四川女性。
# 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決絕
當「文君夜奔」「當壚賣酒」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卓文君的才女形象,以及作為女性不畏旁人眼光的魄力已經讓她青史留名;面對司馬相如的變心,她的決絕可以說是四川女性對無瑕感情追求的代表。
《白頭吟》裡那句「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為人吟誦,首句「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反倒並非如此出名。
不過,在川川子看來,正是這樣堅決的態度,才是對自己原則的堅持,更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五代十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花蕊夫人」;她們一個創作了《花蕊夫人宮詞》,一個一身烈骨,《述國亡詩》振聾發聵。第二位就是後蜀後主孟昶(chǎng)慧妃。
孟昶其人,最好貪圖享樂。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派侍衛去後蜀宮中整理財物時,侍衛們竟然將溺器一齊收集——因為那溺器由七寶裝飾,精美無比。
他在治國方面也任性隨意。五代十國,時局瞬息萬變,花蕊夫人嗅到了危機,勸孟昶勵精圖治,孟昶卻認為蜀地天險,易守難攻,全無必要加強防範,最終輕敵,被趙匡胤滅國。花蕊夫人心中憤懣,留下「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千古名句。
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薛濤、被譽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章獻明肅皇后劉娥、抗日英雄趙一曼、革命烈士江竹筠……「自古蜀女多豪傑」,能文能武的四川女性,怎能不讓人尊重呢?
開放包容的文化內核
眾所周知,原始社會最初是母系社會,在生產工具大多為女性所佔有,且女性能夠提供能多生產生活資料的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遠高於男性。隨著時代變化,男性成為主要生產力,因而形成了父系社會。
然而,蜀地多山,需要採摘、收集的物資仍然較多,且原住民自西而來,本就帶有川西至今還留存著的母系氏族色彩,在民族融合過程中,不同的文化思想也逐漸滲透。
明末清初,原生四川人被人為減少,湖廣填四川又讓這裡像後來的四川話和川菜一樣,不斷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兼容並包,與自身和諧相融。
正是多民族、多地區的思想交流,讓四川文化自古以來就充滿開放包容的特徵,男女之間的關係也並不那麼遵循教條。
在這裡,男女只是一種性別表述,而非對人和關係的定義。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女性多於男性的地區,四川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登上熱搜。
其實,這只是四川包容文化的一部分,生活於此,就像生活在萬花筒中,每個人都可以過不同的人生,卻都繽紛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