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四川|耙耳朵,一種文化底蘊

2021-01-13 川A981

當你和四川人談起四川衛視,全國都能收到信號的那個頻道不一定常被提起,公共頻道和經濟頻道才是他們的日常。

一個全天候播放老父親們最愛的抗戰神劇,一個擁有王牌欄目——即使拍了200多集也百看不厭的《幸福耙耳朵》和《耙耳朵的幸福生活》。

鳳姐和耙哥,是不少人嗑的第一對cp

此時此刻,「鍋你洗了哇 碗你洗了哇 髒衣褲一抹多 你都洗了哇」的魔音又開始在川川子的大腦裡循環播放。

「耙耳朵」們,有沒有開始瑟瑟發抖?

何謂耙耳朵

曾幾何時,耙耳朵還有一個文雅的表述:「懼內」。

對於「耙耳朵」叫法的由來,川川子有過很多種猜測:各類影視劇裡耙耳朵們經常被妻子揪耳朵,以至於變耙了;或者用四川話釋義來講,就是指耳根子很軟的丈夫;再不濟,「耙耳朵」也許是「怕老婆」的諧音。

川劇《滾油燈》劇照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現在大家都騎共享單車,沒有後座,時間往前推幾年,自行車後座分為——

初級:不鏽鋼,條條框框不適宜長時間搭載。

中級:安裝軟墊,造福舍友。

高級:安裝座椅,從3歲載到99。

耙耳朵的來源,就和自行車後座有關。

上世紀七十年代,成都男性發明了一種後座,類似於椅子,置於車後,形成三輪車形的架構,來提高妻子的乘坐體驗。

因為這種後座長得像耳朵,因此這種自行車就被稱作「耙耳朵」;久而久之,照顧妻子感受、愛護妻子的丈夫,也就被稱為「耙耳朵」。

這樣的後座,我們稱之「王座」;日常細節的關心,是耙耳朵們的浪漫。

耙耳朵101

作為網傳四川男性的優良品質,耙耳朵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宋朝。

關於耙耳朵的著名典故「河東獅吼」,就與這一時期的四川男性有關。

陳慥(zào),字季常,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一定知道他的同鄉好友蘇軾。

蘇軾與陳慥

關於陳慥,在蘇軾《方山子傳》中有記載,他晚年隱居黃州,飽參禪學;不過,在《容齋隨筆》中,他的形象就沒有這麼超然物外了——

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厲害且善妒,陳慥非常懼怕她,甚至柳氏無理取鬧時也不敢反駁,蘇軾甚至還為此賦詩一首:「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明代戲曲家汪廷訥依據此事創作了著名崑曲《獅吼記》,作為我國古典戲曲喜劇的名作之一,在舞臺上長盛不衰。

崑曲《獅吼記》劇照

陳慥若是在天有靈,恐怕也難以想到自己會以如此緣由被後世經年不忘。

另一位參賽選手大家更為熟悉——「四川王」劉湘,在三妻四妾的軍閥中獨樹一幟,不僅沒有再娶,妻子也和現在大家對「軍閥太太」高貴美豔的印象大相逕庭。

劉湘的妻子與他是父母之命,因為他長期在外作戰,父母希望他娶一位體格健碩、能操持家務的妻子。周氏(後由劉湘取名玉書)是一名裁縫的女兒,勤勞能幹,成為不二之選。

劉湘

周玉書嫁入劉家後,劉湘對她疼愛有加,但有時也難以拒絕誘惑,周玉書對此反應激烈,劉湘因此再未娶妻。

耙耳朵們「耙」的方式千奇百怪,但都本著對妻子的尊重,對家庭和睦的追求,這樣的想法在蜀地並不少見,「耙耳朵101」,期待你的參賽。

川女的資本

形成「耙耳朵」文化,不僅是四川男性對妻子的愛,川妹子爭氣的條件也是重要原因。

從古至今,不少「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主角都是四川女性。

# 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決絕

當「文君夜奔」「當壚賣酒」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卓文君的才女形象,以及作為女性不畏旁人眼光的魄力已經讓她青史留名;面對司馬相如的變心,她的決絕可以說是四川女性對無瑕感情追求的代表。

相傳卓文君當壚賣酒的琴臺路

《白頭吟》裡那句「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為人吟誦,首句「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反倒並非如此出名。

不過,在川川子看來,正是這樣堅決的態度,才是對自己原則的堅持,更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五代十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花蕊夫人」;她們一個創作了《花蕊夫人宮詞》,一個一身烈骨,《述國亡詩》振聾發聵。第二位就是後蜀後主孟昶(chǎng)慧妃。

孟昶其人,最好貪圖享樂。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派侍衛去後蜀宮中整理財物時,侍衛們竟然將溺器一齊收集——因為那溺器由七寶裝飾,精美無比。

他在治國方面也任性隨意。五代十國,時局瞬息萬變,花蕊夫人嗅到了危機,勸孟昶勵精圖治,孟昶卻認為蜀地天險,易守難攻,全無必要加強防範,最終輕敵,被趙匡胤滅國。花蕊夫人心中憤懣,留下「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千古名句。

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薛濤、被譽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章獻明肅皇后劉娥、抗日英雄趙一曼、革命烈士江竹筠……「自古蜀女多豪傑」,能文能武的四川女性,怎能不讓人尊重呢?

開放包容的文化內核

眾所周知,原始社會最初是母系社會,在生產工具大多為女性所佔有,且女性能夠提供能多生產生活資料的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遠高於男性。隨著時代變化,男性成為主要生產力,因而形成了父系社會。

然而,蜀地多山,需要採摘、收集的物資仍然較多,且原住民自西而來,本就帶有川西至今還留存著的母系氏族色彩,在民族融合過程中,不同的文化思想也逐漸滲透。

明末清初,原生四川人被人為減少,湖廣填四川又讓這裡像後來的四川話和川菜一樣,不斷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兼容並包,與自身和諧相融。

湖廣填四川資料圖

正是多民族、多地區的思想交流,讓四川文化自古以來就充滿開放包容的特徵,男女之間的關係也並不那麼遵循教條。

在這裡,男女只是一種性別表述,而非對人和關係的定義。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女性多於男性的地區,四川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登上熱搜。

其實,這只是四川包容文化的一部分,生活於此,就像生活在萬花筒中,每個人都可以過不同的人生,卻都繽紛燦爛。

相關焦點

  • 四川男人耙耳朵?是因為川渝女人會做女人!
    說到川渝,除了川菜火鍋和大熊貓出名,「耙耳朵」也很出名。耙耳朵,是川渝地區對「怕老婆」男性的一種調侃。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成都男性流行在自行車後座,安裝一個類似於「耳朵」的椅子,以提高妻子的乘坐舒適度。這種帶「耳朵」的自行車,被人們稱作「耙耳朵」。
  • 四川男人為什麼叫耙耳朵?真的是耳朵耙嗎?不,那是婚姻經營之道
    就是這樣的情形讓其他朋友就不理解了,於是什麼氣管炎就出來了,但大部分不善言辭的四川男同胞,專注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想反駁及解釋耙耳朵的含義,部分為自己正名的同胞,寥寥幾句話語卻被很快淹沒在其他同胞興高採烈的褒義話語之下,久而久之,耙耳朵就落實了!
  • 《幸福耙耳朵之父子熊兵故事》在高槐村開機
    4月29日,四川方言情景喜劇《幸福耙耳朵之父子熊兵故事》在東湖街道高槐村開機。巴蜀笑星鐵公雞(郭仕軍)、鋼豌豆(李雪)以及多位劇中人物來到現場。《幸福耙耳朵》是一檔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方言劇,由四川廣播電視臺精心打造,耙耳朵、鐵公雞、王寶器、仙人掌、鋼豌豆、花喜鵲等著名巴蜀喜劇明星聯袂演出。該劇每集一個主題,主要講述平凡人身邊的小故事。
  • 耙耳朵是什麼?為什麼肖戰在奇幻之城,說這是一個可愛的表現
    從小吃談到生活成長,再到鄉土文化,俱自娓娓道來。「耙耳朵」是重慶及四川的地方方言,本為(火巴)耳朵,意思是耳朵被火燒得很軟,引申為丈夫在家受妻子支配、掌控,自主權很微弱,甚至誠惶誠恐,感到畏懼。也是是人們所說的「妻管嚴」「怕老婆」之類。但(火巴)這個字,在字典上沒有,於是假借同音,由「耙耳朵」或「趴耳朵」所替代。
  • 盯到看到 《幸福耙耳朵》來旌陽拍戲了!明天開拍,快去高槐村探班哦!
    陽光傳媒 幸福耙耳朵 之父子熊兵故事 對四川人來說,耙哥、鳳姐、鐵公雞、鋼豌豆……個個耳熟能詳,他們參演的《幸福耙耳朵》、《老坎客棧》等電視劇,四川人都是守著電視看。
  • 取名奇才四川人:這些「媽帶兒」「耙耙柑」,想咋個吃,就咋個吃
    對此,四川網友繼續科普:「兒」是青色的部分,用手可以輕鬆掰下來。「媽」就是掰不動的大頭,這個被四川人改了名的蔬菜,學名原叫抱子芥。網友的疑惑終於解開了,但四川人逆天的取名功力也開始引發熱談:事實上,四川人的取名功力並不局限於瓜果蔬菜,萬物生靈在四川人眼裡,好像都自帶「萌感」濾鏡。看了那些名字,你一定會對四川人的想像力豎起大拇指。為了繪聲繪色的表現四川人取的名字,往往還得用上點「中英結合」的方式。
  • 「耙耳朵」「怕老婆」英語怎麼說?嘿嘿
    「耙耳朵」在我看來不是個貶義詞。能夠寵老婆,但是在外又獨當一面的好丈夫,哪個女生會不喜歡啊!那本期學習「耙耳朵」英語怎麼說吧。「耙耳朵」英語怎麼說?他是個「耙耳朵」。所以be whipped除了可以用於描述男人耙耳朵,也可以描述女人耙耳朵喲,不分性別哈。Whip的本意是鞭打,鞭子。所以你想像一下,被吊起來,鞭子打得你一道又一道的痕跡,你還不聽話?當然只是為了讓你們誇張記憶一下哈。
  • 重慶城裡的普通人:歸鄉的遊子,拼搏的年輕人,騎機車的耙耳朵
    因為離開重慶比較長的時間,所以這裡發生的很多變化已經讓肖戰感到陌生。從開啟一天生活的小面,再到麻辣火鍋,肖戰這位「遊子」已經顯得有些不適。不過,雖然有著一些陌生的感覺,但是總歸還是一種回家的放鬆和親切。重慶人無論走到哪裡,骨子裡依然是重慶人,不管別人怎麼說,在我們的心中,重慶就是最好的。
  • 耙耳朵的GAI,這次又贏了
    曾幾何時說唱在國內是地下文化,各種黑料說他們上不了臺面這就基本上就是大部分說唱圈內人士和說唱歌曲的粉絲的心生,認為你不能為了生活去「假大空」,唱那些主旋律,無異於點頭哈腰討飯吃,他們一邊說自己是地下文化,別人不讓他們走上地面,一邊說著GAIXXXXXX。是誰看不起誰呢?
  • 「耙耳朵」是啥你知道嗎?《河東獅吼》中的陳季常是否就是如此?
    這兒,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耙耳朵」,所謂「耙耳朵」是西南方言,意思是男人怕老婆,男人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說的怕內、妻管嚴。"耙耳朵"是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特有的一種詞彙,由於男人婚後經常被老婆揪耳朵而廣為流傳,"耙耳朵"就是用來形容男人耳根軟、怕老婆的。
  • Softears Cerberus,耙耳朵靜電耳塞了解一下
    不知道大家前兩天看到網上那個視頻沒有,標題叫做「四川男人的現狀」,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完美地詮釋了川渝地區男人的家庭地位...
  • 耙耙柑,春見有喜
    耙耙柑,春見有喜。當吃完火鍋感到油膩時,吃個耙耙柑,清爽解膩;食欲不振時,來個耙耙柑,還能開胃,舒坦。春見還富有大量的維C,有助免疫力提升,適合所有人。只需要2到3顆左右的春見,就可以榨出一杯500ml的春見果汁,清甜不易上火,還有滿滿的維C營養,細膩滑順潤喉解渴。
  • 耙耙柑,春見有喜.
    當吃完火鍋感到油膩時,吃個耙耙柑,清爽解膩;食欲不振時,來個耙耙柑,還能開胃,舒坦。春見還富有大量的維C,有助免疫力提升,適合所有人。只需要2到3顆左右的春見,就可以榨出一杯500ml的春見果汁,清甜不易上火,還有滿滿的維C營養,細膩滑順潤喉解渴。
  • 這裡是四川丨龍抄手:川味早茶
    雖是名小吃餐廳,銷售量大,但由於品種不多,效益也就不太顯著。上世紀60年代後,龍抄手擴大經營範圍,增添了糕餅、點心等品種,由老一輩著名面點大師張青雲、劉龍貴主廚,此後龍抄手也進行了多次改革,師傅們將各類名小吃組合起來,以套餐的形式銷售,既使顧客能同時品味多種不同風味的小吃,又發揮了集合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 《奇妙之城》肖戰13分鐘採訪,耙耳朵顯露戀愛觀,骨子裡樂天派
    在這段採訪中,肖戰談到了很多方面的東西,有關於重慶的美食,有關於自己乘坐輕軌的經歷,也有關於自己對於生活、工作、壓力等各方面的看法,還有關於重慶「耙耳朵」的理解。而藉由這些東西,耙耳朵也顯露了自己的戀愛觀。而整整13分鐘的採訪,若用一個詞來形容,只有「積極」,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字眼,每一幀畫面,都是樂天,這是重慶人本心的樂天派,也是肖戰骨子裡的樂天派。
  • 鷹視狼顧:司馬懿是個耙耳朵?
    說司馬是耙耳朵,老毛君第一個不服。納妾柏夫人,歷史上真有其人其事,但這種改編不符合人物性格,也不符合歷史邏輯,純屬戲說。 1)從性格上看司馬懿是個梟雄,屬於那種深沉陰鶩的人。能在蓋世奸雄曹阿瞞手下潛伏那麼多年,甚至在曹操夢見「三馬同槽」深為猜忌之時,還能保全身家,攀上太子曹丕這棵大樹,成為太子四友之一。
  • 「戲霸」李保田在清朝卻一直「耙耳朵」(怕老婆)
    就是這樣的「戲霸」李保田從1994年到2013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連續在四部清宮戲中,一直都飾演懼內的老男人,四川話叫「耙耳朵」,無論是宰相尚書,還是廚子大夫,都一如既往得怕老婆,都是清一色的「老夫少妻」,而且每次都不只一個夫人,真是「豔福不淺」呢!
  • 施鑫文月新歌上線|跟著田園歡樂《竹林搖》 體會巴蜀「耙耳朵...
    《竹林搖》不再執著於失戀的落寞,用回憶的口吻,講述了兩人曾經一起在鄉下田園生活的幸福場景,用詼諧的語言體現出巴蜀文化當中特色的「耙耳朵」形象,一句「我啥子都幹,耙耳朵只有老婆可以管,搓的麻將賺的錢都老娘兒撿」,不知道引起了多少愛老婆的幸福「妻管嚴」的共鳴。
  • 川味兒漢字:顯微鏡下的巴蜀文化 語言學交流平臺
    想必大家對川話影視作品有一些了解,像《抓壯丁》為什麼會成為電影中的經典之經典?《山城棒棒軍》為什麼會一度紅遍大江南北?《讓子彈飛》姜文為什麼要專門做一個川話版?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四川方言獨有的特點:表意豐富、形象生動、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感性直白、豁達樂觀、罵中含情、俗中見雅。
  • 個大汁多味甜 四川中江一扶貧基地4萬斤耙耙柑亟尋銷路
    原標題:雲求助丨個大汁多味甜 四川中江一扶貧基地4萬斤耙耙柑亟尋銷路 1月7日,一場瑞雪普降天府大地,引發了四川人的狂歡。1月8日,望著白雪覆蓋下的雜柑基地,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西閣村黨支部書記趙剛,卻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