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女孩子跟我說,這部電影裡的張士豪曾滿足了她初高中時對於自己喜歡的那類男孩子的所有想像。
或許每個女孩在她最懵懂的青春裡都曾有過這樣一個男孩,無論是否真的跟他算是朋友,無論是否跟他聊過天,甚至無論是否跟他打過一個招呼。
是啊,那些都不重要,因為在那個時候的我們往往會自己編織許多的故事,而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就是這許多故事的主角。在你的故事裡,他早已經跟你很熟了。就像是電影裡數次出現的林月珍坐在臺階上跟孟克柔聊起的,對於未來的想像。張士豪總會出現在她暢想的未來裡,她甚至想好了當時的燈光、音樂、背景及所有的所有。
那些對於一個人的暗戀,在後來的日子裡想起來或許都像白色的詩歌,簡單而美好。或許我們也曾像林月珍一樣收集過一個男孩隨手丟掉的東西,甚至從辦公室裡偷過他的作業本。而最有意思的是堅信著,在用一支筆在本子上不斷寫他的名字,當這支筆用完時他就會愛上你……
「如果,你17歲,你想的只是你能不能上大學,不再是處男,尿尿可以一直線的話,你該是多麼幸福的小朋友啊」
孟克柔在17歲的時候一直在想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是喜歡女生的,這個問題困擾她很久。但其實我一直覺得,愛情其實可以無關乎性別的。我一直思考,或許我們沒有愛上同性只是因為在青春的那個年紀裡沒有遇到那個最特別的人,這個人之於你而言或許只是一個概率問題。因為概率過小,而在我們很多人的有生之年沒能碰見。就算碰見,或許已經過了那個時間。
我記得電影裡有一個鏡頭,是孟克柔躺在她媽媽的旁邊,問她說:「爸離開的時候,你是怎麼活過來的?」
媽媽回答的是,「我不知道,我就這樣活過來啦」。
孟克柔:「就是這樣活過來的……好希望快點看到那一天哦……」
但其實後來媽媽是沒有睡的,她睜開了眼睛,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我從她眼睛裡看到的其實是,那一天,我也好希望它快點來。因為愛總是避無可避的,無論再久的時間,其實也改變不了你愛過誰的事實。就像是克柔或許總是不能躲避得了喜歡月珍的事實。
「夏天都快過完了,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對啊,好像就只是跑來跑去,什麼事都沒有做」
但怎麼會是什麼都沒有呢,這個夏天裡有過很多美麗的青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躲藏在或許你知道而我不知道的角落,或許我知道你卻不知道的背後。有過我跟你不服輸的青春的角力,有過我們對於未來和自己的困惑,有過你不知曉的愛戀。還有那些青春裡特有的寂寞。但正是這些青春裡特有的憂鬱和寂寞,才令青春特別。
我想,這也是導演為這部電影取名藍色大門的原因。它的英文翻譯是blue gate crossing,藍色是一種美好而略帶憂鬱的基調,門總是象徵著通向另一個世界,就像是未來我們終究會開啟各種各樣的門,而站在門前的我們,以及走向那扇門的過程,就是青春。最後那個crossing,很有意思,我理解是一個選擇的當口,一種尚處於困惑和懵懂的狀態。我們對於未來一無所知,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或許就是在這個夏天,我們留下什麼,或許以後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