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區和派出所共同幫助 時隔24年,流浪的他與家人團聚

2020-11-17 中國江蘇網

這兩天,東亭派出所社區民警史曉棟正在等西安市民阮先生發來的一份材料,收到後就能把阮先生哥哥阮某某的戶口從無錫遷回老家。通過街道社區和派出所的幫助,在外流浪24年的阮某某終於與家人團聚,可以葉落歸根了。

流浪男子報出兩個名字

10月30日,民警看到一條求助消息,東亭街道東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反映接收到一名看起來60歲左右、頭髮花白的流浪男子,希望民警幫忙尋找家屬。該男子是在宜興一處橋洞內被人發現的,身上沒有身份證件,自稱姓阮。送到無錫救助站後,經查詢發現男子的戶口掛在東亭地區集體戶內,於是他被送到了這裡。

工作人員和民警考慮到阮某某是居無定所之人,先把他帶到醫院做核酸檢測和基本健康狀況檢查,並幫他安排了臨時住宿點。阮某某身體狀況沒有大礙,但神志時而清楚時而模糊,醫生檢查後認為他有輕微的精神疾病。阮某某告訴民警,他老家在陝西,並且報出了自己和弟弟的名字。那麼,阮某某說的話靠譜嗎?

幾經周折找到他的家屬

民警憑藉手頭僅有的線索,通過平臺查詢聯繫到陝西省商南縣一個派出所。當地派出所查詢後反饋,轄區村裡的確有一個名叫阮某某的男子,可是那人正好好地在家種田,至於阮某某弟弟的名字,則是查無此人。難道是流浪男子記錯了嗎?當地民警也很仔細負責,由於老戶籍底冊不全,民警到村裡向老人們打聽核實,得知村裡有戶人家當年確實有這麼一對兄弟,考上大學後戶口都遷出去了。兄弟倆的父母還住在村裡,不過年事已高,說話帶有濃重的方言口音,溝通起來不太順利。

「既然阮某某沒說錯,那麼找他弟弟核實會更加方便。」通過反覆溝通查找,東亭派出所民警聯繫上了阮某某的弟弟。原來,弟弟阮先生大學畢業後到西安工作,由於村上同名同姓的人多容易弄錯,遷戶口時索性改了名字。阮先生看到民警發過去的照片,一眼認出就是失散多年的哥哥,表示會儘快趕過來。

親人團聚揭開唏噓過往

11月2日,40多歲的阮先生帶著妹妹、妹夫連夜驅車來到無錫。阮某某記憶中的弟弟還是學生模樣,看著眼前的中年人,他說好像認識又好像不認識。弟弟隨後打開手機視頻通話,當看到老家的父母和村裡親友,聽到他們喚出自己的小名時,阮某某神情變得不一樣了,他激動地對著屏幕點了點頭,一家人終於相認團聚。

阮先生說,成績優秀的哥哥當年是全村的驕傲,1992年大學畢業後來到無錫某銀行工作,妹妹曾來錫探望過一次。可是1996年後哥哥突然斷了音訊,家裡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知道他已離開銀行,後來一直尋找都找不到他。哥哥的失聯成為父母的心結,如今能找回哥哥,讓他回到父母身邊真是太好了。

在幫阮某某尋找親人的幾天裡,民警特地帶他去吃了陝西風味小吃肉夾饃和羊肉泡饃。阮某某今年52歲,從他時斷時續的回憶中,民警大致梳理出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家庭考出兩名大學生不容易,經濟壓力也非常大,作為哥哥的阮某某工作後一心想多賺錢來回報家人和鄉親,期待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不料投資失敗,工作也遭遇挫折,連精神狀況都出現了問題。阮某某無顏面對家人,多年來四處流浪,直到這次被人發現。據民警最新詢問得知,阮某某已被弟弟送回父母家,目前狀態穩定,待戶口遷回去後將到當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記者 念樓/文 警方供圖)

這兩天,東亭派出所社區民警史曉棟正在等西安市民阮先生發來的一份材料,收到後就能把阮先生哥哥阮某某的戶口從無錫遷回老家。流浪男子報出兩個名字10月30日,民警看到一條求助消息,東亭街道東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反映接收到一名看起來60歲左右、頭髮花白的流浪男子,希望民警幫忙尋找家屬。當地民警也很仔細負責,由於老戶籍底冊不全,民警到村裡向老人們打聽核實,得知村裡有戶人家當年確實有這麼一對兄弟,考上大學後戶口都遷出去了。據民警最新詢問得知,阮某某已被弟弟送回父母家,目前狀態穩定,待戶口遷回去後將到當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

這兩天,東亭派出所社區民警史曉棟正在等西安市民...

相關焦點

  • 浙江下城 男子在外流浪23年,長慶蜀黍牽手與親人團聚
    所以,最近蜀黍們晚上淨忙著尋找和救助街頭流浪人員,以防他們受凍。最近,長慶派出所民警鄭以濱就救助了轄區內的一名流浪漢,更是幫這個在外漂泊流浪了23年的男子,與家人團聚。出來打工後,23年不回家事情還得從近日寒潮天氣清盲流工作說起。1月6日晚上,鄭警官會同長慶街道工作人員在轄區巡邏時,發現一名睡在高架橋下面的盲流。
  • 「疫」線京光:粵海街道京光社區黨委助力「流浪」老人回家
    一句話:一定找到她 2月26日上午,正在粵海街道京光社區巡查的網格員周月霞突然接到牛女士的求助:「我的租客已經兩天沒有回租住的房子了,請你們幫忙找找!」疫情防控期間租客不見了,這引起了周月霞的重視。她立即向社區黨委和三人指揮組報告,同時向牛女士了解具體情況。
  • 他在派出所裡和家人...
    這些年,李明經歷了一連串尷尬的「沒想到」:借錢投資被騙;一路南下尋找「騙」錢者阿強無果再度被騙;家人尋親杳無音信後,在老家為他申請註銷死亡;後他又在杭州民警的仔細排查中「死而復生」 ,經民警勸說重回老家與家人團聚。 這些塵封在時間裡的「軼事」,因為民警的熱心幫助,慢慢浮出水面。
  • 團聚恰逢月圓時 ​——甘谷警方幫助離家26年花甲老人尋親記
    誰曾想,與親屬、故鄉的這一別,就是26年。如今已是花甲老人的包培倫一直想找到親人,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2020年7月下旬,甘谷縣公安局姚莊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愛強、張阿嬌在開展「一標三實」社區走訪工作中得知情況後,幾經輾轉,在今年國慶、 中秋節前夕幫助包培倫老人找到了親人,圓了他期盼多年的回鄉夢。
  • 街道為流浪乞討人員撐起防疫「保護傘」
    3月27日,錦江區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順江路河邊有一名沒有身份證的懷孕流浪乞討人員。由於交流困難,牛市口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向其提供了食物和水,希望消除其戒備心理,能為她提供救助服務。龍舟路派出所民警通過人臉識別等大數據比對,找到其身份號碼及戶籍地址,隨即當地政府及其家人取得了聯繫,確認其為宜賓市珙縣走失人員。在得知此情況之後,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員同應急救助隊伍一道,當天就驅車400餘公裡、歷經7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將這名孕婦送至宜賓市珙縣洛亥鎮政府,並交接給其家人。同時,還給予了1200元現金救助。
  • 七裡湖街道鶴問湖社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全面巡查工作
    九江新聞網訊(葉巧玲)為進一步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維護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生活權益,紮實做好轄區內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精準救助,切實保障好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4月28日,七裡湖街道鶴問湖社區組織志願者在轄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全面巡查工作。
  • 幫助流浪父女返鄉獲好評
    本報訊(龍華新聞記者 吳春華 通訊員 劉俊彬、李強沐)近日,觀瀾街道新瀾社區工作站對一對長年流浪的四川籍父女進行關愛救助,為他們購買返鄉汽車票,並提供食品與現金等,幫助他們順利返回原籍地生活,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好評。
  • 救助暖人心丨流浪失蹤兩年半 天河南街道幫他回到自己的家
    小e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天河南街密切關注流浪乞討人員蹤跡,積極在轄區展開巡查,確保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衛生狀況較差導致自身防護能力弱,同時他們的流動性又很強,關心並幫助他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項重點任務。」
  • 4歲娃走失後在派出所淡定等家人,但團聚這一幕卻讓民警措手不及...
    近日 一個4歲的小女孩 在南京夫子廟景區跟家人走散 被好心路人送到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大廳裡 小女孩不哭不鬧邊喝飲料邊等家人 但沒想到等家人趕來團聚時 現場突然傳出一陣「嗷嗷大哭聲」當天晚上,一名男子牽著一個三四歲大的小女孩來到南京夫子廟派出所,說女孩跟家人走丟了,需要民警的幫助。 男子稱,他是在街上看到這名小姑娘的,當時小姑娘主動告訴他自己和家人走散了。
  • 膠州中雲街道周玉琴:社區裡的最美「逆行者」
    街道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普通群眾……越來越多的暖心事跡,詮釋著中雲街道辦事處的人文溫度。  魯網2月24日訊(記者 孫強 通訊員 王凱茜) 「社區防控工作要嚴而再嚴、實而又實。深入細緻落地排查,寧要多問一句,也不落下一人!」
  • 社區警務|少女流浪街頭,社區民警聯合志願者為其尋親人
    「感謝你們,要不是有你們的幫助,我姐姐就要一直流浪在街頭了。」12月15日,在東莞市公安局常平分局松柏塘派出所裡,群眾周某握著社區民警謝漢新的手一直道謝。事情還得從2020年12月14日中午說起,當天,常平公安分局松柏塘派出所接群眾來電求助,稱在常平汽車客運站附近路段,有一女子丟失身份證回不了家鄉,想警方幫忙核查女子身份,希望可以協助該女子回家。松柏塘派出所社區警民謝漢新接報後,立即趕往現場了解情況。經了解,原來報警的是「讓愛回家」的志願者。
  • 香港富商流落街頭 流浪10年靠撿拾垃圾為生終與家人團聚
    陳志健是不幸的,因為他從一個香港富商淪落為東莞街頭的流浪漢;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讓愛回家」的志願者們,在志願者們不懈努力的幫助下,他找到了香港的家人。昨天,陳志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辦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已經順利回到了香港和家人團聚。
  • 一家團聚!松滋公安幫失聯26年男子尋到親人 - 瀟湘晨報
    一家團聚!松滋公安幫失聯26年男子尋到親人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7-28 17:08 荊州新聞網消息(通訊員向元元)7月24日,松滋公安幫助一名在外務工26年的男子恢復戶口,找到親人。
  • 三亞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靜:7年幫助數百名流浪人員圓了回家夢
    李靜是三亞市救助管理站的站長,這樣溫暖的告別是她最喜歡的工作場景,在救助站工作7年,李靜已經救助數以千計的流浪人員,還幫助數百名像王強一樣的流浪人員找到了家。「回家」的紐帶7年幫助百餘名流浪人員尋家回家,對於我們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對於流浪人員來說,回家與家人團聚是難以實現的夢想,而李靜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圓夢」。
  • 金壇公安這位暖心的教導員,幫助流浪30年的老太回家
    12月6月下午兩點,金壇公安分局指前派出所教導員花敖慶收到一條微信消息,打開微信,發現是一張合影,他心裡一陣驚喜,「楊春梅終於回家了!」楊春梅,1964年出生於湖南邵陽,嫁到長沙,1991年到廣州打工,當年被同鄉騙到金壇。之後,她獨自一人在指前一帶流浪,直到疫情期間遇到花敖慶,用盡一切辦法幫她和家人團聚。「大姐能夠回家,就是一個奇蹟。
  • 開州女子打工被拐,與家人失散37年,終回家與親人團聚
    中和派出所根據老人提供其小女兒在合肥市、徐州市等地的線索,通過大數據多方查找。2月1日,終於傳來好消息,吳升翠找到了。 近日,在中和派出所民警和合肥民警的幫助下,失散37年的開州妹子吳升翠終於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當地村民像過節一樣,敲鑼打鼓歡迎吳升翠回家。
  • 若有戰,我必在——江陽區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區書記葉健
    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實現黨員的承諾,甩得開膀子,撲得下身子,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與時間賽跑,不分晝夜奮戰在為社區、為街道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阻擊戰一線!他,就是瀘州市江陽區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區書記葉健。一個電話,馬上回。
  • 巴西流浪漢接受好心人免費理髮後成網紅,漂泊10年後再次和家人團聚
    據英國LADbible網12月18日報導,巴西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在流浪十年後終於與家人團聚,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張他最近理髮後的網紅照片。若昂·科埃略·吉馬良斯(Joao Coelho Guimaraes)與家人關係疏遠,這十年來家裡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
  • 3年開了25萬公裡,幫400餘人找到家……即墨大哥的流浪人員救助路
    即墨的橋洞、廢棄工廠都爛熟於心2018年3月,即墨區民政局社會事務與區劃地名辦公室職員於大凱,接手了流浪乞討等人員的救助工作。當年10月,即墨區救助站投入使用,主要幫助對象有三大類,一是外來務工遇困人員,二是精神正常的流浪人員,三是精神失常的流浪人員,幫助這些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救助、安置、管理等工作。
  • 失蹤36年,這名嘉定老人因疫情排查被找到!再見已是76歲!
    前不久,在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南塘社區的村口,出現一名流浪的老伯,身穿著一件小棉襖,扣子斜扣著,下身穿著一條單薄的褲子。附近村民發現老人情況有些異樣,走路也搖搖晃晃,立即報警、並將他送醫救治。 經檢查,原來老人是高血壓引發的中風。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佳,趕來的民警斷斷續續獲知老人在無錫沒有家屬,平日四處流浪。白天偶會出門乞討,晚上若有好心村民,會騰出自家車庫、倉庫,借其留宿幾天。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 問及老人的家人在哪?