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兩個人寫兩個人
"
文/張荊棘,Zero
最近因為餘文樂和陳柏霖,我也跟風看了《我們結婚吧》。卻總是想起《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的李大仁,也許是角色塑造得太過完美,以至於每個人看到陳柏霖都會忍不住喊他一句「大仁哥」。
其實我也算不上陳柏霖的死忠粉,關於他的角色我就只記得兩個,一個是他的處女作《藍色大門》裡那個大膽又青澀的張士豪,另一個則是《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的李大仁。
我想寫「 李大仁 」,而Zero想寫「 張士豪 」。
我們記憶裡的陳柏霖,看完就睡吧,晚安。
@Zero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遊泳隊吉他社。」
每次想起《藍色大門》這部片,想起那時候笑容陽光的張士豪,就像沐浴在夏日午後透過樹影的陽光一樣,明媚又乾淨。
陳柏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正是這明朗飛馳的少年,張士豪。
那是我看的第一部臺灣的青春片,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有輕飄飄的感覺。那穿著校服騎著單車在路上飛馳的時光啊,載滿了輕盈的純情和動人。
劇裡的陳柏霖,幾乎符合了年少的我,心裡對男生的所有幻想。
乾淨利落的髮型,笑起來明晃晃,是毛茸茸的那種明晃晃。
高大的身影,簡單的白襯衫。青春的背景一向不需要任何裝飾,最素的白色就能喚起那些最美好的姿態。
打籃球打得好,會在夜晚偷偷去泳池遊泳。
在校園時代,都會很容易喜歡上打籃球的男生。可能是投籃的姿勢特別好看,也有可能是運動著的男生會帶著天然的魅力。夜幕下,張士豪一個人在泳池中張開雙臂的時候,好像背景的泳池都蕩漾得特別起來了。
會彈吉他,會騎著單車就在路上起飛。
年少的時候仿佛每個人都有著一個吉他夢。男生會覺得,彈起吉他就特別有情調;女生會覺得,彈起吉他就特別清新。雖然這樣的想法在現在的自己看來,像是有點老套。但在最簡單的時光裡,彈著吉他哼著歌是多麼美的一件事啊。
騎著自行車,襯衫在風中揚成一面白色的帆。樹影下陽光斑駁著略過,沿著馬路上白色的線,輕盈得像要飛起來。在這樣的場景下,電影裡響起這樣的旁白——
「三年,五年,或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我喜歡張士豪,喜歡藍色大門裡的純真和熾熱,喜歡那對未來的一片憧憬。
張士豪,同時有著對愛情坦誠直接的表達。可能那是專屬最年少時期的純真吧?現在的我們似乎對這樣坦誠的告白毫無勇氣,甚至覺得幼稚而不能說出口。
而看著劇中陳柏霖一臉真誠的樣子,被打動著一次又一次。
「你想幹嘛?」
「我是遊泳隊吉他社的,長得還不錯啊。我有什麼不好。」
「你到底想幹嘛?」
「就是追你啊。」
執著又純粹得可愛的對白。
因為喜歡孟克柔,所以放學一直跟在騎自行車的她身後;因為喜歡孟克柔,所以晚上會一直到她媽媽開的水餃鋪吃宵夜;因為喜歡孟克柔,所以會直接地告訴她:「我就是想追你啊。」
Eason有一首歌這麼唱道:「準我漫漫長路末端亦如初戀」,我想要的「初戀」,正是這般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奮不顧身吧。讓人看著就喜悅,想著就會笑,受傷也難忘,哭泣也懷念的,其實是「初戀」那樣的純真啊。
最喜歡電影裡,陳柏霖和桂綸鎂騎著自行車,在路上互相的場景。
純淨得像沒有一絲雜質一般,肆無忌憚。在十字路口停下的相對一笑,抿嘴趕上的小倔強,低頭略過的淺淺笑容,每一幀都那麼美好。
在這樣的追逐中,張士豪說:
「但總是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青春中,留下什麼,未來的我們就會變成什麼樣吧。
《藍色大門》中的張士豪,永遠活在他的高中時代。而我心中的小女孩,永遠穿著我純白的高中校服。
@張荊棘
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李大仁為什麼只喜歡程又青?
Maggie又漂亮又主動而且毫不介意他是個不懂情調的男人,但李大仁就是喜歡不上Maggie。因為他跟Maggie無事可談,他們沒有共同的愛好,也沒有一樣的志向。Maggie的目標是找到一個符合自己心目中「THE ONE」形象的男人,而李大仁想找的是那種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而且是那種不需要每時每刻都得去照顧的人。
李大仁的家庭,一個閨中公主一個搖滾少女,哪一個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們從來沒有照顧過他的感受,李大仁在家裡永遠是受氣包,配角,綠葉。
所以為什麼大仁哥會和Maggie分手,因為Maggie一直在索取,她要大仁哥給她足夠的「愛情」和「安全感」。程又青看似也要李大仁處處捧著,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李大仁快要撓破頭皮的時候,都只有程又青能夠幫他。
只有程又青,才能夠控制得住他家裡的那兩位公主,在水火不容之間找到平衡點,又或者去便利店幫他把「超級難搞」的表格做好。
而這些,Maggie都不可能做到,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想過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李大仁要的不是什麼貼心,他要的是真正的了解。「了解」不是可以羅列出來的「各項指標」,而是知道連他自己都無法言表的「需求」。
「只有你懂」從來都不是撩人的話,
因為這是每位男性對於另一半的最高評價。
其實成為李大仁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整部劇從頭到尾都沒談論過李大仁的父親,於是我們可因此以了解到他可能從小便失去了父親,而他媽媽為了兩個孩子的成長,自然也得扮演嚴父的角色。
所以李大仁的脾氣會那麼好,有可能是源於他在童年時期得到的關注太少,以至於他只能通過不斷地「順從」和「不出錯」來得到別人的關注。這不是瞎猜,不斷退讓或者不斷索取都是缺愛的表現。
他習慣了順從,退讓,習慣了在別人的生命裡充當綠葉。
所以他喜歡只會喜歡程又青,因為她足夠獨立,不需要他當自己的陪襯。
我認識的很多女生都想成為Maggie那樣的女生,漂亮,可愛,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她們的目標也都是像大仁哥那樣的體貼入微,有顏值又有擔當的「The One」。
它不是「你能不能給我我想要的」,
它是「你想要什麼是我能夠給你的」,
它是付出,不是索取。
程又青最大的優點是她不會索求李大仁任何東西,因為他能給的,她都有了。她喜歡李大仁,是因為她喜歡李大仁,而不是因為李大仁這個人的條件有多好,或者對她有多好。她需要他,不是因為需要他的「附屬品」,而是因為他們互相需要。
木炭在溫暖他人的時候,是在燃燒自己。
最可悲的是,木炭清楚這叫犧牲,卻發現沒有人阻止他。
李大仁清楚自己是木炭,程又青也清楚,只有Maggie不清楚。
所以即使Maggie再好,李大仁喜歡的還是程又青。
愛情裡的兩個人如果只能用「符合」來形容,這會成為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這只是在互相利用,而不是互相喜歡。
學會獨立思考真的很重要,無論是在生活裡,還是在愛情裡。
圖片 | douban.com
音樂 | 《藍色大門》插曲-Frentel!-Accidently Kelly Street
編者介紹
張荊棘
這個名字本身就有稜有角
「嘿,長按二維碼,跟我們一起有趣」
合作請聯繫441669423@qq.com
◆ 我們立志成為東莞較有影響力和獨立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