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漢畫,美在何處?這是一種強悍的藝術,表現了統一民族形成時期的豪氣;這是一種生命的藝術,生死的輪迴在此得到了展示;這是一種壯闊的藝術,顯示了漢代人博大的胸襟;這是一種古拙的藝術,中國畫的技法在此起步。 ——朱存明(江蘇師範大學漢文化研究院院長、文學院教授,《漢學大系》主編)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標誌,也是一個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徐州作為漢文化之源,擁有被稱為「漢代三絕」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藉此成為古都彭城的文化符號。
相聲之宗漢代俳優
一「笑」成名後的韓蘭成歸隱故鄉,重拾骨子裡的最愛——詮釋漢畫靜聽石「語」。漢畫像代表的是徐州的文化底色,代表的是徐州的文化特質,是徐州有歷史深度、有文化寬度的標識。
如何正確深度解讀這千年遺世絕響,成為韓老師走下聚光螢屏的初心和使命。這也是一位走出桑梓回歸故裡文化名人的時代擔當,希望更多的人通過解讀漢畫像石了解漢文化,熟悉彭城。
成大事者必有非凡之磨礪,韓蘭成老師也不例外。
他曾是工廠職工,一個電氣焊崗位「窩」了25年;
他做過大腸切除手術,折斷了他馳騁籃球賽場的青春夢想;
他是上世紀中後期閃亮中國藝壇的風雲人物,擔任《曲苑雜壇》顧問和主持人期間,推陳出新策劃了《聰明的劇務》、《新疆妹買買提》、《放驢小子》等一大批餘笑繞梁的優秀作品。
若在時下,他是槓槓的「網紅」,可以直播帶貨熱銷的那種。彼時,他是我們螢屏的明星,笑容可掬傳遞快樂的「鄰家大叔」。
他人生的逆襲,來自個人的執著拼搏,更源於厚植身心的謙虛好學;總是和喜歡的事業「較勁」,精益中還要求精。
樂舞指揮瑞獸圖(韓蘭成先生館藏)
他自籌資金創建了全國最具收藏規模的漢畫像石館,潛心於石,執著解讀千年石畫像蘊藏的漢「語」。
徐州拉犁山北麓半山坡,一座不起眼的三層樓格外與不同。不是樓的豪華,而是期間絡繹不絕的文人學者。
拉犁山下的這座漢畫像石館就是韓蘭成老師傾盡積蓄苦心建立起的私人收藏館,陳列的都是他幾十年來收藏的漢畫像石原石和拓片,有很多是全國僅有。
如今,這座收藏館引起眾多文化名人的關注。韓老師的夢想亦如當初帶給民眾的快樂一樣,他想讓更多的人能看懂漢畫像石,讓漢畫像石裡的場景信息準確傳遞給大家,推廣普及漢文化之淵源,古城徐州之底蘊。
馬上封侯圖 (韓蘭成先生館藏)
收藏館為三層建築,琳琅滿目地擺放著各種精美漢畫像石。每一塊漢畫像石上都刻有各種浮雕圖案,無聲講述兩千多年前大漢人的精彩生活場景。這裡有佐證了相聲起源的《漢代俳優》圖、有東王公和西王母的原石、有全國僅見的《秘術百戲圖》、《樂舞指揮圖》,也有足球起源說的《蹴鞠圖》,還有全國最長的《車馬出行圖》……
韓蘭成說,徐州有很多地方在展示漢畫像石,但都僅僅是告訴你這幅漢畫像石是幅什麼圖,對圖中的典故、所反映出的漢代的生活習俗、禮儀制度等等都不加表述。韓蘭成卻不然,每當他收到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他就會一頭鑽進資料書籍的汪洋大海之中,細緻地研究,挖掘其文化內涵或歷史典故。並發揮數十年書法功底特長,給每一幅拓片寫上釋文。
秘術百戲圖 (韓蘭成先生館藏)
他的書法根柢金文、篆書,浸淫漢隸,出入曹全、禮器、史晨之間,採摭眾家,成其博大,形成他簡約蕭散柔中含剛,筆勢開張,形神兼俱,古樸靈動的隸書風格;根據漢畫像拓片主題配以或跌宕,或嫻靜,或古樸的書姿,呈現更加易讀易懂的圖文效果,所配釋文引經據典考據嚴謹。
韓蘭成老師坦言:「漢畫像石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發展史上逾兩千年而不朽的藝術瑰寶,是漢代文明的佐證,內容涉獵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在研究中我越來越有感觸,這不僅僅是我的個人愛好,更是很珍貴的歷史資料。」
每一塊出土的漢畫像石都帶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是無言的詩、是不朽的畫、是無聲的歌、是不歇的舞,需要我們去解讀詮釋、虔誠俯聽這千年的歷史遺音。(文/趙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